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帕他胺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阿帕他胺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临床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本院使用阿帕他胺治疗的1例mHS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该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疾病进展情况。结果:该患者应用雄激素剥夺治疗(ADT)+阿帕他胺治疗1个月后,血清PSA降至36.84 ng/mL,降幅达93%,4个月后降至4.73 ng/mL,8个月后降至0.32 ng/mL,PSA降幅达99%,其后维持在0.4~0.5 ng/mL水平。ADT+阿帕他胺治疗1个月后,睾酮降至0.12 ng/mL,并长期维持去势水平。治疗3个月后复查显示前列腺病灶、盆腔内淋巴结及骨转移灶均缩小。治疗1年后再次复查发现前列腺病灶、盆腔内淋巴结及骨转移灶进一步缩小。结论:应用ADT联合阿帕他胺治疗mHSPC患者早期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mHSPC的治疗方案多样性与个体化并存,ADT联合阿帕他胺在临床试验中被证实能够快速深度降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显著延长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及总生存期(O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膜后及泌尿男性生殖系统IgG4相关性疾病11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以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症状入院的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腹膜后及泌尿男性生殖系统IgG4相关性疾病(IgG4-RUMR)的认识。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3月11例IgG4-RUMR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按照2019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IgG4-RD分类标准评分,达到20分即诊断为IgG4-RUMR。结果:11例IgG4-RUMR患者男女比为9∶2,发病年龄44~83岁,中位年龄59岁,均有明显的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症状或影像学异常。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就诊于泌尿外科/肾移植科(10例)及肿瘤科(1例)。11例患者中3例有泪腺肿物、涎腺肿大、IgG4相关性胰腺炎等相关病史。影像学上,8例显示腹膜后软组织密度影并肾脏、输尿管积水(其中1例伴肾占位),1例显示睾丸、附睾及精索肿物,1例显示单纯肾实质占位,1例考虑前列腺增生。在接受过血清IgG4检测的10例患者中,血清IgG4水平为0.8~14.4 g/L。组织学上,11例均见显著的浆细胞浸润及席纹状纤维化,少数伴闭塞性静脉炎,IgG4阳性浆细胞数目为12~155个/HPF,IgG4/IgG比值15%~77%。根据2019 ACR/EULAR IgG4-RD分类标准评分,11例得分20~48分,均满足IgG4-RUMR的诊断标准。治疗方面:1例行肾部分切除,病理学检查提示IgG4相关性疾病后,行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行前列腺经尿道电切,病理学诊断为前列腺组织非特异性慢性炎,之后患者因涎腺肿大再次入院,复核原病理切片修正诊断为前列腺IgG4相关性疾病,行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进入腹膜后纤维化药物研究性治疗;其余8例根据病情需要行粘连松解术或输尿管支架置入解除尿路梗阻后,行糖皮质激素伴或不伴免疫抑制剂治疗;所有患者的症状均在治疗后好转。结论:IgG4-RUMR发病率低,临床、影像学表现非特异,其诊断需借助临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综合评估。在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病变中,应将IgG4-RUMR纳入鉴别诊断。另外,在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中,2019ACR/EULAR IgG4-RD分类标准虽较复杂,但客观实用,适用于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肛微创手术治疗直肠尿道瘘的操作技术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直肠尿道瘘(RUF)是一种解剖部位特殊,病情复杂,甚至可引起患者严重感染的棘手疾病,常见病因是泌尿科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医源性创伤、盆底外伤和局部放疗后损伤等。目前对于RUF的手术治疗进路方式包括经会阴进路、经括约肌进路、经腹进路及经肛进路等。传统的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恢复慢等局限性,经肛微创手术(TAMIS)治疗RUF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本文将就利用TAMIS治疗RUF的方法和经验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代谢相关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作为一类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广泛存在于机体发生代谢异常时的病变组织细胞内。大量动物及临床试验证实,NGAL可在肝脏、肾脏、心脏、胰腺、前列腺及上皮细胞等多种组织中微表达,在肥胖-炎症-代谢综合征及其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各种慢性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炎性反应及肿瘤等疾病中参与机体生理病理过程,本文主要针对NGAL与代谢相关肾损伤的关系进行综述,为临床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补血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性卒中“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当归补血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性卒中“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和文献资料,筛选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和靶点;使用OMIM、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性卒中对应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当归补血汤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中药-成分-疾病共同靶点”网络和PPI网络;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Bio GPS数据库获取关键靶点组织分布信息;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结果:获取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21个,有效靶点181个,与疾病交集靶点93个。其核心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芒柄花黄素、异鼠李素,关键靶点为AKT1、TNF、IL6、IL-1β、VEGFA。富集结果显示,主要作用通路为流体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与动脉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核心靶点大多分布于髓细胞、树突状细胞、平滑肌、前列腺、甲状腺等组织。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芒柄花黄素与IL-1β结合效果较好,槲皮素分别与IL-1β和TNF紧密结合,异鼠李素与IL-1β结合效果较优。结论:当归补血汤通过血流动力学、脂质代谢、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免疫反应、细胞凋亡等多个环节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性卒中,发挥“异病同治”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列腺癌患者症状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前列腺癌疾病症状及治疗所引起的并发症对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患者开展症状评估有利于判断疾病进展情况及预后情况,同时可为患者症状管理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对前列腺癌症状评估工具进行综述,包括各评估工具测评内容、信效度、评分方法、应用现状及评价等,旨在为前列腺癌患者症状评估工具的选择及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BRCA1/2数据解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包括BRCA1和BRCA2,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编码产物参与DNA损伤同源性重组修复。BRCA1/2基因检测在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相关肿瘤的遗传风险评估、治疗选择、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变异解读是BRCA1/2基因检测中一个关键的环节。BRCA1/2基因变异解读需要依据各类信息(包括来自群体数据库、疾病数据库、文献和家系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判。为结合临床实践并补充相关领域更新,编写组在2017版《BRCA数据解读中国专家共识》基础上,增加了对肿瘤BRCA1/2基因变异解读的阐述,并对BRCA1/2基因检测报告等内容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更新,以进一步指导与规范我国BRCA1/2基因检测数据的解读和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疗法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雄激素剥夺疗法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疗法。虽然雄激素剥夺治疗初期疗效确切,但治疗后出现的临床问题,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将因其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影响疗效,甚至危及健康或生命。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局部疾病有关,也与肝脏、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疾病息息相关,但其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联研究尚少。前列腺癌的雄激素剥夺疗法会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的肠道微生态,从而诱导一些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CRPC的形成。本文分别从肠道微生态多样性、肠道菌群结构以及功能通路改变的角度,阐述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疗法对肠道微生态产生的微生态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如粪便微生物移植、口服抗生素和益生菌等,以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疗法疗效与预期,为晚期前列腺癌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联合波谱成像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波谱成像(MRS)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永嘉县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8月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33例、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62例,均给予DWI和MRS扫描,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b值600 s/mm 2、1 000 s/mm 2、2 000 s/mm 2和3 000 s/mm 2下,前列腺癌组织DWI信号强度值均明显高于前列腺良性病变(均 P<0.05);随着b值升高,DWI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升高,b值在3 000 s/mm 2下,DWI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7.88%(29/33)、82.26%(51/62)和84.21%(80/95);MRS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69.70%(23/33)、79.03%(49/62)和75.79%(72/95);前列腺癌(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C/C)值为(2.50±0.94),明显高于前列腺良性病变的(0.93±0.23)( t=12.519, P<0.05);b值在3 000 s/mm 2下DWI联合MRS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6.97%(32/33)、88.71%(55/62)和91.58%(87/95)。 结论:DWI联合MRS在前列腺癌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影像组学在急重症非肿瘤性疾病中的研究应用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12年荷兰Lambin首先提出"影像组学"的概念,是计算机深度分析结合大数据在临床中重要的应用研究,发展迅速。影像组学是对影像源文件经高通量提取深层次信息,分析图形纹理,量化处理,结合临床大数据分析,用于疾病预测与诊断治疗 [1]。目前影像组学广泛运用于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如肺部、脑、前列腺)及预后判断 [2]。在非肿瘤性疾病领域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如阿尔兹海默病、肝硬化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3]。在急重症领域的研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关键问题的临床研究日渐成熟。本文将重点讨论影像组学在急重症非肿瘤性疾病的应用与进展,为后续影像组学在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多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