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底凹陷复位术后生命质量LASSO-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矢状位影像学参数和临床特征构建颅底凹陷患者复位术后生命质量的LASSO-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颈后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94例颅底凹陷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前后疼痛数值评价量表(NR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矢状位影像学相关参数,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鲁棒性最好的变量并构建颅底凹陷患者复位术后生命质量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该预测模型的效能。采用Bootstrap法进行500次重复抽样进行内部验证。结果:LASSO-logistic回归的分析结果显示,共9个因素纳入预测模型,分别为:年龄、体重、术前NRS评分、术前NDI、术前头颈屈曲角(HNFA)、术后斜坡枢椎角(pCXA)、术后斜坡斜坡角(pCS)、术后延髓脊髓角(pCMA)及术后Boogaard角(pBoA)。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该预测模型的AUC为0.893,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84.6%,阳性似然比为5.162,阴性似然比为0.243。内部验证的结果显示,AUC为0.885,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82.6%,阳性似然比为5.153,阴性似然比为0.237。结论:基于年龄、体重、术前NRS评分、术前NDI、术前HNFA、pCXA、pCS、pCMA及pBoA构建的颅底凹陷患者复位术后生命质量LASSO-logistic预测模型拟合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PN)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61例原发性GPN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强度评定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Friedman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术前与术后疼痛程度等级的变化。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疼痛缓解程度的潜在因素并建立回归模型,并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61例患者中,术后即刻疼痛完全缓解52例(85.2%),明显缓解4例(6.6%),部分缓解3例(4.9%),未获缓解2例(3.3%)。术后2年,疼痛完全缓解41例(67.2%),明显缓解7例(11.5%),部分缓解9例(14.7%),未获缓解4例(6.6%)。术后即刻和术后2年时患者的BNI疼痛强度分级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程度的神经血管压迫( OR=9.29, 95% CI: 1.87~46.15, P=0.006)和责任血管为静脉( OR=10.53, 95% CI: 1.91~58.22, P=0.007)是原发性GPN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疼痛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Hosmer-Lemeshow检验提示,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模型的拟合度良好( χ2=0.56, P=0.453)。4例(6.6%)患者术后出现永久性并发症,其中咽部异物感2例(3.3%),声音嘶哑1例(1.6%),患侧轻度听力下降1例(1.6%)。 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能有效、安全地缓解原发性GPN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有一定的复发概率。伴有较低程度的神经血管压迫和责任血管为静脉的原发性GPN患者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其疼痛不易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骨修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通过脂多糖(LPS)联合甲基泼尼松龙(MPS)诱导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将数字随机法分为模型组、髓芯减压组及hUCMSCs组。在C臂引导下下通过髓芯减压术将hUCMSCs注射至兔股骨头内。通过Micro-CT、微血管造影及组织学评估兔股骨头骨坏死、微血管数。对正态分布数据采用 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然后采用Tukey检验。 结果:hUCMSCs组BV/TV、Tb.N和Tb.T明显高于模型组( F=221.4、251.0、586.5, P<0.01);Tb.Sp明显减少( F=137.7, P<0.01)。模型组、髓芯减压组及hUCMSCs组中微血管体积分别为(1.12±0.07)、(1.46±0.04)、(2.18±0.09) mm 3;微血管数分别为(16.00±1.64)、(20.00±1.10)、(35.20±3.11)个。hUCMSCs组中微血管体积及微血管数较模型组中显著增加( F=300.6、104.7, P<0.01)。模型组、髓芯减压组及hUCMSCs组中空骨陷窝发生率分别为(60.42±4.65)%、(49.75±3.73)%、(30.13±4.61)%,hUCMSCs组中空骨陷窝发生率较模型组中显著减少( F=95.3, P<0.01)。模型组、髓芯减压组及hUCMSCs组中微血管数分别为(2.00±0.82)、(2.63±0.92)、(4.50±0.72)个,hUCMSCs组中微血管数较模型组中显著增多( F=16.3, P<0.01)。 结论:hUCMSCs通过促进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中血管生成,减少骨坏死的发生并促进骨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苯磺顺阿曲库铵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1日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或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苯磺顺阿曲库铵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联合静脉泵注苯磺顺阿曲库铵组(肌松组)和常规治疗组,采用治疗倾向性评分预测模型进行配对筛选,每组31例。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解痉镇痛、补液、抑酸、抑酶、营养支持、机械通气、灌肠等;肌松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泵注苯磺顺阿曲库铵,首剂量为0.15 mg/kg进行辅助气管内插管,随后以1~3 μg·kg -1·min -1静脉泵注,根据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及临床效果对剂量进行调整。主要结局指标为生存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治疗前及治疗第7、14、20天腹内压、氧合指数、排便次数、排便量和排尿量,以及治疗期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和总住院费用。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肌松组生存率升高,治疗第7、14、20天时腹内压降低,氧合指数升高,治疗第7、14天时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增多,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尿量增多,肠鸣音恢复时间缩短( P<0.05),治疗第14、20天尿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和总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综上所述,苯磺顺阿曲库铵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患者,可改善氧合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提高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氮过饱和安全系数多维拟合算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一种用于潜水减压方案计算的氮过饱和安全系数多维拟合算法。方法:在Haldane潜水减压理论基础上,以《12~60 m空气潜水标准减压表》采用的氮过饱和安全系数为基础,通过分析潜水参数与氮过饱和安全系数的映射关系,建立氮过饱和安全系数的神经网络拟合模型并进行评估。结果: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的离底氮过饱和安全系数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上MAPE最小为0.438 6%, R2=0.998 7;停留站氮过饱和安全系数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上MAPE最小为0.528 9%, R2=0.995 5。 结论:利用BP神经网络拟合方法得到的氮过饱和安全系数非常接近实际潜水方案采用的氮过饱和安全系数,可用于实时潜水减压方案的制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风险评估量表应用价值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危险因素及其风险评估量表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国内1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539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48例、宁波市第一医院35例、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35例、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32例、临沂市人民医院32例、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31例、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28例、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7例、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26例、如皋市人民医院21例、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11例、宁波市杭州湾医院7例、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6例)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57例,女382例;年龄为(62.7±0.5)岁。观察指标:(1)随访情况。(2)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危险因素分析。(3)构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风险评估量表。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出院后1周、术后1个月随访,了解病人术后吻合口漏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检测方法的效能。约登指数最大值为最佳截断值。 结果:(1)随访情况。539例病人均获得出院后1周、术后1个月随访。随访期间,79例病人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4.66%(79/539),其中39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40例行二次手术(回肠或结肠造口)后痊愈。(2)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长期吸烟和(或)酗酒、肿瘤长径、糖尿病、血红蛋白、白蛋白、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新辅助放化疗、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腔内闭合器数目、吻合口加固、术中出血量、放置肠减压管、保留左结肠动脉、手术时间、专业化医师是影响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 χ2 =14.060,4.387,5.039,4.094,17.488,33.485,25.066,28.959,34.973,34.207,22.076,13.208,16.440,17.708,17.260,4.573,5.919,5.389,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肿瘤长径≥3.5 cm、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90 g/L、白蛋白<30 g/L、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Ⅲ级、新辅助放化疗、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1 cm、腔内闭合器数目≥3个、吻合口未加固、术中出血量≥100 mL、未放置肠减压管是影响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864,3.043,12.556,7.178,8.425,12.895,8.987,4.002,3.084,4.393,3.266,3.224,95%可信区间为1.279~6.411,1.404~6.594,4.469~35.274,2.648~19.459,2.471~28.733,4.027~41.289,3.702~21.777,1.746~9.171,1.365~6.966,1.914~10.083,1.434~7.441,1.321~7.867, P<0.05)。(3)构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风险评估量表。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临床病理因素 χ2值>20,赋3分; χ2值>10且≤20,赋2分; χ2值≤10,赋1分。累积分数≥6分是判断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客观指标。构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风险评估量表(6-321),累积分数≥6分,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高;累积分数<6分,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 结论:男性、肿瘤长径≥3.5 cm、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90 g/L、白蛋白<30 g/L、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Ⅲ级、新辅助放化疗、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1 cm、腔内闭合器数目≥3个、吻合口未加固、术中出血量≥100 mL、未放置肠减压管是影响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风险评估量表(6-321),累积分数≥6分,提示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高;累积分数< 6分,提示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腰椎滑脱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围手术期失血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合并与不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腰椎滑脱症患者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PLIF)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HBL),探讨RA患者术中HBL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在菏泽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合并RA的腰椎滑脱症患者(RA组),同时期筛选73例未合并RA的患者(NRA组)。分析比较两组基本信息、RA信息、手术情况以及出血量相关指标。以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HBL作为主要结果;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血细胞比容(Hct)和血红蛋白(Hb)及其变化值、手术前后贫血数量、术后新发贫血数量、自体血和异体血输注量等作为次要结果。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RA组HBL的相关因素。结果:RA组男9例,女41例,年龄(62±7)岁;NRA组男11例,女62例,年龄(64±9)岁。RA组病程为(14.4±11.2)年,其中单药或联合口服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者最常见,两组在椎弓根螺钉数和椎间融合器置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两组在总失血量(TBL)、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93±315) ml比(630±365) ml、(454±373) ml比(414±375) ml和(653±376) ml比(675±400) ml, t=1.072、0.388、-0.189,均 P>0.05],而HBL及HBL所占TBL比例在NRA组中更低( t=6.157、2.965,均 P<0.05)。根据手术节段数进行分层分析,长节段(≥3节段)手术中NRA组中HBL和HBL所占TBL比例均优于RA组。次要结果对比Hct改变值在NRA组小于RA组( P=0.031),但两组Hb减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两组新发贫血以及贫血加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体血输注和手术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RA的Steinbrocker级别高、未服用DMARDS、Hb变化和输注异体血为HBL的独立相关因素(β=0.363、-0.272、0.210、1.204,均 P<0.05)。 结论:RA组和NRA组在TBL、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和手术时间上无差异,而HBL以及HBL所占TBL比例在RA组高于NRA组;RA组的Steinbrocker分级高、未服用DMARDs、Hb改变较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关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重庆奉节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TOLF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评估预后效果,将疗效评判为"差""可"的患者纳入不良组(35例),将疗效评判为"良""优"的患者纳入优良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行TOLF手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最后验证模型的效果。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硬膜囊骨、T 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椎管面积残余率、术后脑脊液漏、病程是TOLF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P<0.05)。预测模型: P = 1/(e ^- Y), Y = 2.419 + 2.726 ×合并硬膜囊骨+ 3.735 × T 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 3.616 ×椎管面积残余率+ 1.949 ×术后脑脊液漏+ 2.137 ×病程,曲线下面积为0.632,灵敏度为77.1%,特异度为75.7%,模型预测效果验证的灵敏度为84.21%、特异度为82.93%。 结论:合并硬膜囊骨、T 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椎管面积残余率、术后脑脊液漏、病程是TOLF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由上述危险因素所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对TOLF手术预后不良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安宁疗护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上海市医疗机构安宁疗护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为促进安宁疗护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一、二、三级医院共18家医疗卫生机构中,随机抽取256名从事安宁疗护服务的医护人员,使用自行编制的“上海市医疗机构安宁疗护医护工作压力调查表”对其进行线上问卷调查。比较不同特征安宁疗护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状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并调查压力来源及期望的减压对策。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56份。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得分7.5(6.0,9.0)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安宁疗护工作年限≥5年者工作压力水平更高( OR=3.78、2.04, P=0.007、0.039),月收入>10 000元者工作压力水平更低( OR=0.34, P=0.005)。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来源的前3位分别是患者离世(88.3%,226/256)、个人收入低(78.1%,200/256)及职称晋升难(67.2%,172/256),期望的减压途径前3位分别为增加经济收入(88.3%,226/256)、优化绩效考核目标(78.1%,200/256)及优化职称晋升机制(66.0%,169/256)。 结论:上海市医疗机构安宁疗护医护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其工作压力源广泛,年龄、月收入水平、安宁疗护工作年限是其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提高薪资待遇,优化绩效考核目标及职称晋升机制是安宁疗护医护最期望的减轻工作压力的解决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高压氧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C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高压氧(HBO)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完成治疗及随访的30例SCI患者经DC后HBO治疗有效者的病历资料,设为有效组;另收集同期医院完成治疗及随访的30例SCI患者经DC后HBO治疗无效者的病历资料,设为无效组。设计一般资料填写表,采集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检验,分析SCI患者经DC后HBO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无效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9.71±2.92) μg/L]、白细胞介素-6(IL-6)[(79.72±3.51)μg/L]水平高于有效组[(36.44±2.46) μg/L、(75.06±3.28)μg/L],HBO治疗时机为伤后>10 d(53.33%)、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40.00%)占比均高于有效组的23.33%、10.00%( P<0.05)。经单因素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TNF-α、IL-6过表达、HBO治疗时机为伤后>10 d、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能是SCI患者经DC后HBO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 OR>1, P<0.05)。 结论:血清TNF-α、IL-6过表达、HBO治疗时机为伤后>10 d、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均可能是SCI患者经DC后HBO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