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与久坐行为现状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久坐行为、衰弱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月,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太原市4所养老机构的181名老年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久坐行为问卷、Tilburg衰弱量表(TFI)对老年人的久坐时间和衰弱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t检验、方差分析、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对老年人久坐时间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老年人久坐时间、TFI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72份,有效回收率为95.0%。172名养老机构老年人TFI总分为(6.10±3.01)分,衰弱发生率为69.2%(119/172),总久坐时间为(8.31±2.54)h/d。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FI总分与总久坐时间呈正相关( r=0.755, 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患病种数的老年人久坐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F值分别为2.480、18.998、33.101、-2.211、3.967、54.261; P<0.05)。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情况、文化程度、患病种数是老年人久坐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86、-0.133、-0.155、0.500; P<0.05),可解释46.8%的变异量。 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久坐行为与衰弱状况存在相关性,老年人久坐时间越长,衰弱状况越严重,减少久坐时间有助于改善老年人衰弱情况。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可从久坐行为方式角度进行护理干预,改善老年人的衰弱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浙江省居家养老群体中医药服务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浙江省居家养老群体中医药服务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65岁、在当地居住≥6个月的2 300例居家养老人群,于2021年7月15日—8月15日以面对面问卷方式收集其基本特征、健康状况和行为、中医文化素养、中医认知信念和中医药服务使用情况等信息,回收有效问卷2 123份。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居家养老群体中医药服务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浙江省居家养老群体中医药服务整体使用率为36.46%(774/2 123),6个种类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药口服(22.00%)、中药外治(15.12%)、针灸治疗(11.96%)、药膳调理(7.44%)、体质辨识(7.40%)和功法调理(4.57%)。居住地为城镇、没上过学、学历为小学或高中及以上、患有慢性病、适度活动或体育锻炼、相信中医、参加过中医药知识讲座的居家养老群体更倾向使用中医药服务(均 P<0.05);退休前职业为农业劳动者、生产运输工人、家庭劳动者更不倾向使用中医药服务(均 P<0.05);女性、有医疗保险、饮酒、中医文化素养较好者更倾向使用≥2种中医药服务(均 P<0.05)。 结论:浙江省居家养老群体中医药服务使用率相对较高;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医疗保险、相信中医、参加过中医药知识讲座等是居家养老群体中医药服务使用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失能现状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北京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失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8月北京市5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359名老年人,采用一般资料、老年失能评估量表(EDAS)对纳入人群的失能情况进行测评,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95.3%(342/359)老年人存在失能情况。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文化程度低、患慢性病数量多、有跌倒史、有吸烟史、有饮酒史、丧偶及公费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失能程度更高(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有跌倒史、患慢性病的数量≥3种和丧偶是失能程度加重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本次调查覆盖的北京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失能率较高,失能程度较重,应重点关注男性、文化程度低、有吸烟史、有饮酒史、有跌倒史、老年共病、丧偶、养老院费用承担方式为公费的老年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中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某社区老年人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中不同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设问卷通过分层变比抽样法抽取广州市某社区500例老年人进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养老方式选择意愿调查,应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涉及服务中,家庭、社区居家和社区机构养老选择意愿分别为57.6%、31.2%、1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及以上学历( OR=2.514)、由家属照料( OR=3.345)或无人照料( OR=4.229)、每月经济收入为3 000~5 000元( OR=1.891)、每月为养老支付1 000~3 000元( OR=2.572)、健康状况一般( OR=3.716)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 P<0.05);退休前有较好职业( OR=9.813)、每月经济收入3 000~5 000元( OR=3.222)、养老支付能力在3 000元以上( OR=6.902)、健康状况较差( OR=1.000)、无人照料( OR=4.386)的老年人更倾向选择社区机构养老(均 P<0.05)。 结论:老年人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是利用社会化养老的意愿更加主动和积极,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有无照料者和健康状况是影响老年人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中不同养老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居家养老的国外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模式现况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居家养老是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之一,居家环境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居家环境已成为许多国家进行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主要目标。目前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模式包括基于公共福利政策的改造模式、基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改造模式和基于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的改造模式。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但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改造模式。因此本研究对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模式进行综述,分析其特征及优缺点,总结改造经验,以期为我国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的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不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状况。方法:2017年8—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3个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7 070人。通过自制问卷和ADL量表对其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养老意愿及ADL进行调查。采用秩和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一般情况与日常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ADL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根据ADL评分将调查对象分为无受损、能力下降和明显障碍3组,分别有5 467人(77.3%)、1 283人(18.2%)和320人(4.5%)。不同ADL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8.704, P<0.05)。不同ADL老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影响因素不同:养老意愿为3组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共同影响因素;无受损组老人年龄、居住方式与服务需求显著相关,能力下降组老人服务需求与居住方式、慢性病状况显著相关,明显障碍组老人需求与文化程度、自评经济状况显著相关。 结论:不同ADL老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不同,应根据老年人ADL状况,有针对性地提供长期护理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社区居家老年人对养老方式与居家医疗服务态度和评价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社区居家老年人对养老方式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态度和评价。方法:2021年8—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北京市西城区、密云区分别选取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家社区选取4名年龄≥65岁居家老年人参与焦点小组访谈,访谈主题围绕居家养老和居家医疗服务。对录音资料进行文本转录、编码、资料分析,应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借助NVivo 12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提取、归纳总结,提炼主题。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名居家老年人,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65~83(70.95±4.62)岁。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后共提炼出3个主题:居家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受多因素影响;社区医疗服务在居家养老中作用有限;社区居家医疗服务内容有待拓展。结论:居家老年人对社区提供居家医疗服务有需求,但对居家养老作用有限,借助远程医疗,增加社区内服务协调,可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居家医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天津市中老年人智慧养老认知和需求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认知程度与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6月天津市南开区的486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智慧养老认知调查问卷、智慧养老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486份,回收有效问卷445份,有效回收率91.56%。中老年人认知度比较高的是智能家用电器73.5%(327/445)、智能手机70.0%(312/445)、微信65.2%(290/445)、QQ 64.9%(289/445);需求度在50%以上的是智能炉灶(63.4%)、一键式呼叫器(53.3%)、有害气体烟尘报警装置(51.7%)和小区视频监控装置(50.1%)、用打电话方式联络亲友(59.8%)和通过电视获取信息(66.0%)。职业、月收入、手机使用频率、是否会用电脑、家中是否有宽带是认知度和有效需求的共同影响因素( P均<0.05)。中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认知水平与其需求呈正相关( r=0.486, P<0.01)。 结论:中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整体认知度较低,对智慧养老产品与服务的需求较高但有差异性,社会多部门应协同合作共同推进智慧养老服务的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中老年人群童年期居住社区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童年期居住社区质量与中老年认知功能的关联。方法: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调查数据,纳入符合标准的≥45岁人群10 940名,采用标准化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个人疾病史、社区质量和认知功能等信息。社区质量包括社区安全、社区热情及邻里关系,认知功能评价包括认知完整性和情景记忆能力。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居住社区质量与中老年期认知功能的关联。结果:10 940名研究对象年龄为(58.3±9.1)岁,女性占51.5%(5 635名),认知功能良好者占47.3%(5 174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童年期居住社区很不安全、童年期居住社区很不热情、童年期居住社区邻里关系很不融洽者相比,童年期居住社区比较安全( OR=0.75,95% CI:0.57~1.00)和非常安全( OR=0.72,95% CI:0.55~0.95)、居住社区比较热情( OR=0.69,95% CI:0.56~0.85)和非常热情( OR=0.70,95% CI:0.57~0.87)、邻里关系不太融洽( OR=0.57,95% CI:0.34~0.94)、比较融洽( OR=0.52,95% CI:0.33~0.83)和非常融洽( OR=0.49,95% CI:0.31~0.79)者的中老年认知状态均较好。 结论:童年期社区质量与我国中老年人群认知功能存在正向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双重差分法分析长期照护保险对失能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长期照护保险对失能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居住方式的效应修饰作用。方法:基于2014年7月至2021年6月成都市申请长期照护保险的城镇居民住院记录中的出院诊断记录,以得到长期照护险覆盖者为干预组,未覆盖者为对照组,使用双重差分法分析长期照护保险实施前后跌倒发生率的变化,并采用分层分析探索不同居住方式的效应修饰作用。结果:长期照护保险的覆盖显著降低了老年人每月跌倒发生率[干预者平均处理效应(ATT)=-1.21%(95% CI:-1.82%~-0.60%)],且效果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ATT=-1.26%(95% CI:-1.93%~-0.59%)]。长期照护保险对与配偶/亲属居住[ATT=-0.92%(95% CI:-1.47%~-0.37%)]以及居住在养老机构/医院[ATT=-2.10%(95% CI:-3.81%~-0.40%)]的老年人有显著影响,在独居人群中效应不显著。 结论:长期照护保险能有效降低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对失能老年人有积极影响,与家人居住或在养老机构/医院居住对长期照护保险政策实施效果有效应修饰作用,后期应关注重点人群,扩大长期照护保险的覆盖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