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社论)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历史见证壮阔的征程,时间镌刻奋斗的足迹.今天,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正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走过峥嵘岁月,历经风雨洗礼,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永葆赤子之心,砥砺复兴之志,千秋伟业气势如虹.回望100多年来的不平凡历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5年来,依靠全体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数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重大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吉林省边境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吉林省边境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当地居民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3年3-4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吉林省延边地区的3个边境乡镇抽取1 200名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当地边境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吉林省最终纳入分析的1141名边境地区农村居民中,患慢性病共病者400例,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35.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已婚、离异/丧偶和贫困人口是吉林省边境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的危险因素,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15 000元和运动时间>60分/周是吉林省边境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吉林省边境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率相对较高,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年收入、运动时间和是否为贫困人口是该地区边境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责任感、生命态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责任感、生命态度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3所高校一、二、三3个年级大学生共1542名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卷、生命态度量表、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20,CHQ-20)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心理健康评分、生命态度评分及父母养育方式中父母关爱得分、父母鼓励自主、父母控制评分在留守经历、成长地、独生子女、贫困生、家庭结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责任感呈负相关性(r=-0.318,P<0.05),与生命态度呈负相关性(r=-0.578,P<0.05),与父母养育方式中分维度父母关爱得分、父母鼓励自主评分呈负相关性(r=-0.428,-0.443;P<0.05),与父母控制维度评分呈正相关性(r=0.365,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有留守经历、成长地为农村、非独生子女、单亲或其他家庭、家庭贫困、父母关爱评分低、父母鼓励评分低、父母控制评分高、生命态度评分低,则心理健康水平低(P<0.05).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处于良好状态,与父母养育方式、生命态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中国6~23月龄婴幼儿甜饮料和不健康食物摄入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描述2013年、2016-2017年中国6~23月龄婴幼儿甜饮料和不健康食物摄入的变化.方法 数据来自2013年、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项目,研究对象分别为6~23月龄儿童9983名和20 423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1年更新的婴幼儿喂养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儿童甜饮料和不健康食物摄入的变化.结果 采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加权计算,利用Rao-Scott修饰权重的卡方检验进行不同调查年、性别、月龄、地区儿童之间的统计学差异检验.结果 2013年中国6~23月龄儿童甜饮料摄入比例是20.2%(95%CI 16.0%~24.4%),大城市儿童达到29.6%,而最低的贫困农村儿童为14.0%,但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2013年相比,2016-2017年中国6~23月龄儿童甜饮料摄入比例显著增加,达到了 51.7%(95%CI 48.9%~54.4%),中小城市儿童达到了 54.1%,而最低的大城市儿童为44.3%.2013年中国6~23月龄儿童不健康食物摄入比例是31.2%(95%CI 23.2%~39.3%),中小城市儿童达到46.3%,而最低的贫困农村儿童为16.3%.与2013年相比,2016-2017年中国6~23月龄儿童摄入不健康食物的比例为35.6%(95%CI33.6%~37.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ao-Scott x2=0.96,P=0.33).最高的中小城市儿童为38.6%,大城市和贫困农村儿童达到了 30%.两个指标在同一调查年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月龄儿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国6~23月龄儿童摄入甜饮料比例明显增加,不健康食物摄入相对稳定,12月龄以上儿童和农村儿童是要关注的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2016-2017年中国6~23月龄婴幼儿喂养状况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描述中国6~23月龄婴幼儿的喂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5个监测点6~23月龄儿童20423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1年更新的婴幼儿喂养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 6~23月龄儿童的辅食添加率、最低膳食多样性、最低膳食摄入频率和最低可接受膳食等.结果 采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加权计算,利用Rao-Scott修饰权重的卡方检验进行不同性别、地区、月龄组儿童之间的统计学差异检验.结果 2016-2017年中国6~8月龄儿童辅食添加率是83.2%(95%CI 80.5%~85.9%),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儿童辅食添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o-Scott x2=30.85,P<0.01),中小城市儿童达到90.3%,而贫困农村儿童为75.0%.中国6~23月龄儿童达到最低膳食多样化的比例是60.6%(95%CI 58.1%~63.1%),中小城市儿童达到71.1%,而最低的贫困农村儿童为50.5%;八类食物中除了母乳以外,蛋类(34.4%,95%CI 32.1%~36.6%)、豆类(19.0%,95%CI 17.4%~20.7%)摄入的比例较低,谷类、根茎类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水果为89.7%(95%CI 88.4%~91.1%).蛋及或肉类的消费比例是 76.4%(95%CI 74.2%~78.7%),未摄入蔬菜和水果的比例是9.1%(95%CI7.8%~10.4%).中国6~23月龄儿童达到最低膳食摄入频率的比例是72.4%(95%CI 70.1%~74.7%),大城市、中小城市和一般农村儿童均在70%以上,贫困农村儿童为60.2%;最低可接受膳食的比例是43.4%(95%CI 40.7%~46.1%),城市儿童达到50%以上,而农村儿童低于40%,贫困农村儿童为30.1%.最低膳食多样化、最低膳食摄入频率和最低可接受膳食三个指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城市和农村、不同月龄儿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6-2017年中国6~23月龄儿童喂养状况无性别差异,辅食添加比较及时,儿童最低膳食多样化和膳食摄入频率相对理想,但贫困农村儿童的最低可接受膳食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基于城乡视角中国家庭多维健康贫困测度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基于城乡视角对中国家庭多维健康贫困进行测度与解构,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健康贫困差距以及消除健康贫困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中12494户中国家庭(城镇家庭6409户、农村家庭6085户)的经济活动、教育获得、家庭关系与家庭动态、人口迁移、身心健康等数据,采用健康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及多维健康贫困测度指数创新性地以健康权利、健康能力和健康风险三大维度测度解构多维贫困的贡献归属.结果 2018年中国家庭的多维健康贫困指数和发生率分别为0.216和0.472,城乡分解测度显示城市家庭的多维健康贫困指数和发生率分别为0.184和0.410,农村家庭的多维健康贫困指数和发生率分别为0.249和0.537;维度分解表明健康风险、健康能力和健康权利的贡献度分别为0.478、0.268和0.254,全国、城市和农村在健康权利维度上的贡献度分别为0.254、0.267和0.244,在健康能力维度上的贡献度分别为0.268、0.228和0.299,在健康风险维度上的贡献度分别为0.478、0.505和0.457.结论 201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多维健康贫困指数和发生率均高于城市家庭,健康风险已成为多维健康贫困的重要贡献维度,而健康能力则是城乡差异最大的维度,对农村健康能力的提高应加以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农村大学生心理危机脆弱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了解农村大学生心理危机脆弱性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农村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或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于2022年1-9月选取南阳市5所高校大一至大三共3 560名在校农村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危机脆弱性测验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社会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农村大学生心理危机脆弱性得分(10.76±3.46)分、父母教养方式中溺爱维度得分(2.68±0.55)分、信任鼓励维度得分(2.52±0.62)分、PSSE得分(3.29±0.61)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农村大学生心理危机脆弱性与溺爱、忽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0.49),与信任鼓励、情感温暖、社会自我效能感(PSSE)之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0.53,-0.51)(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农村大学生单亲或其他家庭结构、贫困生、留守经历、溺爱得分高、忽视得分高,则心理危机脆弱性高;信任鼓励得分高、情感温暖得分高、PSSE得分高,则心理危机脆弱性低(P值均<0.05).结论 农村大学生心理危机脆弱性较高,且与其家庭结构、是否为贫困生、留守经历以及父母教养方式、PSSE有关.应积极关注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加强与学生父母沟通、培养学生社会自我效能感等方面促进心理素质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河南省2012-2016年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中小学学生生长发育变化状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贫困农村地区学生的生长发育变化状况,为评价营养改善计划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河南省26个试点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中各抽取10%~ 30%的小学和初中进行营养状况监测.对2012和2016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的身高、体重整体低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河南省农村地区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从2012-2016年,贫困农村地区男生平均身高增加2.27cm,平均体重增加1.95 kg;女生平均身高增加2.05 cm,平均体重增加1.75 kg.且2016年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地区部分年龄组学生的身高、体重已赶上甚至超过2014年河南省体质调研农村地区同性别、同年龄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4年间贫困地区7~16岁学生身高和7~13岁学生体重的年均增长速度均高于体质调研4年间整个农村地区学生.结论 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切实提高了贫困农村地区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0—2012年中国孕妇贫血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中国孕妇贫血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150个调查县(区)的3501名孕妇.问卷调查孕妇基本情况、孕期状况和膳食摄入量信息.采集6 ml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含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妇贫血的相关因素.结果3501名孕妇中,605名患有贫血,贫血检出率为17.2%;轻度贫血约占61.0%(369/605).与大城市孕妇相比,贫困农村孕妇患贫血的OR(95% CI)值为1.46(1.08~1.98);与南方相比,北方孕妇患贫血的OR(95% CI)值为1.39(1.15~1.68);与孕早期孕妇相比,孕中期、孕晚期的孕妇患贫血的OR (95% CI)值分别为1.79(1.33~2.43)、2.11(1.56~2.85);与本次怀孕前半年未服用叶酸酶孕妇相比,服用过叶酸的孕妇贫血的OR(95% CI)值为0.76(0.63~0.93).结论 2010—2012年中国孕妇贫血特点表现为轻度流行,孕妇生活地区、孕期及是否服用叶酸与贫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材产业扶贫重点优先区域划分和推荐种植中药材名录整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是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我国的贫困县绝大部分都是分布在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由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农林牧业的生产效益非常低下,仅靠生态补偿或传统农业难以脱贫致富,中药材产业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务院扶贫办等5部门联合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实施,因地制宜的指导和规划中药材生产实践,促进中药材产业扶贫相关工作向最佳生产区域集中,该文基于贫困地区的相关数据资料,对具有优先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条件的区域进行划分,并在宏观层面对贫困地区可种植的中药材名录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显示:国家级贫困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涉及的县中至少有10%以上的贫困县,已经有很好的中药材产业基础,是中药材产业扶贫的重点优先区域;有53%的贫困县,具有一定的发展中药材产业扶贫条件,需要加强相关工作拓展中药材产业扶贫的基础和能力;有37%的贫困县发展中药材产业扶贫的基础条件较弱.建议:先期重点优先考虑,已经有很好中药材产业基础的县,通过近百个重点优先发展的县,带动其他有条件的贫困县,实施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