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肌损伤、冠脉多支病变及其术后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因胸闷胸痛入院、诊断ACS并行急诊/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待病情稳定后[术后(2±1)d]行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检查。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OSA组(AHI≥15次/h)和对照组(AHI<15次/h),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学指标、超声心电图参数、冠脉血管评分以及术后指标等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S患者发生冠脉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符合入排标准的104例ACS患者,男85例(81.7%),女19例(18.3%),年龄(57.3±10.8)岁,其中48.1%(50/104)合并OSA。OSA组患者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率、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D-二聚体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患者睡眠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OSA组患者肌钙蛋白T(cTnT)更高[ M( Q1, Q3),54.0(9.3,343.8)ng/L比15.0(7.8,38.8)ng/L, P<0.05],左房内径更大[41.4(39.3,45.2)mm比40.2(37.1,42.0)mm, P<0.05],病变血管数更多[2(1,3)支比1(1,2)支, P<0.001],多支病变为主[60.0%(30/50)比29.6%(16/54), P<0.05],住院期间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更高[10.0%(5/50)比0(0/54), P=0.01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只有AHI( OR=1.035,95% CI:1.008~1.063, P=0.011)与ACS患者发生冠脉多支病变相关。 结论:合并OSA的ACS患者心肌损害更重,更易出现左心结构改变,更易发生冠脉多支病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高AHI是ACS患者发生冠脉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STEMI患者不良临床结局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影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良临床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STEMI且在心肌缺血性症状发生12 h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心血管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情况,出院后进行长期随访.利用主成分因子提取法对原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各项因子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95例,经过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0.0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因子1吸烟、男性和年龄(OR=2.668,95%CI:1.036~6.867,P=0.042),因子5冠脉多支病变和糖尿病(OR=2.802,95%CI:1.286~6.106,P=0.009)是院内死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70例完成了平均39个月的随访,其中135例(28.7%)发生了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因子4反应血脂水平(HR=1.261,95%CI:1.026~1.549,P=0.027),因子5反应多支病变和糖尿病(HR=1.306,95%CI:1.053~1.621,P=0.015),因子6反应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和CK-MB水平(HR=1.241,95%CI:1.012~1.521,P=0.037)是STEMI患者远期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临床预后应对其进行综合性管理,包括戒烟、控制体重、血脂管理以及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指导.MIF作为新型的心肌损伤标记物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亲环素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亲环素A(CyPA)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50例老年人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及血糖水平分为正常对照组(50例)、单纯CHD组(100例)和CHD合并T2DM(CHD+T2DM)组(100例).单纯CHD组进一步分为单纯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0例)和单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50例);CHD+T2DM 组进一步分为 SAP 合并 T2DM(SAP+T2DM)组(50 例)和 ACS 合并 T2DM(ACS+T2DM)组(50例).比较各组患者临床和血清生化指标以及冠脉Gensini评分,分析CHD+T2DM组和单纯CHD组血清CyPA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SAP+T2DM组和ACS+T2DM组年龄、高血压病患者比例、FBG、HbA1c水平高于单纯SAP组、单纯ACS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SAP+T2DM组血清CyPA水平和Gensini评分高于单纯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ACS+T2DM组血清CyPA水平和Gensini评分高于单纯ACS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HD+T2DM组和单纯CHD组血清CyPA水平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s=0.860和0.187,P<0.01).CHD患者中,冠脉多支病变组血清CyPA和HbA1c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ACS患者血清CyPA和HbA1c水平高于SAP患者(P<0.05).结论 CHD合并T2DM患者血清CyPA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CyPA联合HbA1c可作为诊断ACS的有效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青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探讨青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心功能下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年龄<45岁的初发AMI且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6例及同期60-75岁的患者9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青年组心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青年组年龄中位数为40岁,男性患者及吸烟人群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P<0.01),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老年组(P<0.001);血尿酸水平、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老年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脂蛋白(a)显著低于老年组(P<0.01);冠脉多支病变的比例和Gensini评分低于老年组(P<0.001),左室射血分数<40%的比例显著低于老年组(P<0.01).两组罪犯血管为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脉的比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和高冠脉Gensini评分是青年初发AMI患者心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年初发AMI以男性为主,吸烟、高尿酸、血脂异常更为多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对较轻,高尿酸和冠脉Gensini评分是青年初发AMI后心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一站式复合技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一站式复合技术与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不同风险层次冠脉多支病变的中远期临床治疗结果,探讨一站式复合技术最佳临床应用指征.方法:自2007-06至2010-12在阜外医院接受一站式复合冠脉血运重建术的冠脉多支病变患者共141例(一站式复合技术组).同期共5797例多支病变患者行CABG,4254例多支病变患者行PCI,对术前主要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倾向性评分,采用最邻近配比法各选择141例CABG患者(CABG组)及PCI患者(PCI组)与一站式复合技术组患者进行1:1配对.应用EuroSCORE及SYNTAX评分对采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进行风险分层(EuroSCORE低危患者≤2分,中危患者3~5分,高危患者≥6分;SYNTAX评分低危患者≤24分,中危患者25~29分,高危患者≥30分),分别比较采用3种不同再血管化治疗方式的EuroSCORE低、中、高危患者及SYNTAX评分低、中、高危患者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至2015-01,平均随访时间为4.5年.一站式复合技术组总体MACCE发生率(9.9%)显著低于PCI组(27.7%,P<0.001),但与CABG组(1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采用EuroSCORE对三组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后,在EuroSCORE低危及中危患者中,一站式复合技术组MACCE发生率与CABG组、P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EuroSCORE高危患者中,一站式复合技术组MACC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ABG组(P=0.017)和PCI组(P<0.001).采用SYNTAX评分对三组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在SYNTAX评分低危及中危患者中,一站式复合技术组MACCE发生率与CABG组、P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YNTAX评分高危患者中,一站式复合技术组MACCE发生率显著低于PCI组(P<0.001),与CAB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5).结论: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不同风险层次冠脉多支病变均取得了较好中远期临床效果,对于临床上具有常规再血管化治疗高危因素的患者,一站式复合技术提供了另一种安全可行的再血管化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冠心病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5月-2016年9月因疑诊和确诊冠心病连续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及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术的患者677例,分析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根据肾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肾动脉正常组(肾动脉造影正常)、肾动脉轻度狭窄组(肾动脉狭窄<50%)和肾动脉明显狭窄组(肾动脉狭窄≥50%),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合并ARAS的危险因素.结果 677例患者中,肾动脉明显狭窄发生率为18.9%(128/677),肾动脉轻度狭窄发生率为16.7%(113/677).肾动脉狭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脉压、肌酐均高于肾动脉正常组(P<0.0S),女性、高血压、左主干病变比例与肾动脉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动脉轻度狭窄组冠脉双支病变比例高于肾动脉正常组(P<0.05).肾动脉明显狭窄组年龄、脉压、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且外周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冠脉单支及三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女性、外周血管病变、冠脉多支病变是AR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女性、伴有外周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易发生肾动脉狭窄,在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应行肾动脉造影,以尽早发现ARAS,并进行肾动脉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完全性与部分性血运重建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完全性血运重建与部分性血运重建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MVD)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接受PCI治疗的MVD患者174例,按照血运重建方式分为完全性血运重建组75例及部分性血运重建组99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体征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记录两组PCI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心功能各项指标、6 min步行试验(6MWDT)、N端前脑钠尿肽(NT-proBNP)变化情况、再次住院例数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血运重建后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心功能指标、6MWDT、MACE、再住院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运重建前后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及血液NT-proBNP峰值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部分性血运重建治疗MVD的近远期疗效与完全性血运重建相似,且并发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较完全性血运重建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左主干及冠脉多支病变低心输出中的应用及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冠脉多支病变低心输出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24例左主干及冠脉多支严重病变心功能低下患者在CABG围术期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重视围术期重要器官支持与保护,加强IABP应用期间病情观察及并发症预防和护理.结果 24例患者在IABP术后心功能不同程度改善,表现为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尿量较前明显增加、心率减慢;14例患者在IABP支持下顺利行CABG术,其余10例患者CABG术后启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球囊反博期间发生并发症7例,其中肾功能不全2例(8.3%)、穿刺部位渗血3例(12.5%)、下肢缺血2例(8.3%);20例患者术后顺利康复,4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自动放弃治疗.结论 在左主干及冠脉多支病变的重症患者CABG围术期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可有效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心功能而控制病情,严密的病情观察与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STEMI年龄≥75岁的97例患者(高龄组)与<75岁的92例患者(非高龄组)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高龄组的STEMI危险因素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史及肺功能减退的比例高于非高龄组,而吸烟史和AMI阳性家族史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患者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较对照组多,分别是24.7%比10.9%,(52.1±4.2)ml·min-1· 1.73 m-2比(63.7±2.3)ml·min-1· 1.73 m-2,P<0.05.高龄组不典型胸痛更多见,约占34.1%,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16.5%比6.5%,P<0.05).其他症状,如消化道症状及晕厥未见统计学差异(13.4%比5.4%,P>0.05;5.2%比5.4%,P>0.05).心功能Killip Ⅰ级患者高龄组少于对照组(51.5%比71.7%,P<0.01),而KillipⅡ~Ⅲ级患者则多于对照组(38.2%比22.9%,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高龄组冠脉多支病变、侧支建立、复杂病变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是81.4%比65.2%,P<0.05,82.5%比68.5%,P<0.01,61.1%比47.8%,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STEMI患者既往PCI、肾功能减退、不典型胸痛更多见,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侧支建立、复杂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左前外侧小切口获取双乳内动脉结合“分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65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应用双乳内动脉(BITA)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分站式”冠状动脉(冠脉)血运杂交重建术(HCR)治疗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5 2017-05我院应用BITA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HCR治疗的65例冠脉多支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65例患者均顺利应用BITA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分站式”HCR,全组无手术死亡.小切口冠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外科手术时间为(204.6±28.7) min,冠脉搭桥数(2.6±0.5)支,术后总引流量(520.1±120.3) ml,输红细胞5例(7.7%),机械通气时间(10.5±5.0)h,MIDCAB与PCI间隔时间(6.0±1.37)d.PCI前复查冠脉造影未见桥血管吻合口狭窄、闭塞情况,PCI植入支架(1.90±0.67)枚.术后平均随访1个月,65例患者无死亡、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结论:应用BITA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分站式”HCR技术治疗多支冠脉病变早期临床结果显示可行性和安全性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