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2毒素和黄绿青霉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真菌毒素是一类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次级代谢产物,能够在哺乳动物中诱发毒理学效应。T-2毒素和黄绿青霉素(CIT)是常见的真菌毒素,很多农产品在收获或储存过程中受到其不同程度的污染,毒素水平取决于诸如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储藏条件等环境因素。两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危害,其中,T-2毒素导致发育期骺板软骨变性坏死,产生与大骨节病相似的病理性改变;CIT引起心肌损伤,与地方性克山病的爆发相关联。因此,T-2毒素和CIT的致病作用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本文综述了T-2毒素和CIT的产生、理化性质、毒理学效应、致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靶向血小板表达FⅧ基因治疗血友病A的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因治疗是一种颇具临床应用前景的血友病A(HA)治疗方法,人体内有多种细胞可作为基因治疗HA的靶细胞。为克服靶向肝细胞基因治疗HA的缺陷,研究者们开发了靶向血小板表达FⅧ的基因治疗策略。该策略应用不同的血小板特异性启动子,从而实现靶向血小板的FⅧ表达,常用启动子包括血小板糖蛋白αⅡb启动子,血小板糖蛋白Ⅰb启动子,血小板因子4启动子等。该策略主要具有如下优势。首先,大量FⅧ在需要止血的损伤局部聚集,促进止血并激活凝血反应。其次,FⅧ储藏在血小板的α颗粒内,极大地降低了FⅧ在血液循环中的暴露时间,减少了自身抗体的产生,以及FⅧ和自身抗体的接触机会。笔者拟就近年来靶向血小板表达FⅧ基因治疗HA的新进展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甘薯储藏期低温胁迫的转录组分析和关键基因挖掘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甘薯在储藏过程中受到低温冷害会大大降低甘薯的商品价值,因此研究甘薯耐低温储藏的分子机制,减少低温在甘薯储藏过程中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较耐低温储藏、不耐低温储藏以及表现居中的3个甘薯品种商薯19(S19)、烟薯25(Y25)和苏薯16(S16),分别在9℃和6℃储藏35 d.提取上述处理的薯块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比较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S19在低温储藏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较少,而Y25则相反,S16居中.差异表达基因KEGG和GO分析发现,甘薯块根在低温胁迫下蛋白酶体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最终,通过比较不同品种不同温度下的转录组数据,得到响应储藏期低温胁迫的候选基因Ibat.Brg.02F G010830,该基因注释为冷胁迫响应类受体蛋白激酶.qRT-PCR验证该基因的表达与转录组数据相一致.进一步分析了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和同源基因的进化关系,并分析了该基因在不同品种中的变异.本研究将为甘薯低温储藏响应机制解析以及耐低温储藏品种的选育提供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危险因素与防治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回顾马兜铃酸、雷公藤、八角莲、槟榔、仙灵骨葆胶囊、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等引发的中药安全性事件,旨在探讨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危险因素,对中药毒性成分、生产工艺、储藏条件、体质差异、给药剂量、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强源头控制以确保质量合格、探明配伍机制以增效减毒、提高生产标准以推进质量统一、完善法规政策以加强管控、健全安全性评价体系以确保质量达标等建议,以期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中药安全性事件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中国特有种大理白前对高寒环境的形态适应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6/8
高寒草甸具有辐射强、低气压、风大、昼夜温度骤变等不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特征,为了探讨中国特有种大理白前(Cynanchum forrestii)对高寒环境的生态适应,以川西南九龙县高寒草甸(海拔3 100~3 500 m)的大理白前为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大理白前的形态解剖特征,并采用TCC法分析了花粉和种子的生活力.结果表明:大理白前的叶、茎、花均被有丰富的单列细胞组成的表皮毛;叶片和茎的表皮角质层较厚;叶的气孔较大而下生,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发达;茎表皮细胞小、细胞壁厚,皮层由7层细胞组成,排列紧密,细胞内储藏有丰富的物质,维管柱所占比例较大,木射线数量较多,髓部发达且储藏物质丰富;根维管组织发达,皮层细胞储藏有丰富的物质;种子和花粉活力较高、合生花冠、合蕊柱、种子具有种毛,以及种皮厚而坚硬等特征为提高繁殖效率提供了保障.上述结果表明,大理白前具有一整套适应高寒环境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使其保持较高的抗辐射、抗旱和抗寒能力,为大理白前在高寒环境中成功生存和繁衍奠定了结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磷化氢的毒理及害虫对磷化氢的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近60年来,熏蒸剂磷化氢被广泛用于储藏物害虫的防治.但是,长期、不合理地使用磷化氢,导致储藏物害虫抗药性的广泛产生.了解磷化氢的毒理机制可以为磷化氢抗性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早期的研究发现,磷化氢通过干扰神经传导、抑制能量代谢和破坏氧化还原系统,引起害虫死亡;但近年的研究表明,磷化氢致死害虫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能量生成和通过干扰氧化还原系统来增加氧化损伤.早期的研究发现,害虫对磷化氢的抗性机制主要包括主动排斥磷化氢、保护性昏迷和增强解毒酶活性.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应用,相继出现一些新的磷化氢抗性机制,如穿透抗性、磷化氢作用靶标敏感性降低、能量代谢模式调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靶标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突变以及抗氧化酶和解毒酶活性增强是主要的抗性机制,而能量代谢模式调整可能是抗性形成初期抵抗磷化氢不良影响的重要机制.采用基因渐渗的方法研究害虫磷化氢抗性突变的适合度代价可以更精准地预测抗性突变的进化方向.研究害虫的磷化氢抗性机制和抗性突变的进化潜力不仅有助于理解害虫抗药性的形成和生物的进化,同时对害虫的磷化氢抗性监测和治理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不同品种文冠果种子萌发对低温储藏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4/5/11
为研究不同文冠果品种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机理,该文选择4个文冠果品种['普通'(PT)、'奇红'(QH)、'沃丰'(WF)、'沃石'(WS)]种子作为研究材料,分别在-20℃下进行不同时间段(30、60、90、120、150 d)的储藏处理,测定各阶段文冠果种子的发芽指标,并对储藏前、储藏后、萌发7 d间的种子内含物、激素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储藏能显著提高小粒种子(PT、QH)的发芽质量,处理60 d的效果最好,其发芽率分别达48.3%、58.3%,但大粒种子WF、WS品种的效果低于前两者.(2)-20 ℃储藏60 d及种子湿沙萌发7 d内,4个品种油脂含量、种壳厚度均出现显著下降,在3~7 d下降幅度大(WS除外);而种仁含水量在萌发1~3 d内快速增加,之后缓慢增加到第7天的峰值,种仁可溶性糖等指标都在发芽3~4 d时显著积累.(3)低温冷藏可提高文冠果小粒品种种子的GA/ABA和tHor/ABA的比值,进而促进油脂降解、种壳变薄,从而解除种子的休眠.总之,文冠果种子大、种壳厚、硬度大、生理后熟是导致其休眠的主要原因,属综合休眠类型;低温冷藏可破除种子休眠,提高其种子的发芽率,小粒品种效果好于大粒品种;大粒品种如'沃石'可通过延长低温冷藏时间(150d)提高种子发芽率(38.7%);低温冷藏+湿沙萌发是一种快速和简便的促进文冠果种子萌发的方法.该研究结果为文冠果优良品种的推广和种子解休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气调冷藏下果蔬表皮和品质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近年来,我国果蔬产业发展迅速,推动了气调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气调冷藏保鲜技术是指在低温贮藏过程中,人为控制保鲜库中气体(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乙烯)成分的比例,抑制储藏物细胞的呼吸以减缓其新陈代谢速度,从而达到使果蔬等贮藏物保鲜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道医学心脑关系体用论及其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4/13
作为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本义是指脑为无意识先天元神的储藏之所,"心主神明"是指心储藏直接承担精神意识活动的后天识神,元神与识神本质都是球状精微物质能量流,但精微程度迥异.脑"元神"与心"识神"是体用关系、一隐一显,二者体用合一、互通无碍,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才能正常进行.道医学"心脑关系体用论"的临床价值主要表现在畅通心脑之间互通的道路、恢复心脑的体用生理本性两个方面.通过对张锡纯治疗"疯狂病"医案、刘一明"二黄丸"、孙思邈"磁朱丸"等方剂的分析,可以看出以此观点指导精神类疾病的临床诊疗简明实用,值得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荷叶离褶伞保鲜方法及其贮藏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新鲜食用菌含水量高,组织脆弱,采后品质易发生劣变.荷叶离褶伞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食药用真菌,味道鲜美且富含营养和药用价值,受到消费者喜爱,但目前关于荷叶离褶伞的保鲜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新鲜荷叶离褶伞为试材,探究温度、包装方式以及不同保鲜处理对荷叶离褶伞贮藏品质的影响,旨在确定较适合荷叶离褶伞的贮藏保鲜条件.结果表明,0.75 μL/L 1-MCP处理结合不打孔PE袋和托盘包装于 4℃条件下储藏是荷叶离褶伞较为适宜的保鲜条件,在该条件下,荷叶离褶伞的亮度值 L*、硬度、弹性、内聚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失重率和褐变程度最小,荷叶离褶伞保持了较好的品质,试验结果为荷叶离褶伞保鲜提供了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