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死亡和铁代谢紊乱在心脏骤停后脑损伤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心脏骤停后脑损伤(post-cardiac arrest brain injury,PCABI)仍是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死亡和存活患者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1].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新发现的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作用驱动的细胞死亡形式,涉及各种代谢过程,包括铁、脂质和谷胱甘肽的代谢[2].近些年,铁代谢紊乱诱发铁死亡的研究与日俱增,被证明与缺血缺氧性损伤密切相关[2-6].本文结合近年铁代谢紊乱和铁死亡领域的研究进展,对铁代谢紊乱和铁死亡与PCABI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病理机制和治疗靶点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主观性失眠与脑血管病慢性期功能预后的关系研究:基于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事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索脑血管病患者主观性失眠与慢性期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是对多中心、大型前瞻性研究——中国卒中后抑郁发生及其结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n the 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China,PRIOD)的事后分析.选取PRIOD中入组患者人数较多的15个中心,对入组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发病5年后的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失眠的诊断标准编制调查问卷,收集失眠及相关睡眠问题,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主观性失眠以及睡眠时间.采用mRS评估患者的功能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血管病患者主观性失眠与功能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98例患者,其中319例(45.70%)为主观性失眠患者,仅17.55%(56/319)服用助眠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性失眠与脑血管病患者功能预后存在显著关联:校正协变量后,与无失眠患者相比,主观性失眠患者功能残疾风险较高(OR 1.64,95%CI1.11~2.42,P=0.013);亚组分析显示,在基线为首次脑血管病发作患者中,与无失眠患者相比,主观性失眠患者功能残疾的风险较高(OR 1.74,95%CI1.13~2.68,P=0.013).结论 主观性失眠是导致脑血管病慢性期功能残疾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量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临床资料,根据丙泊酚+依托咪酯不同配比分为高剂量组(1.5 mg/kg丙泊酚+0.075 mg/kg依托咪酯,n=32)、中剂量组(1.0 mg/kg丙泊酚+0.15 mg/kg依托咪酯,n=23)和低剂量组(0.5 mg/kg丙泊酚+0.225 mg/kg依托咪酯,n=25).比较麻醉后3组眼睑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麻醉诱导前1 min(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低剂量组眼睑反射消失时间(1.94±0.28 min)长于高剂量组(1.70±0.24 min)和中剂量组(1.94±0.28 min)(P<0.05);3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各时间点HR无差异(P>0.05);T2、T3时MAP高剂量组(84.80±9.17 mmHg、69.94±6.52 mmHg)低于低剂量组(93.46±8.12 mmHg、76.05±6.44 mmHg)(P<0.05),其他时点 3 组 MAP 无差异(P>0.05);T0、T1 时 3 组 BIS 无差异(P>0.05),T2~T4时高剂量组BIS最高(P<0.05);肌阵挛发生率高剂量组(25.0%)低于低剂量组(60.0%)(P<0.05),其他不良事件3组无差异(P>0.05).结论:1.5 mg/kg丙泊酚+0.075 mg/kg依托咪酯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更理想,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衡,且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中老年人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风险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本研究探索中国中老年人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METS-IR)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Cardiometabolic multimorbidity,CMM)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本研究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纵向研究(CHARLS)的数据,在2011-2018年对中国45岁或以上居民进行了调查.Cox比例风险模型被用于计算METS-IR与新发CMM的关联的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CI),并在不同人群中进行分层分析,观察协变量与METS-IR的交互作用,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观察在不同体重人群中METS-IR与新发CMM的剂量反应关系.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ETS-IR对CMM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 349名研究对象,CMM发病率为2.08%,在调整所有纳入的协变量后,METS-IR作为连续变量与CMM发病风险呈正相关(HR:1.07,95%CI:1.05~1.09,P<0.001).作为分类变量,METS-IR最高组与CMM发病风险仍呈正相关(HR:3.47,95%CI:2.06~5.84,P<0.001).在全参与者(P for overall<0.001)、正常体重(P for overall=0.022)和超重肥胖(P for overall=0.008)人群中 METS-IR与CMM发病风险仍存在线性关系.METS-IR对CMM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AUC:0.651,95%CI:0.598~0.704).结论 METS-IR与中老年人群新发CMM风险增加存在正向关联,在正常体重或超重肥胖人群中都应该持续关注,从而减少CMM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脑卒中局灶性病变的失眠网络探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通过分析卒中局灶性病变与卒中后失眠的关系,探讨卒中后失眠的神经解剖基础,为卒中后失眠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纳入50名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对其失眠状况进行评估,并将患者分为失眠组与非失眠组.使用体素病变症状映射来检验失眠与病变位置之间的关联.利用大型标准连接组数据集(N=1000)计算病变网络图,检验其与失眠之间的联系,并以此结果定位失眠网络.此外,通过分析网络损伤分数与失眠程度之间的联系,证明失眠网络的可靠性.结果 体素病变症状映射分析未发现任何病变体素与失眠显著相关.然而,在病灶网络映射分析中,病变位置映射到一个以右侧丘脑为核心的大脑网络,该网络与失眠组患者局灶性病变的交叉程度显著高于无失眠组病变.结论 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病变位置未能映射到任何脑区,而是映射到一个特定的脑网络.该网络可能对卒中后失眠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益肾调气法治疗肾虚肝郁型抑郁障碍远期复发率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益肾调气法对肾虚肝郁型抑郁障碍2年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全国13个分中心招募肾虚肝郁型抑郁障碍患者,按照接受的治疗方案自然形成中医组、中西医组和西医组,比较3组的复发率.并根据干预的时间,将中医组和中西医组分为低、中、高3个暴露水平,比较不同水平的复发率,评价益肾调气法降低肾虚肝郁型抑郁障碍的远期复发率的效果.结果:共纳入肾虚肝郁型抑郁障碍1 314例,其中中医组385例,西医组453例,中西医组476例.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组的两年复发率分别是23.61%,34.97%、18.14%.中医组比西医组使复发风险降低29.2%(P<0.05),中西医组比西医组使复发风险降低45.5%(P<0.001).中医组以低中药水平暴露时间(TCM-ET)为参照,高TCM-ET较于低TCM-ET复发风险降低81.4%(P<0.01);中西医组以低TCM-ET为参照,中TCM-ET比低TCM-ET复发风险降低46.9%(P<0.05),高TCM-ET比低TCM-ET复发风险降低65.3%(P<0.01).结论:益肾调气法治疗肾虚肝郁型抑郁障碍能够降低远期复发率,且中医药干预的暴露水平与复发率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较长的暴露水平显著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与新发房颤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及其与患者新发心房颤动(房颤)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120例射血分数降低(<40%)的窦性心律的缺血性心衰患者,分别在基线0 d、6个月和12个月测定其血浆NT-proBNP水平,并在入组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入组后1、3、6、12个月时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随访12个月中是否发生房颤,将患者分为房颤组(n=44)和无房颤组(n=76).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动超声图资料,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T-proBNP检测对新发房颤的预测作用及其最佳临界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与缺血性心衰患者新发房颤间的关系.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缺血性心衰患者中新发房颤率为36.7%.与无房颤组相比,房颤组的纽约心功能分级、NT-proBNP水平(入组当天、6个月和12个月)、心动超声检查中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值(E/A)、二尖瓣口/二尖瓣环速度比值(E/E')、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左心房容量(left atrial volume,LAV)和左心房容量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更高(P<0.05).NT-proBNP与E/A、E/E'、PASP、PCWP、LAV和LAVI呈显著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基线0 d的NT-proBNP水平对新发房颤的预测能力最强,临界值取NT-proBNP≥2 357.5 pg/mL时,其预测新发房颤的灵敏度为69%,特异度为83%,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95%CI为0.722~0.924,P<0.001).回归分析发现,仅NT-proBNP是缺血性心衰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OR=1.24,95%CI为1.08~1.43)(P=0.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检测在预测缺血性心衰患者新发房颤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单个核细胞微小RNAs差异表达与患者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差异表达与患者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这是一项对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的274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观察性研究.对患者进行随访,直到2023年1月,观察患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情况.miRNA微阵列用于分析基线循环miRNAs水平.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验证差异表达的miRNA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候选miRNAs对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随访期间[422(184~939)d],有24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与未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患者相比,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患者服用抗凝剂、维生素K拮抗剂的患者比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基线PBMCs样本中分析了2 549个miRNA的表达,并鉴定了20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定义为FC>1.3和P<0.05).qRT-PCR验证结果显示,与非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相比,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的PBMCs样本中hsa-miR-1273g-3p、hsa-miR-286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hsa-miR-483-5p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表明,hsa-miR-1273g-3p[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45]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6%,hsa-miR-2861(AUC=0.614)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62%,hsa-miR-483-5p(AUC=0.821)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80%.3种候选miR-NAs联合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独一种miRNA,其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41、90%、98%.结论 PBMCs中hsa-miR-1273g-3p、hsa-miR-2861表达水平上调和hsa-miR-483-5p表达水平下调可能与心力衰竭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连接组学技术的额叶胶质瘤患者脑网络结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利用连接组学技术探讨额叶胶质瘤对脑网络的累及模式,分析额叶胶质瘤患者脑网络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45例额叶胶质瘤患者,运用连接组学技术创建患者个性化大脑网络图谱,分析额叶胶质瘤对传统功能结构和非传统功能网络的累及模式.前瞻性收集10例患者影像学和神经心理学资料,分析额叶胶质瘤脑网络与认知功能间的关系.结果 回顾性研究中,45例患者中33例(73.33%)肿瘤累及传统的大脑功能结构(皮质脊髓束和语言区等);43例(95.56%)肿瘤累及非传统的大脑功能网络,最常累及中央执行网络(51.11%)和突显网络(44.44%).前瞻性研究中,10例患者中有7例累及中央执行网络(70%),6例累及突显网络(60%);10例患者术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平均(19.63±8.51)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平均(14.34±7.62)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结论 额叶胶质瘤不仅会累及大脑传统功能结构,还会累及非传统的功能脑网络.非传统功能网络的损伤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情绪障碍在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患者中发生情况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背景:功能性胃肠病(FGID)又称肠-脑互动异常,情绪障碍在FGID患者中广泛存在.目的:分析情绪障碍在单纯功能性消化不良(FD)以及FD重叠其他FGID患者中的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11年11月—2015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诊断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137例,进行消化道症状问卷调查,并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情绪状态.结果: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FD患者消化道症状评分显著高于无焦虑/抑郁障碍患者(P均<0.05).单纯FD与重叠1种、2种、3种FGID的患者相比,SAS、SDS评分以及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比例均差异显著(P均<0.05);随着重叠FGID种类数目的增加,合并焦虑障碍患者的比例呈增加趋势(P<0.05).合并焦虑障碍与无焦虑障碍者相比,患FGID的种类数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FD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评分与SAS、SD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s=0.223,P=0.009;rs=0.197,P=0.021).结论:FGID重叠综合征与情绪障碍关系密切.临床医师应关注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诉就诊患者的情绪状态,尤其是症状广泛、多样者,及时进行精神心理状态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