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萝卜硫素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代谢组学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萝卜硫素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分子机制以及与疗效相关的代谢组学标志物并构建疗效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广州市惠爱医院的ASD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萝卜硫素治疗组( n=26)和安慰剂组( n=14)。采用OSU孤独症评定量表-DSM-Ⅳ(OSU Autism Rating Scale-DSM-Ⅳ,OARS-4)评估ASD患儿在基线、治疗第4、8和12周的临床症状变化,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比较OARS-4得分在组别和时间上的差异。采集ASD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浆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检测,使用方差分析-成分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与萝卜硫素治疗疗效显著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最后使用Fisher判别分析筛选疗效预测指标。 结果:经12周治疗后,萝卜硫素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安慰剂组( F=14.11, P<0.001)。2组间共201种代谢物存在差异,主要富集于甘油磷脂代谢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通路。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牛磺酸、磷脂酰丝氨酸和溶血磷脂酰丝氨酸与ASD患儿症状变化呈正相关( r=0.643、0.401、0.414, P<0.05或0.001),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类和甘油三酯类代谢物与症状变化呈负相关( r=-0.481~-0.392,均 P<0.05),其中鞘磷脂(d35∶1)和牛磺酸进入了Fisher判别分析模型,总疗效预测的正确率为84.6%(22/26)。 结论:萝卜硫素改善ASD相关临床症状的分子机制可能与细胞膜磷脂代谢有关,鞘磷脂(d35∶1)和牛磺酸可能成为预测萝卜硫素治疗ASD疗效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早期胆汁酸代谢产物与超重之间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胆汁酸代谢水平与超重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方法:2010年至2012年,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面向市城区搜集了22 302名孕妇资料,随后选取其中有孕早期血样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43例及年龄特征匹配的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43名,建立了以妊娠期糖尿病为目标疾病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借助该研究人群,本课题以超重为研究目标进行分组,获得超重组(体重指数≥24.0 kg/m 2)166例,非超重组(体重指数<24.0 kg/m 2)320例;运用 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胆汁酸代谢水平与超重关联的评价。 结果:超重组中初级游离型胆汁酸水平高于非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与低水平人群相比,血清胆酸(cholic acid, CA)水平>0.086 nmol/mL时超重的 OR值为2.09(95% CI 1.14~3.80,校正后 P=0.040);血清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 CDCA)水平>0.043 nmol/mL时超重的 OR值为2.15(95% CI 1.22~3.78,校正后 P=0.040),其余胆汁酸水平与超重关联无统计学意义。通过逐步回归对各胆汁酸进行筛选,发现CA可能与超重的发生独立相关;与低水平(CA≤0.086 nmol/mL)人群相比较,当CA>0.086 nmol/mL时,超重的 OR值为2.03(95% CI 1.11~3.74, P=0.022)。 结论:妊娠早期血清CA和CDCA的代谢水平可能与超重发生相关,其中CA与超重的关联可能具有独立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征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9月到2020年10月就诊于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内分泌科的LADA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从该院体检中心同期体检的人群中选取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NCP)者。收集研究对象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抗体(IA-2A)等,收集研究对象粪便16S rRNA基因序列。使用微生物组分析软件QIIME(version 1.8.0)分析反映肠道菌群丰富性和多样性的alpha多样性指标和反映组间结构相似性的Beta多样性指标,采用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χ 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基于PICRUST分析微生物功能基因和代谢预测途径的变化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肠道菌群与各生化及免疫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42例研究对象,NCP组14名,T2DM组14例,LADA组14例。3组间的alpha多样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Beta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NCP组相比,LADA组的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属如毛螺菌属( Lac_Lachnospira)、罗氏菌属( Lac_Roseburia)、瘤胃球菌属(毛螺菌科)[ Lac( Ruminococcus)]均降低( P<0.05),与T2DM组相比,LADA组的瘤胃球菌属(毛螺菌科)降低( P<0.05)。与NCP组相比,LADA组的苯丙氨酸合成、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次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预测功能途径降低(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ADA抗体滴度与瘤胃球菌属(毛螺菌科)呈负相关( r=-0.44),与普雷沃菌属( r=0.38)、小类杆菌属( r=0.34)、瘤胃球菌属(瘤胃球菌科)( r=0.53)均呈正相关(均 P<0.05);IA-2A抗体滴度与巨球菌属呈正相关( r=0.13, P<0.05)。 结论:LADA患者存在较为特异的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并伴随着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属如毛螺菌属、罗氏菌属和瘤胃球菌属(毛螺菌科)的减少,以及苯丙氨酸合成、胆汁酸生物合成等重要的生物功能基因和代谢预测途径的降低。此外,LADA患者胰岛自身抗体与瘤胃球菌属(毛螺菌科)、普雷沃菌属和小类杆菌属等菌属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NPP5E基因在初级纤毛相关儿童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肌醇多聚磷酸-5-磷酸酶( INPP5E)基因编码INPP5E,其广泛分布于人类和小鼠的多种组织内,如心脏、大脑和睾丸等,通过调节细胞内磷脂酰肌醇三磷酸含量影响磷酸肌醇代谢通路,从而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细胞增殖及分化、细胞极性等过程,在初级纤毛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儿童纤毛疾病密切相关。现针对 INPP5E基因在初级纤毛相关儿童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合实验室研究结果,以期为 INPP5E基因在初级纤毛的调控及儿童纤毛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腹腔镜减重代谢外科20年研究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中国腹腔镜减重代谢外科始于2000年,历经20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飞速发展的转变。笔者就中国20年来发表减重代谢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机构来源、发表期刊、文献类型、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减重手术实现了以胃旁路术和胃束带术为主导向以胃旁路术和袖状胃切除术为主导的转变,修正手术和肠道菌群是近年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但中国腹腔镜减重代谢外科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等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因而,该领域未来应开展更多大样本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制订适合中国人群的指南。笔者建议:建立国家级数据,注册登记临床数据库,基于数据库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同时加强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的结合,促进我国减重代谢外科的进一步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营养不良GLIM诊断标准第一步是营养筛查及按中国疾病代码填写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于出院病案首页等注意事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多年来,全球肠外肠内营养学界同道们都在寻求营养不良诊断标准的统一,既需要确定营养不良诊断标准,也需要考虑营养不良指标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正常值和按临床研究得到的切割点(cut-off point)。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营养不良(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 GLIM)诊断标准于2018年9月在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ASPEN)和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ESPEN)网站发表。2019年初在纸质版杂志《JPEN》及《Clinical Nutrition》发表。GLIM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名词-2019》有记载。GLIM中的某些阈值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演变,但是从主观评定营养不良(如SGA、PG-SGA),发展到用表现型指标、病因型指标诊断营养不良的方向是正确的。高质量的前瞻性临床有效性验证报告和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应用数据分析,将是GLIM改进的基础。2016年《疾病分类与代码》GB/T(中国ICD-10扩充版)及2019年《关于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通知〔2019〕》以及国家医保局信息业务数据库等三个方面文件均收录了营养风险、营养不良、重度(严重)营养不良作为疾病名称。目前临床各学科都在推行个体化医疗,但是临床各科室的实际情况不同。对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应用来说,与对癌症患者的精准医疗、靶向治疗是有很大的距离。2004年12月,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al,CSPEN)常委会组建营养风险-不足-营养支持-结局-成本效果比(Nutritional risk-undernutrition-support-outcome-cost effectiveness ratio,NUSOC)多中心分享数据库协作组,该协作组的目标是分出哪些患者需要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合理应用前提下让患者受益。中国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正在用采集大数据办法来完善DRG(初级阶段DIP,即按病种打包)的制定,就需要让大数据收集系统看到有代码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两个疾病名称,需要填写在出院病案的首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胆汁酸谱分析协助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缺陷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以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缺陷病为核心,探讨血清胆汁酸谱分析在协助该病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整理并分析2015年4月初至2021年12月底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诊治的66例胆汁淤积性肝病(CL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NTCP缺陷病患者32例(成人16例,儿童16例)、希特林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16例、Alagille综合征8例,胆道闭锁10例。同时设立成人和小儿健康对照组(各15例)。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研究对象血清胆汁酸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利用统计学SPSS 19.0及GraphPad Prism 5.0软件对数据进行作图和比较。用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NTCP缺陷病与相应健康对照组以及NTCP缺陷病与其他CLDs患儿的临床及胆汁酸谱之间的差异。 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NTCP缺陷病患者总结合型胆汁酸、总初级胆汁酸、总次级胆汁酸,以及甘氨胆酸、牛磺胆酸和甘氨鹅脱氧胆酸等水平均升高( P < 0.05);与NTCP缺陷病成人患者相比,NTCP缺陷病患儿血清总结合型胆汁酸和总初级胆汁酸水平均明显升高( P < 0.05);NTCP缺陷病患儿血清牛磺鹅脱氧胆酸、甘氨猪胆酸、牛磺猪胆酸和牛磺α鼠胆酸水平明显升高,但甘氨脱氧胆酸、甘氨石胆酸、石胆酸等胆汁酸降低( P < 0.05);NTCP缺陷病患儿血清中石胆酸、脱氧胆酸和猪脱氧胆酸等次级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NICCD、Alagille综合征和胆道闭锁等其他CLDs组( P < 0.05);总初级胆汁酸/总次级胆汁酸、总结合型胆汁酸/总未结合型胆汁酸,以及牛磺胆酸、血清牛磺鹅脱氧胆酸和甘氨鹅脱氧胆酸等指标可有效鉴别NTCP缺陷病和其他非NTCP缺陷病CLDs患儿。 结论:证实血清胆汁酸谱分析对于协助NTCP缺陷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深化了对NTCP缺陷病等CLDs患者血清胆汁酸谱变化特征的科学认识,为深入理解其发病机制提供了代谢组学依据,同时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线索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D打印模型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止血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3D打印模型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止血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3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6名外科医师参与基于3D打印模型的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止血训练资料;均为男性;年龄为(33.5±9.9)岁。通过水凝胶建立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3D打印模型模拟术中出血场景,视频记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出血场景下外科医师止血方式和结果。由2位外审专家盲审训练视频并根据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评估(OSATS)评分表对网膜游离、血管暴露、血管夹闭及血管夹闭后出血情况进行评分。观察指标:(1)3D打印模型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2)3D打印模型的有效性验证。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1)3D打印模型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6位外科医师对于3D打印模型模拟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止血训练的整体印象、逼真度、质地、外观、操作空间、触觉相似性评分分别为(4.5±0.6)分、(4.0±0.6)分、(3.7±0.5)分、(4.2±0.8)分、(3.8±0.8)分、(4.2±0.4)分。6位外科医师对于3D打印模型操作与真实场景相似、便于操作、缩短学习曲线和提高操作技能、模型训练可降低患者风险、提升训练者兴趣、提高术者信心、建议推广的评分分别为(4.0±0.6)分、(4.2±0.8)分、(4.3±0.8)分、(4.3±0.5)分、(4.3±0.5)分、(4.0±0.6)分、(4.8±0.4)分。(2)3D打印模型有效性验证: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出血场景下外科专家操作OSATS评分和操作时间分别为(18.7±0.6)分和(125±12)s,初级医师上述指标分别为(13.7±1.5)分和(212±51)s,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30,-2.89, P<0.05)。 结论:3D打印模型应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止血训练可有效模拟术中出血场景,并能区分不同技能级别医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评估和管理国际循证指南推荐建议(2023年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研究问题 结合已有的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患者意愿,制定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女性的评估标准和管理建议。归纳总结 本次国际循证指南,包括254项推荐意见和实践要点,阐述了需优先解决的问题,以求统一诊疗流程,改善PCOS女性的个人感受和健康状态。已知事项 2018年的国际PCOS指南综合了六大洲患者的资料及多学科的建议,现在被196个国家使用并广泛引用。它采用了强有力的方法学并强调了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该指南的诊断标准从基于共识过渡到基于证据,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促进了治疗的一致性。然而,PCOS患者的需求仍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证据质量偏低,证据和实践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研究设计、规模、持续时间 2023年国际循证指南更新版重新召集了2018年的指南制定组织,涉及专业学会、多学科专家和各阶段PCOS患者的直接参与。遵循指南研究与评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AGREE)Ⅱ标准,完成了广泛的证据综合。在证据质量、可行性、可接受性、成本、实施、最终推荐强度、多样性和包容性方面,对推荐等级、评估、发展和评价(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GRADE)框架进行了分级。参与者/材料、设置、方法:本摘要可以与完整的指南一起阅读。编写成员包括六大洲国际咨询和项目委员会,5个指南制定小组以及儿科、患者和翻译委员会。大量的医学专业人员和患者的参与提升了指南的范围和优先事项。国际上多个学科专家包括儿科、内分泌学、妇科、初级保健、生殖内分泌、产科、精神病学、心理学、营养学、运动生理学、肥胖干预、公共卫生等专家,以及患者群体、项目管理、证据分析和统计及翻译专家参与。71个国家的39个协会和组织通过12个月的 20场会议和5场面对面国际会议,提出了58 项优先考虑的临床问题,涉及52项系统综述和3项叙事评论。5个指南制定小组根据国际反馈和同行评议,独立审查方法学的严谨性,并由澳大利亚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委员会(Australian Government 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NHMRC)批准,经组内一致协商表决,对循证建议进行了修改。主要成果和改进 在过去的五年中,PCOS评估和管理的证据总体上有所改善,但证据仍然是低到中等质量。该指南提供了77个循证建议,54项临床共识建议和123项临床实践要点。本指南的主要更新包括:①进一步完善个体化诊断标准,简化诊断标准以及纳入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作为超声的替代方案;②加强对PCOS更多方面特征的认识,包括代谢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心理特征和妊娠期间不良结局的高风险因素;③强调了对疾病的认知不足、疾病负担的多样化、医疗保健专业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护理模式的改进和医患之间的共同决策,同时加强科研,以改善患者体验;④在意识到体质量问题的同时,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情感健康和生活质量;⑤提出一个以循证医疗为前提,患者花费少、安全性高的生育管理方式。局限性 总体而言,证据和建议都得到了加强和改善,但证据仍然是低至中等质量,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同时需结合地方医疗系统的差异来提供医疗指导,翻译和普及指南。研究结果的广泛影响 在最佳循证证据、多学科专家建议和患者意愿的基础上,本指南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了最佳的清晰的实践建议。该指南目前计划多方面发布和转载,以及多种语言的翻译、全球普及宣传。研究资助/竞争利益(S)该指南主要由NHMRC资助,该委员会与美国生殖医学学会、内分泌学会、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提供合作支持。指南制定小组成员未收取任何费用。差旅费用由赞助组织承担。根据NHMRC指导流程,利益冲突在整个指南制定过程、技术支持、同行评议中可以体现,相关细节可在www.monash.edu/medicine/mchri/pcos获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粪便胆汁酸水平与不同排便频次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胆汁酸可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前者在肝细胞中直接合成,后者在肠道细菌分解后形成。肠道菌群种类繁多、应用广泛,与人体的各种功能和疾病密切相关。胆汁酸作为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双向调控作用。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粪便胆汁酸水平与胃肠道功能变化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该文将从肠道中胆汁酸在腹泻与便秘症状下的变化问题出发,就粪便胆汁酸水平与儿童不同排便频次的关系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探索基于胆汁酸成分的不同代谢产物对排便频次的影响提供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