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助推疫苗接种决策的沟通策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年来,公众对疫苗接种犹豫的现象凸显,其后果可能会阻碍免疫规划的推进.提高公众的疫苗接种信心,对合理有效推动人群的免疫接种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结合锚定效应、损失厌恶、双系统理论、羊群效应,探讨公众疫苗接种决策背后的非理性因素和决策偏好,进而提出有效助推的话语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深圳市宝安区国产轮状病毒疫苗使用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国产轮状病毒疫苗(lanzhou lamb rotavirus,LLR)实际接种情况,评价LLR接种程序的合理性。方法:获取深圳市宝安区5家接种点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7日出生登记在册儿童LLR接种情况,分析其接种率、接种年龄和接种季节分布。结果:深圳市宝安区国产轮状病毒疫苗至少接种一剂次的接种率为32.3%(5 230/16 184),仅1.4%(219/16 184)的人接种3剂次。首剂LLR接种年龄高峰在11月龄和14月龄,且近年来呈推迟趋势。接种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结论:宝安区轮状病毒疫苗首剂接种年龄过晚,全程接种率不高,剂次之间间隔过长,需要调整完善该疫苗的免疫接种程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CHO细胞)在18~84岁健康人群中序贯加强免疫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持久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重组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蛋白疫苗(CHO细胞)在18~84岁人群中异源序贯加强免疫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持久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试验设计,于2021年10月在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和衢州市开化县2个研究现场,招募已完成2剂次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基础免疫3~9个月的18~84岁健康成年人为受试者;根据接种间隔时间分为A(3~4个月)、B(5~6个月)、C(7~9个月)3组,每组各320例,三组受试者均接种重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CHO细胞)。在加强接种前、接种后14、30、180 d采集血液样本,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抗体阳性率和阳转率。收集接种后1个月内不良事件和6个月内的严重不良事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960例受试者年龄为(52.3±11.5)岁,男性占47.4%(455例)。加强接种14 d后B组和C组受试者GMT(95% CI)分别为65.26(54.51~78.12)和60.97(50.61~73.45),均高于A组受试者[GMT(95% CI):44.79(36.94~54.30)];加强接种30 d后B组和C组受试者的GMT(95% CI)分别为23.95(20.18~28.42)和27.98(23.45~33.39),均高于A组受试者[GMT(95% CI):15.71(13.24~18.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加强接种14 d后,A、B、C三组受试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69%(276/301)、94.38%(302/320)、93.95%(295/314),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0.37%(272/301)、93.75%(300/320)、93.31%(293/3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加强接种30 d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9.60%(238/299)、87.74%(279/318)、90.48%(285/315),抗体阳转率分别为76.92%(230/299)、85.85%(273/318)、88.25%(278/3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960名受试者序贯加强免疫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31%(147/960),A、B、C三组分别为14.38%(46/320)、17.50%(56/320)、14.06%(45/3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2%(77/960),三组分别为7.50%(24/320)、6.88%(22/320)、9.69%(31/320),未发生与接种疫苗有关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完成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基础免疫3~9个月的18~84岁健康成年人序贯免疫接种重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均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带状疱疹疫苗预防接种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科学规范推荐带状疱疹疫苗免疫接种无疑对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老年性皮肤病研究中心组织皮肤科、感染科、预防医学、风湿免疫科、疼痛科等多个学科专家,就带状疱疹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人群免疫策略等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并达成共识,以指导其科学、合理化接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9—2020)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至500万重症病例,29万至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和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简称"2018年版指南")。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18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9—2020)》。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为: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接种疫苗可避免的疾病负担、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增加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我国2019—2020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IIV3和IIV4组分。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为降低高危人群罹患流感及感染后发生严重临床结局的风险,指南推荐6月龄至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6月龄至8岁儿童应接种两剂次,间隔≥4周;2018—2019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及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杭州0~14岁儿童血清百日咳毒素抗体水平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儿童百日咳血清抗体水平,评估百日咳在儿童群体的发生率,评价疫苗免疫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并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在杭州市儿童医院体检的1 486例0~14岁儿童的百日咳毒素抗体IgG水平,血清抗体水平≥30 IU/mL为血清阳性。将入组儿童按0~3岁、4~6岁、7~9岁、10~14岁进行分组;再将3岁以下儿童按0~<3月龄、3~<6月龄、6~<9月龄、9~<12月龄、12~<18月龄、18~≤36月龄进行分组;最后按免疫接种剂次将入组儿童进行分组,采用 Mann- Whitney U法、 Kruskal- Wallis法及 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的百日咳毒素抗体IgG水平及百日咳感染率。 结果:百日咳毒素抗体IgG的总体阳性率为23.62%(351/1 486),抗体浓度中位数为6.60 IU/mL。0~14岁儿童中,0~3岁组儿童百日咳毒素抗体IgG阳性率和抗体浓度中位数水平最高,分别为24.58%(29/118)和6.95 IU/mL,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0~3岁儿童中,不同组间百日咳毒素抗体IgG阳性率和抗体浓度中位数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预测杭州地区3岁以上儿童人群的百日咳感染率约为45.99%。3剂次以上的接种人群占87.48%(1 300/1 486),对应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为25.46%(331/1 300)。除未接种的儿童,不同免疫接种剂次组间儿童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4.467、67.438,均 P<0.001)。 结论:杭州地区0~14岁儿童血清百日咳毒素抗体IgG阳性率水平较低,但预测百日咳人群感染率较高,易形成重要传染源,应重视并加强疫苗接种计划和研究,加强传染源监测,警惕"百日咳再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对广东省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灭活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月1日至5月31日广东省20家定点医院收治的1 403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为对象,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收集对象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资料、疫苗接种情况、末次暴露日期、感染毒株基因测序和临床结局等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将肺炎(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作为病例组,非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作为对照组,分析SARS-CoV-2灭活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结局影响。结果:1 403例对象年龄的 M( Q1, Q3)为36(27~47)岁,男性占52.25%(733例)。感染结局以非肺炎为主,占92.09%(1 292例),病程的 M( Q1, Q3)为18(14~22)d。无免疫史或部分免疫、基础免疫90 d内、基础免疫90 d以上、完成加强免疫90 d内和完成加强免疫90 d以上者分别为134(9.55%)、39(2.78%)、403(28.72%)、437(31.15%)和390(27.8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性别、年龄、基础病和报告地等因素后,与无免疫史或部分免疫者比较,基础免疫90 d以上、加强免疫90 d内、加强免疫90 d以上者发展为肺炎风险较低[ OR(95% CI)值分别为0.52(0.28~0.98)、0.39(0.21~0.73)和0.40(0.21~0.77)]。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和报告地等因素后,与无免疫史或部分免疫者相比,加强免疫90 d以上者病程较短[ HR(95% CI):1.26(1.03~1.55)]。 结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史影响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9年中国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常规免疫脱漏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2019年中国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常规免疫脱漏情况。方法:利用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2019年全国分县区的DTaP免疫接种数据,计算不同省份DTaP的累计接种率和脱漏率;依据各省份县区DTaP脱漏率的 P25、 P50、 P75,将各省份所辖县区分为4组( Q1~ Q4),分别计算4组县区的DTaP平均脱漏率和绝对差值( Q4组与 Q1组县区DTaP平均脱漏率之差);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绝对差值与省级DTaP脱漏率、第1剂次DTaP(DTaP 1)和第3剂次DTaP(DTaP 3)接种率的关系。 结果:2019年中国各省份DTaP 1接种率在92.98%~99.94%之间, M为99.55%;各省份省级DTaP脱漏率在0.36%~28.66%之间, M为3.54%。省级DTaP脱漏率超过10%的省份有甘肃和贵州,分别为28.66%、17.19%;各省份绝对差值在4.02%~39.22%之间, M为10.16%;绝对差值较大的省份有甘肃、青海、辽宁和贵州,分别为39.22%、34.48%、23.31%和21.33%。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绝对差值与省级DTaP脱漏率呈正相关, r s为0.492( P=0.004),与DTaP 1、DTaP 3接种率均呈负相关, r s分别为-0.542( P=0.001)和-0.562( P=0.001)。 结论:2019年中国部分省份县区间的DTaP脱漏率存在差异,西部省份县区差异性相对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孕期接种BNT162b2 mRNA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新生儿和婴儿早期结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最初的BNT162b2 mRNA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BNT162b2疫苗)预核准试验中并未纳入孕妇这一特殊人群,目前尚缺乏孕期接种该疫苗对于新生儿安全性的大规模数据。因此开展孕期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对于新生儿安全性的研究对于孕妇免疫接种建议至关重要。2022年2月发表在 JAMA Pediatrics杂志的一篇文章 [1],探讨了孕期接种BNT162b2疫苗与新生儿和婴儿早期结局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HBV疫苗接种后高、低、无应答个体B细胞特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可导致急、慢性肝脏疾病以及多种并发症。接种HBV疫苗诱导机体B细胞分泌保护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是预防HBV感染最重要的措施。研究表明不同个体对HBV疫苗应答的效应不一致,可分为超高/高、正常/中等、低/无应答,对其产生机制的研究可为高滴度HBsAb制备、HBV感染防治等提供参考。本文将对HBV疫苗接种后不同应答效应个体B细胞特征和机制的研究概况与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