-
基于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双柏凝胶贴膏剂基质处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优化双柏凝胶贴膏剂基质处方.方法 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以感官评价、膜残留性、初黏力、持黏力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凝胶贴膏剂处方中甘氨酸铝、聚丙烯酸钠、甘油、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比例.结果 凝胶贴膏剂最优基质处方,甘氨酸铝:聚丙烯酸钠:甘油:聚乙烯吡咯烷酮为0.11∶2.33∶11.70∶1.93,所得凝胶贴膏剂涂展均匀、可反复揭贴10次以上、初黏力和持黏力符合要求.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准确,可用于双柏凝胶贴膏剂处方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制备工艺及透皮主要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为复方藤芷膏开发新剂型,并考察其透皮主要成分.方法 以凝胶贴膏剂基质的感官评价、初黏力、持黏力为综合指标,以NP-700、甘羟铝、EDTA-2Na、甘油、PVPK-90、酒石酸、纯化水的使用量作为课题的主要考察因素.依次采用单因素设计实验法和正交设计实验法在不同材料用量配比下优选凝胶贴膏剂的最佳基质配方.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ESI-QTOF-MS/MS),采用垂直Franz扩散池法进行透皮实验,检测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的透皮主要成分并确定.结果 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的最佳配方为NP-700 4.0 g,甘羟铝 0.5 g,EDTA-2Na 0.2 g,二氧化钛 2.0 g,甘油 40 g,PVPK-90 5.0 g,酒石酸 0.7 g,纯化水50 g,载药含量10%.透皮结果初步鉴定出3个化合物,包括大黄素、盐酸小檗碱及欧前胡素.结论 研究所得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膏体均匀,表面光滑,易于涂布.成型后具有优良的初始黏力和保持黏力,易剥离,无残留,保湿性好,对皮肤无刺激性和致敏性.透皮成分的确定为寻找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进一步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消癥止痛凝胶贴膏指纹图谱及体外释放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评价消癥止痛凝胶贴膏制备工艺重现性的方法。方法:采用指纹图谱技术及体外释放度试验对消癥止痛凝胶贴膏制备工艺的重现性进行评价。采用HPLC法建立消癥止痛凝胶贴膏的指纹图谱,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 ml/min;柱温25 ℃;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建立HPLC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方法,并采用垂直式Franz扩散池法考察其体外释放度。结果:10批消癥止痛凝胶贴膏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5以上;消癥止痛凝胶贴膏中延胡索乙素24 h累积释放量为0.23 mg,8 h累积释放率为91.54%,且6份样品各时间点的 RSD值均<3%。 结论:应用指纹图谱技术及体外释放度建立了消癥止痛凝胶贴膏制备工艺重现性的评价方法,可为贴膏剂制备工艺重现性的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分子印迹水凝胶载药角膜接触镜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传统的眼部药物制剂多为滴眼液或眼膏剂,这些药物制剂在眼表给药时,存在给药效率低、病人依从性差等缺陷。载药角膜接触镜能够克服这些缺陷,因而备受重视。提高载药角膜接触镜的药物装载量以及增强药物的缓释性能,是载药角膜接触镜研究和开发的主要焦点。近年来,以分子印迹水凝胶材料制备的载药角膜接触镜能够显著提高药物装载量和缓释性能,因此被广泛研究。本文就分子印迹水凝胶载药角膜接触镜在传递眼科药物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各种因素对药物装载量和缓释性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五味甘露自发热凝胶贴的制备及抗炎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水凝胶基质配方进行优化,并进行热源复合,制备五味甘露自发热凝胶贴并评价其抗炎作用.方法:通过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五味甘露凝胶贴的基质处方,并以流变学指标和感官指标作为评价标准,以甘羟基铝、吐温80、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用量为考察因素,对五味甘露凝胶贴的基质处方进行优化.采用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评价五味甘露自发热凝胶贴的抗炎效果.结果:筛选的五味甘露自发热凝胶贴的基质处方为:7.5%聚丙烯酸钠NP800,0.26%甘羟基铝,0.05%二乙胺四乙酸钠,4.6%滑石粉,0.38%二氧化钛,37.52%甘油,1.69%羧甲基纤维素钠,2.35%吐温80,0.28%酒石酸,42.87%水,五味甘露干粉含量为2.5%.五味甘露自发热凝胶贴治疗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显著的疗效.结论:优化后制备的五味甘露自发热凝胶贴可以解决软膏剂水凝胶贴黏附力差、药物渗透性弱、使用不便等问题.同时对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的治疗作用优于不复合热源的五味甘露凝胶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微针在面部色素沉着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微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它是将药物包封在基质材料中,以刺入形式将药物释放在皮肤的真皮层,增加药物在给药部位的含量,促进药物吸收进而发挥药效.面部色素沉着是由于机体自身调节异常、物理或化学等因素导致面部出现不同颜色、不同范围及不同深浅的色素变化,严重影响人们的心情和幸福感.但目前面部色素沉着的治疗普遍存在效果不显著、容易反复、皮肤敏感等问题,并且现有疗法下药物难以透过皮肤.而微针与药物联合使用,能促进药物吸收、提高药效,有望成为治疗面部色素沉着的一种有效方式.天然产物活性成分作为美白产品的功效组成部分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性价比高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天然产物的经皮给药制剂一般为软膏剂、乳剂、凝胶剂,皮肤透过率低,生物利用度差.因此将天然产物活性成分以微针形式进行递送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作者对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微针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包括天然产物成分、微针性质及抗面部色素沉着功效等方面,并且对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微针的功能化设计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药外用制剂治疗糖尿病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与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疾病、感染有关,因其发病率、截肢率及病死率显著,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具有多靶点、多途径、低毒副作用等独特的优势.中药外用制剂种类多样,包括软膏剂、洗剂、散剂、凝胶剂、酊剂、气雾剂、喷雾剂等,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糖尿病足创面,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通过调节PI3K/Akt、JNK、TGF-β/Smad等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胶原沉积、肉芽组织形成、再上皮化的作用,影响创面愈合的炎症阶段、增殖阶段、重塑阶段,加速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本文探讨糖尿病足的主要病因,并基于剂型对近年来中药外用制剂对糖尿病足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外用制剂的开发以及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柔性脂质体凝胶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制备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简称"雪总碱")柔性脂质体凝胶膏剂,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以包封率、粒径、表面Zeta电位及多分散系数(PDI值)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雪总碱柔性脂质体处方并对其形态进行表征.通过混料均匀设计,以均匀性、延展性、渗透性、残留量、皮肤追随性、内聚力、初黏力、持黏力及剥离强度等多因素综合评分,优选凝胶膏剂处方.采用Franz扩散池,以大鼠皮肤为透皮模型,考察雪总碱柔性脂质体凝胶膏剂的体外透皮性能.结果:优选得到的雪总碱柔性脂质体处方为:加药量11.7 mg,脂固比7.5∶1,脂表比62∶38,水化时间10 min,柔性脂质体外观为球形或类球形,包封率为(61.38±3.89)%,粒径为(56.27±0.75)nm,Zeta电位为(-27.50±0.28)mV,PDI值为(0.225±0.009).优选得到的柔性脂质体凝胶膏剂处方为:6.24%Viscomate NP 700、19.86%高岭土、23.17%甘油、4.96%PVP、42.18%柔性脂质体溶液、3.59%甘羟铝.体外透皮结果表明,雪总碱柔性脂质体凝胶膏剂中药物的48 h累积渗透率是普通凝胶膏剂的3.8倍.结论:将雪总碱包封于柔性脂质体制成凝胶膏剂,可显著提高药物透皮速率,有望作为新型给药载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骨伤跌打康复凝胶贴膏剂处方优选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优选骨伤跌打康复凝胶贴膏剂处方.方法 以制剂的初黏力、持黏力、综合感官评分的归一化值为评价指标,以聚丙烯酸钠、甘羟铝、聚维酮K90、酒石酸、甘油、中药粉用量为影响因素,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和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制剂处方,并验证.结果 该凝胶贴膏剂制备工艺的关键因素为聚丙烯酸钠、甘羟铝、聚维酮K90 的用量,最优处方配比为聚丙烯酸钠 5.5g、聚维酮K90 2.9 g、甘羟铝 0.2g.制得 3 批制剂的平均归一化值为 0.804 4,与理论值(0.817)接近(RSD为 1.90%).结论 优化处方后的制剂外观均匀,黏性良好,符合凝胶贴膏剂的质量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雪上一枝蒿生物碱可溶性微针制备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制备雪上一枝蒿生物碱可溶性微针.方法 离心注模法制备可溶性微针.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硫酸软骨素用量、PVP K120 用量、40%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刺孔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考察形态、穿刺性能、含药量、体外透皮性能.结果 最优处方为硫酸软骨素用量 123 mg,PVP K120 用量 298 mg,40%乙醇用量 2.4 mL,刺孔率为 98.3%.可溶性微针为黄色正方形贴片,针体呈圆锥形,可刺穿铝箔和大鼠皮肤,含药量为(0.94±0.025)mg.可溶性微针组 24h内累积渗透率为 91.4%,明显高于凝胶膏剂组,渗透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雪上一枝蒿可溶性微针机械强度较好,可实现药物的有效经皮递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