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带蒂角膜上皮瓣下等渗核黄素及恢复上皮瓣的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薄圆锥角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带蒂角膜上皮瓣下等渗核黄素及恢复上皮瓣的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A-CXL)治疗过薄圆锥角膜(去上皮后角膜厚度小于400 μ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09/2020-12于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屈光手术科治疗圆锥角膜患者46例74眼.根据术前最薄点角膜厚度(TCT)分为两组:TCT为400-<450 μm的患者行带蒂角膜上皮瓣下等渗核黄素及恢复上皮瓣A-CXL 16例20眼,手术方法为做带蒂角膜上皮瓣并掀开,等渗核黄素滴眼,将角膜上皮瓣重新恢复后,进行紫外线照射,照射结束后,刮除角膜上皮瓣.TCT≥450 μm的患者行去上皮A-CXL手术30例54眼.随访12 mo,收集所有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Sirius 三维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检查结果.结果:术后12 mo,带蒂角膜上皮瓣A-CXL组患者Kmax较术前无差异(P>0.005),去上皮A-CXL组患者Kmax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5).两组术后12 mo BCVA(LogMAR)、角膜前后表面曲率(K1、K2)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均无差异(均P>0.005).两组各指标术后12 mo与术前变化量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带蒂角膜上皮瓣下等渗核黄素及恢复上皮瓣A-CXL对于TCT为400-<450 μm圆锥角膜患者安全可行,与去上皮A-CXL手术控制圆锥角膜进展的趋势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穿刺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行前房穿刺所致眼压波动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者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5例药物无法控制眼压而行前房穿刺(穿刺组);另15例经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药物组)。两组患者眼压降至正常后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ECD、角膜厚度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穿刺组ECD为(1 166.6±309.95)个/mm 2,较药物组ECD(2 034.7±261.23)个/mm 2明显减少( t=-5.46, P<0.05)。术后BCVA及角膜厚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t=3.21,-4.01; P<0.05)。 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间,反复前房穿刺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大量丢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飞秒激光辅助的微创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完成期圆锥角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飞秒激光辅助的微创板层角膜移植术(FL-MILK)治疗完成期圆锥角膜的初步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20年4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行FL-MILK的完成期圆锥角膜患者。采用飞秒激光制作受体角膜基质囊袋和供体板层角膜。将供体板层角膜折叠植入受体角膜基质囊袋后展开。观察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前表面3 mm平均曲率、角膜中央前后表面高度、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形变幅度比值、硬度指数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1、12、24个月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患者33例(35只眼),其中男性26例,女性7例,年龄为(20.34±5.24)岁。33例(35只眼)和25例(27只眼)分别完成术后12和24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上皮植入、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免疫排斥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角膜中央前表面高度( P<0.001)及角膜前表面3 mm平均曲率均显著降低( P<0.05),中央角膜厚度显著增厚( P<0.001),角膜生物力学强度显著改善。术后24个月,角膜形变幅度比值由术前的1.39±0.14降低至1.21±0.10( P<0.001),角膜硬度指数从术前的41.49±11.47增加至88.41±18.17( P<0.001);与术前相比,术后BCVA、角膜中央后表面高度、等效球镜度数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的微创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完成期圆锥角膜安全有效,该手术将为圆锥角膜提供一种新的安全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正远视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正远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八九医院行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正的远视者14例(16眼)。术前远视屈光度1.50D~5.00(3.61±1.08)D。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裸眼远近视力和屈光度的矫正情况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结果: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裸眼远视力(logMAR)为0.47±0.19,明显优于术前的0.61±0.30( t=3.64, P=0.003);裸眼近视力(logMAR)为0.26±0.11,明显优于术前0.66±0.30( t=5.83, P<0.001);裸眼近视力较术前提高两行以上者14眼(87.50%)。术后1个月术眼呈轻度近视状态,3个月后屈光度基本稳定。术后6个月平均等效球镜为(0.74±0.29)D,较术前(3.61±1.08)D明显下降( t=9.45, P<0.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无明显远视回退现象。术后1周、1、3及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下降( F=1.76, P=0.128)。 结论: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正远视安全、有效,预测性较好,为远视者提供了更好的手术方式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患者白内障的手术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龙游县人民医院2019年1至12月糖尿病患者白内障127例(127眼)作为观察组,以同期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133例(133眼)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力低于对照组( t=8.938, P<0.001)。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 t=5.981, P<0.001)。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无明显变化( t=1.575, P=0.116),而观察组中央角膜厚度明显增厚( t=2.112, P=0.036)。 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较非糖尿病患者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低,而且角膜厚度增加较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行白内障摘除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就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且药物保守治疗及前房穿刺不能稳定控制眼压患者41例(55眼),眼压(47.3±4.8)mmHg(1 mmHg=0.133 kPa),同时伴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所有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术前及术后3个月内行常规眼科检查,并获取角膜内皮相关指标,包括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中央角膜厚度(CCT)及变异系数(CV)等。手术前后各指标差值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术后第1天眼压为(16.7±3.7)mmHg,其中4眼眼压仍高[(24.9±2.2)mmHg]需药物控制,其余患眼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术后3个月眼压为(15.7±3.1)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48, P<0.001)。术后ECD[(1 023±344)个/mm 2]明显较术前[(2 062±300)个/mm 2]下降( t=-22.75, P<0.001)。术后CV(33.5%±6.8%)明显较术前CV(22.7%±2.6%)增大( t=13.62, P<0.001)。手术前后患眼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改善( Z=-4.94, P<0.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中或术后并发症。 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可快速有效控制眼压,但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杂性眼外伤保留周边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保留周边部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以周口爱尔眼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复杂性眼外伤合并玻璃体积血80例(80只眼)为对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40只眼)。观察组行保留周边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常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未保留前囊)。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 t=7.852, P=0.000)。术后6个月,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 t=8.944, P=0.000)。眼压低于对照组( t=42.683, P=0.008)。角膜高阶像差低于对照组( t=4.525, P=0.000)。观察组术后发生眼压增高、虹膜粘连及角膜水肿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保留周边部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能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改善术后视力,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2型糖尿病角膜病变及定量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视网膜病变阶段对应的角膜病变表现。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90例(90只眼)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期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3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早期组(30例)和PDR中晚期组(30例),对照组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30名。采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观察角膜中央区各层次角膜图像,比较角膜神经纤维长度、神经纤维密度、神经纤维分支密度和神经纤维弯曲度,并比较角膜免疫细胞、上皮基底细胞、前基质细胞及内皮细胞计数。各组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之间两两比较采用SNK- q检验;各组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 结果:IVCM观察可见对照组神经纤维数量和分支较多,走行平缓,而糖尿病各组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疏松,走行弯曲。对照组、NPDR组、PDR早期组、PDR中晚期组的神经纤维长度分别为(21.55±2.57)、(14.73±1.56)、(11.23±1.40)、(8.02±1.33)mm/mm 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16.17, P=0.00)。各组间神经纤维密度、分支密度、弯曲度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45.72,479.46,167.00; P<0.01)。对照组、NPDR组、PDR早期组、PDR中晚期组的上皮基底细胞密度分别为(5 761±303)、(5 336±367)、(4 146±379)、(3 658±365)个/mm 2,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234.94, P=0.00)。对照组、NPDR组、PDR早期组、PDR中晚期组角膜前基质细胞密度分别为(836±30)、(727±57)、(544±59)、(360±47)个/mm 2,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535.08, P=0.00)。对照组、NPDR组、PDR早期组、PDR中晚期组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细胞比例为62.0%±5.5%、51.1%±3.7%、40.2%±4.0%、27.8%±3.9%,朗格汉斯细胞数量为(1.5±0.6)、(4.2±1.3)、(6.8±2.1)、(10.9±2.1)个/mm 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42.28,179.78; P<0.01)。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58, P=0.20)。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随眼底病程发展,角膜神经纤维数量及分支密度明显减少,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细胞比例、上皮基底细胞和前基质细胞密度均降低,免疫细胞可能参与糖尿病角膜病变发展。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754-76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分析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的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患者16例(19眼),术后随访1年以上且随访资料完整。其中包括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6眼,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8眼,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5眼。随访12~32(17.1±1.3)个月,观察患者术前及随访时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散光度、等效球镜度(SE)、平均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植片排斥反应、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前BCVA为光感~0.25,其中小于0.10者10眼,0.10~0.25者9眼;末次随诊时为0.12~0.80,其中0.10~0.25者5眼,0.30~0.40者5眼,≥0.50者9眼。视力(标准对数视力表)提高2.00~8.00(5.3±1.8)行。术前角膜散光0.50~2.60(1.62±0.57)D,末次随诊时1.30~4.20(2.56±0.87)D;术前SE -4.00~+1.25(-1.29±1.86)D,末次随诊时-7.50~+8.00(-0.48±3.84)D;术前角膜曲率42.78~45.38(44.24±0.95)D,末次随诊时39.20~45.06(43.12±2.22)D;术后12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较术后1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8%。末次随诊时测量植床厚度为20~39(29.4±6.1)μm。术后并发症为1眼术中植床微小穿孔,1眼术后首日可见植片、植床层间少量积血,处理后病情稳定。所有患者末次随诊时均可见角膜植片与植床紧密贴合且透明,未见松线、层间积液及植片免疫排斥反应,未见营养不良病变复发。结论::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的安全方法,术后散光较少,视力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巩膜镜与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屈光不正成人配戴巩膜镜(SL)和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期间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符合条件且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成人屈光不正患者41例(41眼)。采用计算机区组随机方法,将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RGPCL组和SL组。其中RGPCL组21例(21眼),SL组20例(20眼)。在戴镜1周、1个月及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2组患者戴镜远视力、眼部并发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多形性变化、角膜中央厚度、眼压及主观可接受性评分间的差异。仅选择右眼数据用于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及Friedman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2组患者的戴镜远视力在取镜,戴镜1周、1个月及3个月时,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组间各个时间点眼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F=2.00, P=0.165)。2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多形性变化、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在3个月随访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间各个时间点在主观舒适度及视觉清晰度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镜片可操作性评分方面,取镜及戴镜1、3个月时,SL组均略低于RGPCL组( Z=2.38, P=0.017; Z=2.72, P=0.007; Z=3.70, P<0.001);在镜片可清洁性评分方面,戴镜3个月时,SL组略低于RGPC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88, P=0.004)。随访期间2组均未发现镜片相关眼部并发症。 结论::与RGPCL相比,成人配戴SL矫正屈光不正同样具有良好且稳定的视力矫正效果,且短期配戴的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