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丹溪耳鸣、耳聋证治思想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朱丹溪对耳鸣、耳聋的辨治特色,以期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有益思路.[方法]分析朱丹溪系列书籍中有关耳鸣、耳聋的相关条文,总结其从虚实两端、内外合邪、气血痰郁及内治外治等方面的辨治方法.[结果]朱丹溪强调"耳鸣、耳聋属火",认为本病证型包括虚火、实火虚实两端.以"气血痰郁"为纲辨治,认为少阳、厥阴气郁化火挟痰为本病实证最常见的发病因素;少阴元气、精血亏损、相火妄动为本病虚证最多见的致病因素;正虚邪壅为本病发病的基本病机,四时邪气乘虚而入或致七情郁结生痰化火,从而诱发或加重耳鸣耳聋.临证"脉症相参,详察病机",实证善用清、开、消、通、汗、补诸法助"行气活血解郁,清热祛痰通窍",虚证善于补中兼缓、兼升、兼降,"阴血亏虚,相火妄动,四物为本;元气亏虚,相火妄动,温存以养",并用"内治为主,兼容外治"等辨治方法.[结论]朱丹溪认为耳鸣、耳聋多为郁火挟痰之实证或气血不足、相火妄动之虚证,实证以行气活血解郁、清热祛痰通窍立法,虚证通过补血养阴或温补助阳之法以降虚火,其辨治思想具备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吴强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腹膜透析患者短期低热案
编辑人员丨2023/8/5
"甘温除热"法是以性味辛、甘、温的草药作为方中主药,治疗因中气不足或气血亏虚而导致的内伤发热证或虚人外感发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在长期的难治性内伤发热中应用频繁.但对于低热时间不长的病例,只要证型符合,仍可考虑应用.疾病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辨证论治应从整体出发,腹膜透析病人本身就存在正气不足的情况,临证此类病人时既要把握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又不能忽略患者本证,只有两者充分结合辨证,治病求本,方能切中病机,效如桴鼓.本文介绍了"甘温除热"法治疗腹膜透析患者短期低热验案1则,以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国历代医家对虚劳病的认识之回顾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虚劳涉及的内容广泛,历代医籍对其论述甚多,本文基于中国历代医家各家学说,对虚劳病的概念及诊治方法进行溯源分析.虚劳的产生可追溯至《内经》,病名源自《金匮要略》.对于虚劳病的论治,从脏腑及阴阳虚损的主要病机出发,归纳历代各家尊于经典从肾、心与肾、脾与肾、脾与胃等五脏虚损的角度,以及从阴虚、阳虚、阴阳并重等阴阳虚损的经验推陈出新,为虚劳病的辨证施治提供有力的佐证.近现代医家在继承前人治疗虚劳病的经验上,进一步扩大虚劳的范围,认为凡是慢性虚衰性病证,以脏腑元气亏损、阴阳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皆可归属为虚劳.对于骨结核、恶性肿瘤以及重症肌无力等现代疾病,皆可以虚劳辨治,为虚劳病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薛己朝夕互补法治疗虚损病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明代医家薛己首创朝夕互补法治疗虚损病,依据脏腑的气机升降规律选择朝夕分服不同的补益剂.对于临床虚证显实象,内伤似外感的病证,薛己常以温补脾肾之法治疗虚损病.元气亏损证朝服补中益气汤以补气升阳,夕用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补肾水以滋化源;脾胃亏损、肝脾不和证朝用六味地黄丸以滋养肝体,夕用六君子补气健脾、培土生金,佐以当归、芍药补肝体,敛肝用;肾虚火不归经证朝用四君子汤补气升阳,佐以熟地黄、当归以滋阴养血,气血双补,夕用加减八味丸阴阳互补;脾肺亏损证朝服六君子加减,夕服八味丸;脾肾亏损证朝服补中益气汤加生姜、附子补脾升阳,夕服金匮肾气丸加补骨脂、肉豆蔻补命门之火;肝肺肾亏损证朝用六味丸滋补肝肾,夕服逍遥散疏肝行气,借助外界阳气降敛的力量助阳气潜藏,阴覆阳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认识与防治思路——陈新宇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国家级名中医陈新宇认为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心脏阴阳互损的终末状态,病因病机多责于阴阳失调、气血失常.陈教授从"阴阳"辨治CHF,按病程轻重缓急进行分期分型辨治,兼顾五脏施治和病机论治.缓解期分为"肺肾两虚,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心阴耗伤证"和"心肺气虚,心神不宁证",急性发作期常见证型为"阴寒凝聚,气虚血瘀证""心肾亏损,阳虚水泛证"和"心阳不足,水凌心肺证",危重期以"热陷心包,痰蒙心窍证"和"阴竭阳脱,元气暴亡证"居多.针对CHF不同分期、不同证型,施以阴阳同治、温补肺肾、平肝潜阳、回阳救逆等治法.并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贯穿于CHF防治的各个阶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阴火"论治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8/5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为临床常见的出血类疾病,属中医"紫癜病"范畴.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以慢性ITP(Chronic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cITP)多见,病程长,易复发,患者可伴有焦虑、乏力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cITP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虚、气虚、阳虚,病位在肝、脾、肾,标实为热和瘀.《脾胃论》中的"阴火"是指由于内伤脾胃、元气亏损所致的气火失调,其内涵与cITP的病机特点和治疗关系密切.胡晓梅教授基于"阴火"理论,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脾气虚为cITP的主要病机,治疗以补脾气、泻阴火为治疗原则,以甘温益气的四君子汤为主加减用药.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客观分析胡晓梅教授临床用药规律,佐证了其从"阴火"论治cITP的思路.该思路指导下用药可有效提高患者血小板计数,提升总有效率,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邪伏膜原"理论浅析IgA肾病的病机及证治
编辑人员丨2023/8/5
IgA肾病以其发病隐匿、容易复发、迁延不愈等特点与中医"邪伏膜原"理论具有较好的契合性.本文认为IgA肾病"膜原"伏邪生于肾元亏损、命门火衰,传于三焦膜系、化浊蕴毒,藏于少阴膜络、痹阻肾络,发于正虚感邪、因加而发,并取象于现代医学病理研究,拓展"邪伏膜原"的物质基础,是对该病病机的高度凝练.治疗中根据"邪伏膜原"程度,分别施以补虚托邪治法,固"膜原"之元气;以升清降浊治法,利"膜原"之浊毒;以搜风通络治法,逐"膜原"之络痹;以清热透邪治法,达"膜原"之伏邪.旨在恢复正气,透邪外达,从而减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为临床防治IgA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