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睾丸旁肿物的诊治分析(附27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睾丸旁肿物的诊治经验,以期提高儿童睾丸旁肿物术前诊断水平,制定合理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5月经北京儿童医院手术治疗的27例睾丸旁肿物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为7.4岁,范围为0.3~14.5岁。肿物位于左侧12例,右侧14例,双侧1例。患儿术前均接受体格检查及超声检查。自发现睾丸旁肿物至接受手术的平均时间为4.5个月,范围为1周至3年。患儿经腹股沟切口精索高位结扎瘤睾切除术8例,经腹股沟切口保留睾丸睾丸旁肿物切除术1例,经阴囊切口保留睾丸单纯睾丸旁肿物切除术18例。6例睾丸旁横纹肌肉瘤患儿均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均按低危组以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组合化疗;1例白血病转移患儿术后继续化疗;其余患儿术后未予其他治疗。结果:病理结果为良性肿物17例,恶性肿瘤10例。良性肿物包括附睾囊肿10例,脾组织(脾性腺融合)1例,肾上腺残基瘤1例,附睾平滑肌瘤1例,婴儿纤维性错构瘤1例,附睾纤维性假瘤1例,脂肪母细胞瘤1例,淋巴管瘤1例。恶性肿瘤包括睾丸旁横纹肌肉瘤(胚胎型)6例,黑色素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高分化脂肪肉瘤1例,白血病转移瘤1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瘤1例。术前临床诊断与病理基本符合。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8年,范围为5个月至11年5个月。除1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瘤患儿术后6个月左侧面部肿瘤复发,再行手术外,其余患儿均未复发。结论:对于儿童睾丸旁肿物的治疗,需结合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尽可能术前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恶性肿瘤的治疗时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泌尿男生殖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泌尿男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9例泌尿男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62(50~69)岁。肿瘤位于肾脏3例,膀胱2例,睾丸4例。首发症状:肾肿瘤3例中2例为发热(1例伴腹痛及体重减轻),1例为体检发现肾盂占位;膀胱肿瘤1例为肉眼血尿伴腹痛,1例为尿急、尿痛;4例睾丸肿瘤均为睾丸无痛性肿大。5例行CT检查见低密度肿物伴轻中度强化,4例睾丸肿瘤行B超检查提示不规则、不均质肿块内见血流信号。术前诊断均为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6例接受手术,3例行病灶穿刺获取病理。9例中4例接受手术治疗联合化疗,2例仅接受化疗,2例仅接受手术治疗,1例未治疗。肾肿瘤3例中,1例行B超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术,术后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利妥昔单抗(R-CHOP)方案静脉化疗;1例肾盂占位性病变者行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予R-CHOP方案静脉化疗;1例行B超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术,术后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2例膀胱肿瘤者均行TURBT,术后均拒绝放化疗。4例睾丸肿瘤者中,3例行患侧睾丸切除术,1例行B超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术;3例行R-CHOP方案化疗,1例于外院行化疗及对侧睾丸放疗,具体方案不详;4例均行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甲氨蝶呤15 mg+阿糖胞苷50 mg+地塞米松5 mg)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结果:本组9例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8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睾丸淋巴瘤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按照Ann Arbor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确诊时Ⅰ~ⅡE期4例,ⅢE~ⅣE期5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6例,≥3分3例。随访时间平均18(6~66)个月。7例存活,其中3例完成化疗者中,2例完全缓解(睾丸淋巴瘤ⅡE期IPI评分1分和ⅣE期IPI评分2分各1例),1例部分缓解(肾盂淋巴瘤ⅣE期IPI评分3分);3例拒绝化疗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进展(膀胱淋巴瘤2例和肾盂淋巴瘤1例,均为ⅠE期IPI评分1分);1例化疗2个周期后因出现细菌真菌混合感染性肺炎停止化疗(睾丸淋巴瘤ⅢE期IPI评分3分)。肾淋巴瘤ⅢE期IPI评分3分1例和睾丸淋巴瘤Ⅲ期IPI评分2分1例,分别于确诊后6个月、17个月因肿瘤进展死亡。结论:泌尿男生殖系统淋巴瘤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临床表现特异性差,诊断时应根据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与其他常见肿瘤进行鉴别,避免误诊误治。组织病理学是诊断的金标准,R-CHOP方案化疗为首选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在小儿泌尿生殖系统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达芬奇Xi机器人系统辅助单孔腹腔镜在小儿泌尿生殖系统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小儿外科施行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的29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为(5±3.5)岁,范围在1个月至10.5岁。所有患儿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16例,重复肾5例,卵巢畸胎瘤3例,发育不良肾2例,膀胱输尿管反流2例,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1例,肾囊肿1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多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经脐单部位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总结分析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9例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中转开放手术。18例行肾盂成形术,4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行输尿管输尿管端侧吻合术,2例行发育不良肾切除,1例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3例行卵巢肿瘤剔除术;其中15例患儿合并内环口未闭,同时行内环口高位结扎。肾盂成形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和卵巢肿瘤剔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168.5±42.3)min、(152.8±51.7)min、(146.3±32.0)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3±3.5)d、(7.3±2.6)d、(4.7±2.1)d。肾盂成形术后1例并发尿外漏,充分引流保守9 d后治愈;1例术后2周并发泌尿系感染,口服抗生素治愈。术后随访时间为(18.7±2.5)个月,无其他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脐部切口隐匿,术后外观满意。结论:经脐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应用于小儿泌尿生殖系统的治疗安全可行,切口隐匿美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多学科联合诊治WAGR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儿 女,1岁2月龄,因“认知、运动及语言发育迟缓”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康复科,生后有畏光、睁眼困难,行肾脏超声检查发现体积尚小的肾母细胞瘤,确诊为肾母细胞瘤、虹膜缺失、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智力发育迟缓(WAGR)综合征。多学科会诊确定诊疗方案,儿科研究所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明确基因诊断,肿瘤外科行微创手术,血液肿瘤科给予化疗,并继续康复干预和定期随访。该病较罕见,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可辅助临床明确诊断,多学科协作机制有助于WAGR综合征患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期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中心婴儿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婴儿横纹肌肉瘤(RM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一步提高对婴儿RMS的认识。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诊治的所有年龄<12个月RMS患儿,回顾性分析初诊时患儿年龄、瘤灶部位及大小、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分组等临床特征。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结果:共入组RMS患儿15例,占同期RMS患儿的4.9%,其中男6例,女9例;中位诊断年龄7.0个月(3.0~11.5个月)。原发瘤灶以头颈部最常见[40.0%(6例)],其次为四肢[26.7%(4例)]和其他部位[26.7%(4例)],泌尿生殖系统为6.7%(1例)。胚胎型RMS占46.6% (7例),腺泡型RMS 26.7%(4例),梭形细胞型RMS 26.7%(4例)。美国横纹肌肉瘤研究组(IRS)-Ⅲ期10例(66.7%),Ⅳ期1例(6.7%)。中危组10例(66.6%),低危组4例(26.7%),高危组1例(6.7%)。2例患儿原发瘤灶>5 cm,3例患儿明确淋巴结受累,1例患儿在诊断时发生肺转移。患儿均进行化疗,13例化疗前手术;1例化疗后手术;1例未手术。仅3例患儿进行放疗:1例患儿行粒子植入;2例行外放疗。15例婴儿RMS患儿中5例出现复发或进展[3年EFS率为(59.1±14.5)%],2例死亡[3年总生存率为(80.8±12.6)%]。结论:单中心婴儿期RMS患儿中位诊断年龄为7个月,以头颈部为常见,近半数患儿原发瘤灶部位为预后不良部位,病理亚型中超过1/4为梭形细胞型。局部治疗欠缺可能是导致局部进展或复发的主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合理应用第5版WHO泌尿及男生殖器官肿瘤分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第5版WHO泌尿及男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已于2022年5月正式出版,本文简要提炼第5版WHO泌尿及男生殖器官肿瘤分类的一些重要进展和变化,并阐述在病理医师的日常实践诊断过程中如何辩证且合理地应用该分类,从而更为精准地指导临床对泌尿及男生殖器官肿瘤的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成人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软组织肉瘤和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成人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软组织肉瘤(STS)与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3例成人泌尿、男性生殖系统STS和15例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STS组男59例,女14例;中位年龄41(18~78)岁;可测量病灶肿瘤最大径0.5~19.0 cm;肿瘤原发于睾丸及睾丸旁23例,肾23例,前列腺15例,膀胱8例,输尿管3例,其他部位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8例,远处转移8例;73例中66例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3例行新辅助化疗,22例行辅助化疗,5例行辅助放疗;7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放疗联合化疗,2例行单独化疗,3例行对症支持治疗。肉瘤样癌组男11例,女4例;中位年龄65(23~84)岁;可测量病灶肿瘤最大径0.4~16.9 cm;肿瘤原发于肾6例,膀胱5例,输尿管2例,前列腺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4例;15例中12例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2例肿瘤原发于肾的患者术前即存在转移,术后行辅助治疗;3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全身化疗,2例行对症支持治疗。两组患者性别、肿瘤最大径、远处转移、治疗方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年龄、肿瘤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分类变量资料采用 χ2检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后行多因素Cox分析。 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18.3(0.3~90.4)个月。STS组病理示滑膜肉瘤14例,脂肪肉瘤11例,横纹肌肉瘤15例,平滑肌肉瘤16例,其他类型10例,未具体分类的梭形细胞肉瘤7例。STS组66例行手术治疗者术后肿瘤复发8例,转移14例,复发并转移4例;7例未行手术治疗者均发生进展。肉瘤样癌组10例术前未发生远处转移者中,术后复发3例,转移3例;2例术前已有远处转移者行肾切除术后辅助化疗,其中1例总生存时间(OS)达2年,1例术后2个月复发;3例未行手术治疗者,病情均发生进展。STS组中位OS为59.3(95% CI 24.1~94.5)个月,肉瘤样癌组中位OS为8.7(95% CI 6.1~11.2)个月。STS组总生存预后优于肉瘤样癌组( HR=2.874,95% CI 1.118~7.386, P=0.022)。 结论:成人泌尿、男性生殖系统STS发病年龄低于肉瘤样癌。STS肿瘤原发于睾丸及睾丸旁、肾最多,肉瘤样癌肿瘤原发于肾最多。STS以平滑肌肉瘤最多。STS与肉瘤样癌应尽早诊断后行手术治疗,无法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建议全身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前列腺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研究进展与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男性生命健康。前列腺癌发生转移或去势抵抗不仅取决于癌细胞自身,也取决于癌细胞所处的肿瘤微环境。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是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肿瘤增殖、转移、代谢和免疫逃逸等方面发挥多重作用。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学、空间转录组学及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深入阐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的特征及其在前列腺癌促癌抑癌作用中的调节机制,这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CAFs与前列腺癌细胞间信息交流。本文就CAF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与临床价值作一综述,为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血栓事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导致血栓事件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且与不良生存率相关。有些研究认为ICI治疗可能导致肿瘤患者血栓事件发生风险增加,但其相关性至今仍有争议,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也有较大差异。血栓事件的高风险肿瘤类型主要是肺、皮肤和泌尿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血栓事件的临床类型主要为肺栓塞、心肌梗死和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事件发生后的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ICI相关血栓风险的管理指南和共识,本文就ICI与血栓事件的相关性、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预防与治疗进行简要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对这类不良反应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腹膜后及泌尿男性生殖系统IgG4相关性疾病11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以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症状入院的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腹膜后及泌尿男性生殖系统IgG4相关性疾病(IgG4-RUMR)的认识。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3月11例IgG4-RUMR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按照2019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IgG4-RD分类标准评分,达到20分即诊断为IgG4-RUMR。结果:11例IgG4-RUMR患者男女比为9∶2,发病年龄44~83岁,中位年龄59岁,均有明显的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症状或影像学异常。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就诊于泌尿外科/肾移植科(10例)及肿瘤科(1例)。11例患者中3例有泪腺肿物、涎腺肿大、IgG4相关性胰腺炎等相关病史。影像学上,8例显示腹膜后软组织密度影并肾脏、输尿管积水(其中1例伴肾占位),1例显示睾丸、附睾及精索肿物,1例显示单纯肾实质占位,1例考虑前列腺增生。在接受过血清IgG4检测的10例患者中,血清IgG4水平为0.8~14.4 g/L。组织学上,11例均见显著的浆细胞浸润及席纹状纤维化,少数伴闭塞性静脉炎,IgG4阳性浆细胞数目为12~155个/HPF,IgG4/IgG比值15%~77%。根据2019 ACR/EULAR IgG4-RD分类标准评分,11例得分20~48分,均满足IgG4-RUMR的诊断标准。治疗方面:1例行肾部分切除,病理学检查提示IgG4相关性疾病后,行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行前列腺经尿道电切,病理学诊断为前列腺组织非特异性慢性炎,之后患者因涎腺肿大再次入院,复核原病理切片修正诊断为前列腺IgG4相关性疾病,行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进入腹膜后纤维化药物研究性治疗;其余8例根据病情需要行粘连松解术或输尿管支架置入解除尿路梗阻后,行糖皮质激素伴或不伴免疫抑制剂治疗;所有患者的症状均在治疗后好转。结论:IgG4-RUMR发病率低,临床、影像学表现非特异,其诊断需借助临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综合评估。在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病变中,应将IgG4-RUMR纳入鉴别诊断。另外,在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中,2019ACR/EULAR IgG4-RD分类标准虽较复杂,但客观实用,适用于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