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肾论治炎症性肠病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炎症性肠病常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有肠外病变表现,现代医学目前对于该共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缺乏有效防治方法,无法从根本上改善疾病的预后和减少复发.中医学认为该共病发病多为脾肾失司,二者制化失常为其主要病机表现.临床表现或以脾胃升降失司为主,或以肾虚温煦不足为主.治疗从脾肾论治出发,在炎症性肠病合并强直性脊柱炎共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通过探讨从脾肾论治炎症性肠病及其肠外表现强直性脊柱炎共病的中医治疗经验,并附临床验案一则,以供临床参考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尤昭玲教授治疗轻中度宫腔粘连所致复发性流产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宫腔粘连是现代社会导致女性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因素.尤昭玲教授从中西结合的角度出发,运用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建立宫腔粘连的评分标准,通过判断宫腔粘连的不同程度决定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中西诊疗方案.对于轻中度宫腔粘连患者,提出带粘速孕,顺应月经的生理周期,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学说论治宫腔粘连所致复发性流产,提出既需孕前调理助孕(月经期活血行气、清热化瘀;卵泡期补肾健脾、滋阴养血;排卵期温阳行气),同时也要注重孕后保胎,从而提高妊娠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扶正祛邪、调肝理脾论治口腔扁平苔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于中医病因学说和五脏学说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病因病机特点,认为本病符合伏邪致病特点,病机属本虚标实,临床多见肝脾不调之证。临证用药应注重扶正祛邪、调肝理脾,常见证型有3种,其中肝郁化火、肝脾湿热证治宜清肝泻火、健脾除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合除湿胃苓汤加减;肝郁气滞、痰瘀互阻证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选丹栀逍遥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气血亏虚、久病入络证治宜益气健脾、补肝益肾,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另外,还需注意恰当应用风药,并重视心身同调、内外同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黄元御脾升胃降学说探讨胃痛证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黄元御脾升胃降学说认为,脾胃为脏腑阴阳升降的枢纽、三焦气水方化的中枢。肝阳肾阳随脾升,脾升则水升化气;心火肺火随胃降,胃降则气降化水。当脾胃升降失调,中焦气水方化失常,则发为胃痛,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脾阳不升,肝阳不升郁于中焦,脾虚肝郁,而致气滞胃痛;肾水不能化气上行,脾虚水寒,而致寒凝胃痛;胃阳不降,食滞中焦,心火不降,郁于中焦,心胃热盛,而致食积胃痛;肺气不降,郁滞中焦,血行乏力,气血郁滞,而致血郁胃痛。基于此辨证施治,可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杜宝俊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杜宝俊教授根据文献研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及基础数据统计分析,形成诊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 DOR)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思路,认为DOR基本病机为肾虚,病位应立足于肾肝脾;提出了诱因"三因学说"和论治"三步曲""三原则";归纳了诊断参考标准;制定了专病通治方药及专病通治穴位。杜教授重视本因,祛除诱因,衷中参西,针药联合,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龙雷之火及君相学说探讨慢性肾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思路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慢性肾心综合征(CRCS)是指原发性慢性肾脏病引发心功能衰竭.龙雷之火及君相学说作为中医经典理论,对本病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对龙雷之火及君相学说的认识,认为CRCS起病在肾,龙雷之火异常升腾为其启动因素,肾病及心,君相失调,脾阳渐衰,导致"肾-脾-心轴"损伤,病久阴阳两虚,以上变化均可造成瘀血阻络,促成疾病发生发展.治疗CRCS应重视潜藏龙雷,协调君相,提倡早期健运脾阳,并将活血通络贯穿始终;临证时应注重整体,平衡五脏,协调阴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湿邪从化"探析肠癌的病机及辨治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肿瘤之缠绵难愈源自其病机复杂,变化多端.肠癌作为一种典型的肠道紊乱性肿瘤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从化"学说肇始于《黄帝内经》,是对疾病病机变化进行阐释的中医理论."湿邪从化"作为中医"从化"学说的分支部分,其观点恰好可以阐释肿瘤湿阻证候发生、发展及转化的机理.肠癌患者出现"湿从热化"或"湿从寒化"或"寒热错杂"的相关证候,正是"湿邪从化"演变的体现.临床治疗肠癌当以祛湿为法,强调平衡湿邪,关注患者机体的寒热、虚实,分别以清热祛湿、温阳散寒、调和寒热、畅达气机等为主要原则,并灵活加以辛温发散、滋阴润燥、调补脾肾、化痰散结、祛瘀解毒、分利三焦等药物,使湿祛而肠腑通降.总之,本文基于"从化"学说,认为"湿邪从化"贯穿于肠癌病机演变的始终,提出从湿论治肠癌,以期充实肠癌的中医病机理论内涵,亦为临床辨治肠癌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窠囊理论的慢性肾脏病病机与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窠囊理论出自朱震亨所著的《丹溪心法》,是中医痰瘀互结学说的重要内容.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与窠囊痰挟瘀血的病机特点高度契合.从窠囊理论切入,认为脾肾虚衰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瘀闭痰结,胶结不解,酿生窠囊,滞于肾络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机.故治疗上强调益肾健脾,正本清源;理气调枢,畅达气机;痰瘀同治,通透窠囊.这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干眼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干眼作为一种发病率持续上升的眼科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视觉及生活质量.西医认为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疗效欠佳.本文基于"一气周流"理论,结合"五轮学说",认为干眼的病因病机主要在于脾土之不升、肺金失于清降、肝木郁而不达、心火化热灼津、肾中坎阳失藏,治疗宜从健脾、润肺、疏肝、养心及滋肾入手,兼顾脏腑间的相关性,从而恢复一气周流的生理模式,可为中医治疗干眼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伏毒"学说审因论治结直肠癌
编辑人员丨2024/7/20
伏毒作为介导结直肠癌发病、转移和复发的重要病理因素,贯穿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多个阶段,根据伏毒成因不同,可分为外淫伏毒和内生伏毒,审因论治结直肠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祛除外淫伏毒,以宣透疏散为要;对于内生伏毒,兼顾扶正与祛邪.扶正者,须注重健脾益肾、气血双补、通补兼施;祛邪者,当针对不同伏毒,分别予以燥运除伏湿、健脾化伏痰、活血化伏瘀等法.运用"伏毒"学说可对结直肠癌进行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以把握时机,标本兼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