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管切开决策中父母冲突、后悔及对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美国危重病患儿气管切开依赖率正在增加,我们不知道这一决定对父母的影响。本文旨在确定决策矛盾和后悔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对考虑行气管切开术患儿父母生活质量的影响。设计:前瞻性混合方法纵向研究。场所:一家四级医疗中心的儿科、心脏和新生儿ICUs。干预措施:无方法和主要结果:父母在决定气管切开时完成决策矛盾调查,之后两周和3个月时各完成1次决策后悔和生活质量调查。本文纳入39对父母,其中25对完成了3个时间点的全部调查。35/39对(89.7%)报告至少存在一些决策矛盾,最常见原因为感觉不知情和强迫决策。两周时13/25对(52%)父母报告后悔,3个月时增至18/25对(72%)。后悔源于感觉不知情、手术时机不当以及认为医疗护理不足。两周时生活质量评分中等,为(78.8±13.8)分,在3个月时下降到(75.5±14.2)分。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包括巨大的医疗护理需求、照顾气管切开患儿的复杂性、经济负担和对父母心理社会健康的受累程度。结论:危重病患儿父母做出气管切开术决策充满了冲突,随时间推移后悔程度和生活质量恶化。减少促成因素的策略可能会改善做出这改变一生决策的患儿父母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脾胃论》和《医学衷中参西录》探析李东垣与张锡纯脾胃观之异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基于《脾胃论》和《医学衷中参西录》比较李东垣与张锡纯对脾胃生理、病理及治疗上的异同。生理上,李东垣与张锡纯均认同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李东垣认为,脾胃为先天元气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动力;张锡纯认为,“宗气”即“大气”,脾胃为后天大气生化之源泉。病理上,李东垣认为,脾胃内伤病理主要是气火失调、升降失常,情志因素在内伤发病中起先导作用;张锡纯认为,胃气不降、冲脉气逆是多数脾胃病的主要病机,胃气通降则诸症自安。治疗上,李东垣善补气升阳,用药多刚燥,以升补脾阳为主;张锡纯升脾降胃同用,加以健脾疏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复张诱导主动脉瓣速度时间积分变化评估肺保护性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肺复张诱导主动脉瓣速度时间积分(velocity time integral, VTI)变化评估肺保护性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胃肠手术的患者45例,年龄50~70岁,ASA分级Ⅰ、Ⅱ级,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LVEF)>55%。所有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行肺保护性通气[潮气量7 ml/kg,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PEEP)5 cmH 2O(1 cmH 2O=0.098 kPa)通气,FIO 2 60%],待血流动力学平稳后,给予一次肺复张(lung recruitment maneuver, RM)。于心尖五腔心切面,将脉冲多普勒取样点置于距主动脉瓣1 cm之内,描记VTI。记录RM前后VTI、MAP和心率,并计算速度时间积分变异度(velocity time integral variation, △VTI)、平均动脉压变异度(mean arterial pressure variation, △MAP)和心率变异度(heart rate variation, △HR)。暂将潮气量改为9 ml/kg并连接Vigileo系统后行容量负荷试验(volume expansion, VE),记录容量负荷试验前后每搏量(stroke volume, SV),并计算每搏量变异率(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依据△SV将患者分为两组:有反应组(R组,△SV≥15%,26例)和无反应组(N组,△SV<15%,19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对△VTI、△MAP和△HR进行分析,并计算最佳Youden指数时各指标值,评价RM诱导△VTI评估肺保护性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 结果:与RM前比较,两组患者RM后MAP、VTI均明显下降( P<0.05);两组患者RM前后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N组比较,R组△HR升高( P<0.05),△MAP和△VTI降低(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示:△VTI预测肺保护性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阳性的诊断阈值为18.065%,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73.7%,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893 (95%CI 0.800~0.986, P<0.05);△MAP预测肺保护性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阳性的诊断阈值为11.120%,灵敏度为73.1%,特异度为84.2%,AUC为0.864 (95%CI 0.762~0.967, P<0.05);△HR预测肺保护性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阳性的诊断阈值为1.575%,灵敏度为69.2%,特异度为52.6%,AUC为0.596 (95%CI 0.427~0.765, P>0.05)。 结论:RM诱导的△VTI可准确评估肺保护性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当Youden指数最佳时,△VTI诊断阈值为18.065%,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73.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护士转型冲击在精神气候与留职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新护士转型冲击、精神气候与留职意愿的现状及三者的关系,探讨新护士转型冲击在精神气候与留职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10—12月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新护士转型冲击量表、护士留职意愿量表和精神气候简易量表,对青岛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31名新毕业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新护士留职意愿总均分为(20.65 ± 4.30)分,精神气候得分为(63.20 ± 19.28)分,转型冲击得分为(82.92 ± 22.33)分。转型冲击与精神气候、留职意愿均呈负相关( r=-0.451、-0.548, P<0.01),精神气候与留职意愿呈正相关( r=0.450, P<0.01),转型冲击在精神气候与留职意愿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7%。 结论:工作环境精神气候可直接或通过新护士转型冲击间接影响留职意愿,管理者可通过改善科室精神气候,缓解新护士转型冲击,稳定护理队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小气道功能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小气道功能变化特点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内科的哮喘合并COPD的患者,根据患者5 Hz与20 Hz时呼吸黏性阻力之差(R5-R20)的变化,以0.07 kP·L -1·s -1作为截点,分为R5-R20≥0.07 kPa·L -1·s -1组,即小气道功能异常(SAD)组和R5-R20<0.07 kPa·L -1·s -1组,即无小气道功能异常(无SAD)组,比较2组患者的肺功能参数、脉冲震荡参数及SAD对哮喘合并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1)45例哮喘合并COPD患者中,SAD组35例(占77.8%),无SAD组10例(占22.2%)。支气管舒张试验前,有SAD组患者的呼气峰值流速(PEF)低于无SAD组患者( t=2.412, 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 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030、0.155, P值均>0.05)。支气管舒张试验后,有SAD组患者的FEV 1、FEV 1/FVC均高于无SAD组患者( t=2.024、2.663, P值均<0.05)。(2)哮喘合并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前,有SAD组的周边阻力(Rp)、共振频率(Fres)、5 Hz时气道黏性阻力(R5)、R5-R20均高于无SAD组( t=3.679、2.446、2.917、5.15, P值均<0.05),有SAD组周边气道弹性阻力(X5)低于无SAD组( t=3.112, P<0.05)。哮喘合并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2组患者中心阻力(Rc)、Rp、Fres、R5、20 Hz时气道黏性阻力(R20)、R5-R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114、0.058, t=0.394、1.439、0.995、1.430, P值均>0.05);SAD组患者Rp、Fres、R5-R20改善值均明显高于无SAD患者( t=3.215、2.495、2.491, P值均<0.05)。(3)哮喘合并COPD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10分的患者有SAD的比例高于CAT<10分的患者( χ2=7.074, P<0.05),并且哮喘合并COPD患者R5-R20与CAT评分呈正相关( r=0.693, P<0.001)。 结论:哮喘合并COPD患者中有SAD的患者比无SAD的患者气流受限更为严重,并且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有SAD的患者气流受限改善值明显大于无SAD的患者。SAD明显影响哮喘合并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气与离位之相火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相火”作为“火气”的一部分,既秉“一气”周流之性,亦具“火”速快行之能,寄于脏腑经络之间。若相火不安其位,外溢逆冲为害,气机升降失司,则清浊俱下,发为泄泻。可见,泄泻乃脾胃伤损所致气机失调,兼夹相火外溢环节。中医临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从“气”论病、调“气”而治,立足于相火离位施治,在培土泄湿、调畅气机同时,施降泻、潜镇、固阳之法,以复相火位,寒热并调,阴阳合和,气行条达,而使泄利自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用治疗级电离室测量短脉冲高剂量率X射线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研究治疗级电离室用于短脉冲高剂量率X射线的快速测量。方法:利用内插法测量某电子加速器装置所致脉冲X射线半值层,估算其等效能量;采用治疗级电离室和热释光测量方法,对比设备周围同一方向不同距离处相同数量脉冲辐射的累积剂量;分析电离室剂量仪测量结果与源距离之间的关系,对比不同频率下同一位置相同数量脉冲辐射的累积剂量。结果:工作状态下,距设备外壁1~12 m累计接收100个脉冲辐射,热释光测得空气比释动能范围0.08~9.65 mGy,电离室剂量仪所测范围0.08~9.85 mGy,两者相差在10%以内;距设备正前方2 m处,不同频率(1~10 Hz)下,电离室剂量仪所测100个脉冲所致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在实验所涉加速器装置的剂量率和脉冲频率范围内,治疗级电离室剂量仪可用于短脉冲X射线辐射剂量的快速测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点阵激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加多点微量注射曲安奈德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点阵激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加多点微量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机制。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每只兔双耳腹侧各制作4个增生性瘢痕模型,共80个。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成4组:对照组、激光联合组、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单纯传统注射组,每组20个瘢痕模型。对照组不给予处理;激光联合组:首先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接着同期采用点阵激光治疗;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先用脉冲染料激光及点阵激光治疗,后即刻瘢痕内进行多点微量注射曲安奈德;单纯传统注射组瘢痕内注射曲安奈德。观察并记录4组增生性瘢痕的大体外观,分别在治疗后7 d、2个月切取增生性瘢痕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增生性瘢痕的组织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胶原表达情况,并测量胶原容积分数;CD31染色观察微血管数量的变化,并测量微血管密度。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组间差异,以及LSD posthoc检验进行组间对比,对胶原容积分数和微血管密度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治疗后2个月,组织学结果提示激光联合组、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较对照组瘢痕厚度显著变薄,质地软化,红色逐渐变淡,和周围皮肤的颜色逐渐趋近。单纯传统注射组较对照组瘢痕的厚度变薄,质地变软,色泽变淡。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较激光联合组、单纯传统注射组瘢痕的厚度更薄。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胶原容积分数表达均有减少。各组第7天、2个月时胶原容积分数比较,激光联合组、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单纯传统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进一步对治疗后2个月时各组间胶原容积分数进行比较,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激光联合组<单纯传统注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D31染色观察:治疗后,各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均降低。各组第7天、2个月时进行微血管密度比较,激光联合组、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单纯传统注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个月时各组间微血管密度比较,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激光联合组<单纯传统注射组,但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与激光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激光联合组分别与单纯传统注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为 r=0.972,可认为胶原含量与微血管数量之间呈正相关。 结论:采用点阵激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加多点微量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能够均匀降低成纤维细胞数量,促进胶原密度、排列的正常化趋势,降低胶原容积分数和微血管密度,疗效优于点阵激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和单纯传统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中胶原含量和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抑制微血管的增生,可以提高瘢痕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当心力衰竭遇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何优化β受体阻滞剂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医疗界两大主要健康问题,而共患病则进一步增加了二者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有大量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加之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使得我国心力衰竭(心衰)危险人群数量众多。目前,我国心衰患病率估计已达1.3%,至少有1 000万例心衰患者,已经成为全球心衰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心衰患者中,COP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较高。吸烟是二者共同的危险因素,同时二者还具有共同的潜在危险因素,如衰老和低度全身性炎症等。但在药物治疗方面,心衰和COPD却存在一定的冲突,如β 2受体激动剂是COPD患者常用的一种支气管解痉药物,但对心血管系统却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尽管心衰患者可从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获益,但临床上往往顾虑其对呼吸系统的不良影响而减少了在合并COPD患者中的合理使用。该文就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合并COPD的患者中的应用作一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激光序列治疗面部美容缝合术后早期瘢痕临床效果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面部美容缝合术后瘢痕激光干预时间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行面部美容清创缝合术后2~12周开始激光瘢痕序列治疗,且治疗3次的患者资料,共212例,男115例,女107例,年龄(25.50±10.67)岁。212例患者以开始激光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4组,分别在术后2周(A组)、4周(B组)、8周(C组)、12周(D组)开始,采用595 nm染料激光进行瘢痕治疗,当瘢痕温哥华评分量表(VSS)中血管分布的评分低于2分时,更换为CO 2点阵激光治疗,共3次,间期均为8周。整个激光治疗间期,所有患者均辅以硅凝胶制剂常规抗瘢痕治疗。末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各组内与组间瘢痕治疗前后VSS评分采用秩和(Friedman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同时行患者满意度评价,统计临床色素沉着、水泡及瘢痕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采用卡方和 F检验的方法进行评估。 结果:212例均完成了3次激光治疗。治疗前VSS评分分别为A组3(3.00~5.00)分、B组4 (3.00~4.00)分、C组6(5.00~6.00)分、D组6.5(6.00~7.75)分,3次治疗后评分分别降至2(2.00~3.00)、2(2.00~3.00)、4(3.00~4.00)、4(4.00~4.75)分,组内比较,各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01)。组间两两比较,A、B组各时间点V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与C组、A与D组、B与C组、B与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末次随访,A~D组患者非常满意率分别为80.77%(42/52)、75.61%(31/41)、56.41%(22/39)、47.50%(38/80),A、B组明显高于C、D组( P<0.05)。有3例出现水泡,其中2例出现中度色素沉着,末次治疗后6个月内均缓解。 结论:面部外伤术后2周至1个月内进行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CO 2点阵激光序列治疗瘢痕,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术后2~3个月开始激光治疗的瘢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