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潜水装备卫生防控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潜水装备的消毒和卫生防控措施。方法:参照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消毒剂使用指南及医用高压氧舱疫情防控措施,结合潜水行业的规范要求及日常装备卫生消毒实践,以及潜水装具卫生防控的特殊性和消毒迫切性。结果:提出了疫情期间具体的潜水装备(潜水面罩、甲板减压舱、潜水呼吸气源、潜水员其他个人装具)的消毒方法和卫生防疫解决方案。结论:针对不同的潜水装备采用高温、紫外线消杀和消毒溶剂等方法或联合进行消毒是行之有效的卫生防疫措施,其中,消毒溶剂应考虑其化学成分和残余对于潜水装具的性能、安全和潜水人员健康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氮过饱和安全系数多维拟合算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一种用于潜水减压方案计算的氮过饱和安全系数多维拟合算法。方法:在Haldane潜水减压理论基础上,以《12~60 m空气潜水标准减压表》采用的氮过饱和安全系数为基础,通过分析潜水参数与氮过饱和安全系数的映射关系,建立氮过饱和安全系数的神经网络拟合模型并进行评估。结果: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的离底氮过饱和安全系数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上MAPE最小为0.438 6%, R2=0.998 7;停留站氮过饱和安全系数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上MAPE最小为0.528 9%, R2=0.995 5。 结论:利用BP神经网络拟合方法得到的氮过饱和安全系数非常接近实际潜水方案采用的氮过饱和安全系数,可用于实时潜水减压方案的制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潜水员肺气压伤并发脑动脉气栓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气压伤是指肺内压过高或过低于外界气压时造成肺组织和血管撕裂,以致气体进入血管和邻近组织而引起的包括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多见于使用轻潜水装具潜水逃生或潜艇艇员水下出艇,通常使用减压舱、选择不低于0.5 MPa(表压)加压治疗方案治疗。2019年1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1例轻潜水装具作业、水底不当逃生引起的肺气压伤并发脑动脉气栓症患者,使用空气加压氧舱设备及0.12 MPa(表压)吸氧加压治疗方案,7 d后痊愈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0.28 MPa吸氧方案治疗潜水减压病25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潜水减压病是指潜水员在一定深度的水下停留一定时间后,当机体因所处环境气压的降低(即减压)速度过快和幅度过大(减压不当),以致减压前已溶于体内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极限,从溶解状态“原地”溢出,形成气泡而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1]。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Ⅰ型(轻)和IⅡ型(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关于反复潜水水面间隔时间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反复潜水以往是指一次潜水结束后12 h内所进行的潜水,而其新的定义是指潜水员体内仍留有前一次潜水的余氮时进行的再次潜水。反复潜水的水面间隔时间并非单一的12 h,而应根据前次潜水减压方案的反复潜水分组符号而定。因此,正确确定反复潜水的水面间隔时间上限尤为重要。美国海军认为前次潜水结束后领先组织内氮张力完全脱饱和时即为水面间隔时间上限,而本研究认为还需注意半饱和时间更长的理论组织内的氮张力是否完全脱饱和,各类理论组织内的氮张力值≤0.805 ATA时才能保证反复潜水的减压安全,此时才为水面间隔时间上限。为方便实际使用,本研究还增加了水面间隔时间0~9 min档次的余氮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氦氧常规潜水减压表增档计算方法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计算新的深度-时程氦氧常规潜水减压方案,为有效提高大深度氦氧常规潜水训练效率提供依据。方法:按照Haldane计算潜水减压表的经典模型,采用原计算60~120 m氦氧常规潜水减压表的过饱和安全系数,计算80、100和120 m/15 min 3种深度-时程的氦氧常规潜水减压方案;结合训练进行验证。结果:3种方案的减压总时间分别比相应深度/20 min方案缩短20、31和36 min;经54人次氦氧常规潜水验证,未出现减压病症状。结论:水下工作时间以5 min为一档,建立新的氦氧常规潜水减压表,可在保障潜水员安全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潜水训练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空气潜水作业实时安全减压理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实时减压方案的理论计算方法。方法:根据Haldane理论 [ 1] ,确定适合实时安全减压方案计算的假定时间单位、理论组织分类、氮过饱和安全系数及其选取方法,建立实时安全减压方案的计算方法;通过112只羊次,28个加压方案观察动物出舱后的行为学改变并检测多普勒气泡音。 结果:出舱后动物均未出现行为学异常,多普勒血流气泡音检测均为零级。结论:理论计算得到的减压方案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和体外膜氧合技术序贯高压氧治疗减压病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生命体征不稳的Ⅱ型减压病患者就地加压治疗及多学科诊疗(MDT)救治新思路,为危重症减压病患者就近救治提供借鉴。方法:对2020年1月某三甲综合医院诊治的Ⅱ型减压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多学科协作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潜水放漂出水3 min后出现意识障碍、休克,CT检查显示全身多器官静脉系统积气,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MODS。给予患者0.12~0.18 MPa加压治疗吸氧方案,氧舱内静脉补液8 900 ml,总治疗时间为9 h 45 min。出舱时患者昏迷,CT复查证实静脉气泡消除,实验室检查提示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给予机械辅助呼吸、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综合支持治疗,患者住院32 d后康复出院。结论: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危重症减压病患者就近送至当地拥有空气加压氧舱、重症医学科的综合医院,组织潜水医学、高压氧医学和重症医学人员MDT可实现成功救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潜水肺气压伤合并多脏器气体栓塞1例救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气压伤(pulmonary barotrauma,PBT)是指当肺内压相对于外界环境压力过高或过低时,肺组织和肺血管被气体撕裂,肺泡内气体沿撕裂空隙进入肺血管和破损后的组织间隙,产生气泡栓塞及气肿等变化而造成的疾病 [1]。肺气压伤发病率较低,但其易合并重要脏器气体栓塞,救治难度极高。造成肺气压伤最常见的原因为减压时屏气,或由于装备故障,或潜水员意识丧失导致“放漂”失控上浮。肺气压伤导致肺组织撕裂后,气体进入肺静脉,随血流进入左心,继而进入人体动脉循环系统,造成动脉气体栓塞(arterial gas embolism,AGE),气泡进入颅内动脉易造成脑血管栓塞,从而导致脑功能的严重障碍。PBT导致脑AGE病例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致残致死率高 [2]。近期,作者收治了1例重度肺气压伤导致双侧气胸、纵膈气肿、昏迷的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患者康复。现将治疗经过分析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海上100 m氦氧饱和-108 m巡潜潜水员的机体负荷监测及保障建议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海上大深度氦氧饱和潜水高气压暴露过程中潜水员的机体负荷进行监测,为保障潜水员的健康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心率与自我运动强度感觉量表(RPE)相结合的方法监测潜水员的机体负荷状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名潜水员整体心率平稳,减压第3天6∶30(63 m)1号潜水员出现极低心率(43次/min),3号潜水员心率为53次/min。潜水员饱和暴露及减压各阶段心率与入舱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潜水员整体RPE评分为6~16分,整体变化趋势与高气压暴露过程相吻合,100 m稳压至巡潜结束阶段潜水员的机体负荷最大,其余阶段负荷较小。RPE评分在入舱前略高于加压阶段,巡潜阶段达到高峰,减压阶段处于平稳状态,第2钟潜水员巡潜结束时的RPE评分显著高于入舱前( t=-4.700, P=0.018)。 结论:高压条件下,对潜水员进行机体负荷的监测对保障作业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心率与RPE的联合监测能更精准地反映机体负荷,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潜水作业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