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从线粒体自噬途径探讨八味沉香散抗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及细胞实验验证,探讨八味沉香散经线粒体自噬途径抗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的潜在机制.方法 利用 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八味沉香散入血成分靶点;从Gen-eCards、NCBI、OMIM数据库中筛选缺血性心脏病、线粒体自噬相关靶点;取三者交集得到八味沉香散经线粒体自噬途径抗缺血性心脏病的潜在靶点.构建"成分-疾病-潜在靶点"网络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别进行网络分析筛选出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及KEGG富集分析.构建H9C2细胞缺氧模型,考察八味沉香散含药血清对H9C2细胞存活率、自噬水平及关键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筛选得到八味沉香散经线粒体自噬途径抗IHD的关键活性成分9种,核心靶点8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活性物质和核心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KEGG结果显示八味沉香散经线粒体自噬途径抗IHD的作用可能与EGFR、PI3K-Akt、MAPK、FoxO等信号通路有关.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八味沉香散可增加缺氧条件下H9C2细胞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细胞中LC3、p62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PI3K/PI3K、p-AKT/AKT的蛋白相对表达量.结论 八味沉香散可能通过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去氢二异丁香酚等活性成分作用于AKT1、STAT3、MAPK3,EGFR等多个靶点调控线粒体自噬发挥抗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其具体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动物心脏在蒙药八味沉香散中对组方药效学作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动物心脏药材入药是否具有意义以及不同的动物心脏(牦牛心、黄牛心、家兔心、家猪心)入药的差异.方法:采用常压耐缺氧模型、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缺氧模型、氯仿-肾上腺素致心律失常模型和垂体后叶素致心肌急性缺血模型,分别观察各给药组动物缺氧死亡时间、心律失常潜伏时间、持续时间、心肌缺血前后T波波幅、S-T段波幅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常压耐缺氧实验结果表明,含黄牛心的八味沉香散和含牦牛心的八味沉香散使小鼠存活时间延长率分别达到了9.35%和13.65%;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致耐缺氧实验结果表明,含家兔心的八味沉香散和含牦牛心的八味沉香散较其它散剂可显著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存活时间延长率分别达到6.78%和7.34%;垂体后叶素致心肌急性缺血实验结果表明,含牦牛心的八味沉香散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最好,T波波幅保护率和S-T段波幅保护率分别达到了34.40%和32.86%.实验证实动物心脏药材人药对方剂的药效具有显著的影响,且不同来源的动物心脏人药的药效具有差别.结论:动物心脏配伍到组方中是必要的,含牦牛心的八味沉香散在对实验动物心脏保护作用方面较含有其他动物心脏的八味沉香散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八味沉香散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八味沉香散为藏族经典验方,由沉香、肉豆蔻、广枣、石灰华、乳香、木香、诃子(煨)和木棉花8味药组成,具有清心热、养心、安神等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复方的组成药物中主要含有以倍半萜和三萜为主的萜类、以黄酮、木脂素、鞣质为主的多酚类成分.药理研究显示,八味沉香散在治疗心肌缺血、脑缺血、提高空间学习记忆力等方面均有一定疗效.该文从传统应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对八味沉香散及其相关制剂归纳总结,为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UPLC-Q-Exactive技术对藏药八味沉香散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采用UPLC-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初步研究藏药八味沉香散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揭示八味沉香散体内潜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 aQ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9 μm);以0.1%甲酸乙腈溶液-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质谱采用正、负离子监测模式进行全扫描.对灌胃给予八味沉香散混悬液后的大鼠血清和八味沉香散提取物进行分析和比对,初步确定八味沉香散中的化学成分以及血清样品中的原型成分.结果: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数据和多级质谱碎片比对,八味沉香散中27个主要化学成分被初步鉴定,大鼠灌胃给药后发现16个吸收入血原型成分.结论:初步鉴定出藏药八味沉香散化学成分及其在大鼠血清中的移行成分,其中这16个吸收入血原型化合物可能就是八味沉香散发挥药效的主要化合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多中心临床医案和“方剂-药性-功效-疾病”的藏族医治疗高血压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探索藏族医临床治疗高血压(查隆堆仓)的用药规律,分析其方剂药性特点.收集藏族医治疗高血压的137例临床医案,采用数据挖掘,Gephi,Cytoscape等方法和软件,并结合藏族药药性理论分析.结果 发现临床医案中隆型高血压有44例,查型高血压有57例;治疗所用方剂共有103首,其中频次依次为二十五味余甘子丸(96次)、七十味珍珠丸(80次)、八味沉香丸(75次)、三味甘露散(62次),且前4位关联很强,置信度≥95%.方剂涉及的组方药物共有332种,为体现核心组方药物,该研究首次提出了藏族药方剂组方药物的相对用量分析法,并分析得到诃子、余甘子、木香、沉香等相对用量最多,组方药物关联分析发现,草果为首的红花、肉豆蔻、天竺黄、丁香、豆蔻等的关联较高,置信度≥75%,该6种药物是藏族医联合用药时保护脏腑和调节三胃火的关键药物.方剂药性以凉、钝、稀、糙等为主,功效集中在热、锐、臭、粘等特性引起的血热、血液黏稠、脉络堵塞等病机,主要治疗查隆病、查培病(多血症)等疾病.提出藏族医治疗高血压具有“清血热-通脉络-调胃火”三位一体的治疗原则,主治高血压的同时兼顾心血管功能和胃肠代谢功能,这可能是其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而持久的隐性知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藏医防治方案的组方配伍规律及药性功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涉藏地区卫生主管部门制定了一批藏医防治方案,推荐了藏药防治新冠肺炎方剂,本文有效总结各方案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和药性功效.方法:本研究以全国涉藏地区州级及以上卫生管理部门发布的8套藏医防治方案为依据,采用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方法,以方剂-药物-药性-(六味、三化味、十七效)-药效(二十种特性)的思路,研究新冠肺炎藏药方组方配伍规律和药性功效.结果:各方案中有总60首藏药方剂,其中频次最高的为催汤丸、流感丸、九味防瘟散等;单味频次最高的为诃子、藏木香等;药对出现频次最高的为诃子-藏木香;药性聚类发现迭斯玛保丸偏凉性,常松八味沉香丸偏温性,整体上凉性方剂占主导;六味和三化味中苦味和苦化味居多;十七效中燥效、糙效、动效居多.从用药可以看出其病机主要为隆热上亢、培根偏生、粘柔增生所致.藏医防治新冠肺炎组方配伍主要以“热症催熟与祛邪”相结合的思路,其药性功效模式主要为“苦味-苦化味-糙、动、轻、燥”.主要对治培根粘性、柔性、稳性、腻性.结论:本研究初步总结和探索了藏医防治新冠肺炎组方配伍的共性,旨在为加强临床精准施治、提高藏医救治效果、推进藏药防控资源管理提供多方面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八味沉香散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SOD、MDA和凋亡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八味沉香散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H9C2 SOD活力、MDA浓度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H9C2细胞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八味沉香散提取物(水提)高、中、低剂量组(240、120、60μg/mL)、曲美他嗪组(240μg/mL).以体外缺糖缺氧再复糖复氧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WST-1法检测细胞内SOD活力,TBA法检测MDA浓度,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模型组细胞受到缺血再灌注损伤刺激后,细胞内MDA浓度明显增高,SOD活力下降,荧光显微镜下有大量致密或碎块状的浓染细胞核,半定量图像分析平均光密度增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八味沉香散提取物中的MDA含量降低(P<0.01),而SOD活力显著增高(P<0.05,P<0.01),荧光显微镜下的致密浓染细胞核明显减少、半定量图像分析平均光密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八味沉香散能够减少脂质过氧化物(MDA)生成,提高具有抗氧化能力SOD的活力,抑制细胞凋亡.推测八味沉香散抗缺氧再灌注损伤是通过减少应激状态下活性氧化自由基的形成,从而阻断活性氧化自由基诱发细胞凋亡的直接和间接途径,达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国医大师尼玛应用藏医药治疗"真布"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国医大师尼玛藏治疗"真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和整理国医大师尼玛处方数据库中治疗"真布"病的方剂.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藏药频数、关联择时用药、聚类分析、决策树分析.结果 共纳入82首方剂,频次≥37的有5首方剂,以清热止痛、干黄水、舒筋活络、消肿散结类方剂为主;频次≥8的高频藏药34味,以活血、消肿、止痛类药物为主.方剂药性中以苦、甘、辛等药味为主,三化味中以苦化味为主;药味的药性值中凉、钝、重为最高,分别对应治疗赤巴的热,锐和隆的轻等特性.择时用药规律中十三味鹏鸟丸、二十五味儿茶丸、十八味党参丸、三十五味沉香丸是4个时段常用组合方剂.方剂关联组合均以二十五味儿茶丸、十三味鹏鸟丸、十八味党参丸等三种方剂为轴心进行加减方剂配伍;药物关联规则以清热凉血、干黄水、调和气血的药物为主.药物聚类分析较有别于关联规则的结果,反应了生胃火、解毒的用药规律.因子分析共得到8个公因子,反应了清热消肿、祛瘟解毒的治法特点.结论 国医大师尼玛治疗"真布"病以干黄水类药为主、清热止痛类药为辅、并注重隆的调节为治疗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宫颈炎伴高危型HPV感染的藏医证型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考察宫颈炎伴高危型HPV感染的藏医证型与用药规律,为藏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相关医案196例,应用中医药传承计算平台V3.0统计软件中的"数据分析"功能,分析不同证型症状、方剂、组方频次、关联规则等.结果 2种证型的高危型HPV感染亚型分布无显著差异.藏药方剂频次中,四味藏木香汤散(169次)、三十五味沉香丸(159次)、十味豆蔻丸(103次)最高.设定支持度为60%时,三十五味沉香丸、四味藏木香汤散的关联最高;支持度为20%时,血热型以白带恶臭、下腹灼痛等热性症状的关联最高,风寒型以下腹胀痛、白带清稀等寒性症状的关联最高.在通用方剂基础上,与血热型关联最高的方剂为五味麝香丸、八味小檗皮散等具有清热解毒和抑制HPV病毒载量类方剂,而与风寒型关联最高的方剂为日轮散卡茨尖、十味豆蔻丸等具有暖宫养肾和改善免疫防御功能类方剂.结论 宫颈炎伴高危型HPV感染在藏医诊疗中可分为血热型、风寒型,总体用药规律为平隆补益、清热解毒、排泄病邪,体现了藏医"聚-清-排"及"温者治寒、凉者治热"的治疗原则.其中,治疗血热型以清热解毒为主,治疗风寒型以暖宫养肾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八味沉香散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活性氧及钙离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八味沉香散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人心肌细胞的活性氧、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心肌细胞,随机分为9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八味沉香散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60、30、15μg/mL)、八味沉香散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30、15、7.5μg/mL)、曲美他嗪组(60μg/mL).以体外缺氧缺糖再复氧复糖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胞浆和线粒体钙离子浓度.结果 模型组细胞受到缺血再灌注损伤刺激后,细胞内活性氧、胞浆和线粒体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增高,八味沉香提取物(水提、醇提)较模型组则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八味沉香散对缺氧再灌注损伤HCM的大量活性氧产生和钙超载具有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