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会聪主任医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儿科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名方,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是"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有补益中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刘会聪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认为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而渐生食积、湿热、郁火等,究其根本当用健脾气治其根本,临床善用该方加减治疗儿科慢性病、疑难病、脾胃病,临床疗效颇佳,特总结临床经典病例 3 则,以资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误用"甘温除热"法治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甘温除热"是以性味甘温的药物为主药治疗因中气不足或气虚血亏而导致的内伤热证及虚人外感发热的一种方法,临床应用广泛,但须知"甘温除热"之法并非治疗外感疾病之常法,若不加辨证的拓宽该法的应用范围,将会带来误治,文章选取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诊疗过程中误用"甘温除热"法案例进行分析,期冀为医家进一步掌握中医辨证论治、标本缓急、三因制宜的精神实质,减少主观臆断、因循失治等错误,提供有益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甘温除热法联合穴位针刺对妇产科手术后发热患者发热时程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影响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观察甘温除热法联合穴位针刺对妇产科手术后发热患者发热时程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手术后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抗生素、补液、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甘温除热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发热时程、抗生素使用情况、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calcitonin,PCT)]、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0%(48/50)vs 80.00%(40/50)](P<0.05).观察组发热时程短于对照组,≥2种抗生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WBC、N、CRP、PCT均降低,血清IgA、IgG、IgM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WBC、N、CRP、PCT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gA、IgG、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温除热法联合穴位针刺治疗妇产科手术后发热患者疗效显著,可缩短发热时程,减少抗生素使用,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甘温除热法治疗皮肤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甘温除热法是中医补法之一,属于热因热用的反治法范畴.然而临床皮肤病多以"湿、热、瘀、毒"为外在表现,因此诊疗常用清热解毒祛瘀等法,甘温除热法较少在皮肤病治疗中被提及与运用.更有医家指出皮肤病临床诊治当以"驱邪为先,慎用补法"[1].而白彦萍教授对甘温除热法治疗皮肤病有其独到的见解,在临床应用该法治疗慢性顽固性皮肤病中取得了一定经验,现归纳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经典名方当归补血汤历史沿革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当归补血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公布百首经典名方之一,是补气生血之基础方,也是体现中医甘温除热法的典型方剂.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搜集记载当归补血汤中医古籍,筛选出有效数据 667 条,涉及古籍 189 部.通过对当归补血汤处方来源、组成剂量、功效主治、制方原理、制法用法、药物炮制与基原等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当归补血汤源于金代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当归 2 味药物组成,主治血虚发热证.后世主治病证共有 587 条,多遵李东垣之说,并有所扩展,用于血虚气弱引起妇人产后发热头痛、无乳、烦渴引饮,甚则昏晕不语;月经先期、下血崩漏;疮疡溃后,久不收敛等.当归补血汤方药简力专、配伍独特,"名曰补血而以黄芪为君,阳旺能生阴血",意在治其本.通过对当归补血汤历史沿革探析,以期为经典名方传承、研发、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侯俊明基于"甘温除热"论治乳腺癌化疗不良反应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23
总结侯俊明基于"甘温除热"理法治疗乳腺癌化疗不良反应经验.侯俊明认为长期瘤体消耗导致机体正气亏虚,加之化疗药毒侵袭是乳腺癌化疗不良反应的重要病机之一,致病多属本虚标实.其基于"损者温之",自拟"平郁炻乳方"治疗乳腺癌化疗不良反应,经验丰富独特,临床效果颇佳.附典型病案1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李东垣内伤病辨治思路探析及思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内外伤辨惑论》为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著作之一,其卷中部分主要论述了内伤病的病机证治等内容.李东垣所论内伤病是由脾胃受损所导致的一种不足之病,生理基础主要与脾胃的生成和布散精微功能有关,核心病机为脾胃受损所导致的精气不足及阴火上冲,时令主气也会改变内伤病的主要矛盾.针对不断变化的病机,李东垣立甘温除热、补气升阳等法,又有补中益气汤、参术调中汤等方随于后,形成了完整的内伤病辨治体系.李东垣理法十分精妙,多脱胎于先贤经典,笔者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选甘温除热、按而收之、风药升阳三点,思辨推敲其本义,以便灵活运用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阴火"理论与胃癌能量代谢、酸性微环境的关系探讨胃癌的中医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以李杲的"阴火"理论为基础,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胃癌的发病机制和辨证治法,认为元气虚损是胃癌发生的基础,气火失调,痰、气、瘀蕴结是胃癌发展的病因.胃癌的发生与脾胃内伤化火有关,阴火与肿瘤的能量代谢和酸性微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从中医典籍中溯源阴火,阐释"阴火"学说的理论内涵,对阴火致病与胃癌形成的生理、病理变化做出总结分析,并提出中医治疗胃癌的原则和方法.在治疗上,应用"升阳散火"之法,既能补中升阳,又能泻火清热,达到调整气机、消除阴火、抑制肿瘤的目的.为胃癌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也为"阴火"理论的临床应用拓展了新的领域.此外,对"阴火"理论与胃癌的能量代谢、酸性微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指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提供新视角和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李东垣补中益气法辨治热中证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制方用药三个方面探讨李东垣补中益气法辨治热中证特点,提出甘温除热为辨治热中证的治则,补中益气法是热中证基本治法,补中益气汤为该法代表方.阴火为热中证阳热标证的基本病机,具阳热邪气的基本特性,可耗气蒸血、上扰清阳、下扰下焦及郁灼局部而变生多种或然证.此外,李东垣制方用药遵从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理论,是对药物理论认识的创新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郭立中教授"一剂知,二剂已"验案选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选取郭立中教授治疗厥证、癥瘕(卵巢囊肿)2则验案,前案患者高热伴晕厥,多方求治无功,经采用拨转枢机,甘温除热两大传统治法,重视把握临证次第而获效;后者患卵巢囊肿,腹痛明显,不循常法,采用因势利导之法,重视改变体质而收全功.两则医案深刻体现郭立中教授在中医辨证论治思维体系指导下遣方用药,效如桴鼓.今就其辨证思路,遣方用药规律,以及笔者跟师感悟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