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部交腿扩张皮瓣技术在修复全足底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大腿交腿皮瓣相结合修复足底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改善足底站立负重功能的临床技术和方法。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烧伤整形科采用健侧大腿扩张的交腿皮瓣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6~56岁,平均31岁。右足4例,左足3例,双足1例。瘢痕溃疡4例,贴骨性瘢痕4例,骨外露1例。病变区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9 cm×16 cm~12 cm×29 cm,扩张皮瓣获取面积11 cm×18 cm~14 cm×30 cm,全部皮瓣均以带蒂方式交腿固定,1个月后断蒂。结果:本组8例9个转移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二次扩张皮瓣修复。供瓣区均线性瘢痕一期愈合。均获6~24个月随访,足底皮瓣形态良好,均能负重行走,无破溃;术后12个月逐渐恢复保护性感觉和触觉。结论:采用健侧大腿扩张交腿皮瓣,不但能修复全足底皮肤缺损,且能提供足够厚度软组织,增加足底负重耐磨功能。在穿支皮瓣及游离皮瓣转移受限情况下,扩张交腿皮瓣是修复足底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替代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腿外侧肌皮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肌皮穿支为蒂的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采用以腓动脉肌皮穿支为蒂的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4~65岁,平均28岁。其中车祸伤11例、重物砸伤3例、皮肤溃疡4例、贴骨瘢痕2例。患肢创面均合并骨或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切取皮瓣5.0 cm×4.0 cm至7.0 cm×5.0 cm。供瓣区拉拢缝合5例,用腹股沟全厚皮打包植皮15例。结果:术后20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5~18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良好,无臃肿感,质地耐磨,皮瓣两点辨别觉在3~5 mm,患肢踝关节功能活动良好,获得满意效果。结论:本术式切取方便,疗效可靠,手术创伤较小,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促进糖尿病患者足溃疡愈合的干预措施指南(2023年更新版)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创面处理的原则,包括清创、创面准备和使用涉及改变创面生理以促进愈合的新技术,在试图治愈慢性糖尿病相关的足溃疡时是至关重要的.此外,糖尿病相关的足溃疡的发病率和治疗成本不断上升,这就需要结合作为金标准的多学科治疗已有共识,运用高质量的疗效和成本效益证据来支持和加强慢性糖尿病相关的足溃疡创面愈合的干预措施.本指南是 2023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针对促进糖尿病患者足溃疡愈合的干预措施的循证指南.它是对 2019 年IWGDF指南的更新.我们遵循推荐、评估、发展、评价分级(GRADE)方法,以患者-干预-对照-结果(PICO)形式设计临床问题从而得出重要结果,进行系统综述,制定评判表汇总,并为每个问题撰写推荐和理由.每条推荐的形式都是基于系统综述中发现的证据,并使用GRADE评判汇总项目,包括理想和不理想的效果、证据的可信度、对患者的价值、所需的资源、成本效益、公平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我们制定的推荐由作者同意并由独立专家和利益相关者审查.根据系统综述和从证据到决策过程的结果,我们提出29 条推荐.我们对使用干预措施改善糖尿病患者足溃疡的愈合提出了一些有条件的支持性推荐.这些推荐包括蔗糖八硫酸盐敷料的使用,对手术后的创面使用负压疗法,使用胎盘衍生产品,使用自体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贴剂,使用局部氧疗,以及使用高压氧,但我们强调在任何情况下这些推荐应在单独应用最佳标准治疗无法治愈伤口且有资源可用于干预的情况下使用.这些关于创面愈合的推荐应该有助于提高糖尿病伴足溃疡患者的疗效,我们希望这些推荐能得到广泛的实施.然而,尽管作为推荐基础的许多证据的准确性正在提高,但总体上仍然很差,我们鼓励在这一领域进行更多、质量更好的试验,包括那些有关卫生经济学分析的试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冻干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造口周围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观察冻干富血小板纤维蛋白(Lyophilized platelet-rich fibrin,LPRF)在造口周围溃疡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40例造口周围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PRF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LPRF组抽取新鲜外周血经离心、冷冻干燥等处理得到LPRF,辐照灭菌处理后,填充至造口周围溃疡创面,无菌防水敷料贴覆盖.两组均外附造口袋,5~7 d后换药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LPRF组创面缩小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LPRF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LPRF可以促进造口周围溃疡创面愈合,为临床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鱼鳞膏调节IL-6/STAT3信号通路对难愈性皮肤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初步探讨鱼鳞膏调节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 3(STAT3)信号通路对难愈性皮肤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高脂高糖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手术剪去背部皮肤构建难愈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鱼鳞膏组、激活剂组,每组 12 只,另外取 12 只大鼠作对照组(模型对照),各组贴敷和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每天 1 次,连续 21 d;给药结束后测量大鼠创面愈合情况;HE染色观察创面损伤及新生毛细血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胎盘创面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创面组织中IL-6 与STAT3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IL-6/STAT3 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新生血管数及bFGF、CD31、VEGF、TGF-β1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L-6、IL-1β、TNF-α水平、IL-6、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鱼鳞膏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新生血管数及bFGF、CD31、VEGF、TGF-β1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6、IL-1β、TNF-α水平、IL-6、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鱼鳞膏组比较,激活剂组大鼠上述指标变化均显著逆转(P<0.05).结论 鱼鳞膏具有抑制炎症反应,促进难愈性皮肤溃疡大鼠血管形成及创面愈合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6/STAT3 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负压伤口治疗中负压值与伤口疼痛及周围皮肤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分析负压伤口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中负压值与患者伤口疼痛及周围皮肤损伤之间的关系,探讨适宜的负压值,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NPWT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观察性研究2022年1月2日—2022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行NPWT成年患者100例.按急性与慢性伤口分类,慢性伤口18例(压疮8例,下肢溃疡10例),烧创伤82例(烧伤16例,电击伤6例,皮肤撕脱伤33例,皮肤切割伤27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并每日观察记录患者伤口负压值、伤口疼痛程度和负压治疗区域皮肤有无损伤(发红、浸渍和水疱).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伤口疼痛程度,3分以上者给予止痛处理.对于周围皮肤损伤者给予生理盐水清洗后,封贴水胶体片状敷料,隔日更换1次直至愈合.负压伤口治疗期间负压值结合医嘱、国内临床应用研究及专家推荐进行调整.采用统计软件分析负压值与伤口疼痛计分、周围皮肤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18~85岁,平均50.8岁,男、女比例1.9∶1.清创后接受NPWT 5~9d,平均6.9d.负压值-75~-450mmHg,平均-208.2mmHg;疼痛计分0~7分,平均2.3分.出现伤口周围皮肤损伤13例,其中水疱6例,浸渍2例,发红5例.治疗后1~5d每天负压值与疼痛计分呈正相关关系(r1=0.440,P<0.001;r2=0.401,P<0.001;r3=0.361,P<0.001;r4=0.379,P<0.001;r5=0.313,P=0.002),表明疼痛程度随着压力增加而加重.负压值与伤口周围皮肤损伤之间不相关(r=0.016,P=0.904).结论 负压伤口治疗中,高负压值会增加患者伤口疼痛感受,负压值越大,疼痛越明显,是负压伤口治疗中值得关注的问题.负压值与伤口周围皮肤损伤虽不相关,但因发生率较高,护理中也需要观察和预防.负压值设定-75~-150mmHg为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创疡贴治疗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后创面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创疡贴治疗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4月-2014年12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65例腋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术后创面予以创疡贴换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创面予以常规换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8.07±2.19)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12.25±2.78)d,两组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5个月~1年,除对照组中2例植皮患者出现瘢痕增生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 创疡贴治疗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后创面,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湿润烧伤膏联合创疡贴治疗Ⅲ~Ⅳ期压疮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创疡贴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2017年3月常州市德安医院外科收治的124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湿润烧伤膏联合创疡贴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愈合效果、换药次数及经济成本.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3%,创面愈合时间为(46.00±4.71)d,换药次数为(43.05±8.97)次,经济成本为(1022.83±220.00)元,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2%,创面愈合时间为(48.29±4.98)d,换药次数为(47.39±11.90)次,经济成本为(2549.00±382.00)元,两组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湿润烧伤膏联合创疡贴治疗Ⅲ~Ⅳ期压疮,可有效促进创面的再生愈合,减少换药次数,疗效显著,且价格低廉,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王道坤运用养阴愈溃汤治疗阴虚津亏型胃脘痛医案3则
编辑人员丨2023/8/6
王道坤教授为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甘肃省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名老中医工作传承建设项目专家.王教授临证50余载,经验丰富,尤善治脾胃病,自创温中愈溃汤、养阴愈溃汤、化瘀愈溃汤等愈溃系列方剂,疗效极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肠黏膜下层仿生双层敷料复合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修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小肠黏膜下层(SIS)仿生双层敷料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大鼠难愈性皮肤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SIS修复组(SIS组)、PRP修复组(PRP组)、SIS复合PRP修复组(SIS+PRP组),对大鼠背部直径3 cm的区域进行25 Gy的辐照后,于辐照区制作1 cm×1 cm全层皮肤缺损,SIS+PRP组创面予以滴加了0.2 mL PRP的SIS仿生双层敷料覆盖后外贴手术贴巾,SIS组创面予以滴加了0.2 mL PBS的SIS仿生双层敷料覆盖后外贴手术贴巾,PRP组创面予以滴加0.2 mL PRP后外贴手术贴巾,对照组创面予以滴加0.2 mL PBS后外贴手术贴巾.观察各组大鼠术后第3,7,11,15天的创面愈合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术后15 d时大鼠难愈性皮肤创面的MDA含量及SOD活性,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IS+PRP组在术后第3,7,11,15天的愈合率均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SIS+PRP组皮肤创面的MDA含量(5.58±0.86)μmol/g显著低于对照组(13.71±2.04)μmol/g、SIS组(11.26±1.79)μmol/g、PRP组(10.18±1.73)μmol/g,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SIS+PRP组皮肤创面的SOD含量(17.60±3.89)U/mL显著高于对照组(5.02±2.05)U/mL、SIS组(7.10±2.41)U/mL、PRP组(11.37±2.96)U/mL,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SIS组和PRP组相比较,SIS+PRP组皮肤创面Nrf2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p-AKT及p-GSK-3β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而Fyn的表达量则下降(P<0.05).结论 小肠黏膜下层复合富血小板血浆可以促进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修复,可能与Akt/GSK-3β/Fyn信号通路介导的Nrf2/ARE活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