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家庭签约医生岗位胜任力理论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农村家庭签约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作者首先提出了农村家庭签约医生的实际功能与角色定位。在此基础上,借鉴麦克利兰胜任力词典、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与文献等,构建农村家庭签约医生岗位胜任力理论模型。模型包括6个一级维度指标,即成就、管理、服务、认知、影响与个人效能,以及17个二级维度指标。同时,文章对指标进行详细解读,并与国际家庭医生指标进行比较,突出我国农村家庭签约医生的工作特征与现实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区域整合的村级卫生资源配置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村落特征与资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改革传统的以行政区划分为基础的村级卫生资源配置模式以实现配置公平和效率提高,更好地满足农村基层的卫生服务需求。作者在梳理当前村级卫生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区域整合理念,根据地理、人口、健康需求及信息技术等关键要素,提出乡-村协同、村域整合、村级组织协助3种区域整合理念下的村级卫生资源配置模式及其选择策略,以期为更好维护和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的政策工具和政策靶点,为进一步完善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从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等官方网站以及北大法宝数据库检索国家层面发布的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相关政策文件(发布时间为2010年6月至2023年5月),构建政策工具-政策靶点分析框架,量化分析政策文件。结果:共纳入16份政策文件,提取政策条文213条。从政策工具来看,使用命令型政策工具的政策条文占比最高,为63.38%(135条),其次为劝告型(18.78%,40条)和报酬型政策工具(13.61%,29条),而职能拓展型(2.82%,6条)和权威重组型政策工具(1.41%,3条)占比较低。从政策靶点来看,院校教育阶段是主要政策靶点,条文占比为76.06%(162条),其次为继续教育阶段和毕业后教育阶段,分别占17.84%(38条)和7.51%(16条),同一政策靶点内的各类政策工具及其子工具分布不均衡。结论: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的政策工具类型分布有待进一步均衡,政策靶点主要集中在院校教育阶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上海市村卫生室服务供给能力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上海市村卫生室服务供给能力情况,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市村卫生室人力资源、科室建设与业务开展情况提供建议。方法:于2020年对上海市9个郊区1 449家村卫生室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03份,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出模型中各因子的路径系数,进而确定指标体系的归属及指标权重。结果:上海市村卫生室服务供给能力评价中指标权重最大的部分是业务开展情况,表现最好的是“科室功能设置情况”这一指标,最差的是每万人医师数这一指标。结论:应根据村卫生室实际情况,加强绩效激励机制建设,完善财政经费补助机制。进一步探索乡村医生培养模式,鼓励在职老乡村医生接受医学类大专学历教育,鼓励乡村医师参加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增加乡村医生数量,提高乡村医生的学历水平,更好地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中医适宜技术等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离散选择实验在卫生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背景 运用离散选择实验(DCE)对卫生人员工作选择倾向性进行研究,可以为制定农村及偏远地区吸引和留用卫生人员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且有效的依据.目的 对DCE应用于卫生人力资源领域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和归纳,以期为将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2-4月,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与DCE应用于卫生人力资源领域相关的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研究对象、分析模型、选择项设置及研究结果等.结果 最终纳入 44 篇文献,文献发表时间为 2000-2020 年.研究对象主要为在职卫生工作者、学生;纳入文献中,6 篇是标签式,其余为一般式;属性数量为 4~8 个;水平数量以 2~4 个居多(88.6%,39/44).高收入国家的研究中将全科医生团队合作、工作量作为工作属性;中低收入国家的研究中工作属性选择最多的是住房(21 次),其次是设施、药物等的配备(19 次)、学习/培训机会(16 次).各文献的工作属性均纳入了收入(工资).形成的工作属性框架包含 4 个层面:社会层面,包括医院规模、社会支持/尊重、身份确认(编制或成为永久员工);工作层面,包括工作地点、工作条件、工作量、工作(管理)氛围、团队合作、上级指导(针对基层卫生工作者);职业发展层面,包括晋升年限、培训(继续教育)机会、学术和研究机会;生活层面,包括收入、住房、交通、子女教育.分析模型运用最多的是Mixed Logit Model(19 次),其次是Conditional Logit Model(9 次)、Generalized Multinomial Logit Model(3 次).结论 该领域研究结果的异质性较大,难以得出统一结论.而且DCE在卫生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仍需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相关研究十分有限,得到的证据尚需进一步研究的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新疆农村四类主要慢病的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测算分析新疆农村四类主要慢病的疾病经济负担.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6个县区11532名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步模型法和人力资本法测算四类主要慢病的疾病经济负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门诊及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2021年新疆农村四类主要慢病的患病率为16.29%;样本人群四类主要慢病的直接经济负担4.21亿元,间接经济负担0.34亿元,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经济负担分别为2.89亿元(63.53%)、0.88亿元(19.44%)、0.66亿元(14.47%)、0.12亿元(2.56%).结论:新疆农村四类主要慢病的疾病经济负担比预想的低,可能受疫情防控的影响,以及与新疆农村地广人稀的特点有关.后疫情时代,应提高基层慢病早期筛查与管理水平,合理分级诊疗,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切实减轻慢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我国农村地区癌症筛查困境及人工智能助力对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随着国家面向农村医疗卫生扶持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了常见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但一些农村地区癌症筛查仍然存在人力资源短缺、筛查标准规范匮乏、卫生服务能力不足及医疗机构诊疗能力较弱等困境.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分析处理能力,可通过其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个人可穿戴健康智能监测设备等绑定关联,获取居民相对客观和准确的健康信息,解决农村地区癌症筛查人力资源短缺困境;同时可依托人工智能强大的算力,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癌症筛查指南,有效提升农村地区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及癌症筛查的效率和可及性.本文对我国目前农村地区癌症筛查困境及人工智能助力对策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癌症筛查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农村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评估我国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改善农村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优化策略.方法: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8年5期追踪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模型检验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农村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结果:我国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显著降低了农村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健康水平、人力资本支出和家庭资产积累是发生率降低的重要作用渠道.结论:建议持续推进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因地制宜制定医保统筹政策、将灾难性卫生支出纳入农村居民返贫致贫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不同生源地医学生就业偏好及异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分析不同生源地医学生就业偏好及异质性,为优化基层卫生人力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6 家教学医院的925 名医学生开展离散选择实验的线上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741 份,有效回收率为80.1%.运用混合logit模型对 6 个工作属性进行回归分析并估计支付意愿.结果:不同生源地医学生对工作地点的选择具有显著差异.亚组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来自城市的医学生,来自农村和县城的医学生更重视充足的职业发展机会;本科生亚组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生源地的本科生,来自农村的本科生更偏好良好的工作环境.结论:不同生源地的医学生就业偏好存在异质性;政策制定者应关注医学生生源地,兼顾教育程度优化多元工作要素,分类制定针对性的基层卫生人才吸引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2005-202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及公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 "健康中国 2030"战略对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需求,国内开展了较多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公平性的评价研究,但尚无从全国视角对我国多种医疗机构、多类别卫生人力资源进行的概述.目的 对 2005-2021 年全国 31 省(自治区、直辖市)12 类医疗卫生机构、5 类卫生人力资源进行趋势描述和公平性分析,为未来各卫生机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全国卫生人力资源数据来自《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6-2012)》《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2017)》《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2022)》,人口数据和经济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2022)》.计算 2005-2021 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各类卫生人力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计算年均增长率和集中指数(CI)以描述发展趋势,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公平性分析.结果 2005-2021 年,我国卫生人员总量持续上升,年均增长率为 5.58%,农村地区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达 10.87%.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卫生人员数增速最快(年均增长率达18.05%),卫生监督所(中心)的人员数增速较低(年均增长率为0.18%),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生人员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39%).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外,各类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总数的CI<0.20.结论 我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人均占有量在农村地区增长较快,地区间人均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尚佳,但总量不足,重要机构和人员类别需要注意.要继续加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投入,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稳定公共卫生队伍,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提高公平性与可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