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维度疼痛护理联合针刺疗法在偏头痛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多维度疼痛护理联合针刺疗法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 2021 年 8 月—2022 年 8 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 12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维度疼痛护理联合针刺疗法.10 d为1个疗程,干预3个疗程后,采用临床症状评价积分分级量化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评分、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伴随症状、头痛持续时间、头痛严重程度、头痛发作次数以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策略性效能、执行力效能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维度疼痛护理联合针刺疗法能够减轻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干预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压力源及压力反应对大学生偏头痛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背景 压力与偏头痛发作密切相关,但既往研究关于压力源及压力反应对大学生偏头痛人群日常生活的影响不明确.目的 探讨压力源及压力反应对大学生偏头痛人群日常生活的影响,以期为改善大学生偏头痛人群的日常生活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采用随机抽样,选取符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3版)》(ICHD-3)偏头痛诊断标准的458名川北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收集大学生一般资料和头痛特征,采用头痛影响测试量表(HIT-6)评定偏头痛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评定压力源及压力反应,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大学生的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HIT-6评分与各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大学生偏头痛人群日常生活的影响因素.结果 SLSI中的挫折(r=0.138,P<0.01)、冲突(r=0.168,P<0.01)、压力(r=0.157,P<0.01)、变化(r=0.148,P<0.01)、自我强加(r=0.158,P<0.01)五个维度的压力源以及生理反应(r=0.256,P<0.01)、情绪反应(r=0.241,P<0.01)、行为反应(r=0.164,P<0.01)、HAMA总评分(r=0.192,P<0.01)、HAMD-24总评分(r=0.250,P<0.01)、SLSI总评分(r=0.250,P<0.01)与HIT-6评分均呈正相关,认知反应(r=-0.104,P<0.05)与HIT-6评分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理反应(β=0.140,P<0.05)、焦虑(β=0.159,P<0.05)、认知反应(β=-0.091,P<0.05)可预测大学生偏头痛人群日常生活受影响的程度.结论 生理反应、认知反应、焦虑可能是大学生偏头痛人群日常生活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解郁止痛方对偏头痛—抑郁共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组织中Iba1/RhoA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观察解郁止痛方对偏头痛-抑郁共病大鼠行为学及脑组织中电离钙结合适应分子 1(Iba1),神经再生抑制因子Ras同源物基因A(RhoA)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缓解偏头痛伴抑郁症状的分子机制.[方法]将5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解郁止痛方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 5 组均予以颈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及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以建立偏头痛-抑郁共病模型大鼠.实验开始造模同时予以药物灌胃干预.复制偏头痛模型前进行机械痛阈值的测定,实验造模治疗前、造模第 10天、造模治疗后分别进行行为学评估(包括各组大鼠体质量、旷场实验、糖水消耗、强迫游泳实验、新奇抑食实验).造模治疗结束后,灌注取脑,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杏仁核中Iba1及RhoA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旷场实验水平和垂直运动评分、糖水偏好率、机械痛阈值均下降(P<0.01),新奇抑食-潜伏时间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及解郁止痛方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旷场实验水平和垂直运动评分、糖水偏好率、机械痛阈值均升高(P<0.05 或P<0.01),新奇抑食—潜伏时间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缩短(P<0.05或P<0.01).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大鼠脑组织杏仁核中Iba1 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及中药各剂量组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脑组织杏仁核中RhoA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及中药高剂量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解郁止痛方可以明显改善偏头痛-抑郁共病大鼠的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中枢敏化、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及影响RhoA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3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累计发病次数和天数,眩晕残障评分(DHI)、健康状况评分量表(SF-36)、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RS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DHI、HAMA和HRS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累计发病次数与天数较治疗前减少,SF-36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偏头痛伴发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偏头痛伴发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残疾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8例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所有纳入者采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是否合并精神障碍;MIDAS评分评估偏头痛患者的残疾程度和头痛影响测验(HIT-6).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与睡眠障碍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量表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偏头痛伴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者的MIDAS评分和HIT-6评分均高于不伴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者(P<0.05).结论 偏头痛易患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临床应采取综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前庭功能检查应用于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前庭功能检查在前庭性偏头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1月确诊的偏头痛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病人7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眩晕病人问卷(UCLA)对病人进行评估,两组均进行变温试验及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前庭性偏头痛病人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后根据临床疗效再次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并采用LES、SAS、SDS量表及UCLA评估,分析前庭功能检查在前庭性偏头痛病人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变温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ES、SAS、SDS量表及UCL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常规治疗后58例预后良好,12例预后较差;预后良好病人变温试验及视频头脉冲试验异常率均低于预后较差者(P<0.05);预后良好者LES、SAS、SDS量表及UCLA评分均低于预后较差者(P<0.05).结论 前庭功能检查联合LES、SAS、SDS量表及UCLA用于前庭性偏头痛病人中有助于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总体水平.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2月收治的首次诊断神经内科疾病的500例,均于入院第2日晨起检测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Hcy与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相关性.结果 Hcy水平为6.50~70.10(23.57±0.47)μmol/L,叶酸水平为0.64~18.48(4.74±0.13)ng/ml,维生素B12水平为83.00~1475.00(354.40±9.61)pg/ml.Hcy水平升高375例,叶酸水平降低162例,维生素B12水平下降75例,分别占75.00%、32.40%、15.00%,其中Hcy水平升高合并叶酸水平下降117例,Hcy水平升高合并维生素B12水平下降40例,Hcy水平升高合并叶酸与维生素B12水平下降31例,没有出现叶酸和维生素B12同时下降而Hcy水平不高的病例,单纯Hcy水平升高187例,单纯叶酸水平下降14例,单纯维生素B12水平降低4例.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与叶酸、维生素B12均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Hcy水平升高的发生率高,且部分患者Hcy水平升高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拟头风解郁汤治疗偏头痛伴抑郁患者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自拟头风解郁汤治疗偏头痛伴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于阳江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偏头痛伴抑郁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比灵口服,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头风解郁汤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p评分、头痛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随访6个月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头部压痛、心烦易怒、少寐多梦、情绪低落评分及头痛指数、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及头痛指数、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随访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5.74%(45/47)和80.85%(38/4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头风解郁汤可显著改善偏头痛伴抑郁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患者头痛,效果优于西比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偏头痛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状态与门诊就医满意度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偏头痛患者通常合并焦虑、抑郁等心理疾患,长期的负性情绪可能会影响家庭成员,而尚未达到焦虑抑郁症诊断的负性情绪是否会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就诊体验尚不得知.通过评估偏头痛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焦虑抑郁状态以及就诊后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其与同期高血压患者及全国常模的差异,并分析负性情绪与就诊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成飞医院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使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评分,诊疗结束后对本次就诊体验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 偏头痛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均高于全国常模,并高于同期高血压患者(P <0.05).偏头痛患者家属抑郁水平与全国常模无差异(P >0.05),而焦虑水平与全国常模有差异(P <0.05).处于抑郁焦虑状态的偏头痛患者以中年女性为主,病程更长.处于焦虑状态患者就诊满意度低于非焦虑状态患者(P <0.05),而焦虑评分较高的患者家属,与评分正常的家属相比较,就诊满意度评分无差异(P >0.05).处于抑郁状态与非抑郁偏头痛患者相比较,就诊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家属抑郁评分高者与评分低者比较,就诊满意度也无差异(P >0.05).结论 病程较长的中年女性偏头痛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发生率较高,就诊满意度也较低,就诊期间医师需重点关注,其家属焦虑状态也伴随升高,必要时需进行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托吡酯滴定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及托吡酯有效剂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 慢性偏头痛易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我国偏头痛防治指南未明确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案.临床医生根据个人经验或者本医院现有药物选择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案,且国内无相关大样本研究报道.目的 探讨托吡酯滴定疗法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托吡酯有效剂量.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托吡酯组79例和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79例.两组均给予托吡酯片治疗,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均治疗6个月.分别评定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两组患者头痛发作天数、头痛严重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 V2.1)评分、头痛影响测定-6(HIT-6)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最终完成6个月治疗及随访患者共125例:托吡酯组65例,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60例.治疗时间与治疗方法无交互作用(P>0.05),治疗时间、治疗方法在头痛发作天数、VAS、HIT-6评分和PSQI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头痛发作天数、VAS、HIT-6评分和PSQI评分均少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托吡酯组头痛发作天数、PSQI评分少于同组治疗3个月,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头痛发作天数、VAS、HIT-6评分和PSQI评分少于同组治疗3个月(P<0.05);治疗6个月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头痛发作天数、VAS、HIT-6评分少于托吡酯组(P<0.05).治疗时间与治疗方法无交互作用(P>0.05),治疗时间、治疗方法在MSQ V2.1功能限制、功能丧失、情感功能评分及总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MSQ V2.1功能限制、功能丧失、情感功能评分及总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MSQ V2.1功能限制、功能丧失、情感功能评分及总分低于同组治疗3个月(P<0.05).治疗6个月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MSQ V2.1功能限制、功能丧失、情感功能评分及总分低于托吡酯组(P<0.05).治疗3、6个月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托吡酯组(P<0.05).托吡酯口服剂量100 mg/d患者114例,占总有效人数的比例为79.78%(71/89);150 mg/d患者18例,占总有效人数的比例为20.22%(18/89).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0,P=0.680).结论 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可减少患者头痛发作天数,减轻偏头痛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托吡酯应用剂量100 mg/d时效果可能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