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TransPRK矫正高度近视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SPT辅助的TransPRK的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6.00 D)患者60例107眼;采用小数法记录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转换为LogMAR视力;采用主觉验光仪检查患者屈光度;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术眼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评估手术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随访12个月,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后平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77±1.02)d。手术前后UCVA和BCV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380.812、267.313,均 P<0.001),其中术后7 d、6个月和12个月BCVA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2个月时安全性指数达1.10±0.12,有效性指数达1.05±0.17。术前预期矫正等效球镜度为(-8.02±1.36)D,术后12个月实际矫正等效球镜度为(-8.04±1.51)D,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23)。术后12个月等效球镜度在±0.50 D预测范围内的术眼占总眼数的比例达79%(85/107),在±1.0 D预测范围内的术眼占总眼数的比例达92%(98/107)。术后7 d和术后1个月眼压轻度升高者分别为3眼和7眼,给予降眼压滴眼液点眼后均恢复正常。术后haze 1级以上者1眼,发生率<1%,在用药后逐渐消失。 结论:SPT辅助的TransPRK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是矫正高度近视较为理想的表层手术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智能脉冲技术的TransPRK与SMILE矫正近视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应用1 050 Hz切削频率和智能脉冲技术(SPT)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近视和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在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拟行TransPRK的近视散光患者43例85眼和拟行SMILE的近视散光患者46例85眼。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眼手术前后各时间点视力、屈光度、等效球镜度(SE)变化,评估手术安全性。结果:TransPRK术后各时间点屈光度趋向正视状态并相对稳定。SMILE术后早期屈光度呈轻度远视,术后6个月由轻度远视转为正视。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2个组间术眼S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个月TransPRK组和SMILE组术眼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189±0.248和1.120±0.2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862, P=0.065)。术后7 d及1个月SMILE组术眼裸眼视力(UCVA)明显优于TransPR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2个组间U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个月TransPRK组术眼安全性指数为1.209±0.222,明显高于SMILE组的1.143±0.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24, P=0.045)。 结论:采用SPT的TransPRK和SMILE矫正近视和散光均有良好的预测性、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TransPRK安全性指数高于SMILE,SMILE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早于TransPRK,但2种手术术后术眼远期视力均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泪膜稳定性对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 目前干眼发病率较高,干眼患者泪膜不稳定可严重影响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术后术眼的视觉质量.以往泪膜和视觉质量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影响了FS-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预期.采用客观定量的泪膜稳定性和视觉质量检测方法,术前及时改善早期干眼患者的泪膜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FS-LASIK手术前后术眼泪膜质量对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5年8-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纳入符合常规手术适应证、术前矫正视力≥5.0的近视患者120例120眼,术前客观散射指数(OSI)值均<1.2.按照《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中关于轻度干眼的诊断标准和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干眼组71眼和非干眼组49眼,2个组间人口基线特征匹配.非干眼组术眼接受FS-LASIK,轻度干眼组使用质量分数0.1%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1个月后接受FS-LASIK.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行裂隙灯显微镜、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并评价术眼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采用OQASTMⅡ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定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和OSI. 结果 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的安全指数分别为1.05±0.11和1.03 ±0.09,有效指数分别为1.02±0.14和1.01±0.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91、0.147,均P>0.05);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术后1个月和3个月BUT较术前均明显缩短,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轻度干眼组术眼术后3个月BUT值明显低于非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和6个月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平均OSI值较术前明显增加,同时间点轻度干眼组术眼平均OSI值明显高于非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后1、3和6个月术眼MTF cut off值均明显低于各自的术前值,术后6个月轻度干眼组术眼MTF cut off值明显低于非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BUT、平均OSI值和MTF cut off值均接近术前水平.结论 FS-LASIK术后可获得较好的客观视觉质量,术前泪膜稳定性与术后客观视觉质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干眼患者的泪膜不稳定对人眼的多个视觉质量指标造成影响;OQAS-Ⅱ系统可早期发现和随访监测干眼的泪膜变化,有助于屈光不正患者手术适应证筛选和对术眼术后视觉质量进行合理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视飞秒激光技术在白内障手术中利与弊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白内障摘出手术由单纯复明手术逐渐发展为个性化的屈光手术.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由于其切口的精准性、截囊的准确性以及碎核的高效性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目前常用的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操作平台有LenSx、Catalys、LenSAR和Victus,不同的操作系统在患者接触界面设计、成像系统设计和手术床设计方面有所不同,其工作原理和特点也有许多不同,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引起注意.临床医生应了解不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操作平台的特点,并认真评估术眼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同时重视飞秒激光切口的精准性、截囊的准确性、碎核的高效性,尽量避免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精准个性化选择
编辑人员丨2023/8/6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目前矫治屈光不正的主流手术方式.近年来,中国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临床应用使准分子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 PRK)的开展也使得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术进入了新的阶段.与传统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相比,上述手术方法具有更加安全、稳定、可靠等优点.Trans PRK、SMILE或飞秒制瓣LASIK联合核黄素角膜交联也为薄角膜、角膜地形图异常的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的保障.在目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方式不断发展和更新的时代,如何依据术眼术前影响因素和各种手术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成为眼科医师新的挑战,临床医师应充分了解患眼的解剖因素、患者的个体需求、手术设备的特点以及各种手术的适应证范围,重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精准个性化选择,努力提高屈光不正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角膜瓣瞳孔中心偏离与术后疗效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WaveLight FS200飞秒角膜瓣瞳孔中心偏离与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术后疗效的关系. 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眼科中心应用Wavelight FS200进行FS-LASIK治疗近视的患者125例125眼,依据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是否偏离瞳孔中心分成无偏离组57眼和偏离组68眼,2个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裸眼视力(UCVA)、球镜度、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基线资料匹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追踪观察2个组术后1周、1个月的UCVA、散光、球镜度、角膜曲率及高阶像差情况.结果 术后1周和1个月,2个组视力、角膜曲率、残留球镜度数及球差、彗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无偏离组≤-0.50D和>-0.50D的眼数分别占87.7% (50/57)和12.3%(7/57),偏离组≤-0.5D和>-0.5 D的眼数分别占73.5% (50/68)和26.5%(18/68),2个组间不同散光度数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2,P=0.048);术后1个月,2个组间不同散光度数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31,P=0.068).术后1周和1个月,无偏离组的三叶草差分别为0.05(0.04,0.08)和0.05(0.03,0.07),均低于偏离组的0.06(0.04,0.10)和0.06 (0.05,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45,P=0.022;Z=-2.370,P=0.018);术后1周和1个月,2个组球差和彗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过程中的瞳孔中心偏离对于远期视力及散光等视觉质量未发现有意义的影响,术后早期散光及部分高阶像差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早期视觉体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