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正五聚蛋白3(PTX3)、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22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228例患者分为轻度组(n=81)、中度组(n=102)、重度组(n=45),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86)及预后不良组(n=42).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清Visfatin、PTX3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A19-9水平.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 中度组、重度组血清Visfatin、PTX3、CA19-9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Visfatin、PTX3、CA19-9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胆囊厚度、胆囊长径、胆囊短径及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Visfa-tin 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Z=4.577,P<0.001)和PTX3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Z=3.132,P=0.002)及CA19-9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Z=2.766,P=0.006).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Visfatin、PTX3、CA19-9升高,且与患者病情有关,三者联合诊断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心功能及健康相关体适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病人心功能及健康相关体适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行PCI治疗的AMI病人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8)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n=48)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运动治疗.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健康相关体适能、6 min步行距离、干预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均大于干预前(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小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的LVEF(57.79±5.86)%、6 min步行距离(386.22±48.49)m大于对照组[(53.14±6.42)%、(357.63±45.51)m](P<0.05),LVEDV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峰值摄氧量(VO2max)、氧脉搏、摄氧量对应功率的递增斜率(△VO2/△WR)、代谢当量、握力指数、30 s连续椅子站立试验(30-CS)均大于干预前(P<0.05),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VFA)均小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的VO2max(20.32±1.64)mL·min-1·kg-1、氧脉搏(12.93±2.45)mL/次、△VO2/△WR(10.14±1.63)mL·min-1·W-1、代谢当量6.12±0.73、握力指数(53.91±5.62)%、30-CS(19.21±6.39)次均大于对照组[(19.47±1.76)mL·min-1·kg-1、(11.74±2.66)mL/次、(9.43±1.78)mL·min-1·W-1、5.73±0.77、(50.18±8.83)%、(16.43±6.04)次](P<0.05),体脂肪(25.88±5.23)%、VFA(94.14±27.32)cm2均小于对照组[(28.52±7.04)%、(105.64±28.11)cm2](P<0.05).研究组的干预期间MACE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PCI治疗的AMI病人接受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利于改善心功能,提高健康相关体适能,增大6 min步行距离,减少干预期间MACE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肥胖测量指标在预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健康风险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评估肥胖测量指标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健康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6月1日-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49 155例体检者,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MAFLD组和非MAFLD组,并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内脏脂肪指数(VAI)、脂质蓄积指数(LAP).BMI分为正常、超重、肥胖组;腰围(WC)分为正常、中心性肥胖前期和中心性肥胖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亚组中肥胖测量指标及生化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M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检出MAFLD 23 765例(48.35%),其中男性18 030例(75.87%),女性5 735例(24.13%).同一性别中,MAFLD组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MAFLD组外,其余指标水平均高于非MAFLD组(P均<0.001);校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模型显示,MAFLD发生风险随BMI、WC、WHR、VAI、LAP水平增高而增高;ROC分析发现,BMI、WHR、VAI和LAP预测不同性别组M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7,其中LAP的AUC值最大,且预测女性的 AUC 值[0.896(0.891~0.900)]大于男性 AUC 值[0.831(0.826~0.836)],最佳截断值为25.49、39.26(P均<0.05);BMI×LAP联合模型在不同性别中预测价值最高,AUC值分别为男性 0.846(0.841~0.850)、女性 0.908(0.904~0.913)(P 均<0.05).结论 MAFLD 发生风险随BMI、WHR、VAI、LAP水平升高而增高,LAP相较于其他指标预测价值更高,尤其在女性中.BMI×LAP可作为不同性别中MAFLD健康风险评估的有力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年龄段育龄期月经失调患者体成分及其相关血液指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育龄期月经失调患者体成分及其相关血液指标.方法157例育龄期月经失调患者分为A组(18岁~,55例)、B组(25岁~,77例)和C组(31~35岁,25例).分析三组体成分及其相关血液指标.结果C组身体总水分、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蛋白质、骨骼肌、基础代谢量、腰臀比及身体细胞量均高于A、B组(P<0.05).C组右下肢、左下肢去脂体重百分比高于B组,而其余肌肉成分相关指标均高于A、B组(P<0.05).C组内脏脂肪面积大于A组(P<0.05).三组体成分相关血液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0岁以下育龄期月经失调患者在平衡饮食的同时需加强体育锻炼,不同年龄段育龄期月经失调患者应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部内脏脂肪面积在腹腔镜胃间质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比不同内脏脂肪面积(VFA)腹腔镜胃间质瘤手术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围术期并发症情况和影响术后Ⅲ级以上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20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胃间质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4例,女性72例,年龄25~88岁,平均年龄(61.8±10.7)岁,其中高VFA组患者54例,低VFA组患者62例。采用统计软件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对比分析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状况、术后30 d内并发症和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差异,同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影响术后Ⅲ级以上并发症危险因素。 结果:高VFA组患者体重指数较低VFA组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8, P<0.001);与低VFA组患者相比高VFA组患者手术时间延长( t=2.88, P=0.005)、术中出血量增加( t=2.17, P=0.032),禁饮食时间延长( t=2.73, P=0.008),排气( t=4.46, P<0.001)、排便时间延长( t=4.62, P<0.001),术后住院时间延长( t=3.43,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VF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4%)较低VFA组(14.5%)明显增加( χ2=4.78, P=0.029);其中高VFA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率(12.9%)较低VFA组患者(1.6%)明显增加,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6, P<0.05);而两组术后切口相关并发症、吻合口瘘、下肢静脉血栓、肠梗阻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VFA组患者术后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Ⅲ级以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较低VFA组患者(4.8%)明显增加,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5, 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时间≥300 min和VFA增加是导致术后Ⅲ级以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VFA并不是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VFA较大增加腹腔镜胃间质瘤手术操作的难度,同时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但VFA并非影响胃间质瘤患者术后Ⅲ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龄老年人肌少症与膳食摄入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高龄老年人肌少症防治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入选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北京医院营养科的高龄老年人167例根据2014年亚洲少肌症工作组肌少症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组(46例,27.5%)与非肌少症组(121例),分析不同性别患者身体成分与膳食摄入能量及三大营养素量和比例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与高龄肌少症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高龄非肌少症组比较,高龄肌少症患者体质指数、腰臀比、脂肪量、饮食摄入总能量、蛋白质较低(均 P<0.05),年龄及脂肪摄入量较高(均 P<0.05);高龄老年人中,女性的左手和右手握力、骨骼肌量、骨骼肌指数、矫正体质指数的骨骼肌量、肌酐、饮食摄入总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低于男性(均 P<0.05),体脂百分比高于男性( 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患者肌少症发生与蛋白摄入不足( β=-0.290, OR=0.748,95% CI:0.569~0.984, P<0.05)和脂肪量减少( β=-2.673, OR=0.069,95% CI:0.010~0.488, P<0.05),而内脏脂肪偏多( β=0.739, OR=2.094,95% CI:1.219~3.597, P<0.01)有关。 结论:高龄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率较高,与蛋白摄入不足、脂肪分布异常有关。对高龄肌少症患者应及早进行个体化的营养评价及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分布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分布的影响。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Cochrane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选择从建库至2021年12月发表的有关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标准的研究,并提取相关数据。试验组使用利拉鲁肽,对照组使用安慰剂、活性药物、饮食干预或为基础药物对照。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内脏脂肪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并评估其他人体测量指标,包括体重、腰围及体重指数。采用Review Manager 5.4.1和STATA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Egger检验评估发表偏倚,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偏倚风险。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包括10项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可显著降低内脏脂肪组织[标准化均值差(SMD)=-0.69 cm 2,95%CI -1.09~-0.29 cm 2, I 2=78%, P<0.05]和皮下脂肪组织(SMD=-0.48 cm 2,95%CI -0.77~-0.19 cm 2, I 2=50%, P<0.05),另外也显著降低了体重[加权均值差(WMD)=-3.65 kg,95%CI -4.45~-2.85 kg, I 2=0, P<0.05]、腰围(WMD=-3.07 cm,95%CI -4.63~-1.51 cm, I 2=75%, P<0.05)及体重指数(WMD=-1.23 kg/m 2,95%CI -1.62~-0.84 kg/m 2, I 2=50%, P<0.05)。 结论:利拉鲁肽可显著降低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内脏利什曼病3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内脏利什曼病发病初期仅依靠免疫学检测及病原学检查诊断存在一定难度,易造成漏诊、误诊。本研究中3例内脏利什曼病患儿在起病初期可见较长时间的反复发热、肝脾肿大、贫血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常规三系降低,C反应蛋白、铁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不同程度升高;骨髓涂片均可见组织细胞吞噬血细胞,其中2例骨髓涂片查见大量利-杜小体,1例仅见几个散在的形态不典型的疑似利-杜小体;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mNGS)均检出杜氏利什曼原虫。通过本研究3例儿童内脏利什曼病的鉴别诊断及诊治中mNGS发挥的重要辅助诊断作用,旨在说明mNGS在儿童内脏利什曼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KING帕金森病疼痛量表的信效度评价及改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检验汉化KING帕金森病疼痛量表(KPPS)在中国帕金森病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并对原量表进行改良,制订适合中国帕金森病患者的疼痛量表。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运动障碍门诊的225例帕金森病患者,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04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了中文版KPPS(KPPS-CV)的评估,根据前期评估结果,专家组商讨后对KPPS-CV进行修改,制订了改良中文版KPPS(MKPPS-CV)。随后患者又在3个月的随访中完成了MKPPS-CV的评估。根据量表跨文化应用国际指南对KPPS进行翻译和跨文化调试,包括翻译、回译、专家评审和预测试等流程。评估内容包含项目分析、地板和天花板效应、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标准效度[KPPS-CV与数字评价量表(NRS)之间的相关性]、内部一致性及可靠性(克朗巴赫系数)、重测信度。结果:在项目分析方面,KPPS-CV中有50%的条目鉴别度较差(决断值<3.0);在所有KPPS-CV的维度中都观察到地板效应(患者得0分比例>15%);探索因子分析后对条目进行了重新归类;条目3(内脏器官疼痛)、条目10(夜间磨牙引起的疼痛)和条目11(灼口综合征)的内容效度较低(内容效度指数<0.78);KPPS-CV和NRS评分的效标关联系数较高(Spearman相关系数>0.88),但KPPS-CV的克朗巴赫系数仅为0.46,表明该量表信度不佳。KPPS-CV每个项目的重测信度都较好(Spearman相关系数>0.85)。MKPPS-CV的克朗巴赫系数(0.76)明显高于KPPS-CV(0.46),说明改良后其信度有大幅度提高。结论:临床医生在使用跨语言量表时应考虑文化和临床实践的差异。MKPPS-CV是一种可接受的、有效的评估中国帕金森病患者疼痛的量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D打印辅助预开窗及分支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3D打印辅助预开窗及分支支架腔内修复术(F/b EVAR)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9年5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26例运用3D打印辅助F/b EVAR治疗的复杂性胸腹主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TAAA患者共计重建95支内脏分支动脉,技术成功率97.89%(93/9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8.03±4.15)个月;5例术后发生Ⅲc型内漏,4例随访后消失,1例范围缩小,瘤体未扩大。1例患者发生Ⅰc型内漏,在远端增加一枚支架后内漏消失。随访期间主动脉CTA提示1例患者肾动脉支架闭塞,余内脏分支血管血流畅。随访无脏器缺血、下肢缺血等并发症和全因死亡发生。结论:3D打印辅助F/b EVAR微创修复TAAA是一项可行的、有效的、安全的技术手段,内脏分支动脉重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