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拉鲁肽对棕榈酸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lira)对棕榈酸(PA)所致H9C2大鼠心肌细胞脂毒性损伤的干预效果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在不同浓度的PA(0、50、100、150、200、300 μmol/L)和不同时间(6、12、24h)的条件下分别刺激H9C2大鼠心肌细胞(n=3),建立心肌细胞的脂毒性损伤模型,使用CCK8检测确定使H9C2细胞脂毒性损伤较大、细胞存活数最多的刺激条件.将成功建立模型的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CON+Lira(1 000 nmol/L)组、CON+PA(150 μmol/L)组和 PA(150 μmol/L)+Lira(1 000 nmol/L)组进行油红O染色(n=3),检测细胞内脂质含量,以明确PA(150 μmol/L)对心肌细胞有无脂毒性.将H9C2细胞根据不同的PA浓度(0、50、100、150、200、300 μmol/L)分为 6 个组(CON、PA1、PA2、PA3、PA4 和 PA5)(n=3),按照不同的 Lira 浓度分为 6 组:CON 组、PA 组(150 μmol/L)、CON+Lira3(1 000 nmol/L)组、PA(150 μmol/L)+Lira1(100 nmol/L)组、PA(150 μmol/L)+Lira2(500 nmol/L)组和PA(150 μmol/L)+Lira3(1 000 nmol/L)组(n=3),用蛋白印迹测定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及其与PA、Lira浓度的关系.结果:使用CCK8检测并最终确定PA为150 μmol/L、刺激12 h的条件下,H9C2细胞的脂毒性损伤较大、细胞存活数最多.与CON组相比,PA组(150 μmol/L)的细胞活性明显下降、脂滴明显增加(t=34.53,P<0.05),经lira预处理后脂滴明显减少(t=19.07,P<0.05);与CON组相比,随着PA浓度的增加,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F=12.32、3.307,均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F=7.618,P<0.05);与 PA 刺激组(150 μmol/L)相比,lira 预处理可以使 Bcl-2 蛋白表达明显增加(F=7.104,P<0.05,),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F=12.32、7.104,均P<0.05).结论:浓度为150 μmol/L的PA刺激H9C2心肌细胞12 h后可造成心肌细胞脂毒性损伤模型,lira可以改善甚至逆转PA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脂毒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水飞蓟宾对乙醇诱导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水飞蓟宾对乙醇诱导状态下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 实验中,将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乙醇组(500 mmol/L)以及水飞蓟宾(50 μmol/L、100 μmol/L)+乙醇组.经过药物干预后,观察细胞形态,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细胞凋亡以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检测细胞中过氧化氢酶(CAT)、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 乙醇组的H9c2心肌细胞形态异常,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内ROS增加;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升高,细胞中抗氧化酶物质活性显著降低.相比于乙醇组,水飞蓟宾(100μmol/L)+乙醇(500mmol/L)组H9c2心肌细胞形态改善,存活率显著提高,凋亡率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有所改善,培养液中LDH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细胞中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细胞内ROS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9c2心肌细胞经乙醇诱导构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水飞蓟宾作用后在细胞形态、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改善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保护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山楂有机酸通过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缺血后适应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山楂有机酸通过缺血后适应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对SD大鼠心脏进行缺血再灌注并记录心脏动力学改变,从再灌注期开始全程在灌流液中给予不同浓度的山楂有机酸.采用三苯四唑氯(TTC)染色评估心肌梗死面积.采用CellTiter 96 ?溶液细胞增殖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H2O2(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采用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细胞内丙二醛(MDA)生成、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以试剂盒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和Caspase-9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凋亡调控蛋白(BAX和BCL-2)、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和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左心室舒张压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LDH释放和细胞内MDA生成显著增加(P<0.01),SOD和GSH-Px的活力显著降低(P<0.01),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力显著增加(P<0.01),BAX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AKT和ERK的磷酸化被抑制、P38和JNK的磷酸化被激活(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山楂有机酸25、100 μg/mL组显著改善了小鼠离体心脏左心室舒张压(P<0.01),降低了心肌I/R损伤引起的梗死面积(P<0.01),明显提高了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了过氧化氢致心肌细胞损伤的LDH泄漏和MDA生成、提高了 SOD和GSH-Px活力(P<0.05或P<0.01),明显降低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以及Caspase-3和Caspase-9活力,下调BAX、BCL-2蛋白表达(P<0.05或P<0.01),上调p-AKT和p-ERK蛋白表达(P<0.05),下调p-JNK和p-P38的蛋白表达(P<0.01),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JNK和P38特异性激动剂Anisomycin以及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降低山楂有机酸100 μg/mL对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存活率升高和Caspase-3活力的降低(P<0.05或P<0.01).结论:PI3K/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可能介导了山楂有机酸通过缺血后适应提高抗氧化酶活力、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保护心肌I/R损伤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依折麦布对高脂血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及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对高脂血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及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I3K/AKT/GSK3β)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只建模成功的高脂血症大鼠随机分为高脂假手术组(n=16)、高脂AMI组(n=17)、依折麦布组(n=17),随机选取8只大鼠以普通饲料饲养(正常对照组).高脂AMI组、依折麦布组大鼠行冠脉结扎手术建立AMI模型(高脂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术后48 h,高脂假手术组、高脂AMI组、依折麦布组存活大鼠分别为10只、9只、9只.比较灌胃结束后各组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比较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以及心肌组织中PI3K、p-PI3K、AKT、p-AKT、GSK3β、p-GSK3β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高脂假手术组比较,高脂AMI组、依折麦布组大鼠LVEDV、LVESV水平升高(P<0.05),LVEF水平降低(P<0.05);依折麦布组大鼠LVEDV、LVESV水平低于高脂AMI组(P<0.05),LVEF水平高于高脂AMI组(P<0.05).与高脂AMI组大鼠比较,依折麦布组大鼠上述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有所改善.与正常对照组、高脂假手术组比较,高脂AMI组、依折麦布组心肌细胞AI均升高(P<0.05);依折麦布组大鼠心肌细胞AI水平低于高脂AMI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高脂假手术组比较,高脂 AMI组、依折麦布组大鼠心肌组织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水平均降低(P<0.05);依折麦布组大鼠心肌组织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水平高于高脂AMI组(P<0.05).[结论]依折麦布可能通过促进PI3K/AKT/GSK3β通路活化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高脂血症大鼠AMI后心功能发挥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磁共振T2 mapping技术在心肌梗死后对存活心肌评价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技术在判断心肌梗死(MI)患者中存活心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 例MI急性期患者、23 例MI慢性期患者及31 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应用CVI42 软件测量各组患者心肌节段的T2 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心肌、MI急性期远隔梗死区心肌、MI慢性期远隔梗死区心肌的T2 值分别为(48.14±5.59)ms、(50.29±2.13)ms、(49.00±3.25)ms,3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 急性期梗死心肌区、MI 慢性期梗死心肌区的 T2 值分别为(59.99±5.44)ms、(60.24±6.60)ms,急性期、慢性期梗死心肌区T2 值和正常心肌(包括远隔梗死区心肌)T2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慢性期的MI患者在梗死心肌周围都存在缺血心肌,应用T2 mapping技术可以显示梗死核心区、可挽救心肌区、正常心肌的分布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苦杏仁苷调节HMGA1/NF-κB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心肌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苦杏仁苷(AMG)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心肌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对高迁移率族ATHook蛋白1(HMGA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AMG低剂量组、AMG高剂量组、AMG高剂量+重组HMGA1组(AMG高+HMGA1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心肌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HMGA1/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心肌细胞存活率、NF-κB抑制蛋白α(IкBα)蛋白表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含量、HMGA1蛋白和NF-κB p65、IκBα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AMG各剂量组心肌细胞存活率、IκBα蛋白表达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含量、HMGA1蛋白和NF-κB p65、IκBα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且HMGA1过表达可逆转AMG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AMG通过抑制HMGA1/NF-κB信号通路,减轻LPS诱导的心肌细胞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小鼠供体骨髓来源MDSC通过CCL5趋化Treg至移植心脏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证实骨髓细胞(BM)来源的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可以趋化外周调节性T细胞(Treg)聚集于小鼠移植心脏,并发挥免疫调节功能。方法:体外应用曲古霉素A(TSA)联合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C57BL/6供体小鼠BM分化为CD11b+Gr-1+MDSC,将C57BL/6小鼠心脏移植至BALB/c小鼠腹腔,心脏移植成功的小鼠分为四组(每组n=12),M组:经受体小鼠尾静脉注入5×10 6供鼠骨髓来源MDSC细胞;C组:经尾静脉注入同剂量生理盐水;M+T组:经尾静脉注入5×10 6供鼠MDSC细胞及口服TAK-778(100 mg/kg,每周3次);H组:同系小鼠心脏移植。移植术后7 d对移植心脏进行Treg荧光标记,Elisa检测心肌组织及外周CCL5含量,监测各组小鼠移植心脏存活状况。 结果:TSA联合GM-CSF诱导的骨髓细胞经磁珠分选可获得纯度为93.8%的CD11b+Gr-1+MDSC,过继输入MDSC的小鼠移植心脏部位Treg数量为对照组4倍,过继输入MDSC后拮抗CCR5可明显抑制Treg向移植心脏迁徙( P=0.017),M组和M+T组在移植物和外周血浆中CCL5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组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其他组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4)。 结论:供体小鼠骨髓来源MDSC可以在体内通过CCL5趋化Treg至移植器官,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ECMO合并左心减压治疗儿童心功能衰竭5例临床经验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技术已成为急性心功能衰竭患儿的临床首选治疗手段之一 [1],其适用的儿科病种包括暴发性心肌炎 [2]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体外循环脱机困难等引起的严重心功能衰竭等 [3]。常用的插管方式包括颈部插管和正中插管 [4]。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eno-arterial ECMO, VA-ECMO)能有效恢复患儿全身循环灌注,但对左心室(left ventricle, LV)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5]。主动脉插管持续泵血增加主动脉根部压力和左室后负荷,进一步加重左室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 [6]。左心室血栓可导致脑梗等致死性并发症 [7]。左心减压能快速有效降低左心负荷,为心脏功能恢复争取更多的时间 [8]。近年来,ECMO支持下,左心减压对于严重左室功能不全的患儿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 [9]。截止2020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共完成94例患儿V-A ECMO心脏支持,儿童80例(85.1%),新生儿14例(14.9%),撤机率59.6%。2010—2019年V-A ECMO支持下左心减压共完成5例,4例死亡、1例存活,现将相关临床资料和经验分析汇总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谷氨酰胺对经烧伤大鼠血清干预的大鼠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其细胞信号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经烧伤大鼠血清(以下简称烧伤血清)干预的大鼠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其细胞信号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10只7~8个月龄雌雄各半Wistar大鼠制备正常大鼠血清(以下简称正常血清),另取20只7~8个月龄雌雄各半Wistar大鼠造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烧伤后制备烧伤血清,从180只1~3 d龄雌雄不拘Wistar大鼠心尖组织中分离培养原代心肌细胞用于后续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细胞分为正常血清组、烧伤血清组,加入相应血清培养。分别于培养1、3、6、9、12 h,采用锥虫蓝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将细胞分为单纯烧伤血清组、烧伤血清+4 mmol/L谷氨酰胺组、烧伤血清+8 mmol/L谷氨酰胺组、烧伤血清+12 mmol/L谷氨酰胺组、烧伤血清+16 mmol/L谷氨酰胺组、烧伤血清+20 mmol/L谷氨酰胺组,采用单纯烧伤血清或烧伤血清+相应终物质的量浓度谷氨酰胺处理,培养前实验筛选出的干预时间,同前检测细胞存活率。将细胞分为正常血清组、单纯烧伤血清组、烧伤血清+12 mmol/L谷氨酰胺组、烧伤血清+16 mmol/L谷氨酰胺组、烧伤血清+20 mmol/L谷氨酰胺组,同前处理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培养30 min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 S6K)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磷酸化水平。将细胞分为正常血清组、单纯烧伤血清组、烧伤血清+12 mmol/L谷氨酰胺组、烧伤血清+12 mmol/L谷氨酰胺+25 ng/mL雷帕霉素组,行相应处理后,分别于培养1、3、6 h,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金属硫蛋白(MT)表达并观测微管形态。各组各时间点各指标样本数均为10。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 t检验、LSD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 结果:培养1、3、6、9、12 h,烧伤血清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正常血清组( t=4.950、16.752、35.484、34.428、27.781, P<0.01)。与组内培养1 h比,烧伤血清组培养3、6、9、12 h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 P<0.05);与组内培养3 h比较,烧伤血清组培养6、9、12 h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 P<0.05);与组内培养6、9 h比较,烧伤血清组培养12 h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 P<0.05);烧伤血清组培养6、9 h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因此选择培养6 h作为后续烧伤血清干预时间。培养6 h,与单纯烧伤血清组比较,烧伤血清+4 mmol/L谷氨酰胺组、烧伤血清+8 mmol/L谷氨酰胺组、烧伤血清+12 mmol/L谷氨酰胺组、烧伤血清+16 mmol/L谷氨酰胺组、烧伤血清+20 mmol/L谷氨酰胺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升高( P<0.01)。烧伤血清+12 mmol/L谷氨酰胺组与烧伤血清+16 mmol/L谷氨酰胺组细胞存活率相近( P>0.05),烧伤血清+16 mmol/L谷氨酰胺组与烧伤血清+20 mmol/L谷氨酰胺组细胞存活率相近( P>0.05)。因此选择12、16、20 mmol/L作为后续谷氨酰胺的干预浓度。培养30 min,正常血清组、单纯烧伤血清组、烧伤血清+12 mmol/L谷氨酰胺组、烧伤血清+16 mmol/L谷氨酰胺组、烧伤血清+20 mmol/L谷氨酰胺组细胞mTORC1、p70 S6K、4E-BP1磷酸化水平分别为1.001±0.042、0.510±0.024、0.876±0.022、0.836±0.074、0.856±0.041,1.00±0.11、0.38±0.09、0.95±0.13、0.96±0.13、0.89±0.24,1.00±0.07、0.29±0.08、0.87±0.27、0.68±0.08、0.60±0.21。与正常血清组比较,其余4个烧伤血清组细胞mTORC1、p70 S6K、4E-BP1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1) 。与单纯烧伤血清组比较,其余3个烧伤血清组细胞mTORC1、p70 S6K、4E-BP1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1)。烧伤血清+12 mmol/L谷氨酰胺组细胞4E-BP1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烧伤血清+16 mmol/L谷氨酰胺组和烧伤血清+20 mmol/L谷氨酰胺组( P<0.05)。单纯烧伤血清组细胞培养1 h MT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血清组( P<0.05),其余时间点MT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组( P<0.01);培养1、3、6 h,单纯烧伤血清组细胞HSP70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组( P<0.05),烧伤血清+12 mmol/L谷氨酰胺组细胞HSP70和MT表达均明显高于单纯烧伤血清组( P<0.05),烧伤血清+12 mmol/L谷氨酰胺+25 ng/mL雷帕霉素组细胞HSP70和MT表达均明显低于烧伤血清+12 mmol/L谷氨酰胺组( P<0.01)。正常血清组细胞培养1、3、6 h微管结构完整,呈网格排列,染色均匀。单纯烧伤血清组细胞培养1 h部分微管出现断裂,部分网格排列不齐;培养3 h靠近细胞核微管结构清晰,细胞核远端微管模糊不清;培养6 h微管结构模糊不清。烧伤血清+12 mmol/L谷氨酰胺组细胞培养各时间点微管破坏程度较单纯烧伤血清组轻。烧伤血清+12 mmol/L谷氨酰胺+25 ng/mL雷帕霉素组细胞培养各时间点微管形态与单纯烧伤血清组相近。 结论:烧伤血清可导致大鼠心肌细胞受损,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谷氨酰胺通过调控mTOR/p70 S6K/4E-BP1信号通路,促进心肌细胞HSP70和MT表达,稳定微管结构,从而发挥其细胞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小板输注量对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预后的影响:一项连续三年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血制品在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民医院急诊科行VA-ECMO治疗的成人患者共83例。分析死亡组( n=37)和存活组( n=46)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A-ECMO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计算阈值。 结果::血小板输注量( OR=2.506,95% CI:1.142~5.499, P=0.022)、非心肌炎性疾病( OR=6.881,95% CI:1.615~29.316, P=0.009)为成人VA-ECMO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血小板输注量阈值为0.427 mL/(kg·d),可预测患者ECMO上机28 d病死率,敏感度为78.4%,特异性为69.6%(曲线下面积:0.735)。 结论:血小板输注量的增加与成人VA-ECMO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心肌炎患者行VA-ECMO治疗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