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蒟根中一个新的酰胺类生物碱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研究假蒟(Piper sarmentosum)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从假蒟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生物碱类成分,结合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chaplupyrrolidone D(1)、magnolamide(2)、N-反式桂皮酰对羟基苯乙胺(3)、N-反式对香豆酰酪胺(4)、吲哚-3-甲醛(5)、吲哚-3-甲酸(6)、N-苯甲酰基-2-苯基乙胺(7)、N-苯甲酰酪胺(8)、N-benzoyltyramine methyl ether(9)、荷蒂芸香酰胺(10).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酰胺类生物碱,除化合物5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假蒟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2、4和10对LPS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产生NO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 34.65±1.78、25.41±0.94、15.27±0.82 和 39.57±2.10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假药对去卵巢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血糖、骨代谢、氧化应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假蒟对去卵巢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血糖、骨代谢指标、氧化应激指标、骨小梁的影响,探讨其对去卵巢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模型组、格列本脲组、雌二醇(E2)组、假蒟组和假手术组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只切除双侧卵巢周围少许脂肪组织,其余4组切除双侧卵巢后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备去卵巢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格列本脲组采用格列本脲5mg/(kg·d)灌胃,E2组采用E2 100μg/(kg·d)灌胃,假蒟组采用假蒟125mg/(kg·d)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8ml/(kg·d)灌胃.药物干预4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TC、TG、血钙(Ca)、血磷(P)、E2、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清蛋白(GSP)、骨钙素(OC)、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干预后,假蒟组血清FBG、TC、TG、AKP、MDA、AGES水平均低于模型组,血清SOD活性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假蒟组与格列本脲组血清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与假手术组比较,假蒟组骨小梁数量减少不明显,排列较规则,连续性、完整性较好.结论 假蒟降糖效果非劣效于格列本脲,其可能通过改善高血糖状态、抗氧化应激,从而抑制去卵巢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代谢紊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假蒟中的α-细辛脑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假蒟中 α-细辛脑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47:53),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313 nm,柱温30℃.结果α-细辛脑在0.0970~1.93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94%(RSD=1.13%),样品在24 h内稳定,且该方法重复性较好.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假蒟药材中α-细辛脑的含量测定,以控制其质量;我国不同产地的假蒟中α-细辛脑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以广西产假蒟含量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正交试验法优选假蒟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优选并确立假蒟中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酸性染色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以总生物碱及浸膏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过程中的乙醇用量、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4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假蒟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的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生物碱提取率较高,为假蒟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假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假蒟Piper sarmentosum Roxb.的化学成分.方法 假蒟8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采用硅胶柱、Sephedex LH-20、TLC和重结晶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esamin(1)、pellitorine (2)、1-nitrosoimino-2,4,5-trimethoxybenzene (3)、N-(3-phenylpropanoyl) pyrrole(4)、3-(4'-methoxyphenyl) propanoyl pyrrole(5)、β-sitosterol(6)、piperumbellactam A (7)、6,7-dimethoxy-4-hydroxy-1-naphthoic acid (8).结论 化合物5、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苎叶蒟中1个新的含氮木脂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苎叶蒟Piper boehmeriifolium的枝叶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RP-C18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综合运用IR、HR-ESI-MS、1H-NMR、13C-NMR、DEPT、HSQC、HMBC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苎叶蒟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4-methylene-dioxybenzyl)-4-(3,4-dimethoxybenzyl)-1H-pyrrole-2,5-dione(1)、2E,4E-decadienoylpiperidide (2)、2E-decenoylpiperidide (3)、墙草碱(4)、piperchabamide B(5)、假蒟亭碱(6)、piperdardine (7)、胡椒新碱(8)、胡椒碱(9)、二氢荜茇明宁碱(10)、chingchengenamideA(11)、假荜茇酰胺B(12)、guineensine (13)、荜茇宁(14)和kusunokinin (1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胡椒木脂酰亚胺,化合物2、3、7、8、10和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假蒟叶的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研究假蒟(Piper sarmentosum)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从假蒟叶的总生物碱部位分离得到7个生物碱类成分,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别鉴定为 chaplupyrrolidone C(1)、chaplupyrrolidone A(2)、chaplupyrrolidone B(3)、假蒟酰胺A(4)、N-3-苯丙酰胺吡咯(5)、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丙酰胺吡咯(6)、3-(3,4,5-三甲氧基苯基)丙酰胺吡咯(7).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酰胺类生物碱,化合物7为首次从假蒟中分离得到.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试所有分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