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锂生物玻璃在大鼠心肌样细胞中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制备含锂生物玻璃(Li/BGs)纳米材料,并探讨其对大鼠心肌样细胞(H9C2)和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将0.7 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0 ml乙酸乙酯、7 ml 1 mol/L氨水、3.6 ml正硅酸四乙酯、3.57 g四水硝酸钙和0.37 g碳酸锂反应至少4 h,制备Li/BG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Li/BGs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态。H9C2和HUVECs分别置于10~1 000 μg/ml浓度的Li/BGs培养基中,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毒性实验(450 nm吸光度值)评估细胞活性。细胞在10 μg/ml浓度的Li/BGs溶液中培养24 h后,采用鬼笔环肽染色法(Phalloidin)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蓝色)和细胞骨架蛋白(红色)的共聚焦显微镜图像,评估Li/BGs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数据统计学差异。结果:SEM观察显示,制备的Li/BGs颗粒近球形,粗糙且均匀,直径(82.86±14.28) nm。H9C2经钙黄绿素乙酰氧基甲酯/碘化丙啶(Calcein AM/PI)染色后,大部分细胞展现出活跃状态,未出现细胞的明显死亡。在细胞毒性试验中,250 μg/ml组、500 μg/ml组及1 000 μg/ml组低于H9C2对照组(0.287±0.005、0.317±0.009、0.347±0.025比0.825±0.188, F=24.72, P<0.001)。Li/BGs处理HUVECs后250 μg/ml组、500 μg/ml组及1 000 μg/ml组低于HUVECs对照组(0.289±0.003、0.320±0.013、0.354±0.021比1.026±0.027, F=34.44, P<0.001)。Phalloidin和DAPI染色显示两种细胞的Li/BGs组与对照组比较,Li/BGs组细胞骨架保持正常的形状和结构,未出现断裂、异常凝聚或形状改变等现象。 结论:Li/BGs对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无明显影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溴系阻燃剂孕期暴露对子代发育毒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溴系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是一类广泛用于电子电器、纺织、建筑材料等工业产品以提升阻燃性能的含溴化合物。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强,具有环境持久性、远距离传播性和生物蓄积性,目前母乳、血清及胎盘、脐带血中均可检测到BFRs。研究表明孕期暴露BFRs与多种不良出生结局如低体重、畸形、胎龄改变、神经行为发育损害有关。本文总结了三大传统BFRs,多溴二苯醚、六溴环十二烷、四溴双酚A的污染与人群暴露情况、孕期暴露对子代出生结局、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BFRs孕期暴露对子代的危害进行探讨,为职业人群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地龙药材中六溴环十二烷三种异构体残留量的测定和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地龙药材中新污染物六溴环十二烷(HBCDs)3种异构体残留量,并评估其健康风险.方法:取地龙药材细粉,加入13C12-α-HBCD、13C12-β-HBCD和13C12-y-HBCD内标溶液,经超声提取复合硅胶柱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内标法定量.结果:HBCDs 3种立体异构体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约为2和6pg.g-1,平均回收率为97%~120%,RSD为7.1%~7.4%,精密度为1.1%~7.4%(n=6).78批地龙药材中有73批检出HBCDs,检出率为94%,其中以α-HBCD的含量最高.使用欧洲食品安全局建议的暴露边界值法对地龙药材中HBCDs的风险评估表明,经地龙药材摄入的HBCDs引起健康问题的风险较小.结论:建立的地龙药材中新污染物HBCDs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地龙药材中HBCDs残留量的定量分析,可为中药材外源性新污染物的安全监测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六溴环十二烷暴露引起小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六溴环十二烷(HBCD)暴露下小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月龄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HBCD组和mNGF组.mNGF组小鼠腹腔注射mNGF 5ng/g·d,连续5d.然后,对HBCD组和mNGF组小鼠每天灌入溶有HBCD的花生油100μl(浓度为50μM/ml),正常对照组每天灌入等量不含HBCD的花生油,连续10d.采用试剂盒及ELISA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相关酶活性如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结果 小鼠暴露于50μ M/ml HBCD 10d后,LDH释放增加,SOD和GSH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Bcl-2含量下降.mNGF能够显著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降低MDA的活力.结论 mNGF对小鼠暴露HBCD造成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抗凋亡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毛细管区带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法测定饮用水中5种阴离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毛细管区带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法测定饮用水中5种阴离子的新方法.方法 样品无需滤膜过滤可直接进样.用未涂覆熔融石英毛细管(75 μm×80 cm,有效长度为70 cm)作为分离柱.以20 mmoL/L邻苯二甲酸、100 mmol/L二乙醇胺和0.5 m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分离缓冲体系.结果 Cl-、N03-、S04 2-、F-和H2PO4-这5种阴离子的校正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分别在0.5~100.0、0.2~20.0、0.5~100.0、0.2~4.0和0.2~5.0m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8、0.999 9、0.999 7、0.999 7、0.999 8.检出限均为0.05 mg/L,定量限均为0.15 mg/L,方法精密度均小于5%(n=6).低、中和高质量浓度加标回收率在81.6%~ 108.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6% ~ 3.7%之间(n=6).用本法分析了7份饮用水样品,并与离子色谱法的结果相比较,除矿泉水中Cl-结果偏低外,其余基本吻合.结论 本方法简单,所用试剂环保,为饮用水中5种阴离子的常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但不适合测定水样中低浓度的C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往复简法测定非洛地平缓释片体外释放度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采用往复筒溶出度测定装置建立非洛地平缓释片的体外释放方法,比较参比制剂与仿制制剂的体外释放一致性.方法:分别以含0.3%聚山梨酯80(tween 80)、0.1%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0.2%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的不同的pH缓冲液(第1排pH为1.2,第2排pH为6.5)为溶出介质,水浴温度为37℃,往复频率为10 dpm,采用往复筒装置测定参比制剂及仿制制剂的溶出曲线,并使用f2因子法评价其相似性.结果:与参比制剂相比,厂家A在3种介质均不相似,厂家B在含SDS的介质中不相似,厂家C在含聚山梨酯80和CTAB的介质中不相似.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在体外溶出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本文建立的往复筒法模拟了胃肠道环境,其低水平的往复频率达到与桨法高转速相同的效果,在仿制药工艺改进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巨细胞病毒神经系统感染小鼠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神经系统可引起神经功能损害,海马组织参与学习、记忆、认知等过程的调控,CMV感染海马组织并引起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激活与神经功能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NGF)对缺血缺氧、六溴环十二烷等病理因素引起的脑组织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具有改善作用,但mNGF对CMV神经系统感染过程中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及机制尚未明确.为研究mNGF对CMV神经系统感染小鼠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本研究选择C57BL/6小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MCMV组、mNGF组,MCMV组、mNGF组通过腹腔注射病毒液的方式建立MCMV神经系统感染模型,mNGF组从造模后24h开始给予mNGF腹腔注射,连续14d.比较三组小鼠海马组织HE染色、MCMV DNA表达、行为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含量、凋亡基因及PI3K/PKB通路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显示,MCMV组出现了明显的海马组织病理改变且海马组织中MCMV DNA表达水平、bax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cl-2表达水平、SOD及GSH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mNGF组海马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且bax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MDA含量明显低于MCMV组(P<0.05),bcl-2表达水平、SOD及GSH含量明显高于MCMV组(P<0.05),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MCMV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多于MCMV组(P<0.05),MCMV DNA表达水平与MCMV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提示,mNGF对MCMV神经系统感染小鼠的神经功能及病理损害具有改善作用,激活PI3K/PKB通路并抑制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是介导该作用的可能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微生物转化六溴环十二烷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s,HBCDs)是一类包含多种异构体的阻燃剂,在环境中可随食物链积累,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健康威胁.HBCDs可通过化学、物理和生物途径而被转化和降解,其中,微生物降解是清除HBCDs污染的重要途径.为提供生物修复HBCDs污染的理论依据,本文综述微生物转化HBCDs的研究进展.目前发现的HBCDs脱溴功能菌中,好氧菌株如Sphingobium chinhatense IP26和Pseudomonas sp.GJY可通过水解脱溴、消除溴化氢和还原脱溴途径将HBCDs转化为低溴化的醇类和(或)环烯烃;厌氧微生物如Dehalococcoidesmccartyi195通过还原脱溴途径将HBCDs转化为低溴化环烯烃.HBCDs在厌氧环境中降解较快,其原因与HBCDs在化学、物理和厌氧微生物转化过程中均可作为电子受体的性质相关.另一方面,由于HBCDs包含α-、β-和y-HBCD等多种异构体,微生物转化HBCDs的过程普遍存在着立体、对映异构体选择性,这种选择性源于脱卤酶和异构体的空间结构之间的相互选择.微生物转化HBCDs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功能菌与其脱卤酶的异构体选择性存在差异的原因;微生物转化带来的具有多种异构体的低溴化产物的生态毒理评价;将HBCDs高效降解菌应用于环境修复的过程中,菌群结构、功能基因、脱溴产物及其归趋等需深入探索;厌氧环境下HBCDs的降解更快,可作为HBCDs污染修复的一个切入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