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lo-Vest支架对颈椎原发恶性肿瘤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Halo-Vest支架对颈椎原发恶性肿瘤不同放疗技术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曾接受Halo-Vest支架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的颈椎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Monaco计划系统,在勾画Halo-Vest支架结构外轮廓的CT序列图像上设计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然后复制相同射野参数的IMRT和VMAT计划到不勾画Halo-Vest支架结构外轮廓的CT序列图像上重新计算剂量分布,比较靶区、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对于VMAT计划,两组计划的计划靶区(PTV)和计划肿瘤靶区(PGTV)的剂量学参数除PGTV 107%外的各参数平均差异均< 1%。相比外轮廓勾画Halo-Vest支架,外轮廓不勾画支架的图像计算的脊髓和脊髓-PRV平均最大剂量分别增加0.38和0.42 Gy( Z=-2.803、-2.803, P<0.05),脊髓和脊髓PRV Dmean分别增加0.35和0.37 Gy( Z=-2.703、-2.801, P<0.05)。黏膜、甲状腺、腮腺、下颌骨、下颌关节和正常组织的 V5、 V30和 Dmean最大差异为0.74%。对于IMRT计划,两组计划的PTV和PGTV间剂量学参数差异较VMAT技术的差异增大,大部分差异超过1%,最大差异为4.55%。相比外轮廓勾画Halo-Vest支架,外轮廓不勾画支架的图像计算的脊髓平均最大剂量和脊髓-PRV最大剂量分别增加0.48和0.59 Gy( P>0.05),脊髓和脊髓PRV的平均 Dmean分别增加0.57和0.59 Gy( Z=-2.293、-2.293, P<0.05)。其他危及器官的最大差异为1.98%。 结论:CT图像外轮廓勾画或不勾画Halo-Vest支架结构,VMAT计划间剂量差异很小,临床上可以忽略,但IMRT计划间剂量差异偏大,需要考虑忽略或部分勾画Halo-Vest支架结构的外轮廓时对剂量分布带来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填充胶原蛋白植入剂改善泪槽畸形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胶原蛋白植入剂填充矫正泪槽畸形的效果。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收治25例(男2例,女23例,年龄20~40岁,平均30岁)泪槽畸形患者,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或者局部表面麻醉下,用胶原蛋白植入剂进行泪槽注射,评估注射后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25例患者注射胶原蛋白植入剂后泪槽凹陷明显改善,下睑到颧颊区域呈现自然流畅、年轻化的轮廓曲线,泪槽凹陷形成的阴影及下眼睑色素沉着明显改善。25例患者注射即刻均有轻度肿胀、2例局部瘀斑,1例患者注射后局部出现条形小凸起。有效22例,占88.00%,满意23例,占92.00%。术后随访3个月,1个月内效果维持满意。结论:胶原蛋白植入剂注射填充可改变泪槽畸形,可达到面部年轻化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晦明轩本《政和本草》与刘甲本《大观本草》图谱之美术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晦明轩本《政和本草》与刘甲本《大观本草》的药图在继承《本草图经》药图的基础上,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通过对2个版本《证类本草》中矿石、植物、动物三大类药部图谱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南北殊域的影响下,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刊刻者秉持的不同刊刻态度,呈现出外轮廓形似而具体细节存在差异的特点;在刻工艺术水平的影响下,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水准;在宋代绘画的互证下,药物图谱的绘制展现出不同的写实精神。刘甲本《大观本草》与晦明轩本《证类本草》相比较丢失了很多细微特征,因此晦明轩本《证类本草》的图谱相对于刘甲本《大观本草》而言更接近于《本草图经》绘图原貌或者说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术后护理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四肢合并血管损伤的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9例上肢、28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进行创面修复重建,术后护理给予绝对卧床,注重体位护理;使用无光式两用保暖烤灯进行皮瓣保温保暖;手术后7 d内强化夜间护理;应用"四步一字口诀法"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并使用"数字记分式"护理记录单记录血运情况,以及时发现血管危象;采用微视频进行功能锻炼指导,防止肢体功能丧失。出院后通过微信的方式进行随访。结果:术后3例发生动脉危象,探查后完全坏死1例,部分坏死1例,其余皮瓣完全成活,质地及色泽良好,成活率89.36%。伤口感染1例,伤口裂开2例,供区发生局部感染并发症1例。40例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皮瓣色泽、轮廓和质地评分分别为(9.1±0.3)分、(8.8±0.4)分和(9.2±0.2)分。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3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89.47%;下肢功能根据临床下肢评分(LEM)标准评定:优19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71%。结论: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重建四肢合并血管损伤的软组织缺损,术后加强护理,尤其夜间。局部保温保暖,定时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并加强早期康复锻炼,是保证皮瓣手术成功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ood技术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Hood技术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4例采用Hood技术行RARP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平均67.8(57~76)岁,体质指数平均25.17(18.31~32.54)kg/m 2,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平均18.36(4.21~67.57)ng/ml。所有患者术前穿刺均明确诊断,Gleason评分平均7.3(6~8)分。术前临床分期T 1c期1例,T 2a期5例,T 2b期4例,T 2c期14例。所有患者均行RARP,术中采用Hood技术,其特点为经前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手术操作层面紧贴膀胱前壁,耻骨后骨盆结构及前列腺外膜轮廓均不显露。分析患者手术结果、术后病理及随访情况。 结果:2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机械臂操作时间)平均84.5(63~110)min,出血量平均75.3(20~180)ml。术后19例留置引流管,平均留置3.7(3~5)d,5例未留置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1(4~11)d,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平均7.3(6~9)d。23例拔除尿管后即刻实现尿控,1例术后2周实现尿控。术后病理:pT 2a期4例,pT 2b期6例,pT 2c期14例;Gleason评分平均7.9(6~9)分。无切缘阳性病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因手术并发症再次入院病例,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无肿瘤复发。 结论:RARP术中应用Hood技术,可简化Retzius间隙保留步骤,手术切缘阳性率低,术后即刻尿控效果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盆腔迭代锥形束CT图像的剂量学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利用盆腔迭代锥形束CT(CBCT)图像用于治疗计划剂量计算的可行性分析,为自适应放疗提供图像保障。方法:使用Varian Halcyon 2.0环形加速器对CIRS 062 M模体(CIRS, Norfolk, VA, USA)进行扫描,测量其不同散射条件下的CT值并计算其平均值,建立锥形束CT-电子密度转换曲线(iterative Cone-beam CT to electron density,ICBCT-ED)。采集CIRS 002PRA盆腔调强专用模体的CT和不同位置的ICBCT图像,设计基于CT图像的VMAT计划,移植至ICBCT图像上,重新进行剂量计算,比较靶区、危及器官及三维体积剂量 γ通过率的差异。以患者实际治疗计划为基准,回顾性分析10例盆腔患者全流程三维剂量 γ通过率的差异。 结果:无散射体的孤立模式与全散射中心位置的CT值偏差较大,最大偏差144 HU。其他全散射位置与中心位置CT值相近,最大偏差<50 HU。基于盆腔模体不同位置处的ICBCT图像的计算结果,无论靶区还是危及器官的剂量偏差均<1 Gy。与基于CT图像的计划相比,基于ICBCT图像的三维剂量 γ通过率1%/1 mm和2%/2 mm的平均值分别为(88.86±1.18)%和(98.38±0.89)%。10例盆腔肿瘤患者2%/2 mm和3%/3 mm的平均值范围分别为90.03%~95.43%和93.58%~97.78%。最差结果为膀胱过充盈引起的外轮廓变化造成的剂量差异,2%/2 mm和3%/3 mm的三维剂量通过率仅为85.90%和92.90%。 结论:在足够的散射条件下,重建ICBCT-ED转换曲线,利用Halcyon直线加速器的ICBCT图像进行治疗计划设计,其精度是可以满足临床应用的标准的,为将来的自适应放疗提供了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数字化外科技术在颅颌面修复重建中的应用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头颈部肿瘤手术、骨髓炎或严重创伤引起的颅颌面硬组织缺损会在生理和心理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由于该区域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使得整形外科医生重建面部轮廓和咬合功能恢复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数字化技术被应用于颅颌面外科领域已30余年,在颅颌面外伤、肿瘤或先天畸形的诊断、修复重建设计及手术实施等方面进行辅助,提升诊断及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使颅颌面修复重建手术日趋个性化。该文拟对各项技术在颅颌面修复重建领域中的应用做一简述和评价,并就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特征聚类的多Atlas分割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基于聚类的多Atlas分割方法对正常组织感兴趣区分割的改善,以达到更好的危及器官的勾画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0年浙江省肿瘤医院已完成治疗的100例宫颈癌患者的CT图像作为Atlas图谱库。按照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外轮廓)的体积特征参数作为测度,利用k均值聚类(k-means)算法将Atlas图谱库划分成若干子集。将待分割图像匹配到相对应的图谱库中进行多Atlas分割。使用相似性系数(DSC)对分割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以30例患者作为测试组,比较了不同聚类方法所生成的子图谱库对图像分割结果的改进。相较于一般多Atlas分割,聚类多Atlas分割方法能显著提高膀胱(DSC为0.83±0.09∶0.69±0.15, P<0.001和直肠(DSC为0.7±0.07∶0.56±0.16, P<0.001)的分割准确性,但左、右双侧股骨头(0.92±0.04、0.91±0.02)和骨髓(0.91±0.0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聚类多Atlas分割方法平均分割时间短于一般多Atlas分割方法(2.7∶6.3 min)。 结论:聚类多Atlas分割方法不但会减少与待分割图像配准的Atlas图像个数,而且预期能提高分割效果,并获得较高的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窥镜辅助聚醚醚酮植入体隆眉弓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个体化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 PEEK)植入体隆眉弓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眉弓低平要求隆眉弓女性患者9例,年龄24~31岁,平均26.5岁。术前获得颅颌面CT扫描数据,根据患者要求设计眉弓增高范围与高度,并制造个体化PEEK植入体。术前、术后拍摄照片并分析。结果:随访3个月至2年,9例患者面部表情正常,均未出现运动神经损伤、排斥反应及医源性感染,患者均对术后效果满意,与术前相比,眉区眶骨低平得以改善,面部轮廓立体和谐。结论:内窥镜辅助下个体化PEEK植入体隆眉弓术安全有效,能较大程度重塑面上部轮廓,加深上睑窝并改善凸眼现象,达到眉眶区立体感增强的美容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手术联合眶隔脂肪注射填充眶周年轻化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手术联合眶隔脂肪注射填充治疗眶周凹陷的手术方法及疗效。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就诊的33例女性美容就医者,年龄23~55(37.5±6.3)岁,均有不同程度的泪沟或上睑凹陷畸形,伴眶隔脂肪膨出。将重睑或眼袋手术获取的眶隔脂肪,经分离剪碎等步骤,分层注射到眶周凹陷处以修饰眼周轮廓。33例美容就医者术后均无感染、血肿、脂肪液化等并发症,仅1例患者注射后出现局部硬结,经热敷后消退,其余32例患者眶周凹陷畸形术后均得到较好纠正。手术切除联合眶隔脂肪注射填充能修复睑袋,又能矫治眶周凹陷畸形,是有效的眶周年轻化美容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