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GE2通过EP4/PKA信号通路调控滑膜细胞OAT1的表达及CP-25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明确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对滑膜细胞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 1,OAT1)膜表达的调控机制及芍药苷6'-O-苯磺酸酯(CP-25)的作用.方法 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浓度CP-25对PGE2处理后滑膜细胞OAT1和前列腺素E受体4(prostaglandin E receptor 4,EP4)表达的影响;使用EP4激动剂(TCS2510)与拮抗剂(GW627368X),探究EP4在OAT1调节中的作用;使用 CP-25 和蛋白激酶 A(protein kinase A,PKA)抑制剂 H-89,探究CP-25和PKA对滑膜细胞OAT1表达的影响.结果 PGE2在0~10 min内明显下调EP4与OAT1的膜表达,20~60 min后明显上调(P<0.05);CP-25明显上调PGE2处理后细胞膜OAT1和EP4的表达(P<0.05);EP4激动剂TCS2510明显上调细胞膜OAT1的表达(P<0.01);CP-25上调PGE2处理的细胞中OAT1的表达,GW627368X和H-89均能下调PGE2和CP-25处理的滑膜细胞中OAT1的表达(P<0.01).结论 PGE2介导的EP4/PKA信号通路可以调控OAT1在滑膜细胞膜上的表达,CP-25可以通过活化EP4/PKA信号通路明显上调滑膜细胞中OAT1的膜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乙二醇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急性乙二醇(ethylene glycol,EG)中毒患者临床特征以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3家医院201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急诊科以及ICU收治的43例急性EG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在院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相关指标预测急性EG中毒患者预后的能力.结果 43例患者中男性31例(占72.09%),误服32例(占74.42%),死亡9例(占20.93%);41例(占95.35%)患者发生了急性肾损伤.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GCS评分(9.767±1.900)分];动脉血乳酸、钾离子、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渗透压间隙(osmolar gap,OG)、血肌酐均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G越高,患者的死亡风险越高(OR=1.424,P<0.05);GCS评分越高,患者的死亡风险越低(OR=0.161,P<0.05);相比未使用乙醇治疗的患者,使用乙醇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OR=0.003,P<0.05).ROC分析显示:AG联合GC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18(95%CI:0.836~1),高于单独预测时 AG的AUC(0.886,95%CI:0.771~1)和 GCS 评分的AUC(0.842,95%CI:0.718~0.965).结论 急性EG中毒表现为AG升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OG升高或意识障碍,常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高AG、低GCS评分以及未使用乙醇治疗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G联合GCS评分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患者预后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器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碘及其化合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建立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碘及其化合物的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器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碱性活性炭固体吸附管收集空气样品,加入20 mmol/L碳酸氢钠溶液10 mL进行30 min解吸.解吸液使用Dionex ICS-5000离子色谱仪,经Dionex IonPac AS11-HC高效阴离子分离柱分离,脉冲安培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来定性、峰面积来定量.结果 方法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 7,检出限为0.519 μg/L(进样量为25μL).以采样体积为7.5 L计算,该方法的最低定量浓度为2.3 μg/m3,方法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为2.72%~4.10%.模拟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5.8%~98.0%.碱性活性炭固体吸附管的平均解吸效率均大于(94.1%±2.65%).在4℃下,碘及其化合物能稳定保存5 d.结论 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器定量分析法快速、便捷、高效且精度高,能够满足工作场所中碘及其化合物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中MYCN扩增相关基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中与MYCN(N-myc)基因相关的共表达基因。方法:下载TARGET数据库神经母细胞瘤表达数据共179例,WGCNA分析筛选MYCN扩增共表达基因模块;针对目标基因模块个基因行GO、KEGG富集分析筛选MYCN扩增相关基因可能参与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以MYCN扩增状态将神经母细胞瘤表达数据分为扩增组65例、非扩增组114例,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同MYCN扩增相关基因取交集后运用K-M法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筛选预后相关基因,Logistics回归探究MYCN扩增状态同预后基因的关系。结果:WGCNA分析提示MEgreenyellow模块同MYCN基因扩增状态相关性最强( R=0.46, P<0.05),为共表达基因,包含基因1 216个,富集分析提示MYCN扩增共表达基因多参与RNA相关通路(RNA的转运、剪切、修饰,RNA相关酶的活性等过程);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MYCN扩增组相较于非扩增组,基因表达上调47个,表达下调123个;WGCNA分析同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筛选出22个关键基因,行生存分析显示同预后相关的基因( P<0.05)有12个,其中DDX1与其他关键基因相关性相对较弱,或为神经母细胞瘤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LINC00839、ATP结合盒亚家族C4(ABCC4)、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NADP +依赖)2(MTHFD2)、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HGDH)、序列相似性家族13 A(FAM11A)、磷酸丝氨酸转氨酶1 (PSAT1)、假尿苷酸合酶7(PUS7)、DEAD-box解旋酶1(DDX1)、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5A1(SLCO5A1)、Junctophilin 1(JPH1)、溶质载体家族16 1(SLC16A1)、MYCN Opposite Strand(MYCNOS)为神经母细胞瘤中MYCN扩增的共表达基因,与较差的预后相关,是神经母细胞瘤潜在的治疗靶点及预后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强离子隙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强离子隙(strong ion gap,SIG)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按预后分为生存组(18例)和死亡组(54例),并比较中毒早期SIG、阴离子隙(anion gap,AG)、pH、HCO 3-、乳酸等酸碱指标水平,并建立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预后的诊断价值。 结果:两组间SIG、AG、HCO3 -、乳酸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检测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SIG(0.956)>AG(0.917)>乳酸(0.778)>HCO3 -(0.635)>pH(0.437);SIG的Youden指数最高(0.60),大于AG(0.321)、乳酸(0.113)) 。 结论:与其他酸碱失衡指标相比SIG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有较好的预后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在初发1型糖尿病患儿中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初发1型糖尿病(T1DM)患儿中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T1DM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收治的125例初发T1DM的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中NTIS的发病率。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T1DM患儿中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和NTIS组在多个因素方面的差异,并采用 Spearman相关分析进一步分析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水平与儿童初发T1DM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125例初发T1DM的患儿中,NTIS发生率为26.4%(33/125例)。NTIS组患儿的FT3、TT3、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促甲状腺激素(TSH)、pH值、HCO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3.10±0.45) pmol/L比(4.85±0.75) pmol/L、(0.60±0.28) nmol/L比(1.05±0.38) nmol/L、(65.77±23.41) nmol/L比(89.57±18.23) nmol/L、(0.91±0.89) mIU/L比(2.05±0.76) mIU/L、7.21±0.17比7.31±0.18、(11.49±7.54) mmol/L比(16.80±8.38) mmol/L、(1.08±0.49) mmol/L比(1.28±0.44) mmol/L],而阴离子间隙(AG)、入院血糖(BG)、三酰甘油均显著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22.53±8.33) mmol/L比(16.94±7.52) mmol/L、(24.85±4.71) mmol/L比(21.46±6.64) mmol/L、(2.72±2.05) mmol/L比(2.33±3.05)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56、5.67、4.48、5.61、2.82、2.68、2.53、3.22、2.67、2.04,均 P<0.05)。甲状腺功能正常组、NTIS组及甲状腺疾病所致异常组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发生率(33.3%比63.6%比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990,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1DM患儿血清FT3水平与pH值、HCO 3-呈正相关,与AG呈负相关( r=0.376 9、0.439 7、-0.411 9,均 P<0.05);TT3水平与pH值、HCO 3-呈正相关,与AG、BG呈负相关( r=0.513 2、0.539 8、-0.482 4、-0.211 5,均 P<0.05)。 结论:T1DM患儿可伴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其中NTIS的发生率为26.4%。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T1DM患儿的DKA发生率存在差异,同时FT3、TT3水平在判断TIDM患儿疾病严重程度方面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搏骤停患者预后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入住ICU时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与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患者全因病死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2001—2012年),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v1.4)中提取首次入住ICU的成人(年龄≥18岁)C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90 d是否死亡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并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同时,按照四分位数间距法将RDW分成四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组患者28 d和90 d累积生存率变化情况,并采用log-rank检验加以检验。运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揭示RDW和CA患者全因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853例成人CA患者。整体人群年龄(67.26±15.84)岁,男性为534例(62.60%),SOFA评分(6.13±3.70)分。与存活组( n=410)比较,死亡组( n=443)患者年龄、SOFA评分、RDW、阴离子间隙、肌酐以及血磷值较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肾损伤和脓毒症的比例较高,ICU住院时间较长;而动脉血氧分压、血红蛋白以及血总钙值较低,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比例较低,总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不同RDW分组CA患者28 d和90 d累积生存率不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入ICU时RDW升高是CA患者28 d全因病死率( HR=1.399,95% CI:1.014~1.930, P=0.041)和90 d全因病死率( HR=1.433,95% CI:1.064~1.929, P=0.018)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RDW升高是CA患者28 d和90 d全因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可作为一种临床指标来预测CA患者不良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氧化铜纳米酶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氧化铜纳米酶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氯化铜与L-抗坏血酸反应的方法合成氧化铜纳米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氧化铜纳米酶大小和形貌,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和纳米粒度电位仪分别分析其水合粒径和表面电位。(2)采用过氧化氢检测试剂盒、超氧阴离子检测试剂盒、3,3′,5,5′-四甲基联苯胺显色剂分别测定150 ng/mL氧化铜纳米酶的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计算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比例(样本数均为3)。(3)将小鼠成纤维细胞系3T3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氧化铜组,每组3孔。将终质量浓度25 ng/mL的氧化铜纳米酶加入过氧化氢+氧化铜组细胞中预处理30 min。然后,在单纯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氧化铜组细胞中各加入终物质的量浓度250 μmol/L过氧化氢,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培养24 h后,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以绿色荧光强度表示),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并计算细胞存活率。(4)取10只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性别、鼠龄下同),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与氧化铜组,每组5只。氧化铜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200 ng/mL的氧化铜纳米酶800 ng/kg,PBS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的PBS。2组小鼠均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7 d。于第8天,取每组5只小鼠,采血行血细胞与血清生化分析,处死后收集心、肝、脾、肺和肾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组织病理学观察。(5)取20只小鼠分为PBS组与氧化铜组,每组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及高糖高脂饮食法诱导糖尿病,并在其背部制作直径6 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即刻,PBS组小鼠创面滴加20 μL PBS,氧化铜组小鼠创面滴加20 μL 200 ng/mL的氧化铜纳米酶,连续处理12 d。每组选定3只小鼠分别于伤后0(即刻)、3、6、9、12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未愈合面积。伤后6 d,每组取未行创面观察的3只小鼠,处死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创面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含量。伤后12 d,处死2组各剩余7只小鼠,行HE染色并观察创面新生上皮长度,行二氢乙锭荧光探针染色观察活性氧水平(以红色荧光强度表示)。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Bonferroni检验。 结果:(1)制备的氧化铜纳米酶大小均匀,在干燥状态下平均直径为3.5~4.0 nm,水合粒径约为4.5 nm,表面电位为(-9.8±0.3)mV。综合判定,成功制备了氧化铜纳米酶。(2)氧化铜纳米酶分别处理2 h、10 min、5 min后,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比例分别为(77±5)%、(45±5)%、(84±4)%。(3)培养24 h后,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急剧增高,细胞形态异常且数量减少;过氧化氢+氧化铜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形态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过氧化氢+氧化铜组( P<0.01),而过氧化氢+氧化铜组细胞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相近。(4)注射7 d后,PBS组和氧化铜组小鼠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血细胞相关指标均相近;氧化铜组小鼠的心、肝、脾、肺和肾中,均未观察到组织坏死、充血或出血,与PBS组无明显差别。(5)氧化铜组小鼠创面相比PBS组表现出更快的愈合趋势,创面红肿情况较轻。氧化铜组小鼠伤后6、9、12 d创面未愈合面积分别为(28.8±1.9)、(17.6±3.8)、(10.4±1.8)mm 2,明显小于PBS组的(38.0±4.3)、(30.2±3.0)、(24.2±3.0)mm 2( t=3.706、5.075、5.558, P<0.01)。伤后6 d,氧化铜组小鼠创面IL-1β、TNF-α、IL-6含量均明显低于PBS组( t=6.115、11.762、11.725, P<0.01)。伤后12 d,氧化铜组小鼠创面新生上皮长度长于PBS组,创面组织活性氧水平明显低于PBS组。 结论:氧化铜纳米酶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具有高效的活性氧清除活性,能够消除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过量表达的活性氧,降低氧化应激、减轻炎症,促进创面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Visual Basic.NET编程的酸碱平衡紊乱分析软件设计与开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发一款"酸碱平衡紊乱分析软件",用于快速判断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失衡)的类型。方法:以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和代偿公式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确定酸碱失衡分析的重要参数,制定分析流程。使用Visual Basic 2010.NET编程语言完成软件的编译,调试后生成安装程序包。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从1980至2015年发表的酸碱失衡案例文献,详细记录每个案例提供的血气参数〔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碳酸氢根(HCO 3-)和阴离子隙(AG)〕及酸碱失衡类型(文献结果);使用软件对上述案例的酸碱失衡类型重新进行分析得出判断(软件分析结果),对两种判断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和McNemar配对 χ2检验。 结果:以"四参数-四步骤"程序化分析方法作为判断酸碱失衡类型的分析流程。其中,"四参数"指pH、PaCO 2、HCO 3-和AG。"四步骤"概述为:①根据pH初步判定血气的酸碱状态,结合HCO 3-、PaCO 2判断酸碱失衡的原发类型;②根据代偿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双重混合型酸碱失衡(DABD);③根据AG判断是否存在三重混合型酸碱失衡(TABD);④使用ΔAG↑/ΔHCO 3-↓比值,判断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AG↑型代酸)是否同时伴有代谢性碱中毒(代碱)或AG正常型代酸。"酸碱平衡紊乱分析软件"具备界面简洁、操作方便、判断迅速、分析结果系统而全面的特点,可以判断除"AG正常型代酸合并代碱"以外的所有酸碱失衡类型。应用"酸碱平衡紊乱分析软件"对文献报道的112例酸碱失衡案例进行再次分析,软件分析结果与文献结果的一致率为87.5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检验: κ=0.84, P<0.01;McNemar检验: χ2=0.87, P=0.65)。 结论:"酸碱平衡紊乱分析软件"可以作为判断酸碱失衡类型的重要工具,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参考,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阿托伐他汀致SLCO1B1*1b型患者急性肝损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道1例阿托伐他汀致急性肝细胞型肝损伤,探讨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基因多态性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发病机制,并从冠心病合理用药角度提出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调整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