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重手术对男性肥胖患者性激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与评价肥胖男性患者接受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LRYGB)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后性激素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手术指征的男性肥胖患者;(2)体质指数≥27.5 kg/m 2,并有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者;或体质指数≥35 kg/m 2的重度肥胖患者;(3)术前和术后1年均接受性激素水平检查。排除标准:(1)内分泌疾病(甲状腺毒症、高催乳素血症)和下丘脑垂体病变;(2)主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不能耐受麻醉或手术的患者。根据上述标准,纳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和减重中心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男性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52例男性肥胖患者,年龄为(29.3±10.2)岁,体质量为(123.6±35.4)kg,体质指数为(40.1±11.1)kg/m 2,总睾酮的水平为7.6(5.5,9.1)nmol/L,其中合并睾酮缺乏的有45例(86.5%)。接受LSG手术(LSG组)29例,接受LRYGB手术(LRYGB组)23例。观察主要结局指标为全组患者减重手术前后性激素的变化,亚组分析结局指标为接受LSG手术和接受LRYGB手术患者前后性激素的变化。 结果:Pearson χ 2检验结果显示,术前雌二醇与腰围( R=0.299, P<0.05)、臀围( R=0.326, P<0.05)和胸围( R=0.388, P<0.05)呈正相关;睾酮与体质指数( R=-0.563, P<0.01)、腰围( R=-0.521, P<0.01)、臀围( R=-0.456, P<0.01)、胸围( R=-0.600, P<0.01)和颈围( R=-0.547, P<0.01)呈负相关。与术前相比,减重手术1年后全组血清睾酮[7.6(5.5,9.1)nmol/L比13.6(10.5,15.4)nmol/L, Z=-5.910, P<0.001]、促卵泡生成激素[4.7(2.7,5.3)IU/L比6.5(3.6,7.8)IU/L, Z=-4.658, P<0.001]、孕酮[1.2(0.4,1.5)nmol/L比1.9(0.8,1.3)nmol/L, Z=-2.542, P=0.011]水平均有升高,雌二醇[172.8(115.6,217.5)pmol/L比138.3(88.4,168.1)pmol/L, Z=-2.828, P=0.005]和催乳素[11.4(6.4,14.6)mIU/L比8.6(4.8,7.3)mIU/L, Z=-2.887, P=0.004]水平均下降。其中,LRYGB组除了催乳激素外,雌二醇( P=0.030)、促卵泡生成激素( P<0.001)、促黄体生成素( P=0.033)、孕酮( P=0.034)和睾酮( P<0.001)与术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G组的促卵泡生成激素( P=0.011)、催乳激素( P=0.023)和睾酮( P<0.001)与术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男性的肥胖程度与睾酮水平呈负相关。LRYGB和LSG减重手术均可以明显改善男性肥胖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尤其是术后睾酮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减重代谢外科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减重代谢外科进入中国已有30余年,迅速发展。可以预测的是,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将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无论是经典术式的变迁,手术安全性的保证,新术式的勇敢探求和不良术式的果断摒弃,手术规范化的落实,还是基础与临床科研的突破,都意味着更多的付出。随着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的持续攀升,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这种机遇与挑战尤为显著,减重代谢外科手术也将在战胜肥胖及代谢性疾病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减重手术相关贫血管理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贫血是肥胖症患者和接受减重手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专家工作组组织肥胖代谢外科领域和血液科领域的专家,基于已有的临床研究证据,就减重手术相关贫血的预防和处理问题进行讨论,对减重手术后贫血的诊断、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达成共同的看法和建议,形成《减重手术相关贫血管理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以下简称共识)。该共识的制订旨在加强肥胖代谢外科医师对于减重手术相关贫血预防和处理的重视,规范减重手术相关贫血的管理,从而降低贫血发生率,同时推动相关研究的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创手术机器人在减重与代谢外科的应用与未来趋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全球范围内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同时肥胖症及其合并症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观念的改变,手术机器人在减重代谢外科的应用逐步增多。本文就当前微创手术机器人在减重代谢外科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探讨手术机器人在减重代谢外科的应用中的优劣,并对未来发展及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腹腔镜减重代谢外科20年研究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国腹腔镜减重代谢外科始于2000年,历经20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飞速发展的转变。笔者就中国20年来发表减重代谢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机构来源、发表期刊、文献类型、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减重手术实现了以胃旁路术和胃束带术为主导向以胃旁路术和袖状胃切除术为主导的转变,修正手术和肠道菌群是近年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但中国腹腔镜减重代谢外科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等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因而,该领域未来应开展更多大样本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制订适合中国人群的指南。笔者建议:建立国家级数据,注册登记临床数据库,基于数据库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同时加强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的结合,促进我国减重代谢外科的进一步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减重代谢外科发展机遇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20年来中国减重代谢外科获得蓬勃发展,是经济发展、生活方式转变的需求,也是广大外科医师不懈探索的结果。面临大好发展形势的同时,其专科化发展远远不够,临床实践中不规范手术依然存在,专科培训及规范化工作仍处于起步初期,且随访工作亦为减重代谢外科的严峻挑战。笔者相信:在扎实做好规范化、标准化推进工作的基础上,减重代谢外科会喜迎光明未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辩题三: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减重代谢手术方式的选择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导语】:据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2022年度报告,纳入本年度统计的5 331例有效数据中,4 655例患者接受了胃镜检查,其中反流性食管炎(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占比高达19.9%(728例) [ 1] 。因此,减重代谢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将会面临大量的病态肥胖症合并GERD的患者。肥胖合并GERD的患者在行减重代谢手术时,是应该选择Roux-en-Y胃旁路术,还是可以继续行袖状胃切除术,目前尚存在争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肥胖代谢外科个案管理术前临床路径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该专家共识旨在促进肥胖代谢外科学科建设与发展,使术前个案管理更加规范,为术前临床路径提供参考。方法:由来自全国33家医院或院校具有丰富肥胖代谢外科个案管理、医疗和护理管理经验的专家组成编审委员会。对6位具有>3年肥胖代谢外科个案管理经验的专家进行访谈,执笔专家形成初稿后对6位专家以函审形式完成第1轮论证。在此基础上,邀请40位相关领域专家对修改稿以函审形式完成第2轮论证。根据第2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后,由编审委员会顾问进行网络会议研讨,完成第3轮论证,经修订后形成终定稿。结果:该专家共识包括患者入院前(院前咨询告知内容、院前健康宣传教育及干预、院前床位预约)和入院后(资料收集及入院介绍、检查和检验管理、临床照护)的个案管理内容,并制作临床路径范本文件。结论:该专家共识可为肥胖代谢外科个案管理术前临床路径提供参考依据。后续将在进一步总结经验、累积循证医学证据后进行定期更新,以更好服务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袖状胃切除联合胃底折叠治疗肥胖症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减重代谢及抗反流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腹腔镜袖状胃切除联合胃底折叠(SGFD)治疗肥胖症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减重代谢及抗反流效果,从而为该类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疝与腹壁外科于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40例肥胖症(体质指数≥30 kg/m 2)合并GERD(经术前GerdQ评分、胃镜、上消化道造影、食管24 h pH监测及高分辨食管测压确诊)行减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袖状胃切除术组(SG组,92例)和SGFD组(48例)。SGFD是本团队首创的新型抗反流减重手术方式,通过“先切除,再折叠”的方法同时发挥抗反流和减重作用。主要比较分析SG组与SGFD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3和6个月的减重、改善代谢及抗反流效果。 结果:140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90例;年龄(36.0±9.6)岁;术前体质指数为(38.5±6.5)kg/m 2;术前GerdQ评分为(10.2±1.6)分。SGFD组与SG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SGFD组的手术时间长于SG组[(137.5±10.5)min比(105.3±12.6)min, t=?15.131, P<0.001]。与术前比较,SGFD组患者术后3个月空腹血糖、胆固醇、体质量、体质指数、GerdQ评分均更低(均 P<0.05);而在术后6个月时,除了前述指标较术前更低外,甘油三酯、尿酸、DeMeester评分也均更低,但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升高(均 P<0.05)。与SG组比较,SGFD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减重指标(体质量、体质指数、多余体质量减少百分比)和代谢指标(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术后第6个月抗反流指标(GerdQ评分、DeMeester评分和LESP)优于SG术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肥胖合并GERD患者在SGFD术后可获得良好的减重和改善代谢、抗反流效果。SGFD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术后第6个月抗反流效果优于SG,具有一定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减重代谢外科新手术方式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减重代谢外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全世界减重代谢外科医师的不断验证与改进,减重手术现已被认定为治疗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的"金标准"。减重代谢外科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经典手术方式。同时,新的减重手术方式不断出现,其中基于袖状胃切除术的附加手术成为研究热点。减重代谢外科医师应在临床应用各种新减重手术方式的过程中,客观准确、实事求是,通过批判吸收不断前行。笔者探讨减重代谢外科新手术方式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