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使用急诊严重指数分类工具的准确性和自我感知能力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医院分诊护士使用急诊严重度指数(ESI)急诊患者分类工具的分诊准确性、评分者间的可靠性和主观信心。方法:选取EDs 69名分诊护士为30个标准ESI教学案例场景中的每一个案例进行ESI评分,测量ESI评分的准确性和评分者间可靠性及护士应用ESI算法的主观信心。结果:59.6%的案例情景评分正确,评分者间的可靠性为0.78,大多数(78%)对自己应用ESI的能力充满信心。结论:护士对30种标准的书面案例情景进行ESI评分分配的准确性较低,尽管护士对其应用ESI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评分间可靠性和较高的护士信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饮食管理配合个体化认知行为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营养状态、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饮食管理配合个体化认知行为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营养状态、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饮食管理配合个体化认知行为护理,统计两组患者营养状态、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饮食管理联合个体化认知行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PB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饮食管理联合个体化认知行为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使其在饮食控制过程中充满信心,积极进行饮食管理,从而促进患者血糖指标降低、营养状态改善,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老年PICC带管出院患者家属居家维护接受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PICC带管出院老年患者家属居家维护接受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1—11月选取温州市3所三甲医院置入PICC且需带管出院的老年患者的家属14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导管维护相关认知调查表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共发放143份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4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143名老年PICC带管出院患者家属居家维护接受度为60.14%(86/143)。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PICC带管出院患者家属居家维护接受度得分在家属工作状态、患者ADL评分、是否卧床、居住地导管维护是否方便、是否有信心进行导管观察处理、是否担心居家维护效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导管维护是否方便、老年患者自理能力和是否担心维护效果是老年PICC带管出院患者家属居家维护接受度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老年PICC带管出院患者家属居家维护接受度尚可,应加强对居住地导管维护不方便、患者自理能力差的家属的维护知识教育及操作技能培训,帮助其提升维护效果,从而更好地进行居家维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光谱CT联合金属去伪影技术改善胸腹部 125I粒子植入患者CT图像质量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图像(VMI)联合金属去伪影算法(O-MAR)在 125I粒子植入术后所致不同类型伪影的去除效能及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图像质量改善价值。 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至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25I粒子植入术后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胸腹部联合增强扫描的患者35例。采集光谱数据分别重建为混合能量图像(CI)、VMI(50~150 keV)图像、CI+O-MAR图像、VMI(50~150 keV)+O-MAR图像,评估各组去伪影效果及图像质量改善情况。每位患者选取伪影最强的2个层面分析,共选取70层。客观指标包括伪影指数(AI)、受伪影影响软组织区域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主观指标包括:过度矫正伪影和新伪影产生的评估、各组图像产生不同形态伪影的数目评估、受伪影影响组织的诊断及图像质量评估。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联合O-MAR组与非O-MAR组之间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2组间定量指标。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评估采用 Kappa检验。 结果:在高/低密度伪影(ROI H/L)中,随VMI keV升高各组的AI值均呈下降趋势;在受伪影影响组织(ROI T)中,CI/VMI(70~150 keV)+O-MAR各组的SNR均优于CI/VMI组( P<0.05),CI/VMI(50~150 keV)+O-MAR各组的CNR均优于CI/VMI组( P<0.05)。伪影过度矫正及新伪影均集中分布于VMI 50 keV、VMI 70 keV组,相较于VMI(50~70 keV)组,VMI(50~70 keV)+O-MAR组中过度矫正及新伪影数目显著降低( P<0.05);在伪影形态的比较中,随VMI keV升高,高密度伪影中a型条带伪影数目逐渐减少,在VMI 150 keV+O-MAR组高密度伪影中最低为3;e型极少或无伪影数目增多,在VMI 150 keV+O-MAR组高密度伪影中最高为23,且各形态高密度伪影总数随VMI keV升高呈减少趋势。随VMI keV升高VMI+O-MAR各组高密度伪影诊断及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低密度伪影( P<0.05)。 结论:VMI联合O-MAR可显著提高 125I粒子植入术后CT随访的客观及主观图像质量,病灶显示能力及诊断信心。此外,VMI+O-MAR对高密度伪影的矫正效果更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帕金森患者希望在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命质量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希望在帕金森患者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命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抽取住院的347例帕金森患者进行横断面自陈问卷调查,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SMSM)、生命质量评价简明量表(SF-12)与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建立和检验希望在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命质量之间的中介模型。结果:帕金森患者HHI总分为(28.11 ± 4.59)分,CDSMSM总分为(5.52 ± 1.59)分,SF-12中躯体健康(PCS)总评分为(51.64 ± 21.09)分,精神健康(MCS)总评分为(71.42 ± 18.35)分;自我管理效能与希望呈正相关( r值为0.358, P<0.01),希望与SF-12中的PCS、MCS呈正相关( r值为0.437、0.514, P<0.01),自我管理效能与SF-12中的PCS、MCS呈正相关( r值为0.334、0.326, P<0.01);希望在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命质量之间的中介模型拟合度指数高,各路径系数显著( P<0.01),希望在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命质量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帕金森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对生命质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为0.221、0.176。 结论:自我管理效能对帕金森患者生命质量有直接预测作用,希望在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命质量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充分重视自我管理效能和心境健康在帕金森患者康复过程和生活中的作用,帮助帕金森患者增强疾病治疗的希望、慢性病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树立信心,坚持康复锻炼和遵医嘱治疗,提升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与学龄前儿童消费含糖饮料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与学龄前儿童含糖饮料消费的关联。方法:于2018年6月对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辖区幼儿园进行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将15所幼儿园的所有学龄前儿童纳入研究。采用自制问卷对学龄前儿童父(母)进行调查,获取学龄前儿童及父(母)基本信息、学龄前儿童含糖饮料的消费情况和父(母)对含糖饮料的认知情况,最终将3 217名学龄前儿童的调查结果纳入分析。采用广义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学龄前儿童消费含糖饮料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及父(母)含糖饮料认知的中介效应。采用偏差校正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估算中介效应的大小。结果:3 217名学龄前儿童的年龄为(4.23±0.67)岁,其中男生占52.60%(1 692名),学龄前儿童中消费含糖饮料者占77.62%(2 497名)。3 217名学龄前儿童父(母)中,父亲和母亲分别占24.90%(801名)和75.10%(2 416名),社会经济地位得分的 M( P25, P75)分别为66.7(62.5,69.5)和69.5(64.6,71.4)分;父(母)中主动了解孩子含糖饮料消费情况、对限制学龄前儿童消费含糖饮料缺乏信心和购买食物前阅读营养标签的占比分别为74.08%(2 383名)、82.90%(2 667名)和36.24%(1 166名)。广义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学龄前儿童性别、年龄,以及学龄前儿童和父(母)体重指数后,学龄前儿童含糖饮料消费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得分呈负相关[路径系数(95% CI):-4.69×10 -2(-6.56×10 -2,-2.69×10 -2)]。父(母)对含糖饮料认知的中介效应可解释总效应的48.71%[路径系数(95% CI):-2.28×10 -2(-3.54×10 -2,-1.10×10 -2)]。 结论:学龄前儿童含糖饮料消费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负相关,父(母)对含糖饮料的认知发挥了中介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深度学习重建在低辐射剂量CT肺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LR)较混合迭代重建(HIR)在降低CT肺动脉成像(CTPA)辐射剂量中的作用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临床疑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或因其他肺动脉疾病需行CTPA检查的患者100例,根据区组随机化分为HIR组、DLR组,每组50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体质指数(BMI)。HIR组、DLR组噪声指数(SD)分别设置为8.8、15,其他扫描参数及对比剂注射方案相同,分别采用HIR、DLR算法重建。计算有效剂量(ED)及体型特异性扫描剂量(SSDE)。在1~3级肺动脉管腔、双侧椎旁肌勾画感兴趣区(ROI),记录各ROI CT值及标准差值,计算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由2名高年资医师采用盲法,以Likert 5分制对2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估,评分不一致时由第3名医师综合判定。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辐射剂量及客观图像质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主观噪声、肺动脉分支显示、诊断信心进行组间比较,计算线性加权Kappa系数分析2名医师评分的一致性。 结果:HIR组、DLR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IR组与DLR组图像1~3级肺动脉及椎旁肌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LR组平均ED为1.3 mSv,SSDE中位数为4.20 mGy,均较HIR组降低约35%,但DLR组CTPA图像的SNR(30±5)、CNR(26±5)均高于HIR组(分别为23±5、20±5, t值分别为-6.60、-5.90, P<0.001)。DLR组主观图像噪声得分明显高于HIR组( Z=-7.34, P<0.001),且2名医师一致性高(Kappa=0.847,95%CI 0.553~1.000);DLR组与HIR组图像在肺动脉分支显示以及医师诊断信心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分别为-0.259、-0.296, P>0.05)。 结论:DLR能够进一步降低CTPA检查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且不影响医师诊断信心,值得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前庭康复训练(VRT)治疗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PPP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倍他司汀药物口服及VRT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DLPFC)低频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及4周时分别采用眩晕残障量表(DHI)、前庭症状指数量表(VSI)及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估患者前庭功能改善情况,同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焦虑情绪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1周、2周及4周时2组患者DHI、VSI评分均进行性减少,ABC评分则进行性增加( 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2周、4周时其HA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0.05)。治疗后2周、4周时观察组DHI评分[分别为(50.0±4.3)分、(34.0±3.2)分]、VSI评分[分别为(5.72±1.71)分、(4.62±1.36)分]及HAMA评分[分别为(17.8±1.7)分、(12.2±3.3)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显著减少( P<0.05),ABC评分[分别为(59.4±6.0)分、(71.3±6.3)分]则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 P<0.05)。 结论:低频rTMS联合VRT训练能显著缓解PPPD患者头晕、不稳感等前庭症状,改善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应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提升多发性大动脉炎患儿增强CT血管壁测量精度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优化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增强CT(CECT)图像质量和提升血管壁测量精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32例进行低辐射剂量体部CECT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儿,扫描管电压100 kVp,将原始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FBP)、5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100%ASIR-V、DLIR重建为0.625 mm的薄层图像。主观评价由两名医师采用5分法评估整体图像噪声、血管壁的显示能力以及诊断信心指数。客观评价测量各组图像血管壁厚度,计算测量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V),同时计算对比噪声比。使用Friedman检验比较4组图像间主观评分的差异,采用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比较客观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整体噪声方面100%ASIR-V、DLIR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此两组图像评分均高于FBP、50%ASIR-V( P均<0.05),血管壁显示能力与诊断信心指数DLIR优于其他图像( P均<0.05)。客观测量结果显示,DLIR图像管壁厚度标准差和CV小于其他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100%ASIR-V与DLIR间血管噪声值、肌肉噪声值、对比噪声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均低于FBP和50%ASIR-V图像( P均<0.05)。与50%ASIR-V图像相比,DLIR图像的CV降低了22.9%,对比噪声比提升了46.8%。 结论:DLIR可改善大动脉炎患儿的CECT图像质量,提升血管壁的测量精度,使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成为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痛风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设计为横断面调查,研究者对414例痛风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及疾病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疲劳量表、抑郁筛查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疼痛量表、治疗信心量表和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量表。研究涉及的统计方法主要有 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等。 结果: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年龄中位数为54岁,96.4%为男性,血清尿酸水平为(474.98±120.14)μmol/L。其中,201例(48.6%)的痛风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睡眠质量的下降体现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习惯性睡眠效率等各个维度。此外,生活在农村、失业、长病程、疾病分期、抑郁、焦虑、缺乏定期血液检查的信心等因素,尤其是剧烈疼痛( OR=1.087, P=0.029)、疲劳( OR=1.125, P=0.002)、有痛风石( OR=1.843, P=0.014)以及存在功能障碍( OR=2.916, P<0.001)的患者更易出现睡眠障碍。 结论:痛风患者高发睡眠障碍,其受到病程、心理状态、疼痛、痛风石、疾病分期、功能障碍等因素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