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陷汤加味对脓毒症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外肺水指数和肺损伤预测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升陷汤加味对脓毒症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月-2021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200例脓毒症所致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升陷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7 d。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pH值、吸入氧浓度(FiO 2)、PaO 2、PaCO 2,计算氧合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LIPS评估肺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采用液体复苏中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监测患者EVLWI和心脏指数(CI),观察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CO 2[(37.15±5.42)mmHg比(38.24±3.24)mmHg, t=2.03]低于对照组( P<0.05);氧合指数[(292.34±78.91)比(236.54±70.58), t=5.27]高于对照组( P<0.05);血清hs-CRP[(35.21±6.73)mg/L比(48.97±8.52)mg/L, t=12.67]、IL-6[(40.57±8.51)ng/L比(47.61±9.97)ng/L, t=5.37]、PCT[(0.75±0.21)μg/L比(1.14±0.38)μg/L, t=8.98]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APACHE Ⅱ[(11.14±0.54)分比(14.67±0.89)分, t=33.91]、LIPS[(2.21±0.73)分比(4.59±0.88)分, t=20.82]、EVLWI[(6.19±0.42)ml/kg比(8.24±0.78)ml/kg, t=23.14]低于对照组( P<0.01);CI[(4.49±1.27)L/(min·m 2)比(3.61±0.88)L/(min·m 2), t=5.70]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 t值分别为3.66、5.74, P<0.01)。 结论:升陷汤加味可降低脓毒症所致ARDS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EVLWI、LIPS评分,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部肝切除术中实现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的具体措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大部肝切除术(MH)是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的常用手段。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是减少MH术中累计出血量和输血需求的重要措施。本文对MH时CLCVP的应用标准进行了探讨,并对实现CLCVP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具体包括:液体量控制、药物应用、体位调整、降低潮气量、暂停呼吸通气、完全性和部分性肝下下腔静脉阻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呼气末二氧化碳在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被动抬腿试验预测容量反应性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 2)在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被动抬腿(PLR)试验预测容量反应性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方法:入选自发性脑出血术后行机械通气需液体复苏的患者33例,先后进行PLR试验和补液试验,记录心排量(CO)、每搏输出量(SV)、平均动脉压(MAP)及ETCO 2等指标。以补液试验后CO增加≥10%为有反应组,CO增加<10%为无反应组,记录两组临床资料、试验前后CO、SV及ETCO 2变化趋势。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比较两组PLR及补液前后颅内压(ICP)变化。 结果:33例患者分为有反应组16例,无反应组17例。PLR后、补液后有反应组MAP变化值、CO变化值、SV变化值、ETCO 2变化值、CO变化率、ETCO 2变化率均高于无反应组(均 P<0.05)。PLR后ETCO 2变化率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0.047(95% CI:0.824~1.000)。PLR前后、补液前后两组患者ICP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LR后ETCO 2变化率可作为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简便、可靠的无创性指标,且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容量与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大容量与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取大容量液体复苏,研究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腹内压、肺功能。患者入院后随访28 d并记录其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复苏12 h、复苏24 h的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脏指数(HI)、中心静脉压(CVP)均高于对照组(均 P < 0.05);研究组复苏6 h的HI、CVP分别为(4.87±0.48)、(11.04±2.08),均高于对照组的(4.53±0.57)、(9.48±1.67)( t=3.25、4.17,均 P < 0.05)。复苏前,两组腹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复苏后,两组腹内压均低于复苏前(均 P < 0.05),研究组腹内压[(12.78±2.35)cmH 2O]低于对照组[(15.01±2.42)cmH 2O]( t=4.72, P < 0.05)。复苏前,两组血氧分压(PaO 2)、氧合指数(O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复苏后,两组PaO 2、OI均高于复苏前(均 P < 0.05),研究组PaO 2、OI均高于对照组( t=3.02、5.55,均 P < 0.05)。研究组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率分别为27.45%(14/51)、35.29%(18/51),均低于对照组的47.06%(24/51)、56.86%(29/51)(χ 2=4.19、4.77,均 P < 0.05)。两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腹腔穿刺引流率、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与大容量液体复苏相比,限制性液体复苏更能改善SAP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肺功能,明显降低患者腹内压,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严重高脂血症及肠坏死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女,9岁,以“多饮、多尿、精神欠佳2个月,加重半天”于2021年9月10日入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科。2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约2 500 mL,尿7~8次/d,每次尿量约400~500 mL,食欲增加,体质量较前减轻。同时伴有乏力,睡眠增多,双下肢浮肿,无昏迷、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发热、咳嗽,无呕吐、腹泻,无腹痛,曾就诊当地中医诊所,诊断为“脾胃虚、气血不足”予口服中药调理治疗2个月,效果欠佳。6 h前患儿精神反应差,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伴深大呼吸,全身乏力明显,就诊于我院急诊。急查血糖:31.3 mmol/L;尿常规:葡萄糖(+++),酮体(+++),隐血(++);血气分析:pH 7.06,二氧化碳分压(PCO 2)6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PO 2)143 mmHg,血清钠(Na +)127 mmol/L,血清钾(K +)2. 5 mmol/L,血清钙(Ca 2+)1.31 mmol/L,碳酸氢盐(HCO 3-)< 3 mmol/L,剩余碱(BE)未测出。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360 mL(20 mL/kg)后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内分泌科。患儿自发病后,食欲增加,尿量增加。近2 d无大便,2个月内体质量下降3 kg。既往史:2个月前因“急性扁桃体炎"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葡萄糖(++++),蛋白质(+),酮体(+++),未特殊处理、未规律复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过敏、手术及外伤史。无糖尿病家族史。入院查体:体温36.3 ℃,呼吸32次/min,脉搏124次/min,血压104/56 mmHg,体质量18 kg,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口周略苍白,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胀,拒按,肝脾触诊不满意,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初步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内分泌科后给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等治疗。入院后急查血气分析:pH 7.01,PCO 2 9 mmHg,PO 2 140 mmHg,Na + 132 mmol/L,K + 1.8 mmol/L,HCO 3- < 3 mmol/L,BE未测出,监测血糖28 mmol/L,入院治疗1 h后患儿呼吸急促、费力,张口呼吸,不能平卧,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格拉斯哥评分10分,病情危重,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查体:意识不清,格拉斯哥评分8分,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腹膨隆,叩诊鼓音,拒按,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复查血糖27 mmol/L,甘油三酯162 mmol/L,胆固醇21.6 mmol/L,凝血因乳糜血测不出。转入后予无创辅助通气,但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遂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同时血浆置换(置换血浆量900 mL)治疗,10 h后该患儿血糖降至19 mmol/L,仍呈嗜睡状,轻度脱水貌,无明显深大呼吸,面色口唇欠红润,四肢末梢稍暖,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 s;继续补液及胰岛素泵入治疗;但1 h后,患儿意识障碍加重,呈昏睡状,腹胀加重,肠鸣音消失,四肢发绀,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血压波动于50/30 mmHg~60/40 mmHg,血气分析pH 6.81,HCO 3- 2.3 mmol/L,BE-32.8 mmol/L,酸中毒无好转,考虑存在脓毒性休克,肠穿孔可能,立即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扩容,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等治疗,胃肠减压引出黄绿色含粪汁液体,急查腹部B超提示肠淤张;腹部CT提示小肠多发肠壁积气,伴门静脉积气,腹腔积液。考虑肠管坏死伴穿孔可能性大,急请普外科会诊,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距回盲部约20 cm肠管及距离曲氏韧带有约10 cm肠管颜色尚可,其余肠管均已发黑伴多处穿孔,切除坏死肠管,予空肠造瘘,肠腔置16号橡胶引流管,术后禁饮食,引流管及瘘口可引出大量墨绿色分泌物,术后继续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于术后第2天行第2次血浆置换(置换量900 mL),术后第5天撤离有创呼吸机。患儿静脉用胰岛素静泵下血糖控制尚可,5 d后开始间断予温水鼻饲,逐渐过渡为配方奶。住院第11天患儿诉下腹胀、伤口疼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9.0 ℃,且易反复,查体下腹部皮肤可有握雪感,考虑皮下积气。第12天,腹部皮下积气减少,左侧腹壁出现红肿热痛,考虑腹壁感染,予拔除肠腔引流管,腹壁缝线拆除,造瘘袋贴于腹壁切口周围皮肤,保持引流通畅,伤口周围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治疗上继续禁食、胃肠减压,小剂量胰岛素,补液,静脉营养,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动态监测血糖、血脂,均正常;经抗感染治疗后患儿逐渐体温正常,精神反应好转,于住院第20天转入内分泌科继续静脉营养治疗,住院70 d后,患儿腹部切口愈合好,行造瘘口闭合术,术后肠道恢复良好,逐渐过度肠内营养联合静脉营养,住院90 d,好转出院。随访半年,患儿精神反应好,营养状态中等,持续静脉营养及部分肠内营养中。血糖控制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6例声门下血管瘤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SGH)的临床特点,避免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9年3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为SGH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儿,男5例,女11例,男女比例为1∶2.2,中位年龄90(60,90)d。临床表现为喉鸣11例,呼吸困难8例,犬吠样咳嗽5例,声音嘶哑4例,喘息3例。被误诊为喉炎10例,喉软化7例,喉部肿块1例,咽后壁脓肿1例,肺出血1例。确诊时间为1 d~1个月,中位时间15 d。3例合并喉软化,2例合并主动脉狭窄,1例合并声带麻痹,5例合并其他部位1个或多个血管瘤。15例行喉镜检查,9例提示血管瘤;8例行支气管镜检查,5例提示血管瘤;13例行颈部增强CT检查,13例均提示血管瘤。呼吸机辅助通气4例,1例行肿物内抽吸,吸出1 ml血性液体,气管切开1例,普萘洛尔治疗12例,联合强的松2例。4例转至外院,预后不详;1例合并多部位巨大血管瘤患儿死亡;余11例均在1周内症状明显缓解。结论:SGH发病隐蔽,易漏诊误诊,可行喉镜、支气管镜、颈部增强CT阶梯式或联合诊断,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阶段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组织灌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麻醉手术期间分阶段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组织灌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108例肺癌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经典的限制性液体疗法,研究组患者给予分阶段GDFT。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胶体液用量、晶体液用量、总输出量和尿量;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 0)、单肺通气前(T 1)、单肺通气1 h(T 2)、恢复双肺通气即刻(T 3)、双肺通气30 min(T 4)、术毕(T 5)的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 2)、乳酸(Lac)、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 2)、氧供指数(DO 2I)和氧摄取率(O 2ERe);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3 d的认知功能评分,同时记录术后3 d内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肺部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急性肺损伤、肺栓塞、肺水肿、肺不张等)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晶体液用量、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胶体液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均 P<0.05)。研究组T 1~T 5的O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 2~T 5的RI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研究组T 1~T 5的ScvO 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ac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1、3 d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1 d,且研究组患者术后1、3 d 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研究组术后3 d内POCD发生率为16.67%(9/54),低于对照组的37.04%(20/54)(χ 2=5.704, P=0.017);研究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56% vs 22.22%,χ 2=4.955, P=0.026)。 结论: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期间应用分阶段GDFT相比常规液体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组织灌注,改善患者微循环和包括脑在内的全身器官组织的氧供需平衡,减轻围术期脑功能损伤,减少术后POCD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VV-ECMO救治重度ARDS患者并发右心功能不全的管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如何识别和管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并发的右心功能不全。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入1例重度ARDS患者,期间并发右心功能不全,积极给予综合处理。结果:经过液体的优化(包括输注的总量与速度)、感染控制、气道的引流、改善胸腹腔压力、心率控制、药物降肺动脉压、右心保护的肺通气策略和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等右心管理的措施,患者右心功能逐步恢复。结论:以右心保护为核心的循环管理是ARDS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科手术中影响每搏变异度反应容量准确性的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每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是动态监测循环容量和预测前负荷反应性的重要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敏感、准确、安全等特点。SVV由心肺的相互作用产生,可通过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进行连续监测,其与容量变化的相关性优于静态血流动力学指标,但SVV是否适用于胸科手术一直存在争论。文章综述了SVV监测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时不同穿刺部位、体位变化、心血管功能和肺通气中不同通气模式、潮气量与呼吸频率、呼气末正压以及手术中OLV、开放胸腔、肺复张不同时段等多种影响血容量变化准确性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从而帮助临床上更加安全、有效地进行患者围手术期的容量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之全肺切除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全肺切除术是中央型肺癌的一种治疗手段,为了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组织需要切除一侧肺组织,其导致结果包括:(1)肺容积减少及肺通气换气量减少;(2)肺血管床减少及由此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增加;(3)健侧肺门与纵隔移位及由此引起的肺通气,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4)与局部血供不良,术后低氧,局部张力增高等危险因素相关的气管残端或气管支气管吻合口愈合不良,及可能出现的支气管胸膜瘘或气管支气管吻合口瘘。这导致全肺切除术相比较保留肺功能的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风险有所增加。但并不意味着要退而求其次,放弃其在肺癌治疗中其他手术方式所不能比拟的肿瘤学治疗效益。术前精准评估患者肿瘤与淋巴结情况及手术可切除性、心肺功能,挑选出能够最大程度获益于该手术方式的患者;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麻醉通气中造成的肺损伤,术中避免膈神经、喉返神经、迷走神经肺支等神经损伤,降低如支气管残端或气管支气管吻合口周围血供不良等引起残端或吻合口愈合的风险因素;优化术前、术中、术后管理中的气道管理、呼吸机管理、液体管理、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肺支持、自主咳嗽、早期活动等。可能会在规避风险的同时最大程度发挥一种手术方式本身在肿瘤学治疗中带来的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