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人群急进高原前后血生化免疫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平原(海拔57m)成年健康人群急进到高原地区(海拔4300m)后其血生化、免疫等65项指标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指标变化意义.方法 15名平原成年健康人,分别采集他们身处平原地区和高原地区的静脉血,行血生化、免疫等检测,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 65项血生化、免疫检查指标中:①上高原后1周与在平原地区比较,变化指标共有12个,其中表现下降趋势的为血脂检查指标APOA(载脂蛋白A)、HDL(高密度脂蛋白)、肝功能检查指标ALB(血清白蛋白)、胰腺检查指标AMYL(α-淀粉酶)、血糖检查指标GLU(葡萄糖)5个指标,表现上升趋势的为内分泌激素检查指标CORT(皮质醇)、ProBNP(脑利钠肽前体)、C肽、炎症检查指标IL-6(白介素6)、肿瘤标志物检查指标HE4(人附睾蛋白4)、肝功能检查指标NH3(血氨)、心肌酶检查项目TNT-HS(超敏肌钙蛋白T)7个指标.②下高原后返回平原1周与在高原1周相比,变化指标有10个,其中表现下降趋势的为内分泌激素检查指标C肽、INSULIN(胰岛素)、肿瘤标志物检查指标HE4(人附睾蛋白4)、肝功能检查指标NH3(血氨)、心肌酶检查指标TNT-HS(超敏肌钙蛋白T)、LDH(乳酸脱氢酶)6个指标,表现上升趋势的为肝功能检查指标ALB(血清白蛋白)、胰腺检查指标AMY-P(胰淀粉酶)、AMY-L(α-淀粉酶)、血糖检查指标GLU(葡萄糖)4个指标.③平原人群在急进高原后指标呈下降趋势,在返回平原后逐渐上升的指标为肝功能检查指标ALB(血清白蛋白)、胰腺检查指标AMYL(α-淀粉酶)、血糖检查指标GLU(葡萄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平原人群在急进高原后呈上升趋势,在返回平原后逐渐下降的指标为内分泌激素检查指标C肽、肿瘤标志物检查指标HE4(人附睾蛋白4)、肝功能检查指标NH3(血氨)、心肌酶检查指标TNT-HS(超敏肌钙蛋白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人群由平原急进到高原时,肝功能检查指标ALB、NH3的变化,反映了急进高原造成肝功能受损;胰腺检查指标AMYL和血糖检查指标GLU在急进高原后下降反映了机体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而内分泌激素检查指标C肽、肿瘤标志物检查指标HE4、心肌酶检查指标TNT-HS急进高原后升高反映了高原低氧环境中应激激素分泌入血,体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能力、肾功能以及心肌受损.机体的多项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返回平原后指标恢复,机体可通过调节来适应高原环境,未对身体造成显著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铁死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铁死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涉及多分子、多信号通路,其核心过程为细胞内Fe 2+过载、脂质过氧化。铁死亡影响癌症、神经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包括心脏、脑、肝脏、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好发于休克、器官手术、器官移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暂无有效的根治方法。而铁死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紧密,探索铁死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可能寻找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措施。同时适度调控铁死亡靶点,还可以治疗癌症、控制炎症等。本文将概述铁死亡的信号通路,以及铁死亡与心脏、脑、肝脏、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肝细胞生长因子修饰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修饰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2019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科行腹部抽脂术的1名35岁健康女性术后弃用腹部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呈长梭形的原代ADSC,其第3代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阳性表达ADSC表面标志物CD29、CD90,阴性表达CD34、CD45。取第3代ADSC进行后续实验。采用慢病毒介导的HGF转染ADSC 4 h(获得HGF修饰ADSC)后,常规培养24 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计算转染率。取81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通过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诱导为糖尿病大鼠模型后,在每只大鼠背部制作1.5 cm×1.5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致伤大鼠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单纯ADSC组、HGF修饰ADSC组,每组27只,均分别于伤后1、3、7 d在创周注射相同体积的相应物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各组9只大鼠,于伤后0(即刻)、3、7、10、14 d(注射日注射后)测量创面面积并计算伤后3、7、10、14 d创面愈合率。伤后3、7 d行当日注射后分别处死各组剩余大鼠中的9只,取创周皮肤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伤后3 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及伤后7 d Ⅰ、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伤后7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伤后3 d核因子κB-p65蛋白表达、伤后7 d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水平。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 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 结果:培养24 h,转染HGF的ADSC形态良好,与未转染ADSC无差异,转染率达90%。伤后3、7、10、14 d,HGF修饰ADSC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1.5±1.0)%、(75.2±2.0)%、(92.2±1.3)%、(99.1±1.8)%,显著高于PBS组的(21.4±1.3)%、(61.4±1.5)%、(80.1±2.1)%、(92.4±1.8)%和单纯ADSC组的(25.1±2.1)%、(67.2±1.3)%、(89.3±1.4)%、(95.1±2.1)%( t=1.452、0.393、0.436、0.211,4.982、3.011、4.211、7.503, P<0.05或 P<0.01)。伤后3 d,与PBS组和单纯ADSC组比较,HGF修饰ADSC组大鼠创周皮肤组织中TNF-α、IL-1β的mRNA表达及核因子κB-p65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 t=7.281、17.700、9.447,6.231、13.083、7.783, P<0.01),IL-10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 t=-6.644、-6.381, P<0.01)。伤后7 d,与PBS组和单纯ADSC组比较,HGF修饰ADSC组大鼠创周皮肤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及VEGF表达水平、Akt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升高( t=-5.126、-4.347、-5.058、-3.367,-10.694、-19.876、-4.890、-6.819, P<0.05或 P<0.01)。 结论:HGF修饰的人ADSC可显著促进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1β表达,促进IL-10、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VEGF的表达相关,且可能与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促进Ak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确诊的FD患者173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73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调查两组的基本情况,对影响中老年人发生FD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是中老年人发生FD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饮食规律、每周运动时间≥4 h是中老年人发生FD的保护因素( P<0.05)。 结论:超重、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睡眠障碍、饮食不规律、每周运动时间<4 h、焦虑和抑郁是影响中老年人发生F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降低FD的发病率,应当从提高认知、调节心理状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童年期居住环境卫生对农村居民中老年期慢性病患病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童年期居住环境卫生对农村居民中老年期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并检验童年期健康状况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最新调查和2014年生命历程调查共同访问的12 506名农村居民数据,运用 χ2检验、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倾向评分加权法、负二项回归模型和KHB分析法进行分析。 结果: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相比童年期居住环境卫生较好的农村居民,童年居住环境卫生较差的中老年农村居民患哮喘风险提高23.7%( OR=1.237,95% CI:1.060~1.445),患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16.4%( OR=1.164,95% CI:1.006~1.347)、22.4%( OR=1.224,95% CI:1.083~1.383)和19.6%( OR=1.196,95% CI:1.103~1.296),患血脂异常和心脏病的可能性上升了26.6%( OR=1.266,95% CI:1.153~1.390)和13.6%( OR=1.136,95% CI:1.031~1.253)。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童年居住环境卫生较差的中老年农村居民患慢性病的数量比童年居住环境卫生较好的中老年农村居民多了0.176种,且童年期健康状况在其中起到7.143%的中介作用。 结论:童年期居住环境卫生与农村居民中老年期多种慢性病患病与否及患病数量存在统计学关联,且童年期健康状况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应重视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的建设与管理,为儿童及青少年提供干净、卫生的成长环境,以促进农村居民的全生命周期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某糖果制造企业噪声和粉尘接触人员健康调查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糖果制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职工的健康状况,验证噪声对心血管和消化等系统的非特异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噪声和粉尘对职工健康的联合作用。方法:于2019年选取广州市某糖果厂564名职工为研究对象,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01人)、噪声接触组(272人)和噪声粉尘联合接触组(191人),按照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按性别、年龄和工龄对血压、常规心电图、肝功能和双耳纯音听阈等指标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对照组、噪声接触组和噪声粉尘联合接触组作业人员听力异常率分别为12.9%(13/101)、24.6%(67/272)和36.1%(69/191),呈明显的递增趋势( P<0.05);与对照组比较,噪声接触组和噪声粉尘联合接触组作业人员心电图、血压异常率和脂肪肝检出率均明显升高( P<0.017);男职工的听力异常率和脂肪肝检出率在三组间存在递增趋势( P<0.05);40~49岁职工的听力和血压异常率存在递增趋势( P<0.05);≥50岁及工龄<10、10~19年职工的听力异常率存在递增趋势( P<0.05);工龄≥20年职工的心电图异常率和脂肪肝检出率存在递增趋势( P<0.05)。 结论:噪声是糖果制造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与心血管和消化系统损伤有关,同时粉尘对噪声导致的听力损失可能有加强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凝血指标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预后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影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检验指标,为早期诊断和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搜集2010年1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预后情况;进一步用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同时记录治疗开始后各个时间点(24、48、72 h)相关指标的数值;绘制各个时间点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患者预后评价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时间点相关指标对AFL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选64例AFLP患者,孕(34.5±6.8)周时发病,其中14例死亡(病死率为21.9%),50例存活(存活率为78.1%)。两组患者间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就诊至终止妊娠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ICU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死亡组所生男胎及死胎的比例高于存活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显示,死亡组白细胞计数(WBC)升高、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血肌酐(SCr)升高、PT延长、INR升高、血氨升高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均 P<0.05)。对上述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14 s和INR>1.5为影响AFL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T>14 s:优势比( OR)=1.215,95%可信区间(95% CI)为1.076~1.371,INR>1.5: OR=0.719,95% CI为0.624~0.829,均 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入ICU时及治疗24、48、72 h的PT和INR均可评估AFLP患者的预后〔PT的AUC和95% CI分别为0.772(0.599~0.945)、0.763(0.608~0.918)、0.879(0.795~0.963)、0.957(0.904~1.000),INR的AUC和95% CI分别为0.808(0.650~0.966)、0.730(0.564~0.896)、0.854(0.761~0.947)、0.952(0.896~1.000),均 P<0.05〕,其中治疗72 h的PT、INR的AUC最大,敏感度(93.5%、91.8%)和特异度(90.9%、90.9%)较高。 结论:AFLP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首发症状多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一旦发现应立即终止妊娠。PT、INR是评估AFLP患者疗效和预后的较好指标,且治疗72 h PT及INR对预后评价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肝细胞生长因子修饰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修饰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外泌体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2021年2—5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科行腹部手术的3名健康女性(10~25岁)废弃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原代ADSC,培养7 d,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取第3代ADSC,转染HGF慢病毒,培养5 d,采用成像系统观察细胞荧光情况并计算转染率。取第3~6代ADSC和第3~6代转染HGF的ADSC,均分别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其外泌体,即为ADSC外泌体和HGF-ADSC外泌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微观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泌体的CD9、CD63、CD81阳性表达。取24只6周龄雄性昆明小鼠,制作糖尿病模型后,在其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单纯HGF组、单纯ADSC外泌体组和HGF-ADSC外泌体组,每组6只,分别作相应处理。伤后3、7、10、14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其愈合率,使用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创基血流强度并计算伤后10 d创基相对血流强度百分比。伤后10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中Ki67阳性细胞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中CD31阳性染色且成管样结构的新生血管数,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创面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的蛋白表达并计算p-PI3K与PI3K比值及p-Akt与Akt比值。伤后14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Masson染色法分别检测创面皮肤组织缺损长度及胶原新生情况,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ukey检验。结果:原代ADSC培养7 d,细胞呈梭形,生长密集后呈旋涡状排列。培养5 d后,第3代转染HGF的ADSC携带绿色荧光,转染率为85%。ADSC外泌体及HGF-ADSC外泌体微观形态相似,均呈囊泡状结构,平均粒径分别为103、98 nm,均呈CD9、CD63、CD81阳性。伤后3 d,4组小鼠创面的创周均红肿且有少量渗液;伤后7 d,HGF-ADSC外泌体组创面逐渐缩小,其余3组创面缩小不明显;伤后10 d,4组创面均缩小、结痂;伤后14 d,HGF-ADSC外泌体组创面基本愈合,其余3组均有残余创面。伤后3 d,4组创面愈合率接近( P>0.05);伤后7、10 d,HGF-ADSC外泌体组创面愈合率均分别明显高于PBS组、单纯HGF组及单纯ADSC外泌体组( q值分别为13.11、13.11、11.89,12.85、11.28、7.74, P<0.01);伤后14 d,HGF-ADSC外泌体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PBS组、单纯HGF组及单纯ADSC外泌体组( q值分别为15.50、11.64、6.36, P值均<0.01)。伤后3 d,4组小鼠创基均无明显血运;伤后7 d,HGF-ADSC外泌体组创基开始有微血管形成,其余3组创基仅创缘充血;伤后10 d,除PBS组创基仍无明显血运外,其余3组均有微血管形成;伤后14 d,HGF-ADSC外泌体组创基血流信号强于其余3组且分布均匀。伤后10 d,HGF-ADSC外泌体组创基相对血流强度百分比明显高于PBS组、单纯HGF组及单纯ADSC外泌体组( q值分别为23.73、19.32、9.48, P值均<0.01);HGF-ADSC外泌体组创面中Ki67阳性细胞数及新生血管数均明显多于PBS组、单纯HGF组及单纯ADSC外泌体组( q值分别为19.58、18.20、11.04,20.68、13.79、8.12, P<0.01)。伤后10 d,HGF-ADSC外泌体组创面中eN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BS组、单纯HGF组及单纯ADSC外泌体组( q值分别为53.23、42.54、26.54, P值均<0.01);HGF-ADSC外泌体组创面中p-PI3K与PI3K的比值及p-Akt与Akt的比值均分别明显高于PBS组、单纯HGF组及单纯ADSC外泌体组( q值分别为16.11、11.78、6.08,65.54、31.63、37.86, P<0.01)。伤后14 d,HGF-ADSC外泌体组创面皮肤中组织缺损长度明显短于PBS组、单纯HGF组及单纯ADSC外泌体组( q值分别为20.51、18.50、11.99, P值均<0.01);HGF-ADSC外泌体组创面中CVF明显高于PBS组、单纯HGF组及单纯ADSC外泌体组( q值分别为31.31、28.52、12.35, P值均<0.01)。 结论:人HGF-ADSC外泌体可增加创基组织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显著促进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HGF-ADSC外泌体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促进创面中eNOS的表达增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谢晶日从“运脾化浊”论治代谢综合征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复杂,谢晶日教授将其概括为“虚”“浊”两方面,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失健运而气机郁滞及肝损肾亏为本虚,痰、湿、瘀蕴脏腑,膏脂充溢为标浊,并提出“运脾化浊”治法,虚者运脾,以燥开脾困、肝脾同调为首;实者化浊,以涤痰泄浊、消膏降脂为重。其临证以化瘀补虚、攻补兼施为恒,并注重减肥、畅志与未病先防,治以中药为主、针法为辅,取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核心基因及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病理进程相关的核心基因及分子机制。方法: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基因表达数据集GSE89632,包含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NASH患者和健康对照分别为20、19和24例,筛选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NASH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两组DEGs取交集。采用DAVID 6.8数据库对DEGs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采用KOBAS 3.0数据库对DEGs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DEGs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采用Cytoscape软件筛选核心基因。利用Attie Lab 糖尿病数据库验证核心基因在4组C57BL/6小鼠(分别为4周龄正常组、4周龄肥胖组、10周龄正常组和10周龄肥胖组,每组各5只)肝脏中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核心基因和预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由GSE89632数据集筛选出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NASH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的365个共同DEGs,其中上调和下调基因分别为115和250个。GO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等生物过程。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胆固醇代谢、胆汁分泌和脂肪的消化吸收等信号通路;下调基因主要富集于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和糖尿病并发症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等信号通路。PPI分析筛选出7个关键核心基因,分别为FOS、EGR1、FOSB、JUNB、FOSL1、MYC和NR4A1。10周龄肥胖小鼠肝脏中EGR1和JUNB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10周龄正常小鼠,均 P<0.05;4和10周龄肥胖小鼠肝脏中NR4A1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同周龄正常组小鼠,均 P<0.05。EGR1基因表达水平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呈负相关( r=-0.785, P<0.001)。FOSB、MYC和NR4A1基因表达水平与血液谷丙转氨酶水平呈负相关( r=-0.649、-0.597和-0.580,均 P<0.001)。 结论:EGR1、FOSB、MYC、JUNB和NR4A1等基因可能为NASH病理进程中的核心基因,肝细胞内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和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可能是NASH病理进程的关键分子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