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在倒班相关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对倒班相关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期间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80例倒班相关睡眠障碍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于入组时、6 w末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用贝克焦虑量表(BAI)和贝克抑郁量表(BDI)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进行评价和观察。结果:6 w后观察组PSQI、ISI、BAI和BDI总分和PSQI中的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四个维度分数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实施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有利于提高倒班相关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其抑郁和焦虑的负性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护士倒班睡眠障碍研究现状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护士是轮班制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之一,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轮班导致护士倒班睡眠障碍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但会导致工作中的意外风险增加,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升高,甚至严重危害护士个体身心健康。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护士群体中倒班睡眠障碍的患病率情况、严重危害、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以期望护理管理者及护士自身提高意识并重视倒班睡眠障碍,进而提升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睡眠担忧量表在倒班护士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对睡眠担忧量表(Anxiety and Preoccupation about Sleep Questionnaire,APSQ)进行翻译,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对650名倒班护士进行APSQ中文版施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Epworth嗜睡量表、抑郁症状筛查量表、Chalder疲劳量表和压力感知量表检验效标关联效度.间隔4周后,随机选取65名护士进行APSQ重测,以检验其重测信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支持APSQ的单因子模型.APSQ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88、0.92和0.73.APSQ与睡眠问题、嗜睡、抑郁、疲乏感和压力感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0.41~0.62).结论:中文版睡眠担忧量表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可应用于倒班护士睡眠障碍的相关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腕式体动仪在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群体睡眠卫生保障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综述有关腕式体动仪在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群体睡眠卫生保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 资料引用 引用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30篇. 资料综合 回顾了有关腕式体动仪在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群体睡眠卫生保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腕式体动仪是基于记录腕部活动并根据睡眠与觉醒的活动差对机体的睡眠-觉醒状态进行分析估算的设备.研究表明,腕式体动仪不仅可用于普通倒班工作人群、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群体的睡眠监测和作业疲劳评估;而且可用于上述作业群体睡眠卫生保障措施的效果评估,例如,在睡眠不足条件下安排小睡的效果评价、合理应用催眠与促醒药物对睡眠与觉醒功能的影响评估以及预防长时间连续作业疲劳的嗜睡状态监测预警技术研发等. 结论 腕式体动仪具有可接受性强、经济性好、操作简便、结果可信度较高等优点,已在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群体睡眠卫生保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际工作中,视情结合其他相关方法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检测评估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社区医护人员睡眠质量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社区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及工作压力情况,了解其相关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四川省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50名医护人员,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评定量表进行睡眠质量和工作压力调查.结果 对社区护士压力与睡眠情况的相关性分析,数据显示护士的睡眠质量与压力呈正相关,压力越大,睡眠质量越差.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睡眠质量总分与工作压力具有相关性(P<0.05).对不同睡眠质量的社区护士比较其压力得分情况,我们发现睡眠质量正常(PSQI<8分)的护士与睡眠质量差(PSQI≥8分)的护士相比较,后者的压力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睡眠质量的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中,我们发现工作性质和压力总分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倒班的医护人员较白班者睡眠差,同时压力越大的医护人员,其睡眠质量就越差(P<0.05).结论 管理者应重视社区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及工作压力,制定相应的措施,改善其睡眠质量及缓解其工作压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分析某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选择318名该院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北欧国家肌肉骨骼疾患标准调查表调查WMSDs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价睡眠质量.结果 PSQI中护理人员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安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评分和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5);护理人员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9.54%,WMSDs周患病率为54.28%,年患病率为69.74%.睡眠障碍护理人员的WMSDs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睡眠障碍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龄、职称、倒班、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是WMSD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护理人员具有睡眠障碍,较高的WMSDs患病率,睡眠质量越差,罹患WMSDs的风险越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五脏俞针刺法配合安神汤对倒班工作相关性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睡眠质量及疲劳程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五脏俞针刺法配合安神汤对倒班工作相关性睡眠障碍(SWSD)患者心理健康、睡眠质量及疲劳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6月—2017年6月在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治疗的92例SW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片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五脏俞针刺联合安神汤内服,疗程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2组治疗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过度觉醒量表(HAS)和睡前觉醒量表(PSAS)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采用疲劳量表-14(FS-14)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疲劳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CL-90量表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饮食与睡眠因子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PSQI、PSAS、HAS、FS-14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五脏俞针刺法配合安神汤可以有效治疗SWSD,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睡眠质量及疲劳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倒班工作睡眠障碍病人静息态fMRI局部一致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fMRI)分析倒班工作睡眠障碍病人大脑局部一致性(ReHo)变化的特征.方法 2019年1月—2019年11月招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倒班睡眠障碍的女性护士30例为观察组,选择26名正常规律睡眠的女性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两组大脑局部一致性情况.结果 与健康受试者相比,倒班工作睡眠障碍病人在双侧后扣带回、右前扣带回、右顶叶回下、右额内侧回、左丘脑等脑区局部一致性明显减弱.结论 静息态下倒班工作睡眠障碍病人的大脑一致性存在特征性变化,涉及认知和情感相关的多个脑区,这可能成为今后干预该病的影像学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职业压力对肿瘤科医护人员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调查肿瘤科医护人员职业压力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改善该职业群体的睡眠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2家医院肿瘤科医护人员252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工作压力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3个部分.结果 237名肿瘤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总均分为(3.28±0.91),PSQI总均分为(7.38±3.21),均高于常模评分(3.02±0.87)、(3.88±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检出率为63.29%.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SQI评分与职业压力评分呈正相关性(r=0.345,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倒班和职业压力是影响肿瘤科医护人员睡眠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水平较高、睡眠质量问题较为普遍,两者有相互交叉作用,积极干预和缓解职业压力有利于改善肿瘤科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我国临床护士睡眠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我国临床护士睡眠障碍患病率,并评价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发表时间均限定为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查找近10年我国临床护士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将提取的资料应用Stata 1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5篇文献,包括20篇中文文献,5篇英文文献,共调查20 879名护士.我国护士睡眠障碍患病率为49.9%(95%CI:44.9%~54.9%),并且倒班(OR=1.91,95%CI:0.96~2.86)、护龄(OR=1.46,95%CI:1.28~1.65)、职称(OR=2.77,95%CI:1.35~4.20)、工作压力(OR=1.49,95%CI:0.87~2.12)和体育锻炼(OR=0.60,95%CI:0.34~0.87)均是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护士睡眠障碍的患病率最高,女性护士患病率高于男性护士,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护士患病率高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结论 我国护士整体睡眠障碍患病率较高,倒班、工作压力大、5~15年护龄及初级职称是护士患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保护因素是经常体育锻炼,可针对上述因素做好早期防范工作,降低护士睡眠障碍的患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