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健康状态儿童保健的发展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特殊健康状态儿童(CSHCN)保健是针对特殊医疗保健需求儿童所提供的整合性医疗保健服务,覆盖约1/5的儿童,占用≥40%的儿童医疗资源。CSHCN保健需要连续性、系统性管理儿童的营养和生长、神经行为发育、多学科协作诊疗、疫苗接种、并发症预防、精神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医疗保健需求。目前常规儿童保健、高危儿管理、儿童专病管理已在我国不同程度地开展,CSHCN保健系统化的学科发展迫在眉睫。国际经验显示,以专科儿童医疗中心为基础的CSHCN保健模式更能满足医疗护理和多学科临床团队的管理需要,这种模式依托目前“国家、省、市、县”四级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有先天优势。从长远来看,对CSHCN保健的探索,是对国家妇幼保健体系的补充,对提升整体保健水平、提高儿童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医疗保健公平性、提升社会整体人口质量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深远意义,是临床与保健在儿童疾病防治中有机融合的具体体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广州市社区儿童保健医务人员配置及离职意向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儿童保健医务人员配置现状和职业状态,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月2—10日对广州市11个区在岗的所有儿童保健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职业倦怠与离职意向,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社区儿童保健人员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广州市每万名0~6岁常住儿童、每平方千米分别配备5.63名和0.08名社区儿童保健医务人员,按服务人口、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3和0.47。调研收回有效问卷574份,其中197人(34.3%)有离职意向。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渐进残差和平方根(RMSEA)=0.04,比较拟合指数(CFI)=0.97],税前平均月收入、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对离职意向的影响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30、-0.46和0.22,工作满意度通过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离职意向(效应值=0.10)。税前平均月收入、聘任方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10和-0.16,文化程度、单位所处区域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16和0.20。结论:广州市远郊区社区儿童保健医务人员配置数量不足,儿童保健医务人员离职意向偏高,收入、聘任方式、文化程度、工作区域是影响儿童保健医务人员离职意向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生育健康服务现状与应对:政策、问题与策略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生育健康服务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生育率,从而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我国生育健康服务政策发展历程、生育健康服务存在的问题,以期寻找有效的改进策略,为提高我国生育率提供证据支撑.我国生育健康服务政策可以分为4个发展时期:1949~1970年实行少数地区计划生育试点并开展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时期;1971~1994年围绕推动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开展生育健康服务时期;1995~2014年基于"一胎化"政策开展生育健康服务时期;2015~2021年围绕"二孩"政策开展生育健康服务时期;2021年至今实施"三孩"政策开展生育健康服务时期.虽然在政策指导下完善了生育健康服务,但是仍然存在问题.婚前人工流产后的心理康复服务尚需完善,婚前生育规划和医学检查服务的普及率和宣传率尚需提高.孕前生育规划服务尚需进一步普及和提高质量,辅助生殖服务现有供给却远未能满足需求,遗传咨询和检测服务缺乏对孕前生育健康和优生优育率的影响不容忽视.孕期保健服务资源存在地区公平性差异问题,慢性病管理不足导致孕期风险增加,孕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影响了生育率.安全孕产仍需强化,分娩镇痛服务供给尚显不足.产后保健不足和婴儿卫生保健知识缺乏问题,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有存在,但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和偏远地区更为突出.基于上述问题,应继续提高生育健康服务的可及性、质量和公平性,根据不同人群差异化生育健康需求,提供针对性生育健康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国内外卫生技术评估应用现状及对中医药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4/7/6
自1976年美国首次提出卫生技术评估概念以来,各国已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临床治疗方式和手段的评估,转而利用卫生技术评估作为一个判断新技术准入和使用的政策工具.卫生技术评估作为提高医疗决策科学性、经济性和公平性的工具,在中医药领域的评估范畴、评估方法和评估细致程度方面应用较少,发展较慢.通过梳理欧美四国(英国、加拿大、瑞典、德国)及亚洲五国(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中国)卫生技术评估组织结构、评估流程和方法学上的差异与特点.旨在向其他国家学习其成功经验,并将其转化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卫生技术评估体系,为我国中医药的医疗保健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国际实践经验,从而促进中医药的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全球健康视角下我国儿童早期健康发展实践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儿童早期健康是值得关注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的健康不平等间接反映了国家儿童保健、教育和其他基础设施分布的不公平性.世界范围内,193个国家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探索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和应对举措.明确"将儿童置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是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因素,经过几十年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国在改善儿童福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还存在东西部发展不均衡、贫困农村地区服务能力不足等挑战,肥胖、近视、心理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因此,中国目前仍不能完全满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本文从全球健康的视角,系统综述了全球儿童早期健康事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的主要历程和工作经验,并根据全球发展趋势对我国儿童早期健康发展的工作重点和机遇挑战进行展望,希望可以为我国儿童早期健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2005-202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及公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 "健康中国 2030"战略对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需求,国内开展了较多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公平性的评价研究,但尚无从全国视角对我国多种医疗机构、多类别卫生人力资源进行的概述.目的 对 2005-2021 年全国 31 省(自治区、直辖市)12 类医疗卫生机构、5 类卫生人力资源进行趋势描述和公平性分析,为未来各卫生机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全国卫生人力资源数据来自《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6-2012)》《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2017)》《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2022)》,人口数据和经济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2022)》.计算 2005-2021 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各类卫生人力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计算年均增长率和集中指数(CI)以描述发展趋势,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公平性分析.结果 2005-2021 年,我国卫生人员总量持续上升,年均增长率为 5.58%,农村地区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达 10.87%.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卫生人员数增速最快(年均增长率达18.05%),卫生监督所(中心)的人员数增速较低(年均增长率为0.18%),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生人员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39%).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外,各类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总数的CI<0.20.结论 我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人均占有量在农村地区增长较快,地区间人均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尚佳,但总量不足,重要机构和人员类别需要注意.要继续加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投入,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稳定公共卫生队伍,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提高公平性与可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失能老人照护与支持需求质性研究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 老龄化背景下,失能老人照护需求不容忽视.全面了解失能老人照护与支持需求可为政府决策部门合理制定照护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目的 系统评价失能老人照护与支持需求相关的质性研究.方法 于 2022-12-03-2023-02-26 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从建库至 2023-02-26 相关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通过汇集性整合方法对原始质性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整合.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33 篇质性研究,提炼出 7 个主题,共 18 个类别:日常生活相关需求(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家务活动、照护特征),功能独立性需求(身体功能独立、自主决策独立),卫生保健相关需求(卫生保健服务内容、卫生保健服务体验、卫生保健服务需求表达),环境支持需求(客观环境支持、政策支持),正性情绪支持需求(情感慰藉、精神关怀),社会支持需求(社区支持性服务、活动参与、人际链接、信息链接),卫生技术相关需求(照护辅助设备、技术服务).结论 失能老人照护与支持需求复杂且多样.政府需要整合"家庭-社区-机构"资源以应对失能老人"身-心-社-医-环境"需求,从群体角度关注失能老人照护资源的分配公平,给予失能老人更多的社会福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医学中的全科医学
编辑人员丨2024/1/6
朱利安·哈特医生(Julian Tudor Hart,1927—2018年)是一名研究者、高血压专家、流行病学家、科学家、作家、政治评论员和社会倡导者,但在其内心深处,其始终是一名全科执业医师.哈特医生在英国南威尔士的一个煤矿村的全科诊所工作,为大约2 100人提供全科服务30年,哈特医生的研究和反思都是基于在这家诊所的实践开展的.哈特医生将其与患者的关系描述为:最初是面对面,最终是肩并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基于fsQCA组态视角的我国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路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 当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区域失衡、公平性缺失问题仍然突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目的 探究提升我国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具体路径,为实现我国医疗资源合理且高效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于2022年9月—2023年2月开展研究,数据源于《2021中国统计年鉴》《2021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将医疗卫生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作为投入指标,以诊疗人次和入院人数为产出指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 2020 年 31 个省份医疗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以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为结果变量,以卫生技术人员占比、每千人口床位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可支配收入、财政收入分权和医疗卫生财政预算支出占比为条件变量,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内外部要素对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协同影响机制,剖析高或非高水平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条件组态,明确医疗资源高效率和低效率配置的多重路径.结果 2020 年我国 31 个省份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均值为 0.852,但省际存在较大差异.组态分析结果可知,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共存在 3 种医疗资源高效率配置的路径.路径 1:政府主导型驱动路径,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典型案例.路径 2:内外协调型驱动路径,以云南省和甘肃省为代表案例.路径3:均衡型驱动路径,代表案例主要有广东省、福建省和湖北省.非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路径也存在 3 条.路径 1:政府制约型路径.路径 2:经济-政府双重制约型路径,代表案例有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路径 3:内外制约型路径,典型案例有山西省和西藏自治区.结论 内外部各要素及要素间的协同在良性互动过程中共同影响着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水平,需优化内外部环境,并对关键资源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以形成合力,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我国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可及性与公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为提高我国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可及性与公平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3-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采用集聚度对妇幼保健机构的卫生资源可及性及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妇幼保健机构数量较为稳定、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增加,但地区差异明显;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的可及性呈现出"人口密集地区>人口均值地区>人口稀疏地区"的特点,公平性方面呈现出"人口均值、稀疏地区优于人口密集地区"的特点.结论:应综合考虑人口因素与地理因素,关注区域内外的差异,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妇幼保健机构的卫生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