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纤弱天麻,中国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及其与形态近缘种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文章报道了在云南省发现的兰科植物纤弱天麻(Gastrodia exilis Hook.f.)为中国新记录,比较和归纳了其形态近缘种勐海天麻(G.menghaiensis Z.H.Tsi & S.C.Chen)、葡萄天麻(G.putaoensis X.H.Jin)和白花天麻(G.dyeriana King & Pantl.)的分类特征.[方法]使用体视显微镜对上述物种野外居群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并用接驳微距镜头的数码相机进行拍摄记录.[结果]纤弱天麻唇瓣与花被筒分离,唇瓣前部表面有2个明显的三角形薄纵脊,花被筒裂片先端撕裂状,易于区分.[结论]纤弱天麻是中国新记录兰科物种,该发现扩大了其分布区,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海省獐牙菜属植物适宜区预测及主导环境因子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了解不同气候变化条件下青海省獐牙菜属植物的潜在地理分布特点,掌握影响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方法:通过ArcGIS和MaxEnt模型,利用121个獐牙菜属植物地理位点以及19个气候变量,模拟分析影响獐牙菜属植物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预测2050s、2070s的RCP 2.6、RCP 8.5两种气候情景下獐牙菜属植物的分布格局.结果:训练集与测试集AUC值均为0.899,模型推算当前潜在分布区的可信度良好.獐牙菜属植物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东部及东南部地区,包括海东、玉树等地.与当前气候相比,獐牙菜属植物在青海省的分布面积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均有所增加,且分布区域逐渐向西偏移.影响青海省獐牙菜属植物分布的主要气候变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年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降水量季节性变化、等温性、最干季度降水量、最冷月份最低温度、最暖季度降水量.结论:獐牙菜属植物具有扩大地理分布范围的潜力,降水量和平均温度是限制獐牙菜属植物分布的关键因素,该结果可以为獐牙菜属植物的资源保护及引种驯化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深圳后棱蛇(有鳞目:蛇亚目:水游蛇科)补充描述和受胁等级评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2023年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莲花山采集到3号后棱蛇属Opisthotropis物种标本,经分子和形态学比对后鉴定为深圳后棱蛇O.shenzhenensis,为该种已知最东分布点.此前,深圳后棱蛇形态数据仅依据2号雄性和4号雌性模式系列标本确定,本研究依据新采的2号雄性标本和1号雌性标本,对深圳后棱蛇进行了形态学的补充描述.深圳后棱蛇目前仅知6个分布点,集中于深圳和东莞,结合其分布和栖息地现状,依据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评定标准,建议将其评估为易危(VU)等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气候变化对巨柏适宜生境分布的潜在影响和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4/7/1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植物的生长和生存模式均受到影响.预测气候变化下物种潜在的地理分布范围变化,是判断该物种如何响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制定科学的物种保护策略.巨柏(Cupressus gigantea)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末段及主要支流尼洋河近江河段河岸带的特有物种,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其分布范围主要在朗县至米林市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两岸及尼洋河河谷的巨柏公园,生存受到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和气候变化的明显影响.该研究基于巨柏当前地理分布数据、地形因子、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的环境因子数据,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广义相加模型(GAM)与ArcGIS空间分析分别对西藏当前及未来2081-2100年2种气候变化情景(高排放模式SSP5-8.5和低排放模式SSP1-2.6)下的巨柏生境适宜性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巨柏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较狭窄,适生区集中分布在加查县至米林市的雅鲁藏布江两岸和米林市至工布江达县的尼洋河两岸,在隆子县、贡嘎县、错那县等地呈零星分布;(2)对巨柏潜在地理分布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有最冷季平均气温、温度季节性、昼夜温差月均值和海拔,适宜范围分别为-1.62-2.14 ℃、565.29-603.78、11.66-12.97 ℃和2 898-3 550 m;(3)三种模型模拟结果均表明与潜在地理分布面积相比,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巨柏的总适生区面积呈现扩大的趋势,且SSP5-8.5情景下巨柏适生区面积的扩增程度明显高于SSP1-2.6气候情景;(4)与当前适生区质心相比,未来情景下的巨柏适生区质心整体呈向西南偏移的趋势,巨柏的分布区也呈向藏西南雅鲁藏布江中游方向较高海拔迁移的趋势.该研究探究了巨柏生长的关键影响因子及巨柏对气候的响应状况,对巨柏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的金槐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预测金槐在全国范围内的潜在适宜分布区,为金槐资源开发及扩大种植等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85条金槐样点分布信息,结合72个环境因子数据,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分析影响金槐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潜在适宜区分布情况.结果 影响金槐的5个主导环境因子分别是最干月降水量、5月份光照辐射、11月份降水量、9月份平均气温和10月份光照辐射.金槐的全国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于湖南省中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相邻地带.结论 本研究结果可为金槐种植栽培区域选择及野生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破布木生态适宜区预测及主导环境因子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利用现有的分布数据预测破布木在中国境内的适生区,分析影响其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为破布木野生种质资源保护以及引种栽培选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野外实地调查、文献数据库和标本数据库中获取的 130 个破布木野生分布点数据,应用相关系数(Pearson)从 19 个生物气候参数中筛选出影响破布木分布的 8个限制因素,并使用MaxEnt模型预测破布木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结果:最干季度平均温度、最冷月份最低温度、最湿季度降雨量、年均气温等 4 个环境因子是影响破布木分布的主要因子.破布木适宜分布区域主要位于低海拔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其预测的潜在分布区域大于目前已知区域.结论:温度是影响破布木分布的决定性因素,该结果对于破布木扩大种植面积和解决引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具有指导意义,也为今后根据破布木生态适应特点制定其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普氏原羚分布、种群和保护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为了掌握该物种的分布和种群状况,我们于2014-2015年采用全面调查和直接计数的方法,对普氏原羚的分布、种群和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普氏原羚分布在青海湖周边12个隔离的分布点,与全国第一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结果相比,有多个新的分布点被发现,分布范围和面积扩大;调查共发现l,238只普氏原羚,与2010年以后的调查结果相比,种群数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然而,仅有4个分布点位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尽管刚察县成立了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天峻县成立了普氏原羚自然保护站,但现有的管护力度仍然不够,且缺乏系统的管理规划.我们建议在天峻县布哈河上游的生格-快尔玛地区成立普氏原羚自然保护区;同时建立适当的生态补偿机制,协调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鉴于目前圈养种群发展迅速,建议在历史分布区选取合适的地点进行人工繁育个体的迁地放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红吸盘棱皮树蛙新纪录及其分布区扩大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0年到2013年间分别在广西大瑶山、广东南昆山、江西九连山和江西三百山共采集到8个红吸盘棱皮树蛙(Theloderma rhododiscus)标本,为江西省的新纪录.结合已有的资料,红吸盘棱皮树蛙已知分布点共有10个,红吸盘棱皮树蛙的分布区域可从原先的广西金秀、龙胜和南宁,向南扩展至越南北部和云南东南部,向东沿南岭山脉扩展至福建武夷山中段的广大连片的区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龙蜥属Diploderma(爬行纲Reptilia:鬣蜥科Agamidae)部分物种的分类及分布记录修订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尽管学者近期在中国龙蜥属Diploderma分类研究上取得了连续进展,我国龙蜥属物种的分布资料中仍有大量的存疑记录,例如多种龙蜥同域分布、记录分布点远离其余已知分布区、记录点与模式产地处于完全不同的生物地理区系等.本文结合形态及分子数据,对龙蜥属部分存疑记录进行了修订.确定了先前报道的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及湖北省的草绿龙蜥Diploderma flaviceps记录为同属其他物种的误记;其中,四川省北部及甘肃省南部报道的草绿龙蜥为米仓山龙蜥D.micangshanense的误定,云南省中西部的草绿龙蜥为沙坝龙蜥D.chapaense的误定,西藏自治区与湖北省的草绿龙蜥分别为巴塘龙蜥D.batangense及米仓山龙蜥的误定,以上两地的巴塘龙蜥与米仓山龙蜥则分别代表西藏自治区和湖北省的省级爬行动物新记录.此外,确认了昆明龙蜥D.varcoae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的报道为地点信息的误记,实际标本采于云南省大理市鸡足山.确定了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先前记录的云南龙蜥D.yunnanense实际为沙坝龙蜥的误定,并拓展了早先认为是狭域分布的沙坝龙蜥的分布范围,将其分布区向西北方向扩大至云南省中西部.最后,更新了我国已知龙蜥属物种的分布及相关文献,并讨论了我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更新物种分类及分布信息上的滞后及其对后续研究及物种保育的负面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痛性眼肌麻痹8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痛性眼肌麻痹即Tolosa-Hunt综合征(THS),是指局限于海绵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附近硬脑膜部位的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病变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侧眶周痛或头痛伴同侧眼球运动神经麻痹、眼交感神经麻痹及三叉神经眼支和上颌支分布区感觉减退,其临床较少见,易被误诊或漏诊.该文对THS 8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该组8例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个别患者有前驱症状,如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头痛常为首发症状,可累及眼球或眶部或二者同时累及,也可累及半侧头部,疼痛多呈持续性,伴眼球肿胀、畏光、流泪及恶心、呕吐等症状;眼肌麻痹多在疼痛发作后出现,表现为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中的全部或部分神经受累;颅脑MRI检查显示3例海绵窦发生异常改变,呈不规则扩大,海绵窦壁可见异常软组织,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呈均匀一致的强化,边缘清楚.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满意,头痛症状多在治疗后72 h内显著改善或消失;眼肌麻痹症状恢复较慢,多在数日至数月内完全缓解.该研究提示,应结合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激素治疗效果和临床影像学随诊等对THS进行诊断,避免漏诊和误诊发生;糖皮质激素治疗对THS有效,确诊后应及早治疗,并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激素剂量和维持时间,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