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PedsQL多维疲乏量表在变应性鼻炎患儿中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在患有过敏性鼻炎(AR)的儿童青少年中应用中文版PedsQL?儿童多维疲乏量表(MFS),并进行该量表的信效度评价与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从天津市南开区王顶堤医院儿童保健科及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抽取400名儿童青少年及家长作为调研对象,调查工具包括AR患儿的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PedsQL? MFS,最终完成389名研究对象的全部有效资料的收集,其中196例为AR组,193名为非AR组,根据调研结果对PedsQL? MFS的信度和效度进行逐一检验.结果: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家长代评量表Cronbach's系数总体是0.915,3个分维度的Cronbach's系数范围是0.776~0.923,患儿自评量表的Cronbach's系数总体是0.910,3个分维度的Cronbach's系数范围是0.712~0.905;家长代评及患儿自评量表总体和3个分维度的重测信度ICC值最低为0.852;家长代评及患儿自评量表的每一个条目与其所属维度均呈现较强的相关性,与其他两个维度呈现较弱的相关性;在结构效度检测中,家长代评量表和儿童自评量表的各拟合指数结果较好,两个量表均RMSEA<0.08、均x2/df<4、均RMR<0.05、均CFI>0.9、均TLI>0.9、均GFI>0.9,表明量表因子模型拟合具有较好的效果;AVE均大于或接近0.5,CR均>0.7,基本说明量表的聚合效度尚可.结论:中文版PedsQL? MFS具有较高的信度及效度,可以作为我国AR儿童青少年疲乏研究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测量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口炎清颗粒(无糖)治疗慢性咽炎的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评价口炎清颗粒(无糖)治疗慢性咽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平行对照方法,将纳入的186例慢性咽炎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口炎清颗粒(无糖)、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服用方法为口炎清颗粒(无糖)一次2袋,2次/d,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一次1袋,3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慢性咽炎患者的咽痛、咽痒、咽干等临床症状.结果 调整意向治疗患者,试验组92例,对照组88例.主要有效性指标第28天的临床症状与总有效率,试验组为76.7%,对照组为7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试验组非劣效于对照组.次要有效性指标第7天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总有效率,试验组为32.6%,对照组为1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8天单项临床症状与体征咽痛消失率,试验组为58.0%,对照组为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次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的点估计值高于对照组.试验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为30.4%,对照组为27.3%.严重不良事件,试验组1例,对照组2例.与试验药物相关的治疗期不良事件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有2例.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炎清颗粒(无糖)治疗慢性咽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α-干扰素治疗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对Th1/Th2平衡及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α-干扰素治疗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其对辅助性T细胞1(T helper cell 1, Th1)/辅助性T细胞2(T helper cell 2, Th2)平衡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79例,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雾化吸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FEV1)、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 PEF)],检测Th1、Th2细胞比例并计算Th1/Th2值,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were detected- 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31例(88.57%),高于对照组30例(68.18%)(P<0.05);治疗后观察组咽喉疼痛、咳嗽、流涕、退热消失时间为(80.43±11.35)h、(65.28±15.63)h、(35.52±11.24)h、(34.32±8.64)h短于对照组(92.64±15.49)h、(80.47±11.28)h、(57.26±13.44)h、(51.37±10.12)h(P<0.05);观察组治疗后FVC(1.35±0.24)L、FEV1(2.47±0.42)L、PEF(195.32±30.12)L/min高于对照组(1.22±0.18)L、(2.06±0.39)L、(177.58±28.42)L/min(P<0.05);治疗后观察组Th1(11.24±2.08)%、Th1/Th2(1.77±0.53)%高于对照组(9.36±1.55)%、1.35±0.42,观察组Th2(6.33±0.87)%低于对照组(6.92±1.13)%(P<0.05);观察组CRP(8.63±1.95)mg/L、IL-6(34.26±6.51)pg/ml、TNF-α(118.62±9.17)pg/ml低于对照组(14.25±3.76)mg/L、(51.22±9.06)pg/ml、(146.02±11.64)pg/ml (P<0.05)。结论:α-干扰素治疗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疗效好,有利于促进Th1/Th2细胞平衡,降低CRP、IL-6、TNF-α水平,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具有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薏苡仁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薏苡仁是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的中药,具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渗湿除痹、清热排脓、解毒散结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脂肪酸及其酯类、内酰胺类、三萜类、酚类、甾醇类、多糖类为薏苡仁中主要的抗肿瘤成分,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抗肿瘤血管生成、逆转多药耐药、放化疗增敏、免疫调节、抑制癌前病变等多个途径达到抗肿瘤的作用,其中薏苡仁油是最主要的抗肿瘤成分,由薏苡仁油制成的中成药康莱特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薏苡仁可用于多种肿瘤的辅助治疗,对于临床常见肿瘤如肺癌、口腔癌、鼻咽癌等头颈部肿瘤,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等生殖及泌尿系肿瘤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具有防止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强患者免疫力等方面的优势.论述薏苡仁及其提取物主要抗肿瘤成分及对多种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效果及机制,为薏苡仁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拟透邪解毒汤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TNF-α、IL-6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自拟透邪解毒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的影响.方法:68例病毒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炎琥宁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透邪解毒汤治疗,治7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肺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7 d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发热、咳嗽咳痰、口干、咽干咽痛、乏力、头身痛、食欲减退等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FVC、PEF50、MMEF指标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均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病毒性肺炎患者中使用自拟透邪解毒汤联合西常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症状缓解,改善肺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变应性鼻炎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发病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鼻黏膜细胞间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探索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及关键基因.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下载5名健康对照者鼻上皮细胞样品和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上皮细胞样品的芯片数据(GSE43523).应用R语言中"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运用STRING数据库来构建所筛选差异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中的"Cytohubba"筛选关键基因;并采用DAVID数据库对选定的差异性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途径探讨;通过ImmuCellAI数据库分析GSE43523芯片数据的24类免疫细胞的含量及比例.选取2023年9月至12月青岛市中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手术中收集的1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者的下鼻甲黏膜组织用于进一步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274个差异表达基因,包含上调差异表达基因144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130个.基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获取5个关键基因,即CD80、CD69、EPAS1、MYOM2和ATP12A.GO功能富集显示,在生物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合成过程、NF-κB信号通路等;在细胞组成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外间隙、质膜的组成部分等;在分子功能中,差异表达基因参与NAD活性、ATP酶结合活性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铁死亡信号通路、凋亡信号通路等.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活化的CD4天然细胞、CD8天然细胞、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应性鼻炎患者下鼻黏膜组织中CD80和EPAS1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而CD69、MYOM2和ATP12A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274个与变应性鼻炎密切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得到了5个重要基因,为变应性鼻炎的早期诊断、干预治疗以及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脑卒中患者肌少症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肌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 2022 年 8 月至 2023 年 4 月在浙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 242 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洼田饮水试验、营养风险筛查表 2002 进行调查,根据 2019 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制定的肌少症诊断标准判断是否存在肌少症.结果 242 例脑卒中患者中,有 69 例患者发生肌少症,发生率为 2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骨质疏松、超敏C反应蛋白、吞咽功能异常、有营养不良的风险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OR=1.315、2.155、3.109、4.690、3.625、2.923,均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肌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存在上述风险因素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预防或延缓该人群肌少症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ICU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康复干预的证据审查与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了解加强监护病房(ICU)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康复干预证据的临床应用现状,使用鱼骨图分析法中的4M1E因素分析法分析循证实践中的障碍因素、促进因素,制定变革策略,为证据的临床转化提供依据.方法 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理论指导,检索、评价,及汇总证据,制定审查指标.采用便利抽样法,以2023年6-7月甘肃省兰州市某三甲医院ICU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拔管后吞咽障碍患者20例和ICU医护人员3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基线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并制定变革策略.结果 共制定35条审查指标.基线审查结果显示,仅8条审查指标执行率超过60%,11条审查指标执行率为0.障碍因素主要包括科室广、人员多、难度大、科室培训内容尚无拔管后吞咽障碍相关内容,以及医护人员高强度工作等.促进因素主要包括科室学习氛围浓厚、实践科室具备示教及电子投影仪等培训设备等.变革策略主要包括组建多学科团队及制定拔管后吞咽障碍课程培训计划等.结论 ICU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证据与临床实践尚存在较大差距,科学、全面地评估实践中的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变革策略,可以有效促进证据向临床实践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鼻咽癌放疗头颈部摆位误差及外轮廓变化对放疗剂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千伏级锥形束CT(CBCT)获取分次间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外轮廓变化及摆位误差,分析其对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21例鼻咽癌患者,将全部患者的137次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匹配后得到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数据.选取颈部3个不同层面,测量其外轮廓横切面宽度,并利用Pearson系数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其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基于CBCT影像制定模拟计划,分析摆位误差和外轮廓变化对放疗剂量的影响,并应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04±0.73)、(1.13±0.87)、(1.38±0.95)mm.A、B、C层面上的头颈部最大外轮廓变化率分别为15.36%、14.94%、14.99%.模拟计划显示GTV D98、CTV1 D95、CTV2 D95靶区的模拟计划的剂量均小于执行的计划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和脊髓的模拟计划Dmax均大于计划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模拟计划可知,当摆位误差和外轮廓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存在时,靶区的剂量变化较大,其中GTV D98最大减小11.49%,CTV1 D95、CTV2 D95最大变化率分别为12.88%、21.64%.除左右晶体和左腮腺之外,其余的危及器官和靶区剂量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实际放疗中摆位误差和外轮廓变化的存在会对剂量分布造成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下咽、颈段食管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下咽、颈段食管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1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下咽肿瘤术后缺损的6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76岁;国际抗癌联盟(UICC)临床分期:T2N1M0 1例、T2N2M0 1例、T3N1M0 3例、T4N1M0 1例;皮瓣大小3.5 cm×5 cm~5.0 cm×8 cm;累及食道入口修复2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皮瓣存活情况、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估吞咽功能和GRABS嗓音量表评估发音质量,观察肿瘤局部复发转移情况。结果:6例患者手术切取皮瓣顺利,术后获随访2~36个月。患者皮瓣全部存活,切口一期愈合,无咽漏,吞咽功能均恢复良好(GUSS评为0级1例、1级3例、2级2例)。5例不同程度恢复发音功能(GRBAS评分0分2例、1分2例、2分1例) ,1例全喉切除患者丧失发音功能。3例术后1~6个月拔除气管套管,1例全喉切除、2例放疗后喉部水肿患者至末次随访尚未拔除气管套管。1例术后6个月发现肺部转移,余5例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颏下动脉岛状皮瓣血供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是下咽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