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麻属植物的本草考证及药用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毛茛科升麻属植物全球约有18种,多为药用,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我国有8种,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该属植物在国内外均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在我国常用于清热解毒、疏风透疹、活血止痛,而在欧美国家主用于缓解妇女围绝经期因体内激素失衡而导致的潮热、骨质疏松等更年期综合征.本文对升麻属植物的本草考证以及其药用物质基础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升麻药用植物的临床药用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假升麻中2个新的单萜苷类化合物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假升麻Aruncus sylvester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及反相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综合运用NMR、HR-ESI-MS等波谱手段以及ECD计算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假升麻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单萜苷,分别鉴定为(2E,4S,5R)-4-hydroxy-3-[2-(β-D-glucopyranosyloxy) ethylidene]-5-(2-methylprop-1-en-1-yl) dihydrofuran-2(3H)-one(1)、(2Z,4S,5R)-4-hydroxy-3-[2-(β-D-glucopyranosyloxy) ethylidene]-5-(2-methylprop-1-en-1-yl) dihydrofuran-2(3H)-one (2).结论化合物1和2均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假升麻苷A和假升麻苷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兴安升麻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兴安升麻根茎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及水层部位进行了分离,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兴安升麻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及水层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20(R),23(R),24(R),25(S),26(S)-16β:23;23:26;24:25-三环氧-12β-乙酰基-3β,26-二羟基-9,19-环阿屯-7-烯-3-O-β-D-木糖苷(1)、小升麻苷B(2)、23-O-乙酰升麻烷-3-O-β-D-木糖苷(3)、7,8-二去氢-24-O-乙酰氢化升麻醇-3-O-β-D-木糖苷(4)、24-表-升麻醇-3-D-β-D-木糖苷(5)、24-O-乙酰兴安升麻醇-3-O-β-D-木糖苷(6)、24-表-24-O-乙酰氢化升麻醇-3-O-β-D-木糖苷(7)、12β-O-乙酰升麻醇-3-O-β-D-木糖苷(8)、23-O-乙酰基-7,8-二去氢升麻烷-3-O-β-D-木糖苷(9)、7,8-二去氢-25-脱氢升麻醇-3-O-β-D-木糖苷(10)、25-O-乙基升麻醇-3-O-β-D-木糖苷(11)、3,4-二羟基苯甲酸(12)、24-O-异兴安升麻醇-3-O-α-L-阿拉伯糖苷(13)、番石榴酸-1-乙酯(14)和番石榴酸-4-乙酯(15).结论 化合物6、11、12、14、15为首次从升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5、8~10、13为首次从兴安升麻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升麻属植物环菠萝蜜烷型三萜化合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升麻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类成分是该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根据结构特征分为升麻醇、氢化升麻醇、shengmanol、cimiacerogenin、阿克特醇、16,23-二酮、绿升麻醇及兴安升麻醇等类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细胞毒、抗骨质疏松、抗病毒、抗炎、抑制核苷转运、神经保护、抗氧化及抑菌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对升麻属植物的资源分布、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骨架结构及生物活性进行了归纳,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雌激素和黑升麻对去卵巢大鼠下颌下腺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及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雌激素和黑升麻对去势大鼠下颌下腺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oxide synthase,nNOS)及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和黑升麻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将成年SD雌性大鼠40只分为对照组(假手术)、去卵巢组(去除卵巢)、雌激素治疗组(去除卵巢+雌激素治疗)和黑升麻治疗组(去除卵巢+黑升麻治疗),每组10只.大鼠术后恢复2周,对照组和去卵巢组用蒸馏水,雌激素和黑升麻治疗组分别用β-雌二醇和黑升麻治疗,4周后免疫组化法比较各组大鼠下颌下腺nNOS、TRPV1、M1和M3型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member 1 and 3,简称M1和M3受体)的表达.利用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下颌下腺AChE的表达.结果 去卵巢组nNOS、TRPV1、M1和M3受体表达(0.16±0.01、0.21±0.01、0.15±0.02、0.09±0.02)较对照组(0.23±0.02、0.28±0.01、0.25±0.03、0.19±0.03)均显著降低(P<0.05);雌激素治疗组(0.23±0.01、0.28±0.02、0.23±0.03、0.19±0.0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黑升麻治疗组与去卵巢组相比,nNOS、TRPV1和M3受体表达未见显著改变,仅M1受体表达(0.22±0.03)显著增加(P<0.05).去卵巢组和雌激素治疗组AChE表达(0.14±0.01和0.15±0.01)较对照组(0.10±0.01)显著增加(P<0.05);黑升麻治疗组AChE表达(0.09±0.0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激素可显著增加大鼠下颌下腺nNOS和TRPV1表达,雌激素可能通过nNOS和TRPV1调控下颌下腺唾液分泌功能.黑升麻和雌激素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黑升麻不经nNOS和TRPV1发挥调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兴安升麻地上部分正丁醇萃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地上部分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与制备高效液相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安升麻地上部分正丁醇层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兴安升麻地上部分正丁醇层分离鉴定了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3-hydroxymegastigmasta-5,7-dien-9-one-3-O-β-D-glucopyranoside(1)、picrionoside A(2)、淫羊藿次苷B2(icariside B2,3)、柑橘苷A(citroside A,4)、alopecuquinone(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quercetin 3-O-β-D-galactopyranoside,6)、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kaempferol 3-O-β-D-galactopyranoside,7)、升麻素(cimifugin,8)、咖啡酸(caffeic acid,9)、北升麻宁(cimidahurinine,10)、北升麻瑞(cimidahurine,11).结论 化合物1-7为首次从升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兴安升麻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和SephadexLH-20等柱色谱以及反相半制备型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兴安升麻根茎大孔吸附树脂30%乙醇水洗脱部位中共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imicifugaside F (1)、(+)-(2S,3R)-2-(4-羟基-3-甲氧基苯基)-3-[(β-D-吡喃葡萄糖氧基)甲基]-7-甲氧基苯并呋喃-5-丙烯酸(2)、5-羟基-2-甲氧基苯甲酸(3)、苯甲酸-4-O-β-D-葡萄糖苷(4)、异阿魏酸(5)、阿魏酸(6)、阿魏酸-4-O-β-D-阿洛糖苷(7)、阿魏酸-4-O-β-D-葡萄糖苷(8)、芥子酸-4-O-β-D-葡萄糖苷(9)、6,6'-二-O-芥子酰基蔗糖(10)、番石榴酸(11)、蜂斗菜酸(12)、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4-O-β-D-阿洛糖苷(13)、N-反式-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4-O-β-D-阿洛糖苷(14)、N-反式-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4-O-β-D-葡萄糖苷(15)、grevilloside G(16)、丁香脂素(17)、丁香脂素-4,4'-O-β-D-双阿洛糖苷(18)、(+)-异落叶松树脂素-3a-O-β-D-葡萄糖苷(19)、(-)-5'-甲氧基异落叶松树脂素-3a-O-β-D-葡萄糖苷(20).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的木脂素苷类化合物,化合物2~4、8~10、15~17、20为首次从升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假升麻提取物对大鼠皮肤创伤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假升麻提取物对大鼠皮肤创伤的作用.方法 从性状鉴别、DNA分子鉴别两个方面对药材进行种属鉴定;采用打孔法考察假升麻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效果;建立SD大鼠创伤感染模型,大鼠给予假升麻提取物治疗16d后,以创面形态、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为指标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鉴定药材基原植物为蔷薇科(Rosaceae)假升麻属(Aruncus)植物假升麻(Aruncus sylvester Kostel.);假升麻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抑菌作用;动物创伤感染实验发现,大鼠创面感染治疗第12天,给药组伤口结痂完全脱落,伤口边缘处可见粉嫩的新生皮肤,模型组伤口表面干燥,给药组伤口表面脓状物明显少于模型组.治疗第16天,给药组创伤基本愈合,创面愈合率>95%,模型组创面愈合率仍未达愈合标准.组织病理分析表明给药组角质层、表皮层、真皮层规则有序排列,模型组存在严重的表皮增生现象.给药组组织中有明显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表明有大量的新生血管生成.结论 假升麻提取物对细菌感染性皮肤创伤具有一定的促伤口愈合能力,有可能用于治疗皮肤创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升麻药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升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功效,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麻疹不透、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阳毒发斑、气虚下陷、胃下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崩漏下血.是一味既具有升浮药性,又具有沉降药性的代表药物.由于升麻属植物资源分布广且品种繁多,为深入开展升麻升降浮沉药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根据中医临床用药传统,以《中国药典》收载的升麻基原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Cimicifuga dahurica""Cimicifuga foetida"为检索词,检索 1990-2021 年在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文献,共检索到国内外文献1075篇,筛除非药典基原品种研究文献后,纳入有效文献156篇,对近30年来《中国药典》基原品种升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传统中药升麻的升降浮沉药性研究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选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升麻基原品种,紧密结合升麻的传统中医功效主治进行药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对于弘扬中医药特色,进一步揭示升麻升降浮沉药性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升麻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升麻为毛茛科升麻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品种繁多,其药用历史已有两千余年.升麻化学成分复杂,其特征活性成分为Cycloartane型三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升麻具有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抗肿瘤、抗炎、抗病毒等作用,不同品种的升麻药材存在品质差异.对升麻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药材品质进行文献归纳,分析升麻开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升麻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