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吾尔族假性剥脱综合征患者角膜内皮形态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维吾尔族假性剥脱综合征(PEX)、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PEX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角膜内皮形态学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全军眼科中心就诊治疗的维吾尔族PEX患者76例(76眼),PEXG患者82例(82眼),POAG患者64例(64眼)以及ARC患者76例(76眼)分别作为PEX组、PEXG组、POAG组及ARC组。收集各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六角型细胞比例(HEX)、变异系数(CV)、角膜中央厚度(CCT) (眼前节OCT)等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ARC组、PEX组、PEXG组及POAG组ECD分别为(2 565±202)/mm 2、(2 286±178)/mm 2、(2 104±376)/mm 2、(2 206±206)/mm 2。PEX组、PEXG组及POAG组ECD低于AR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6、6.19、6.58,均 P<0.001);PEXG组ECD低于PEX组、POA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RC组相比,PEX组、PEXG组以及POAG组CV较高,HEX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PEX组CCT与AR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XG组CCT较PEX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5, P=0.02),较POAG组也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维吾尔族PEX患者ECD减少,PEXG患者CCT变薄,提示在对PEX、PEXG患者行手术治疗时应更注意对角膜的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剥脱性青光眼患者外周血液指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剥脱性青光眼(PXG)患者眼压与外周血液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住院治疗的假性剥脱综合症(PEX)171例(171眼)。根据是否出现PXG将其分为两组,其中PXG组78例(78眼),非假性剥脱青光眼(NPXG)组93例(93眼)。所有患者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入院次日清晨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血清学检查。检测乳酸脱氢酶、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定量、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比值。结果:PXG组眼压为33.5(21.5)mmHg(1 mmHg=0.133 kPa),NPXG组眼压为16.0(3.0)mm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9.38, P<0.001)。PXG组乳酸脱氢酶水平(192.45±27.69 )U/L高于NPXG组的(177.54±27.40)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53, P=0.001); PXG组尿素氮水平(5.72±1.27) mmol/L低于NPXG组的(6.28±1.60)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53, P=0.012);PXG组单核细胞计数(0.48±0.14) 10 9/L高于NPXG组的(0.43±0.13) 10 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13, P=0.03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XG组1.93±0.72,NPXG组1.71±0.57;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PXG组4.49±1.47,NPXG组5.05±1.38,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眼压与乳酸脱氢酶呈正相关( ρ=0.18, P=0.019)。乳酸脱氢酶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53,最佳临界值为182.50 U/L,敏感性为62.42%,特异性为62.40%。 结论:PXG患者眼压与外周血清中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正相关。作为氧化应激和缺血缺氧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外周血清中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是PXG患者的临床特征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Boston Ⅱ型人工角膜治疗Stevens-Johnson综合征难治性角膜融解穿孔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31岁女性因右眼角膜移植术后5个月热泪涌出3 d就诊。患者4年前因盆腔炎性反应静滴头孢呋辛钠及甲硝唑后出现双眼红痛、干涩、畏光,伴有高热及全身皮疹及表皮剥脱,指甲脱落,眼、口腔等多处黏膜溃烂。后患者于当地医院行全身糖皮质激素冲击及局部药物治疗,眼部干燥并逐渐加重,尽管局部给予持续人工泪液及绷带镜等治疗,仍先后发生双眼角膜溃疡穿孔。经多次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和药物治疗无法阻止溃疡和角膜融解,因双眼角膜穿孔入院。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5 cm手动,眼压中度降低,结膜囊狭窄,角膜广泛混浊水肿,溃疡直径约8 mm,下方近角膜缘约2 mm×5 mm的角膜穿孔。左眼视力无光感,角膜中央溃疡直径约8 mm,后弹力层膨出,无前房,眼球萎缩。B超显示右眼脉络膜脱离。行右眼眼内探查、玻璃体切除、异位角巩膜载体BostonⅡ型人工角膜植入术、青光眼阀植入术、自体耳软骨植入术、结膜遮盖术,左眼板层角膜移植、结膜遮盖术。术后右眼-6.50 DS矫正至0.12,眼压正常,眼表稳定。左眼视力无光感,眼表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剥脱性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剥脱性青光眼是继发于剥脱综合征的一种青光眼类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剥脱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了多种危险基因、异常表达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以及广泛的眼前、后节改变。剥脱性青光眼与全身疾病和环境存在一定关联。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该领域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类型青光眼中巩膜筛板曲率的比较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观察假性剥脱性青光眼(PX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患者巩膜筛板曲率(SLC)的差异并分析其意义。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省苍南县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PXG (PXG组)、POAG (POAG组)和CPACG患者(CPACG组)各30例,共90例90只眼纳入研究。三组患者之间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925, P=0.001);性别构成比( χ2=2.158, P=0.276)、眼压( t=4.993, P=0.078 )、眼轴长度( t=1.956, P=0.532 )、角膜中央厚度( t=1.407, P=0.724 )、视野平均缺损( t=2.725 , P=0.496 )、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t=2.185, P=0.49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深部增强成像(OCT EDI)技术测量患眼平均以及0°、30°、60°、90°、120°、150°SLC,并计算SLC指数(SLCI)、SLC深度(SLCD)。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OCT EDI检查结果显示,PXG、CPACG患眼SLC明显陡峭,POAG患眼SLC相对平坦。除150°这一角度外,PXG组、CPACG组患眼其余6个角度SLCI、SLCD均较POAG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PXG组、CPACG组7个角度SLCI、SLC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SLCI[比值比( OR)=1.498,95%可信区间( CI)1.137~ 2.018, P=0.001]、年龄( OR=1.074,95% CI 1.019~ 1.143, P=0.016)与PXG发生显著相关;平均SLCI ( OR=1.625,95% CI 1.192~ 1.997, P=0.001 )、眼压( OR=1.383,95% CI 1.106~ 1.993, P=0.012)与CPACG发生显著相关。POAG组( β=0.143,95% CI 0.032~ 0.208, P=0.016)、CPACG组( β=0.132,95% CI 0.079~ 0.315 , P=0.043)眼压与平均SLCI相关;PXG组所有因素与SLCI均无相关( P>0.05)。 结论:与POAG比较,PXG、CPACG患眼SLC更陡峭且与疾病发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囊膜剥脱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性,85岁。因左眼视物模糊1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既往近视眼病史70余年,高血压病史10余年,退休前为核武器研究工作者。眼部检查:左眼裸眼视力为0.02,矫正无提高,光定位准确;眼压为24 mmHg(1 mmHg=0.133 kPa),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房角开放,全周房角散在灰白色碎屑样物质沉积,小梁网色素分级为Ⅰ~Ⅱ级(精粹图片1中A),虹膜震颤,瞳孔圆,直径约3.0 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应灵敏,无相对性传入性瞳孔功能障碍,瞳孔缘可见灰白色碎屑样物质沉积(精粹图片1中B),散大瞳孔后可见晶状体向下脱位,上方悬韧带可见灰白色碎屑样物质沉积(精粹图片1中C),晶状体混浊(精粹图片1中D);眼底窥不清,隐约见视盘色稍淡。临床诊断:左眼囊膜剥脱综合征;左眼白内障;左眼晶状体半脱位;左眼继发性青光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假性晶状体囊膜剥脱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性,70岁。因左眼视物模糊1年余,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眼部检查:左眼裸眼视力为0.04(无法矫正),光定位准确,眼压为21 mmHg(1 mmHg=0.133 kPa);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央深度可,周边深度大于1个角膜厚度,虹膜纹理清,瞳孔圆,直径约为3 mm,对光反应正常,瞳孔缘可见环形灰白色碎屑样物质沉着;晶状体核性混浊,核呈深黄色,晶状体前表面可见灰白色碎屑样物质沉着,散大瞳孔后可见与瞳孔直径大约一致的中间圆盘,颞侧和鼻侧周边晶状体前表面可见霜白色颗粒状物质沉着(精粹图片1);左眼视盘边界清楚,颜色苍白,视杯与视盘直径比约为1.0,视网膜平伏,黄斑区散在玻璃膜疣。临床诊断:左眼假性晶状体囊膜剥脱综合征;左眼继发性青光眼;左眼白内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噬在青光眼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性丧失、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眼压升高及神经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自噬是溶酶体对自身细胞质成分的吞噬、降解以及再利用的过程。自噬与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相关研究涉及眼部组织对高眼压的应激反应、视盘重塑、免疫调节、异常蛋白清除以及瘢痕调控等诸多方面。本文回顾了自噬在青光眼发生和发展中作用的相关文献,特别关注了自噬与小梁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剥脱综合征以及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瘢痕化的研究进展,为今后进一步认识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为今后青光眼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剥脱性青光眼患者外周血液指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剥脱性青光眼(PXG)患者眼压与外周血液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0 月住院治疗的假性剥脱综合症(PEX)171 例(171 眼).根据是否出现PXG将其分为两组,其中PXG组 78 例(78 眼),非假性剥脱青光眼(NPXG)组 93 例(93 眼).所有患者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入院次日清晨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血清学检查.检测乳酸脱氢酶、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定量、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比值.结果 PXG组眼压为 33.5(21.5)mmHg(1 mmHg=0.133 kPa),NPXG组眼压为 16.0(3.0)mm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38,P<0.001).PXG组乳酸脱氢酶水平(192.45±27.69)U/L高于NPXG组的(177.54±27.40)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01);PXG组尿素氮水平(5.72±1.27)mmol/L低于NPXG组的(6.28±1.60)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12);PXG 组单核细胞计数(0.48±0.14)109/L 高于 NPXG 组的(0.43±0.13)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3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XG组 1.93±0.72,NPXG组 1.71±0.57;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PXG组 4.49±1.47,NPXG组5.05±1.38,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眼压与乳酸脱氢酶呈正相关(ρ=0.18,P=0.019).乳酸脱氢酶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 0.653,最佳临界值为182.50 U/L,敏感性为 62.42%,特异性为 62.40%.结论 PXG患者眼压与外周血清中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正相关.作为氧化应激和缺血缺氧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外周血清中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是PXG患者的临床特征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试题与答案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1. 下列关于假性剥脱综合征(PXF)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常单眼发病;B.是欧洲裔白种人继发开角型青光眼最常见的原因;C.其特征是在眼前段沉积白色蓬松的淀粉样蛋白物质;D.PXF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包括晶状体核或碎片掉落、悬韧带溶解、弥漫性悬韧带松弛伴或不伴晶状体震颤、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摘除术后前房纤维蛋白样综合征及前囊收缩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