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钝化剂对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钝化剂可以使土壤重金属由活性态向稳定态转化,降低重金属的迁移和生物可利用性,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质量和健康的重要指标,其转化过程对大气化学、全球碳循环起到决定性作用,受到利用方式、农艺措施和治理修复活动的影响.钝化剂的施用一方面会改变土壤结构、团聚体组成和pH、阳离子交换率(CEC)等理化性质,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另一方面可以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改变有机碳转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转化.上述影响受到钝化剂种类、施用量及施用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调控.本文论述了不同钝化剂施用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变化情况,并探讨了钝化剂对土壤有机碳转化影响的作用机制.未来应基于作用机制,开发兼具固碳增汇与重金属钝化功能的新型钝化剂,并揭示钝化剂施用后土壤有机碳周转及稳定性有机碳的时空分布规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碳"背景下我国农业碳减排潜力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综述回顾我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特征及类型,并指出农田利用、畜禽养殖、农业废弃物处置和土地利用管理等 4 方面的农业碳减排潜力.合理的农艺管理和经济政策措施可以减少农田利用碳排放;源头农业碳减排、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等措施可以降低畜禽养殖碳排放;优化粪便管理模式和农业秸秆利用可以减少农业废弃物处置碳排放;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和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土地利用管理碳减排的重要举措.综述可为提升我国农业碳减排潜力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幼穗分化期喷施磷钾肥对早稻抵御低温及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超级杂交早稻品种淦鑫203为材料,以叶面喷清水为对照(CK),设置0.1%(P1)、0.3%(P3)和0.5%(P5)3个浓度的磷酸二氢钾以及撒施草木灰(MH)处理,研究了双季早稻幼穗分化期遭遇低温条件下喷施磷钾肥对水稻叶温、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期间6:00--18:00所有时间段,喷施磷酸二氢钾和草木灰的稻株叶片温度均高于CK;低温胁迫下各处理稻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逐渐降低,以P3处理降低幅度最小;各处理抗氧化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P3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幅度均高于其余处理,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幅度低于其余处理;低温处理结束后,以CK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最高;低温胁迫下喷施磷酸二氢钾和草木灰处理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植株干物质积累,达到减缓产量降低的效果,其中以P3处理最佳;从产量结构上看,各处理较CK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有明显改善.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是增强双季超级杂交早稻幼穗分化期低温抵御能力的较为实用的农艺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抽穗扬花期不同灌水处理对晚稻抵御低温、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超级杂交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为材料,设置日排夜灌,灌溉水深4~5 cm(H1);日排夜灌,灌溉水深8~10 cm(H2);深水灌溉,保持水深8~10cm(H3)等3个处理,以稻田湿润处理水层0~1 cm为对照,研究了抽穗扬花期遭遇低温条件下不同灌水方式和水层深度对双季晚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期间,不同灌水处理叶片、土层和冠层温度较对照均有所提高,其中H2处理增温效果最好.低温胁迫下各处理稻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逐渐降低,其中H2处理降低幅度最小;H2处理叶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最小,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其余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增幅最小,过氧化氢酶下降幅度最小.灌水保温均可达到增产效果,以H2处理效果最佳,遭遇低温的2014年和2015年第二播期H2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12.9%和13.5%;从产量结构上看,各处理较对照在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结实率、千粒重上均有一定的改善,日排夜灌8~10 cm水深处理是增强双季杂交晚稻抽穗扬花期低温抵御能力较为实用的农艺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栽培年限珠子参在不同生长期的光合特性及保护酶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珠子参高效优质人工栽培技术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对不同栽培年限珠子参主要农艺性状、叶片光合特性、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保护酶活性进行测定,用Excel与SPSS软件处理数据.结果:3年生珠子参地上部分生长旺盛,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高,对光能的捕获、有机物的同化、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高于2年生和苗期珠子参.结论:人工栽培珠子参,应根据栽培年限和生长阶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遮阴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与农艺性状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实现银柴胡种子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单株银柴胡120株,每3株取其平均值,测定单株银柴胡株高、根长、根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千粒重和种子产量等指标,利用SPSS线性回归法对银柴胡种子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与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显著性相关的5个农艺性状为株高、根长、根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千粒重,其中单株根鲜重和千粒重指标直接或间接的对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最优回归方程为Y=-1.700+0.017X3+1.078X5.结论:单株千粒重和根鲜重指标是影响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千粒重越大,其单株种子产量相应的就较高,单株根鲜重指标对单株种子产量的影响仅次于千粒重指标,这个结果也进一步说明在田间管理过程中,改进生产措施不仅可提高银柴胡药材(药用部位)产量,也可以增加3年生植株的种子产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筛选安全的共低积累基因型评价空心菜对镉和硝酸盐积累的变异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筛选镉-硝酸盐共低积累空心菜基因型,并研究降低空心菜重金属含量,提高营养品质的农艺措施.创新点:首次筛选得到镉-硝酸盐共低积累空心菜基因型,并研究空心菜可食部污染物、矿质元素和营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提出进一步降低空心菜可食部镉和硝酸盐含量的农艺措施.方法:共38个空心菜基因型收集于世界各地,种植在连作了7年的中度镉-硝酸盐复合污染土壤上(Cd 1.10 mg/kg,NO3?235.2 mg/kg),4周后收获.用HNO3-HClO4(体积比5:1)消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各种金属元素,水杨酸-硫酸比色法测定硝酸盐含量,钒钼黄比色法测定磷含量,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乙醇-丙酮(体积比2:1)比色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结论:本试验筛选得到镉-硝酸盐共低积累空心菜基因型4个(Cd<0.71 mg/kg DW,NO3?<3100 mg/kg FW),分别是JXDY、GZQL、XGDB和B888,可以在中轻度镉-硝酸盐复合污染土壤上安全生产.空心菜地上部镉与铅、锌含量呈正相关,而这3种元素均与磷量呈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镉、铅和锌通过相同的途径被空心菜吸收,可以同时被治理.增加磷肥供应率可以抑制复合污染土壤中的镉和硝酸盐向空心菜可食部的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杜仲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考察了杜仲叶中总多酚、黄酮、绿原酸等多酚类化合物及京尼平苷酸、桃叶珊瑚苷含量等活性成分与其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排序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及蒸发量在杜仲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等次生代谢物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及蒸发量越高越有利于杜仲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及京尼平苷酸、桃叶珊瑚苷的累积;土壤中有效态铁、锌、锰含量及pH与多酚类化合物含量成正相关.在实践生产中可以通过适当选择高温度,提高蒸发量的地段,增施铁、锌、锰、硼肥料,适当调节土壤pH等农艺措施,提高杜仲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等次生代谢物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保护性耕作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并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农艺措施之一.基于河南省长期定位试验2011-2016年数据,分析不同耕作措施(传统耕作、免耕和深松处理)对土壤水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2016年免耕和深松耕作处理下冬小麦拔节期平均相对保墒率分别为7.3%和-0.68%,且免耕较传统耕作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拔节期0~ 60 cm土壤贮水量.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提高了冬小麦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0~ 10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而深松耕作并未明显提高冬小麦拔节期土壤平均含水量.此外,免耕较传统耕作能够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尤其在较干旱年份其增产效果更优.因此,免耕的蓄水保墒及增产效果在较干旱年份明显优于深松耕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农艺措施对金线莲瓶苗移栽存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金线莲瓶苗移栽农艺措施,以提高金线莲瓶苗移栽存活率和生长量.方法 从栽种基质、移栽时间、每窝用种量、移栽密度等4个角度对金线莲瓶苗移栽的农艺措施进行优化研究.结果 4月份移栽;基地先铺一层5cm厚的朽木,朽木上铺一层厚约2cm左右的森林腐殖土;用种量3株/窝;株行距10 cm×5cm.其存活率最高可达92.5%,5个月单株生长量最高达1.5g.结论 峨眉山能成功引种移栽并收获5个月生长期的金线莲组培苗,该研究结果对改变投资者盲目引种不科学种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