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法测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新型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法测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应用.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法结合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制备以二硝基苯酚(DNP)-牛血清白蛋白(BSA)系统为质控线的SAA检测试剂盒.通过鸡IgY-羊抗鸡IgY系统作为对照评价了 DNP-BSA系统作为质控线的可行性,并通过优化量子点微球与抗体的偶联条件,进一步提高试剂盒的性能,并对试剂盒的空白限、检出限、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特异度、稳定性,以及临床实际样本测定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 以DNP-BSA系统作为质控线的SAA试剂盒受干扰成分浓度的影响小,稳定性高,热稳定性好.量子点微球与SAA抗体偶联比例为100 μg/mg,偶联反应液浓度为25 mmol/L 3-吗啉丙磺酸pH 7.4,与DNP-BSA偶联比例为100 μg/mg,偶联反应液浓度为25 mmol/L吗啉乙磺酸pH 6.0时偶联效果最佳.试剂盒最低检出限为0.5 mg/L;线性范围为1~200 mg/L,R2≥0.99;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5.31%,批间精密度CV%≤15%;在低、高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101.42%、98.83%;在血红蛋白浓度≤5 g/L,胆红素浓度≤0.15 g/L,胆固醇浓度≤15 g/L,甘油三酯浓度10 g/L时,SAA的检测结果无干扰;试剂盒在50 ℃放置21 d,稳定性良好;试剂盒与Roche的SAA电化学发光试剂盒同步检测67例样本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研制的SAA检测试剂盒灵敏度、线性、精密度、准确度、特异度及加速稳定性都满足试剂盒的要求,与鸡IgY-羊抗鸡IgY系统相比DNP-BSA系统作为质控线独立性好,测定临床样本准确度和热稳定性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中Cu2+和草甘膦的修饰碳点-荧光测定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将4-丁基-3-硫代氨基脲(BTSC)与碳点(CDs)偶联,建立了可用于高效检测实际血样中铜离子和草甘膦的荧光测定方法.方法 利用BTSC对CDs表面进行修饰,制得修饰CDs(B-CDs).取两支1.5 ml的离心管,分别加入200 μl 0.1 g/L的B-CDs和铜离子溶液,用PBS缓冲溶液稀释至1.0 ml,混匀、反应5 min,λex=360 nm处扫描其中一只离心管中溶液的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检测铜离子的含量;再在另一只离心管中继续加入50 μl草甘膦,反应10 min后,测体系的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得到甘草磷的含量.结果 在0.2~30.0 mol/L的范围内,所得铜离子的回归方程为y=752.81-21.25x(r=0.9981);方法的检出限为 5.05 nmol/L,平均回收率为 91.4%~102.6%,RSD 为 1.8%~4.3%.在 0.4~30 μmol/L的范围内时,所得草甘膦的回归方程为y=421.97+14.14x(r=0.998 9);方法的检出限为0.27 μmol/L,回收率为98.3%~105.1%,RSD为0.8%~4.1%.结论 该方法成功构建了可高效检测血样中铜离子和草甘膦含量的新型荧光测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酰肽受体在炎症和感染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甲酰肽受体(Formyl-peptide receptors, FP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具有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zing receptor, PRR)特性,能够识别病原体和宿主来源的配体,介导炎性细胞的趋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在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FPRs不仅高表达于多种炎性细胞,在组织细胞也有表达,且与不同的配体结合产生不同的效应,参与机体稳态维持,是很多疾病治疗的潜在靶标。文章综述了近几年来FPRs在炎症发生发展和感染中的作用以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措施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目前晚期实体瘤新药研发的热点,ADC药物在晚期乳腺癌、尿路上皮癌、胃癌等多种实体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但其眼毒性、肺毒性、血液学毒性、肝脏毒性等不良反应不可忽视,有效处理ADC药物的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德曲妥珠单抗临床管理路径及不良反应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德曲妥珠单抗(T-DXd)是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新一代抗体药物偶联物,具备旁观者效应。T-DXd不仅可以大幅改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还可以使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从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T-DXd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HER-2阳性和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未来T-DXd在临床实践中会很快被广泛应用。然而,T-DXd在临床试验中也显示出了与既往抗HER-2靶向药不同的安全性特征,如何更合理地管理T-DXd不良事件,充分发挥T-DXd疗效是当下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德曲妥珠单抗临床管理路径及不良反应处理共识专家组基于现有的临床循证证据和指南共识,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经过多次研讨,最终达成德曲妥珠单抗临床管理路径及不良反应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共识内容包括T-DXd的临床使用方法、治疗前患者教育和T-DXd常见及需要关注的不良事件及管理等方面,其中T-DXd常见及需要关注的不良事件涵盖了输液相关不良事件、消化系统不良事件(恶心/呕吐、便秘、腹泻和食欲下降)、血液学不良事件(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呼吸系统不良事件(间质性肺病/肺炎)、心血管不良事件(左心射血分数下降)、肝功能不良事件(转氨酶升高)以及其他常见不良事件(脱发、疲乏)等。共识重点介绍了各不良事件的预防、发生不良事件时的剂量调整和治疗以及对患者生活方式的建议,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T-DXd的认识水平,为广大临床肿瘤医师提供T-DXd临床管理及不良事件处理的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腺癌抗体偶联药物输注管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抗体偶联药物(ADC)靶向生物制剂,是一类由单克隆抗体经由连接分子与细胞毒类药物偶联结合而组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新型ADC药物的上新以及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在改变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以及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格局的同时,对医护人员ADC药物的规范使用及管理提出新的要求。ADC药物的输注规范、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管理等是保证药物疗效及安全的重要前提,因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分会及靶向药物输注规范共识制定小组共同制定了乳腺癌抗体偶联药物输注管理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恩美曲妥珠单抗、德曲妥珠单抗、戈沙妥珠单抗等ADC药物的输注规范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早期预防和及时管理的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胰岛淀粉样多肽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组织中LncRNA和mRNA表达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脑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信使RNA(m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选取7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10只,体质量20~30 g。将AD模型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IAPP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IAPP干预组小鼠腹腔内注射0.5 μmol/L的IAPP(200 μg/kg),每日1次。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两组小鼠干预时间均为10周。干预完成后,颈椎脱位处死小鼠,开颅剥离完整脑组织提取总RNA。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得2组小鼠脑组织LncRNA和mRNA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在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中随机选取6个Lnc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的可靠性。将筛选出的差异表达的mRNA与基因本体论(GO)数据库的各条目比对,从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成分3个领域行GO富集分析;使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实验过程中小鼠死亡4只,每组2只。IAPP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差异表达的LncRNA共有902个,其中显著上调238个、显著下调664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RNA共555个,其中显著上调236个、显著下调319个。qRT-PCR检测验证LncRNA的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IAPP干预组AD小鼠脑组织中AK034056、Spock3表达上调,Map3k8、rgs20、Rint、Ppp2r1b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qRT-PCR检测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GO富集分析:555个差异表达的mRNA,富集得到2 224个GO条目,其中显著上调的差异表达mRNA具有蛋白质结合、细胞周期等分子功能,与催化复合物、蛋白质复合物等细胞组分相关,参与了细胞代谢、高分子代谢等生物过程;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mRNA具有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跨膜信号受体活性等相关分子功能,与细胞黏附复合物、整合素复合物等细胞组分相关,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生物过程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555个差异表达的mRNA,富集得到62个通路,其中显著上调的差异表达mRNA富集评分较高的通路为神经退行性变的途径、阿尔茨海默病通路、氧化磷酸化通路、GABA能突触通路等,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mRNA富集评分较高的通路为钙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磷酸肌醇代谢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 结论:IAPP干预使AD小鼠脑组织 LncRNA、mRNA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差异表达的mRNA分别参与多种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差异表达的LncRNA可能通过调控相关mRNA的表达,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靶向EGFR可见光量子点用于三阴乳腺癌显像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可见光量子点(QDs)作为载体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用于三阴乳腺癌体外和在体靶向显像的可行性。方法:水溶性QDs与西妥昔单克隆抗体(Cetuximab)反应合成探针QD-Cetuximab,检测其形态、粒径、稳定性和发光特性。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EGFR+)和MDA-MB-453(EGFR-),与QD-Cetuximab和QDs温育进行细胞毒性实验、细胞显像和荧光定量分析。制备MDA-MB-468荷瘤裸鼠8只,经尾静脉注射100 μl QD-Cetuximab和QDs,观察不同时间点的显像结果和探针分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电镜下QD-Cetuximab粒径为(40.34±2.44) nm,动态光散射(DLS)结果示其水合粒径为(57.85±4.69) nm,且结构稳定。QD-Cetuximab浓度≤50 nmol/L时,细胞相对存活率>90%;而当浓度增至100 nmol/L,细胞相对存活率降至(72.52±4.91)%。MDA-MB-468经QD-Cetuximab温育后发出的红色荧光比MDA-MB-468用QDs温育和MDA-MB-453用QD-Cetuximab、QDs温育的均强,标准化后的荧光强度定量分析显示QD-Cetuximab组荧光强度是QDs组的5.1倍(863.36/169.97)。流式细胞分析示MDA-MB-468摄取QD-Cetuximab和QDs均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t值:12.25~38.11,均 P<0.05),25、50、100和200 nmol/L浓度下QD-Cetuximab组的平均荧光强度与QDs组的比值分别为5.4、6.9、7.4和6.2。QD-Cetuximab和QDs探针在体内都主要聚集在肝,在肝发出荧光的背景下肿瘤发出的荧光不明显,但离体瘤组织可见荧光,QD-Cetuximab组和QDs组的离体瘤组织荧光强度分别为(2.46±0.60)×10 4和(1.29±0.05)×10 4( t=3.392, P=0.015)。 结论:偶联Cetuximab的QDs增加了对表达EGFR的三阴乳腺癌细胞的靶向能力;QD-Cetuximab在三阴乳腺癌裸鼠离体成像效果尚可,但需进一步修饰,减少肝摄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性粒细胞CD 11b、可溶性CD 14亚型和线粒体偶联因子-6在新生儿败血症病情转归危险度分层中的作用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 11b(nCD 11b)、可溶性CD 14亚型(sCD 14-St)和线粒体偶联因子-6(CF-6)在新生儿败血症病情转归危险度分层中的作用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山西省儿童医院121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危重症评分(NCIS)将新生儿分为非危重组(NCIS>90分)35例,危重组(NCIS 70~90分)49例,极危重组(NCIS<70分)37例;预后不良(死亡)25例,预后良好(存活)96例。新生儿于治疗前检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nCD 11b、sCD 14-St和CF-6。nCD 11b、sCD 14-St和CF-6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CD 11b、sCD 14-St和CF-6预测败血症新生儿不良转归的价值。 结果:危重组和极危重组nCD 11b、sCD 14-St、CF-6、PCT和CRP明显高于非危重组[(414.68 ± 93.29)和(532.74 ± 101.85)MFI比(325.45 ± 71.90)MFI、(892.40 ± 113.72)和(1 249.53 ± 95.41) ng/L比(784.66 ± 103.72)ng/L、(84.79 ± 28.35)和(121.66 ± 34.27)ng/L比(42.59 ± 13.51)ng/L、(19.24 ± 6.30)和(34.96 ± 11.95)μg/L比(8.89 ± 2.24)μg/L、(109.49 ± 36.77)和(247.13 ± 82.06)mg/L比(56.84 ± 17.25)mg/L],极危重组明显高于危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CD 11b、sCD 14-St和CF-6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r = 0.719、0.813和0.823, P<0.01)。预后不良新生儿nCD 11b、sCD 14-St、CF-6、PCT和CRP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新生儿[(618.58 ± 146.92) MFI比(374.55 ± 120.03) MFI、(1 516.91 ± 194.38) ng/L比(828.13 ± 175.67) ng/L、(165.84 ± 25.63)ng/L比(62.51 ± 16.75)ng/L、(43.46 ± 10.14)μg/L比(20.19 ± 6.30)μg/L和(321.09 ± 94.56)mg/L比(88.24 ± 29.1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CD 11b、sCD 14-St和CF-6预测败血症新生儿不良转归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3、0.796和0.838(95% CI 0.678~0.836、0.713~0.864和0.760~0.899),三者联合的AUC为0.921(95% CI 0.858~0.962)。 结论:nCD 11b、sCD 14-St和CF-6与新生儿败血症病情程度和预后有关,可作为病情转归危险度分层及评估预后的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恩美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是曲妥珠单抗、连接头和微管抑制剂组成的抗体偶合物。T-DM1结合了抗体的高效靶向性与细胞毒性药物的高抗肿瘤活性优势,降低了细胞毒性药物的脱靶不良反应。T-DM1应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和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极大地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越来越多有关T-DM1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及其他实体瘤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期待有更多的阳性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