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眠心肌占心肌总灌注受损范围的比例预测HFrEF患者CABG术后心室重构逆转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心肌灌注显像联合门控心肌代谢显像探讨冬眠心肌(HM)占心肌总灌注受损范围(TPD)的比例(HM/TPD)预测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逆转心室重构(RR)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 1月至 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诊断为HFrEF的住院患者,手术前、后行锝-99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99mTc-MIB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联合氟-18-脱氧葡萄糖( 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门控心肌代谢显像,术后3~12个月复查心肌灌注和代谢显像。Δ表示变化值(术后-术前)。根据术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减少 10%及以上认为发生RR,将患者分成逆转组(RR+)和未逆转组(RR-)。采用回归分析预测RR的影响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计算曲线下面积预测术后RR的界值。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诊断为HFrEF并在术前行心肌灌注和代谢显像的住院患者作为验证组,术前和术后3~12个月均行超声心动图。在验证组中,验证ROC曲线获得界值的可靠性。 结果:前瞻性队列纳入28例HFrEF患者,年龄为(56.9±8.7)岁,其中男性26例。RR+组( n=16)术前HM/TPD明显高于RR-组( n=12)[(51.8%±17.9%)比(35.7%±13.9%), 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HM/TPD是预测CABG术后RR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 OR)=1.073,95% CI:1.005~1.145, P=0.035]。ROC曲线示,预测术后RR指标的HM/TPD界值为38.3%,AUC为0.786( P=0.011),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为75%。回顾性纳入100 例HFrEF患者作为验证组,年龄为(59.7±9.6)岁,其中男性90例。在验证组中,HM/TPD预测HFrEF患者CABG术后RR的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60%,准确性为73%。与HM/TPD<38.3%的患者( n=36)比较,HM/TPD≥38.3%的患者( n=64)术后RR及心功能改善更明显(均 P<0.05)。 结论:术前HM/TPD是预测HFrEF患者CABG术后RR的独立影响因素,HM/TPD≥38.3%可较准确地预测CABG术后心室重构的逆转和心功能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与心脏磁共振成像评价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活力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以下简称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与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肌活力评价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同期(一个月内)接受 18F-FDG PET与CMR评价心肌活力的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285例,其中男性260例、女性25例,年龄(57.8±10.0)岁。按照17节段法分析 18F-FDG PET与CMR 2种方法鉴别各心肌节段存活心肌与梗死心肌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分析2种方法之间鉴别心肌活力类型的相关性。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比较2种方法检测梗死心肌的一致性。 结果:285例患者总共4 845个心肌节段,共有3 376个(69.7%) 18F-FDG PET显示室壁运动异常的心肌节段被纳入分析。 18F-FDG PET与CMR检测的梗死心肌总含量分别为17.6%±13.0%和19.2%±13.4%,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r=0.67, P<0.001)。与CMR相比, 18F-FDG PET对于梗死心肌总含量的检测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梗死心肌总含量差值的95% CI为-12.7%~27.8%,平均差值为7.5%)。在CMR检测为透壁梗死的697个运动异常节段中, 18F-FDG PET检测绝大多数(90.4%,630/697)节段可见透壁或非透壁梗死,二者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而在CMR检测为非透壁梗死的1 371个节段中,却有多达686个(50.0%)节段 18F-FDG PET未检测到梗死改变。在个体水平,CMR检测的每例患者的梗死心肌总含量与 18F-FDG PET检测的冬眠心肌总含量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 r=-0.09, P=0.12)。在节段水平,在CMR检测为非透壁梗死的1 371个节段中, 18F-FDG PET检测838个(61.1%)节段有冬眠心肌;而在CMR检测为透壁梗死的697个节段中, 18F-FDG PET检测286个(41.0%)节段有冬眠心肌。CMR检测为非透壁梗死的节段比透壁梗死的节段含有更多的冬眠心肌(61.1%对41.0%, χ2=66.207, P<0.001)。 结论:18F-FDG PET与CMR在评价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肌活力中各具优势。CMR在检测心肌梗死方面具有更高的检出率,而 18F-FDG PET能够检出更多的存活心肌并鉴别冬眠心肌, 18F-FDG PET与CMR二者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心肌活力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7年ACR关于高度疑诊冠心病慢性胸痛患者的影像诊断技术适用性标准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于可能患冠状动脉疾病(CAD)所致的慢性胸痛患者,影像学检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像学技术在判定患者是否有心肌缺血、冬眠心肌、瘢痕组织,以及管腔斑块、狭窄程度等方面,均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价值.影像学技术还能够在评估慢性心肌缺血的病变进程、治疗策略的选择,如药物保守治疗、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抑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均起到重要指导价值.通过影像学技术评估心室功能、舒张和收缩期心腔容积变化,评价上述各种治疗手段的疗效,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冠心病存活心肌识别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坏死心肌、冬眠心肌及顿抑心肌的存在可导致缺血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其中冬眠心肌及顿抑心肌为存活心肌,与坏死心肌的主要区别在于血运重建后收缩功能可完全或部分恢复.判断冠心病并伴有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是否存在存活心肌、是否能在血运重建后受益,是当前的重要挑战.随着技术的进步,无创影像学方法已经成为识别存活心肌的前沿方法,每一种方法都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存在不同优势.当前,临床实践中识别存活心肌常用的方法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冬眠心肌模型猪的线粒体形态及功能改变和心肌冬眠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慢性缺血导致的冬眠心肌(hibernating myocardium,HM)的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拟阐明线粒体相关的心肌冬眠的机制.方法 通过外科开胸置入Ameriod缩窄环的方法建立巴马猪的HM模型,通过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DSE)验证,观察对心功能、室壁运动、线粒体功能的改变.结果 HM模型手术成功率为67%,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有明显室壁运动异常,DSE示节段性的双相运动反应,室壁增厚率降低,射血分数降低.HM的HE染色和电镜观察分别表现出心肌纤维和线粒体在形态、排列、结构上的异常.模型组的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Ⅱ、Ⅲ的活性较假手术组降低,(分别为268.75±18.75%vs 118.75±11.97%;217.50±14.93% vs 155.00±2.89%;245.83±18.48% vs 169.23±15.70%),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V即ATP合成酶的活性降低了32.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缺血导致的心肌冬眠伴随着线粒体功能的减低,可能是HM在缺血中保持其存活的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13N-NH3/18F-FDG PET显像测冬眠心肌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PET/CT检测冬眠心肌数量预测伴有心功能不全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的价值并寻找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46例LVEF严重减低(≤40%)且接受CABG的冠心病患者,术前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且行13N-NH3/18F-FDG PET/C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评估冬眠心肌数量,于术后3~3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价LVEF情况,并追踪MACE发生情况.根据术后LVEF将患者分为LVEF改善组和LVEF未改善组,筛选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并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LVEF改善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确定预测CABG术后LVEF能否改善的冬眠心肌数量的界值;根据随访中发生MACE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与MACE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LVEF未改善组比较,术后LVEF改善组冬眠心肌数量较多,瘢痕心肌数量较少,患者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冬眠心肌数量及术前LVESV是CABG术后影响LVEF改善的独立因子;冬眠心肌预测LVEF改善的界值为21%;与MACE事件发生有关的因素为二尖瓣重度反流.结论 PET/CT检测冬眠心肌数量对预测伴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CABG后LVEF改善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尼可地尔对老年多支病变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综合评估口服尼可地尔对老年多支病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入选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间心内科收治的129例急诊P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行常规急诊PCI治疗并围术期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入院加服尼可地尔,每次5 mg,每日3次,出院后连续服用6个月,比较两组PCI术中血液灌注情况、围术期血清学心肌损伤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冬眠”心肌灌注及运动耐力改善情况,评估心功能.结果 观察组支架置人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达到TIMI 3级血流比例(96.9%比90.6%)、心肌3级染色比例(90.8%比82.8%)及术后2hST段回落比例(86.2%比76.6%)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 CK-MB、cTnI、BNP、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心肌核素显像显示:观察组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静息灌注总积分、总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下降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LVEDVI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住院期间(13.8%比23.4%)、随访期内(6.2%比14.1%)任一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口服尼可地尔有助于减轻老年多支病变STE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心肌损伤,术后连续服用尼可地尔能有效改善梗死后“冬眠”心肌灌注,患者心功能获益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葡萄糖/胰岛素负荷后正常及冬眠心肌 18F-氟脱氧葡萄糖摄取状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正常与冬眠心肌在口服葡萄糖和静脉内胰岛素负荷后对18 F-氟脱氧葡萄糖(18 F-FDG)的摄取状态.方法 选取自2011年6月至2016年9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同时行静息及运动负荷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及18 F-FDG心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显像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患者62例(糖尿病组),非糖尿病患者40例(非糖尿病组);另外,根据心肌血流灌注固定缺损区域的不同程度,分为18 F-FDG摄取患者67例(A组),无18 F-FDG摄取患者35例(B组).比较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A组与B组患者的18 F-FDG摄取状态.结果 A组中血流灌注正常的心肌节段显示,18 F-FDG摄取缺失或减少者40例(59.7%),B组18 F-FDG摄取缺失或减少者9例(25.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血流灌注正常的心肌节段显示,18F-FDG摄取缺失或减少者40例(64.5%),非糖尿病组18F-FDG缺失或减少者9例(22.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葡萄糖/胰岛素负荷方式及患者本底血糖水平对判断冬眠心肌存在一定影响,故在解释PET图像时应考虑患者本身血糖水平的影响,防止假性结果的出现;18 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时,葡萄糖/胰岛素负荷方案的选择有待进一步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门控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动态评估小型猪室壁瘤模型左心室功能及心室重构
编辑人员丨2023/8/6
左心室室壁瘤(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LVA)是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会导致左心室功能受损和心室重构,恶性心律失常、血栓栓塞乃至心脏破裂、死亡,患者预后差[1]. 对LVA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深入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表明,AMI周边区伴有冬眠心肌,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和(或)缺血程度加重,冬眠心肌会发展为坏死心肌[2]. 目前,关于AMI周边区心肌的研究局限于心肌交感神经重构与电重构[2] ,有关梗死周边区存活心肌的研究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冬眠心肌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对缺血心肌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入探讨,一部分实验研究发现许多病变重、病程长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虽经再血管化治疗,其收缩功能未能恢复的原因主要与受累区域的存活心肌相关.而存活心肌是指那些灌注缺损使其收缩功能降低但并未发生死亡的心肌细胞,包括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因而,准确评估存活心肌对这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可以评估冬眠心肌的存活情况并对其定量分析,从而为再血管化后心肌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提供有用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