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晋中市榆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n=38,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研究组( n=43,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3.59±4.59)min、(7.24±1.17)d、(15.51±2.09)d、(2.88±0.42)d、(15.07±1.32)mL,均优于对照组的(55.23±5.47)min、(9.12±1.32)d、(26.48±3.48)d、(3.53±0.58)d、(24.65±1.48)mL( t=10.411、6.796、17.426、5.823、6.864,均 P=0.000);研究组术后1 d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蛋白(TP)水平分别为(24.39±2.21)μmol/L、(29.09±4.68)U/L、(29.02±4.41)U/L、(21.95±2.52)g/L,均低于对照组的(28.43±2.31)μmol/L、(34.39±4.28)U/L、(35.31±3.08)U/L、(25.28±2.42)g/L( t=8.038、5.293、7.348、6.046,均 P=0.000);研究组术后3 d的TBIL、ALT、AST、TP水平分别为(20.32±2.24)μmol/L、(24.61±4.26)U/L、(23.68±4.79)U/L、(18.94±2.89)g/L,均低于对照组的(24.45±2.02)μmol/L、(29.81±3.32)U/L、(27.94±4.50)U/L、(21.41±2.87)g/L( t=8.669、6.609、4.109、3.851,均 P=0.000);对照组、研究组的复发率分别为5.26%(2/38)、6.98%(3/4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02, P=0.749);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的21.0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015, P=0.025)。 结论: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疗效更优,可减少对肝功能的损害,并发症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保胆取石术后再行胆囊切除手术24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保胆取石术后再行胆囊切除术原因及预后转归 。方法: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普外科于2015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4例外院保胆取石术后再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胆囊结石复发,其中19例为有症状胆囊结石。另有2例无结石复发患者分别因胆囊占位、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手术。最终23例成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常需行胆囊切除,多可经腹腔镜途径进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舒胆汤对保胆取石术后患者胆囊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舒胆汤对保胆取石术后患者胆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收治的胆囊结石行保胆取石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舒胆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胆囊功能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GT)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腹胀、腹痛、纳差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胆囊壁厚度低于对照组[(2.62 ± 0.29) mm比(3.21 ± 0.32) mm]、胆囊收缩率高于对照组[(74.17 ± 6.49)%比(62.03 ± 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GGT、ALP水平低于对照组[(132.32 ± 30.09) U/L比(150.27 ± 30.33) U/L、(56.12 ± 14.89) U/L比(75.07 ± 16.22)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67%(29/30)比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4,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舒胆汤用于胆囊结石患者保胆取石术后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胆囊功能恢复,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保胆取石术后肝脓肿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保胆取石术可能会导致胆囊结石无法完全摘除或复发,一直存在争议。本例患者因胆囊结石、胆囊炎于腹腔镜下行保胆取石术,术后出现反复发热,影像学检查示肝脓肿,脓液培养提示为大肠埃希菌,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但病灶未见缩小,可能原因是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逆行至肝脏导致肝脓肿迁延不愈,经特殊肝段切除+胆囊切除术+肝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最终病灶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胆囊结石患者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对比双镜结合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老年胆囊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给予A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给予B组患者双镜结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炎症反应指标、胃肠激素水平、疼痛度及应激反应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A组更低(P<0.05);术后,B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评分,以及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低于A组(P<0.05),血管活性肠肽与胃蛋白酶原Ⅰ水平高于A组(P<0.05).结论 相较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双镜结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患者,虽手术时间稍长,但其对患者机体组织损伤较少,炎症反应、应激反应较轻,且能保留胆囊生理功能,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基于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理性看待保胆手术一保胆与切胆争论中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胆囊切除术因其疗效确切成为了胆囊结石等胆囊良性疾病的标准治疗手段.但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和功能损失,减少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患者和外科医生共同的期望和追求.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均有外科医生采用胆囊内碎石、留置引流管的方式开展保胆手术,称之为旧式保胆取石术,不过因其术后结石高复发率等争议归于沉寂.1992年国内张宝善教授采用胆道镜开展保胆手术,放弃了胆囊内碎石、留置引流管的方式,注重胆道镜直视下的观察与操作,有效避免了结石的残留,极大降低了术后结石的复发率,称之为新式保胆手术.新式保胆手术自倡导以来,始终伴随着争议,争议的焦点依然是结石的复发,同时保胆取石术后的胆囊作为胆囊癌的危险因素也成为争议的焦点.科学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争议与讨论,这有助于厘清认识,促进不同观点学者间的交流、合作,推动科学的进步.笔者回顾文献,结合个人经验,旨针对保胆手术中的争议展开讨论、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内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围手术期安全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 系统评价内镜保胆取石术(EGP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等,收集2000年1月-2022年6月关于EGPC和LC治疗胆囊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语言仅限于中文和英文.对获得的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篇中文文献被纳入研究,共1888例患者.与LC组比较,EGPC组术中出血量更少(MD =-12.88,95%CI:-16.29~-9.47,P = 0.000),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更短(MD =-6.05,95%CI:-8.17~-3.93,P = 0.000),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更短(MD =-4.76,95%CI:-5.89~-3.62,P = 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OR^ = 0.25,95%CI:0.17~0.36,P = 0.000),两组患者手术时间(MD = 1.79,95%CI:-5.02~8.59,P = 0.610)和住院时间(MD =-0.68,95%CI:-1.48~0.12,P = 0.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GPC对于满足保胆取石指征的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但由于研究纳入文献质量较低,结论还不足以支持EGPC在治疗胆囊结石方面优于LC,有待下一步纳入高质量的RCT进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术中超声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B超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采用B超术中辅助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12例患者中,200例最终成功施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11例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保胆的200例患者中,术中B超探查发现残余结石9例,反复取石直至取尽.术后随访1年以上,B超检查提示无一例胆囊结石复发.结论: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中应用普通B超能与胆道镜、腹腔镜优势互补,提供更丰富、更确切的临床信息,优化手术决策,利于取尽结石,提高手术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胆囊皱襞对保胆取石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讨内镜下保胆取石手术患者胆囊皱襞异常对患者术后胆囊功能恢复的影响.2013年2月-201 5年5月接受保胆取石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分为异常皱襞组39例和无异常皱襞组55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1 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胆囊内沉积物的发生率和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胆囊沉积物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2个月,异常皱襞组的胆囊沉积物发生率(61.54%)高于无异常皱襞组的(34.55%,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的空腹胆囊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 2个月,异常皱襞组的胆囊最小剩余容积均显著高于无异常皱襞组(P<0.05),术后12个月,异常皱襞组的胆囊最大收缩率均显著低于无异常皱襞组(P<0.05).结果表明,保胆取石手术患者胆囊皱襞异常可能会导致胆囊沉积物的存在,对患者术后胆囊功能恢复具有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203例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保胆取石术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浙江省荣军医院2009年10月年至2014年8月期间完成的203例保胆取石患者,依据其结石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分成三组,A组:胆囊游离结石3枚以下,不伴有泥沙样结石及壁间结石;B组:游离结石3枚以上,伴或不伴有泥沙样结石;C组:有胆囊壁间结石存在.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结石复发情况;随机抽取同时期施行LC的患者128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种术式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63例,保胆取石术后1例胆囊结石复发;B组88例,术中1例因结石逃入胆总管改行LC+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余87例保胆取石术后12例胆囊结石复发;C组52例,2例手术中因胆囊壁损伤严重改行LC术,余50例中保胆取石术后9例胆囊结石复发;三组术后均未出现消化道并发症及胆总管结石,无胆漏发生.LC组128例,2例因术中出血改行开腹手术,1例发生胆管损伤,术后出现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8例,反流性胃炎2例(均经胃镜确诊),单纯慢性腹泻3例,胆总管结石2例.四组比较,A组术后复发率最低,B组、C组患者结石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C组手术不良情况与LC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保胆取石手术符合微创外科的发展趋势,其手术并发症并不高,通过控制手术指征可降低结石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