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六经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医案四则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中提出的辨证方法,在临床中不仅指导外感病的治疗,也广泛应用于内伤杂病的治疗。六经辨证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其中包含了经络、脏腑、气化和八纲的内容,辨证比较全面。本文选择辨证属于太阳阳明合病、少阳太阴合病、少阴太阴合病、太阳太阴合病的四则干燥综合征有效病案,阐释了以六经辨证治疗本病的辨证和选方要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吕晓东"表阴证"辨法治疗老年外感寒咳初期解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老年外感寒咳患者素体虚寒易感寒邪,邪初在表,但病易传变,若施治误治易迅速入里生并病,现代医学在治疗老年咳嗽患者不能从根本上降低患者咳嗽敏感性.而中医学中《伤寒论》辨病分六经,结合八纲辨证近代医家提出少阴病即表阴证,聚焦于本虚与外感风寒反应于表,从根本论治.吕晓东教授善于辨证施治,以此辨证治疗老年外感寒咳初期,符合老年患者本虚体质特征并感寒邪病机,其特点在于注重本虚之温补,而非表邪之攻解.结合临床验案1例,望为老年外感寒咳患者的精准化治疗、研究以及预防预后等提供一定的临床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运用胡希恕六经八纲辨证理论探究经方治疗血证的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胡希恕先生是现代著名的经方临床家、教育家,率先提出了六经来源于八纲的论断,并运用六经八纲辨证理论指导经方的临床运用,取得了不凡的效果.血证是中医临床的一类常见病与疑难病,也是中医治疗急症的优势病种之一,现运用胡希恕经方六经八纲辨证理论,结合《伤寒杂病论》原文,探讨经方治疗血证的规律,旨在为血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基于内经开阖枢理论从太阴机转认识原发性膜性肾病
编辑人员丨2023/11/4
原发性膜性肾病作为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以水肿为首发表现,在发病初期和迁延不愈阶段均兼有腹胀、便溏等症状.基于临床经验,发现太阴之本虚存在于部分发病人群,外来风邪易侵扰少阴表位,且易入里损及三阴.基于此,水肿发于少阴之表位,病程初期,病机单一,病邪易入里;若病邪拘于太阴,气血郁遏,则病程中后期,病机复杂,由此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又可复损及少阴,从而复发;或进一步传至厥阴,进入肾病终末期.结合病邪反应在机体的发病部位,根据六经八纲辨证,该病属少阴太阴合病;基于三阴开阖枢理论,总结原发性膜性肾病病机传化特点当以太阴为本、少阴为始、厥阴为传.并以"太阴本虚"的概念指导治肺脾而治肾的思路,以驱邪外出兼以温里为总则,临床以甘姜苓术汤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太阴里虚寒证候,随证化裁,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徐浩教授应用柴胡剂辨治冠心病经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总结徐浩教授应用柴胡剂辨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徐浩教授在治疗冠心病病人时,重视通过六经八纲辨证及对病因病机的审查决以处方,其中尤以对柴胡剂的应用最具特色,同时徐浩教授又将柴胡的量效分成 3 个等级,并在应用柴胡剂的基础上临证加减,灵活运用,屡获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基于六经八纲辨证体系分析272例葡萄膜炎患者相关因素及证候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 基于六经八纲辨证体系探讨葡萄膜炎患者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和分析了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葡萄膜炎患者,对葡萄膜炎相关因素、分类、中医证候进行分析,同时对发生病位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相关因素分析:共纳入葡萄膜炎患者272 例,男性96例(35.29%),女性176例(64.71%).发病年龄在20~50岁居多(143例,52.57%),平均年龄(44.25±16.85)岁,多双眼发病(171例,62.86%).(2)葡萄膜炎分类:按解剖位置分类前葡萄膜炎(111例,40.8%)最为常见;按病因分类,除特发性外,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相关性前葡萄膜炎(45例,16.6%)最为常见.(3)中医证候分析:按六经八纲辨证分型少阳病(137例,50.37%)最为常见.(4)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单眼发病倾向于前葡萄膜炎而不倾向于全葡萄膜炎(OR=0.258,P=0.010)、不倾向于中间葡萄膜炎(OR= 0.066,P=0.010);复发可能性倾向于全葡萄膜炎而不倾向于前葡萄膜炎(OR=2.170,P= 0.018);年龄越低,越容易出现前葡萄膜炎而非后葡萄膜炎(OR=0.934,P=0.010).结论 葡萄膜炎女性、青壮年、前葡萄膜炎常见,前葡萄膜炎以HLA-B27相关性居多,全、中间葡萄膜炎易双眼发病,且全葡萄膜炎易反复,从六经八纲辨证以少阳病居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试谈张仲景对面赤的辨治
编辑人员丨2023/8/6
面赤是临床常见症状,医者见到面赤往往只考虑到实热证或者阴虚证,尚不全面,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运用六经、脏腑、八纲等辨证,对面赤的机理及治疗方法做了详细阐释,笔者从太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狐惑病、阴阳毒、痉病、产后中风及服用小青龙汤后等所涉及面赤的条文进行归纳、分析,明确面赤这一症状的病位、病性、病机,扩大临证时的思路,且使之更具有条理性,便于临床选方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陈达夫太阴目病辨治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陈达夫为著名中医眼科专家,他将《内经》理论及《伤寒论》六经辨证结合眼科五轮八廓学说,创新性地提出了眼科的六经辨证,并编写《中医眼科六经法要》著作,在太阴目病举要篇中,陈老以肉轮浮肿定太阴,胞睑软硬辨虚实,四肢烦疼用桂枝,眵多郁热加大黄,气轮色兰面无泽,太阴里虚理中汤,睛黄睑红茵陈剂,胞湿烂痒苓桂当.将六经、八纲与五轮八廓学说联系到一起,观局部查整体,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完善了眼科辨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人体阴阳本体结构谈谈对《伤寒论》六经实质的认识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以人体阴阳本体结构为主线,辅以八纲辨证与标本两端,从《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入手,对六经的时相变化以及六经病提纲证与代表方作出了诠释,从而使六经的实质得以阐明,即六经乃是人体一阴一阳在内阳外阴本体结构范围内的不同时区的六种不同的气化形式或气化单元,亦称"六经时相".并认为六经实质能如此直接认定,不需它求,根本在于《伤寒论》六经的提出与人体内阳外阴本体结构遵循着中医理论共同的基本原理,即阴阳运动的一致性与交感性;还在于张仲景将六经阴阳的气化交感运动与阴阳四时的生长收藏变化直接对应起来,而人体阴阳本体结构正是作为如实反映阴阳的四时消息变化的一个定式而提出的,故能两两相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风后肩痛从气血论治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风后肩部疼痛的发生率较高,约有16% ~84% 的中风患者出现肩痛症状[1],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均造成很大的影响,影响康复进程,严重影响了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2,3].目前现代医学对于中风后肩痛的治疗处于探索阶段[4],总体认为其发病可能与粘连性关节囊炎、不适当的活动及受压、周围及中枢神经病变、外伤、肩袖损伤等有关[5],其治疗包括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因中风后肩痛发病机制多样,临床上对因治疗难度较大,故肩关节保护及正确运动是中风后肩痛的治疗基础,而临床应用较普遍的治疗,如:经皮电刺激、类固醇注射、A型肉毒素注射等治疗方法的疗效尚不明确[6].祖国医学多将其归于"痹证"范畴,治疗方法虽多样化,但对于中风后肩痛的病因病机却没有具体阐述.中风后肩痛发生在中风病基础上,其疼痛的发生与气血密切相关,故应具备中医整体观念,遵循"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的原则,从中风病本质出发,历来针对中风病的辨证,多以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及八纲辨证中的虚实辨证为主,但未从气血上详细论述其病机.现以气血辨证理论为指导,探索中风后肩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