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nski临床眼科学》(第8版)一书出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由张明昌、刘欣主译的《Kanski临床眼科学》(第8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分21章.包括眼睑、泪道系统、眼眶病、干眼、结膜、角膜病、角膜及屈光手术、表层巩膜和巩膜、晶状体疾病、青光眼、葡萄膜炎、眼肿瘤、视网膜血管病变、获得性黄斑疾病、遗传性眼底营养不良、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斜视、神经眼科学、全身药物治疗的眼部不良反应、外伤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小儿眼科与斜视》(译著)一书出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2019至2020基础与临床科学教程"《小儿眼科与斜视》一书由美国眼科学会(AAO)组织编写,是国际眼科联盟(WOC)和中国医学考试网都推荐全世界的眼科医生和专业研究生学习的眼科临床教程.现在我们组织石一宁等专家翻译.本书主要介绍了基础的眼部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斜弱视、小儿葡萄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的检查、诊断与治疗,视力矫正等.图书涵盖面广、内容权威,实用性强.除了配有大量清晰的病理图片、临床学习视频外,还配有大量测试题,能帮助读者加深对前面知识的理解,非常适合自学使用.本书在儿童眼健康基础知识、临床处理及最新进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有助于我国眼科医生拓宽医学诊疗视野,系统学习小儿眼病相关知识,提升业务能力及专业英文水平,更好地服务患者.本书将会成为青年眼科医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教材,引导更多眼科医生关注并学习儿童眼病的相关知识,积极推动我国儿童眼病诊疗水平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神经营养性角膜炎患者感染性角膜溃疡诊疗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男,41岁,因左眼视物不清2年伴耳鸣1个月余,于2021年4月19日至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眼科就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0.08,矫正视力0.8;双眼眼压均为1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瞳孔正圆,瞳孔直径约5 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右眼瞳孔正圆,瞳孔直径约3 mm,直接对光反射灵敏,余眼前节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双眼视野检查示可见生理盲点,全视野范围内各部位光敏感度正常。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头颅CT检查后诊断为头颈部腺样囊性癌,行肿瘤次全切除术及放射治疗。术后6个月,患者因左眼视物不清伴分泌物增多及左耳胀痛2周,再次就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指数20 cm;眼压19 mmHg,球结膜中度充血,角膜中央可见4 mm×4 mm溃疡,荧光素钠染色阳性,前房可见积脓,眼后段结构窥不清(图1)。激光扫描角膜共焦显微镜示病灶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图2)。结膜囊分泌物培养未见细菌及真菌生长。角膜知觉检查显示左眼角膜知觉反射迟钝。耳鼻喉科医师会诊诊断为左中耳炎。临床诊断为左眼感染性角膜溃疡,左眼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左中耳炎。给予氧氟沙星眼膏(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1次/2 h点眼,头孢曲松钠3.0g 1次/d静脉滴注。治疗5 d后,患者眼部及耳部症状明显减轻,左眼角膜溃疡范围缩小至3 mm×3 mm(图3A、B),前房积脓消失。停用全身抗感染药物,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1次/2 h点眼并佩戴角膜绷带镜。持续治疗5 d后检查发现左眼角膜上皮缺损持续不愈,予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1:1约0.2 ml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后行左眼角膜羊膜覆盖术。术中将羊膜覆盖全角膜,于角膜缘进行间断缝合。术后1 d,羊膜贴敷紧密,角膜缘无渗出及分泌物(图4A)。术后1周羊膜贴敷紧密、无溶解,拆除缝线(图4B)。术后2周羊膜仍覆盖角膜,未见溶解迹象(图4C)。术后1个月检查发现溃疡病灶愈合并呈片状云翳,球结膜中度充血,角膜缘上方可见一新发1.5 mm×1.5 mm角膜溃疡灶,前房下方积脓(图4D);压迫泪囊区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自下泪小点溢出,泪囊区皮肤无红肿和压痛;结膜囊分泌物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综合诊断为左眼泪囊炎、左眼感染性角膜溃疡、左眼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左中耳炎。给予全身头孢曲松钠3.0 g 1次/d静脉滴注,局部氧氟沙星眼膏、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1次/2 h点眼抗感染治疗,治疗5 d后行左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1年角膜溃疡已形成角膜云翳(图5),泪道冲洗通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47例(63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术。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局部降眼压药物种类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1 d、1周、1、3及6个月的眼压均低于术前(均 P<0.001)。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为0.40±0.09,优于术前1.18±0.26( t=23.776, P<0.001);虹膜膨隆消失,前房深度为(2.97±0.15)mm,较术前(1.75±0.27)mm明显加深( t=-83.917, P<0.001);平均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为(0.38±1.10)种,较术前(2.33±0.98)种类减少( t=13.741, P<0.001);手术完全成功56只眼(88.89%),条件成功6只眼(9.52%),失败1只眼(1.59%)。 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效果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精准诊断策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与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HLA)-B 27相关、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早期一般仅表现为慢性腰背痛,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中轴骨,亦可出现外周关节受累,晚期可因脊柱和外周关节的骨化而导致驼背或跛行。AS是一种全身性炎性疾病,可伴有前葡萄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传导阻滞、肺上叶纤维化、神经系统受累或肾淀粉样变(继发性)等。因此内科医生应予足够重视,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18F-FDG PET/CT在探查肝胆恶性肿瘤免疫联合治疗中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 18F-FDG PET/CT监测肝胆恶性肿瘤免疫联合治疗疗效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能力。 方法:21例接受免疫联合治疗晚期肝胆恶性肿瘤患者[男14例、女7例,年龄(58.5±10.0)岁]于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按常规方法行66次 18F-FDG PET/CT检查,回顾性收集患者治疗前后PET/CT影像特点,获得病灶SUV max,分析irAEs出现时间、症状等,并采用实体瘤治疗疗效PET评价标准(PERCIST)评价疗效[完全代谢缓解(CMR)、部分代谢缓解(PMR)、代谢稳定(SMD)和代谢进展(PMD)]。 结果:(1)临床结果。5例患者未出现irAEs,16例出现22次irAEs,累及6个脏器;其中,甲状腺炎8次、结肠炎5次、肺炎4次、皮疹2次、肝炎2次、肌炎筋膜炎1次,出现的时间分别为治疗后(103.0±58.0)、(141.6±103.5)、34.0(6.0,308.8)、9和117、62和67及87 d。PET/CT检出全部肺炎和肌炎筋膜炎,检出结肠炎4次、甲状腺炎6次,未检出皮疹和肝炎。(2)irAEs PET/CT征象。除甲状腺炎外,irAEs病灶在同机CT上均有渗出样改变,在PET上表现异常浓聚,SUV max分别为9.0(7.9,17.6)(结肠炎)、7.1±3.2(甲状腺炎)、5.3和8.6(肺炎)、4.1(肌炎筋膜炎)。(3)疗效评估。21例患者中,PMR、SMD和PMD分别有7、9和5例;irAEs组对应分别有7、8和1例,无irAEs组对应分别有0、1和4例。 结论:晚期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可从免疫联合治疗方法中获益, 18F-FDG PET/CT通过同时观察肿瘤病灶变化及irAEs出现情况评估免疫联合治疗效果,但需结合同机CT以鉴别肿瘤进展与irAE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泪液病原和免疫组分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眼表疾病是眼科临床常见疾病,临床医生仅根据症状、体征、血清学检查很难准确早期诊断,甚至可造成误诊。泪液检测相对于血液检测更能反映眼表局部病情,且具有无创性、诊断准确性高、诊断速度快的特点。泪液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基因芯片等现代检验技术,检测泪液中的病原和免疫组分,包括微生物核酸、泪液抗体(IgM、IgG、IgE、IgA、抗核抗体等)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泪液检测提供了眼表局部病原体感染和免疫反应信息。目前国内外大量泪液检测研究显示,不仅眼表疾病,葡萄膜炎、眼底疾病、甲状腺相关眼病,甚至糖尿病、乙型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全身疾病,泪液成分都有一定规律性变化。此外,通过对泪液病原和免疫组分成分的研究对研究疾病成因、生化及免疫过程、疾病治疗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泪液采集、泪液病原和免疫组分临床意义、各个疾病泪液特点方面,阐述眼表泪液检测的进展,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关注TNF-α抑制剂在葡萄膜炎治疗中存在的感染和肿瘤发生及进展风险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阿达木单抗经FDA获批用于非感染性中、后、全葡萄膜炎的治疗,TNF-α抑制剂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然而,基于该类生物制剂在炎症性肠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观察,已有研究发现长期应用该类制剂的患者感染和肿瘤发生或发展的风险明显增加,应用过程中的主要安全性问题在于严重感染的发生、术后感染的发生、结核病和肝炎的发生或进展以及肿瘤发生或进展的风险增加。随着TNF-α抑制剂在难治性葡萄膜炎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眼科临床医生在聚焦其疗效的同时应认识和了解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机制,规范用药前后疾病的筛查或防控措施以及用药过程中的监测方法,做到合理选择用药方法及时机,尽量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改善疗效和预后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纤维化纤维微细菌眼内炎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女,22岁。因右眼反复眼红、视力下降伴前房积脓7个月于2021年5月26日到深圳大学总医院眼科就诊。患者既往健康,否认手术史。患者曾于外院诊断为"右眼全葡萄膜炎",并给予局部和全身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为激素)治疗后好转,但反复发作,间隔时间逐渐缩短。眼部检查:患者右眼视力手动,矫正不能提高;左眼视力0.25,最佳矫正视力(BCVA)1.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1、14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右眼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后尘状沉着物(++),房水闪辉(++~+++),细胞(++~+++),前房2 mm积脓,晶状体后灰白色颗粒状混浊;玻璃体颗粒状、絮状混浊(图1A),细胞(+++);眼底窥不清(图1B)。B型超声检查,右眼玻璃体混浊(图1C)。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右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增厚,表面强信号条带(图1D)。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前房大量点状中回声,玻璃体混浊(图1E,1F)。抽血送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1(+)。诊断:右眼全葡萄膜炎?右眼眼内炎?双眼屈光不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关注免疫炎症调控机制在相关眼病诊疗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免疫和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可以分为感染性免疫炎症和非感染性免疫炎症。目前关于免疫炎症在眼部的研究进展主要聚焦在2个方面,一是经典的免疫炎症性眼病的靶向药物或靶点分子治疗研究,二是以往认为的非免疫炎性眼病的免疫机制研究。经典的免疫炎症性眼病如变应性结膜炎、免疫性角膜病变、非感染性葡萄膜炎、视神经炎和甲状腺相关眼病等发病机制中的免疫炎症关键分子是生物治疗的重要靶点。近年来发现在感染性眼病和眼部肿瘤中,免疫炎症机制也有着不可或缺的调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新近研究揭示免疫炎症在传统观念认为的非炎症性眼病,如近视、青光眼、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免疫炎症广泛参与从眼前段到眼后段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调控免疫炎症对相关眼病进行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已引起全球眼科界的重视。眼科医生应关注免疫调控在各种眼科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眼病的免疫疗法研究进展,深入探讨免疫炎症调控治疗眼病的新策略,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