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纹兜兰的花形态和双雄蕊花药发育及分类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兜兰属的分类系统学争议较大,亟待更多资料澄清.该文利用体式解剖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紫纹兜兰的花结构和双雄蕊花药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花形态特征支持将紫纹兜兰放置于兜兰亚属的单花斑叶组,包括萼片具脉纹、花瓣长圆形带黑褐斑,唇瓣具直立的耳状结构,退化雄蕊新月形等.(2)花药原基分化出一对侧生并列的药室,花药室中央分化出一条不完全贯穿的不育隔膜组织,将其分化为两个小孢子囊.在花药成熟时,不育隔膜组织被降解吸收,两个花粉囊通过次生融合形成一枚马鞍形的黏性花粉团.(3)发育完整的花药壁有4层,由外到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符合单子叶型花药壁.花药壁具绒毡层和内绒毡层,均为2核.在2-细胞花粉时期,中层和绒毡层发生降解,药室内壁发生纤维状加厚.(4)小孢子母细胞经同时型胞质分裂形成不同排列方式的小孢子四分体,包括正四面体、左右对称和十字交叉型,并且同一药室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现象明显.(5)在雄配子体发育阶段,小孢子或保持在四分体内或从四分体中游离出来,经有丝分裂发育为2-细胞型花粉,形成具有黏性的四合花粉或花粉粒.基于现有资料,该文比较分析了紫纹兜兰不完全贯穿的不育隔膜组织、单子叶型花药壁、具2核的绒毡层和内绒毡层、同时型胞质分裂和黏性花药等特征的分类学意义,为理解兜兰属及杓兰亚科的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提供新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珍稀濒危飘带兜兰叶绿体全基因组种内变异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飘带兜兰(Paphiopedilum parishii)分布范围狭窄,仅在中国、缅甸、泰国以及老挝有少量分布.近年来,因生境破坏和人为滥采而导致飘带兜兰野生种群极度缩减.为开发种内多态性的分子标记用于保护生物学研究,该研究对飘带兜兰4个野生个体经测序、组装、注释获得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与已公布的飘带兜兰2个个体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飘带兜兰叶绿体基因组的种内差异.结果表明:(1)飘带兜兰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环状四分体结构,基因组长度为154 403~154 809 bp,共编码129个基因,包括7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9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以及4个假基因.(2)在飘带兜兰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中检测到103~107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位点,其中21个SSR位点具有多态性.此外,在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中还检测到60个长序列重复,包括17~21个正向重复、18~29个反向重复、9~16个回文重复、4~9个互补重复.(3)通过比较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核苷酸多样性,共发现70处变异,包括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60个插入缺失(InDels).其中,有3个SNP位点发生了非同义替换,导致编码功能基因的氨基酸发生改变;19个插入缺失多态性较高,具有开发为分子标记的潜力.(4)通过计算核苷酸多样性值(Pi)共发现8个有变异的区域,Pi值为0~0.006 32,其中变异度较大的是rps3-rpl22、trnL-UAC-rpl32、rpoB-trnC-GCA以及ycf4,这些高变区可开发为分子标记用于评估飘带兜兰遗传多样性.(5)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飘带兜兰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聚在一起,与长瓣兜兰互为姐妹群.综上表明,飘带兜兰叶绿体基因组的SSRs、长序列重复、SNPs、InDels以及核苷酸序列呈现了足够的种内多样性,可开发成分子标记用于该种的系统演化及保护生物学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浙江省龙游县肺结核诊疗"零负担"策略实施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比较浙江省龙游县肺结核诊疗"零负担"策略实施前后各项肺结核防治指标的变化情况,为制订新时期肺结核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2年浙江省衢州市各县(市、区)和与龙游县接壤县区(包括遂昌县、兰溪市、婺城区、建德市)的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以及现住址为龙游县的肺结核患者的本县收治率和治疗转归数据;常住人口数来源于当地统计年鉴;龙游县肺结核患者诊疗费用数据来自龙游县人民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肺结核患者的中断治疗率、政策满意度调查由定点医院与社区随访医生调查收集.比较龙游县肺结核诊疗"零负担"策略实施前(2016-2018年)和实施后(2020-2022年)肺结核患者诊疗费用、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本县收治率、治疗转归等指标情况,分析该策略的实施效果.结果:肺结核患者个人支付费用总额在"零负担"策略实施前分别为:2016年830 322.45元,2017年833 450.10元,2018年792 879.99元,患者人均自付费用分别为3075.27元、3281.30元、3523.91元."零负担"策略实施后,普通肺结核患者个人支付费用比例降低到0,县财政兜底费用逐年下降(2020-2022年分别为492 160.29、401 349.56、389 319.42 元).2016 年龙游县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 74.17/10 万(270/36.4 万),到 2022年降低至47.21/10万(169/35.8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趋势=43.962,P<0.001);报告肺结核患者本地收治率由2016年的74.81%(202/270)明显提高到2022年的93.49%(158/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趋势=64.483,P<0.001);报告肺结核患者中断治疗率由2016年的6.30%(17/270)明显降低到2022年的1.18%(2/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趋势=17.965,P=0.003).结论:浙江省龙游县肺结核诊疗"零负担"策略的实施降低了肺结核患者医疗负担,提高了肺结核患者本地收治率,降低了患者中断治疗率及总体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策略实施效果初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兰科植物杂交育种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13
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兰科植物共33种,隶属于兜兰属、杓兰属、兰属、石斛属、蝴蝶兰属和虾脊兰属,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本研究对这些种类的杂种登录情况、亲本选择、授粉及播种时期选择、属间杂交进展、杂交育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述,并结合育种现状提出了未来育种方向.研究表明,以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兰科植物为亲本已有3611个杂种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上登录,杂种数最多的前10名均为兜兰属植物,包括巨瓣兜兰、波瓣兜兰、白旗兜兰等,其次为美花兰,而红花兜兰、广东兜兰、紫斑兜兰和暖地杓兰未见杂种登录.绿叶兜兰、曲茎石斛、霍山石斛、文山红柱兰等为极具潜力的优秀种质资源,但以其为亲本的杂种较少.建议未来开展杂交育种工作时,应当充分利用上述野生种质资源、加强属间杂交,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加速新品种培育,以提高野生兰科种质资源的利用水平.本研究可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兰科植物的杂交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为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和兰花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文山州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地理分布及优先保护等级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保护植物通常拥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或种群数量较少,是目前面临生存威胁最高的植物类群,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通过对文山州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系统调查,分析其丰富度及地理分布,采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保护系数和利用价值系数4项指标,确定权重,再计算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优先保护综合值,据此划分物种的优先保护等级.结果表明:文山州分布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87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6种、二级259种,云南省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种、Ⅲ级7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兰科(Orchidaceae)植物112种,占38%,是文山州重要的保护类群.水平分布上,南部的麻栗坡县、马关县和西畴县物种丰富度较高,分别为228、224、200种,中北部的广南县、丘北县和砚山县物种丰富度偏低,分别是87、68、52种;垂直分布上,海拔1 301~1 500 m是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最集中的区域;所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需要重点关注南部区域和海拔1 301~1 500 m的区域.优先保护综合值是0.372~0.940,其中Ⅰ级39种,Ⅱ级142种,Ⅲ级123种,Ⅳ级83种.古林箐秋海棠(Begonia gulinqingensis)、云南金花茶(Camellia fascicularis)、滇南风吹楠(Horsfieldia tetratepala)、丘北冬蕙兰(Cymbidium qiubeiense)、光萼厚轴茶(Camellia crassicolumna var.multiplex)、无斑兜兰(Paphiopedilum henryanum var.christae)、六角莲(Dysosma pleiantha)和绿花杓兰(Cypripedium henryi)8种虽然未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受威胁物种,但在文山州分布个体数量少、受人为干扰明显、保护价值高,评估为Ⅰ级优先保护,属于亟需拯救和保护的对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中国兜兰属植物潜在分布模拟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基于已知分布点和 20 个环境因子,该研究利用MaxEnt模型模拟在现在(1970-2000 年)气候条件和 2 种不同共享经济路径情景下(SSP1-2.6、SSP5-8.5)未来(2081-2100年)兜兰属(Paphiopedilum)植物的潜在分布格局,找出影响物种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兜兰属植物的最适宜分布区位于滇东南地区、贵州西南、广西西部、广东南部、海南北部.影响该属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降水量、年温度变化和最干旱季降水量.随着全球变暖,适生区有向北和西北方向扩张的趋势,逐渐往西北亚热带方向延伸.在SSP5-8.5的情景下,高适生区出现大幅度收缩.在未来气候情景下,不同种群的分布区变化规律并不一致,其分布格局响应气候变化的趋势也有所不同,因此该文针对分布区变化趋势不同的物种提出了不同的保护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广西植物标本馆馆藏模式标本现状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模式标本是植物分类和命名的依据和凭证,也是植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重要基本资料.为提高模式标本的管理水平,促进其充分利用和互惠共享,该文对广西植物标本馆(IBK)馆藏模式标本的种类组成、采集地、采集年代及采集人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本馆完成信息数字化的模式标本共计4 645号,5 736 份,隶属于 170 科 619 属 2 128 种(含种下等级),馆藏模式标本收集的优势科有樟科、苦苣苔科、茜草科、山茶科、兰科、荨麻科、百合科、猕猴桃科、大戟科、柿科和杜鹃花科等,优势属有秋海棠属、蜘蛛抱蛋属、马兜铃属、紫金牛属和冬青属等.(2)模式标本分别采自中国的 20 个省(区、市)以及其他2 个国家,模式标本采集较多的省区有广西(48.19%)、海南(24.14%)和广东(11.63%).(3)历年模式标本采集高峰期在 20 世纪 30 年代和 50 年代,模式标本命名高峰期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与我国植物分类学的兴起,以及开展《中国植物志》编研等有关,模式标本的橱柜时间(标本采集到命名的时间间隔)平均为 21 年,橱柜时间最长为 82 年.该文还对模式标本的馆藏现状及数字化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中国云南种子植物区系新资料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本文报道了采自云南的1个中国种子植物新记录科、2个新记录属、30个新记录种(含种下等级,下同).中国新记录科为兜帽果科(Aptandraceae)(云南迦楼果Anacolosa griffithii);中国新记录属为假钓樟属(Pottingeria)(假钓樟P.acuminata)和心萼藤属(Cordisepalum)(小花心萼藤C phalanthopetalum);中国新记录种为:短萼火焰花(Phlogacanthus gomezii)、滇缅叉柱花(Staurogyne shanica)、大果大风子(Hydnocarpus macrocarpus)、厚叶藤春(Alphonsea ventricosa)、长果细基丸(Huberantha jenkinsii)、盈江野独活(Miliusa chantaburiana)、异株野独活(M dioeca)、滇缅凤仙花(Impatiens andersonii)、红萼藤黄(Garcinia lanceifolia)、盈江五桠果(Dillenia parviflord)、盈江柳安(Parashorea buchananii)、缅甸锥(Castanopsis birmanica)、缅甸银叶树(Heritiera burmensis)、红花格叶(Phrynium pubinerve)、滇印石豆兰(Bulbophyllum obrienianum)、易武石豆兰(B.sinhoense)、盈江石斛(Dendrobium dantaniense)、舌唇石斛(D.parcum)、黄火烧兰(Epipactis flava)、大茎美冠兰(Eulophia macrobulbon)、滇印小囊兰(Mfcropera mannii)、婆罗洲香荚兰(Vanilla borneensis)、簇花叶下珠(Phyllanthus discofractus)、奇异珠子木(P.mirabilis)、微毛杜茎山(Maesa tomentella)、皱叶清风藤(Sabia wardii)、大萼臭椿(Ailanthus integrifolia subsp.calycina)、滇缅荛花(Wikstroemia floribundd)、红丝姜花(Hedychium gardnerianum)、大苞姜(Monolophus linearis).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和厦门大学标本馆(AU).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制药企业CNC区域微生物数据库的建立及微生物种群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建立制药企业CNC(controlled not classified)区域(即受控但未分级区域)微生物数据库,与洁净区微生物分布进行关联分析,实现对洁净区尤其是核心无菌操作区域的良好微生物控制,提升制药企业的无菌保障水平.方法 以1个制药企业生产车间的CNC区域为研究对象,按照人员、物料进入洁净区的路线,逐个对CNC区域进行浮游菌、沉降菌、人员和环境表面微生物取样.微生物经培养、纯化后,采用16S rRNA测序法进行菌种鉴别.利用Microbiomeanalyst在线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制药企业CNC区域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丰富,共收集到4 080株微生物,分布在47个属内.革兰阳性菌占比达84.4%,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微杆菌属;革兰阴性菌占比达15.6%,不动杆菌属是分布数量最大的革兰阴性菌.以Alpha多样性指数表征微生物种群丰富度,浮游菌、沉降菌的微生物种群丰富度最高,环境表面次之,人员表面微生物种群丰富度最低.人员帽兜和胸腹部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脚底和手部微生物数量较多.人员表面微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且葡萄球菌占据绝对优势.CNC区域微生物分布与同生产车间B、C级洁净区微生物分布进行关联分析,B、C级洁净区收集到的微生物绝大部分包含在CNC区域微生物种群中.B、C级洁净区与CNC区域类似,均以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为主.不动杆菌属在B、C级洁净区的分布比例较CNC区域有所下降.结论 建立了制药企业CNC区域微生物数据库,确定了易进入洁净区的微生物种群,为洁净区的良好微生物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魔帝兜兰试管苗移栽过程中叶片气孔变化及光合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兰花的试管苗在移栽前一般需要炼苗以提高其移栽成活率.本文以魔帝兜兰(Paphiopedilum Maudiae)的试管苗、温室中炼苗10 d后的试管苗及移栽不同时间(15、30、45 d)的幼苗为材料,研究炼苗对其移栽成活率的影响以及炼苗和移栽过程中叶片气孔及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炼苗对叶片的气孔数量、密度和开放率有较大影响,但对移栽成活率无显著影响.试管苗在移栽30 d时叶片气孔数量增加,气孔密度增大,叶片生长势强;移栽45 d时气孔大小、密度以及气孔指数均减小,气孔首次出现午休现象,即在中午14:00气孔关闭,然后在17:00后又开放,气孔开放与光合速率日变化的趋势一致.由此推测,魔帝兜兰试管苗可不经炼苗过程直接进行移栽,约45 d后能适应温室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