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五台山森林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研究河北小五台山森林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运用广义可加模型拟合各个优势种对环境梯度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148个样方中,共记录到维管植物75科222属392种,分别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中选取重要值较大的36个优势种进行分析.乔木层的红桦、白桦、华北落叶松、油松,灌木层的土庄绣线菊、六道木、美蔷薇、毛榛,草本层的青绿薹草、野青茅、地榆、宽叶薹草在森林群落中生态位宽度较大,竞争力及环境适应力较强.在同一片层中,生态位重叠指数高的物种喜好相似生境,各个优势种在共生或伴生的同时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色木槭和辽东栎存在高度重叠,由于资源丰富,竞争并不强烈;白桦与色木槭、辽东栎、水榆花楸等多种杂木树种存在重叠,有限的资源导致该群落中竞争较为强烈.各物种对不同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多数优势种对海拔的响应表现出单峰曲线,分布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部分优势种对海拔的响应呈线性升高或降低,集中分布在高海拔或低海拔区,各个优势种对坡位的响应情况与海拔相似.各优势种沿坡向多呈线性变化,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物种表现出喜阴或喜阳的特性.红桦、六道木、东陵绣球、青绿薹草、兴安升麻等优势种对凋落层厚度和土壤厚度的响应呈线性升高.华北落叶松、红桦、金露梅、野青茅等优势种对土壤湿度的响应呈线性升高,而对土壤导电率的响应呈线性降低.大多数优势种对土壤pH和干扰程度表现出单峰曲线,部分优势种呈线性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兴安升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Turcz.)Maxi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硅胶、ODS柱色谱与制备高效液相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安升麻正丁醇层及水层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兴安升麻正丁醇层及水层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甲酯(methyl caffeate,1)、咖啡酸乙酯(ethyl caffeate,2)、对羟基苯乙酸(4-hydroxyphenylacetic acid,3)、肉桂酸(cinnamic acid,4)、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l cinnamic acid,5)、cimidahurine(6)、rubrasideA(7)、25-O-乙酰基升麻醇-3-O-β-D-木糖苷(25-O-acetyl-cimigenol-3-O-β-D-xylopyranoside,8)、25-脱水升麻醇-3-O-β-D-木糖苷(25-anhydrocimigenol-3-O-β-D-xylopyranoside,9)、cimiracemoside E(10).结论 化合物1-5,7为首次从升麻属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兴安升麻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兴安升麻根茎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及水层部位进行了分离,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兴安升麻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及水层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20(R),23(R),24(R),25(S),26(S)-16β:23;23:26;24:25-三环氧-12β-乙酰基-3β,26-二羟基-9,19-环阿屯-7-烯-3-O-β-D-木糖苷(1)、小升麻苷B(2)、23-O-乙酰升麻烷-3-O-β-D-木糖苷(3)、7,8-二去氢-24-O-乙酰氢化升麻醇-3-O-β-D-木糖苷(4)、24-表-升麻醇-3-D-β-D-木糖苷(5)、24-O-乙酰兴安升麻醇-3-O-β-D-木糖苷(6)、24-表-24-O-乙酰氢化升麻醇-3-O-β-D-木糖苷(7)、12β-O-乙酰升麻醇-3-O-β-D-木糖苷(8)、23-O-乙酰基-7,8-二去氢升麻烷-3-O-β-D-木糖苷(9)、7,8-二去氢-25-脱氢升麻醇-3-O-β-D-木糖苷(10)、25-O-乙基升麻醇-3-O-β-D-木糖苷(11)、3,4-二羟基苯甲酸(12)、24-O-异兴安升麻醇-3-O-α-L-阿拉伯糖苷(13)、番石榴酸-1-乙酯(14)和番石榴酸-4-乙酯(15).结论 化合物6、11、12、14、15为首次从升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5、8~10、13为首次从兴安升麻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升麻属植物环菠萝蜜烷型三萜化合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升麻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类成分是该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根据结构特征分为升麻醇、氢化升麻醇、shengmanol、cimiacerogenin、阿克特醇、16,23-二酮、绿升麻醇及兴安升麻醇等类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细胞毒、抗骨质疏松、抗病毒、抗炎、抑制核苷转运、神经保护、抗氧化及抑菌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对升麻属植物的资源分布、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骨架结构及生物活性进行了归纳,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毛茛科中药饮片的X射线衍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 (PXRD) 技术对《中国药典》全部14种毛茛科中药饮片 (RHDP) 进行调查, 探索一种反映RHDP的PXRD质量控制方法.结果指出, 仅仅白芍、赤芍和牡丹皮3味饮片存在一水草酸钙 (COM) 成分, 其他11种RHDP均不含COM.调查了不同产地白芍和赤芍中COM的PXRD差别.结合饮片的沸水煮制备过程, 探讨了COM的PXRD定量分析方法.沸水煮实验揭示饮片中COM晶体的PXRD峰显著增强.基于他人的RHDP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探讨了白芍、赤芍、牡丹皮、附子、川乌、草乌、两头尖在2θ=15~35°系列PXRD宽峰的起源, 这些衍射宽峰最可能起源于以乌头碱和丹皮酚为母核所衍生的生物碱类和苷类结晶化合物中苯环的周期性排列, 其次可能是其他一些有机成分.PXRD技术能够快速鉴定仅有非晶态弥散峰的大三叶升麻和有晶体尖峰衍射特征的兴安升麻.威灵仙显示系列PXRD尖峰.PXRD技术为RHDP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质量控制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品种升麻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3个不同品种升麻的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YMC-Pack-ODS-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20 nm;进样量:10μL.结果 建立了3个不同品种升麻的指纹图谱,分别鉴别出兴安升麻特征峰17个,大三叶升麻特征峰19个,升麻特征峰23个.结论 该方法重复性好,简单可靠,为升麻药材定性鉴别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兴安升麻地上部分正丁醇萃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地上部分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与制备高效液相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安升麻地上部分正丁醇层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兴安升麻地上部分正丁醇层分离鉴定了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3-hydroxymegastigmasta-5,7-dien-9-one-3-O-β-D-glucopyranoside(1)、picrionoside A(2)、淫羊藿次苷B2(icariside B2,3)、柑橘苷A(citroside A,4)、alopecuquinone(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quercetin 3-O-β-D-galactopyranoside,6)、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kaempferol 3-O-β-D-galactopyranoside,7)、升麻素(cimifugin,8)、咖啡酸(caffeic acid,9)、北升麻宁(cimidahurinine,10)、北升麻瑞(cimidahurine,11).结论 化合物1-7为首次从升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兴安升麻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和SephadexLH-20等柱色谱以及反相半制备型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兴安升麻根茎大孔吸附树脂30%乙醇水洗脱部位中共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imicifugaside F (1)、(+)-(2S,3R)-2-(4-羟基-3-甲氧基苯基)-3-[(β-D-吡喃葡萄糖氧基)甲基]-7-甲氧基苯并呋喃-5-丙烯酸(2)、5-羟基-2-甲氧基苯甲酸(3)、苯甲酸-4-O-β-D-葡萄糖苷(4)、异阿魏酸(5)、阿魏酸(6)、阿魏酸-4-O-β-D-阿洛糖苷(7)、阿魏酸-4-O-β-D-葡萄糖苷(8)、芥子酸-4-O-β-D-葡萄糖苷(9)、6,6'-二-O-芥子酰基蔗糖(10)、番石榴酸(11)、蜂斗菜酸(12)、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4-O-β-D-阿洛糖苷(13)、N-反式-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4-O-β-D-阿洛糖苷(14)、N-反式-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4-O-β-D-葡萄糖苷(15)、grevilloside G(16)、丁香脂素(17)、丁香脂素-4,4'-O-β-D-双阿洛糖苷(18)、(+)-异落叶松树脂素-3a-O-β-D-葡萄糖苷(19)、(-)-5'-甲氧基异落叶松树脂素-3a-O-β-D-葡萄糖苷(20).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的木脂素苷类化合物,化合物2~4、8~10、15~17、20为首次从升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兴安升麻中酚酸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毛茛科(Ranunculaceae)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具有多种药用功效,目前对其皂苷类成分研究比较深入,但有关酚酸类成分的系统研究报道甚少,为明确兴安升麻中的酚酸类成分,对兴安升麻药材进行分离,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以期为兴安升麻药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兴安升麻根茎16 kg,采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减压回收溶剂成浸膏.浸膏加适量的水混匀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乙酸乙酯和水层萃取物经大孔树脂,硅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Pre-HPLC,重结晶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核磁共振(NMR)技术等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兴安升麻的乙酸乙酯和水层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升麻酸G(1),2-咖啡酰番石榴酸(2),升麻酸A(3),升麻酸B(4),咖啡酸3-O-β-D-葡萄糖苷(5),升麻酸E(6),升麻酸F(7),反式-阿魏酸4-O-β-D-葡萄糖苷(8),carboxymethyl isoferulate(9),3,4-二甲氧基肉桂酸(10),阿魏酸乙酯(11),咖啡酸葡萄糖酯苷(12),shomaside A(13),异阿魏酸(14),咖啡酸(15).结论:化合物1~7,9~10,13为首次从兴安升麻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典名方中升麻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5
升麻为临床常用药材,然历代所用品种复杂、屡有变迁,有必要通过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正本清源,为含有升麻药材的不同历史时期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以历代本草、医籍方书为基础,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及著作,对经典名方中所用升麻类药材的名称、基原、道地产地、品质、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变迁进行系统梳理,考证结果表明古代药用升麻的来源主要为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次为兴安升麻C.dahurica(Turcz.)Maxim.、大三叶升麻C.heracleifolia Kom.及其他非正品植物,建议在开发升麻类药材经典名方时优先采用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为主要药用基原.然目前升麻野生资源较少,尚未实现人工栽培,需尽快开展升麻的人工驯化.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