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地区成人下颌骨副孔解剖位置的CBCT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应用锥形束CT对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成年人下颌骨副孔解剖位置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300例维吾尔族和汉族成年人CBCT影像资料,对下颌骨进行分区,获得各副孔的相应位置、直径及其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分析性别、民族、年龄与副孔发生情况的关系.结果:300例成年人的影像中共找出1 361个副孔,维吾尔族686个,汉族675个,副孔发生率100%,人均(4.54±1.58)个.在舌侧前部发生率最高,维吾尔族为85.7%,汉族为81.9%,副孔的发生与性别、民族、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副孔的直径为(0.79±0.23)mm,汉族为(0.70±0.19)mm,维吾尔族中副孔直径≥1 mm占15.74%,汉族中副孔直径≥1 mm占13.48%,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维吾尔族副孔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为(12.65±9.35)mm,汉族为(13.15±8.0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在副孔高发的舌侧前部区域,颏嵴上和颏嵴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成年人群中均存在副孔现象,术前应仔细核对CBCT影像,术中避免损伤副孔结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四川籍人群副颏孔的观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观测四川籍人群副颏孔(AMF)的解剖学数据,为临床颏孔(MF)区种植手术及颏部外科手术等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调取890例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患者的CBCT资料,由一名专业口腔医生对AMF的发生率、直径、同侧MF直径、与同侧MF的直径比例、中心距离、相对位置及与相邻牙的相对位置等进行观察测量.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四川籍人群AMF的发生率为6.63%,AMF及同侧MF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65±0.25)mm和(3.84±0.64)mm,AMF与同侧MF的平均直径比例为0.4±0.1,AMF与同侧MF的中心距离平均为(5.45±0.85)mm.AMF与相邻解剖结构的相对位置变异较大,多位于同侧MF的后下位和前上位,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结论 四川籍人群AMF的发生率较高,平均直径为1.65 mm,与同侧MF及相邻牙的相对位置多样.临床进行MF区种植手术及颏部外科手术时应注意AMF的存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锥形束CT与曲面断层在下颌区牙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比锥形束CT(CBCT)与曲面断层(OPG)在下颌区牙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行CBCT和OPG检查的189例患者,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对下颌区颏孔、颏神经环、副颏孔、切牙管、颏棘上孔的检出率及显示效果,记录下颌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骨内牙根长度、可用骨高度、下颌骨牙槽嵴项跟间骨宽度、下颌骨根尖处根尖骨宽度.结果:CBCT和OPG对颏孔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CT对颏神经环、副颏孔、颏棘上孔、切牙管的检出率显著高于OPG(P<0.05),对颏孔、副颏孔、颏神经环、颏棘上孔及切牙管的诊断准确率亦显著高于OPG(P<0.05).CBCT前牙区骨内牙根长度短于OPG(P<0.05),前牙区、磨牙区可用骨高度低于OPG(P<0.05),前牙区下颌骨根尖处根尖骨宽度大于OPG(P<0.05).结论:CBCT对下颌区颏神经环、副颏孔、颏棘上孔、切牙管检出率及显示效果优于OPG,其用于下颌后区牙种植可获得更精准的数据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合并双侧锥体束征及表现尿失禁的吉兰-巴雷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2 岁.因"四肢麻木无力伴吞咽困难、言语不能、排尿困难 1 d"于 2017-7-5 就诊于作者医院.1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麻木,下肢重于上肢.第 2 天晨起出现四肢无力伴吞咽困难、言语不能、咳痰费劲、憋气及排尿困难.遂就诊于作者医院.发病前 2 周有感冒病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呼吸动度减低,双肺呼吸音清,耻骨联合上方 3 cm 膀胱区叩诊浊音,余内科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构音不清,言语音量极低.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 3 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各方向活动充分.双眼闭合力弱,双侧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双侧咽反射存在,双侧软腭活动较弱,悬雍垂居中.双上肢近端肌力 3 级,远端肌力 3+级.双下肢肌力 2级,远端肌力 3 级.C3 平面以下传导束型痛觉减退.四肢手套、袜套样痛觉减退,双侧关节位置觉、音叉振动觉正常.双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均未引出,右侧膝反射减低,左侧膝反射及双侧踝反射均未引出.双侧Babinski征及Chaddock征(+).掌颏反射(-),下颌反射(-),腹壁反射(-).颈无抵抗,Kernig征(-).血常规检查:白细胞 13.73 ×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0.5%.血气分析:pH 7.38,PO2128 mmHg (1 mmHg=0.133 kPa,下同),PCO250.6 mmHg,余检查项目结果正常.血生化、甲状腺功能、糖化血红蛋白、肿瘤标志物、自身免疫抗体、传染病筛查均未发现异常.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2017-7-6)结果显示,脑脊液清亮透明,压力 170 mmH2 O (1 mmH2 O=9.8 × 10-3 kPa),白细胞数 0 个/mm3 ,蛋白596 mg/L,葡萄糖 4.3 mmol/L,氯化物115 mmol/L.血及脑脊液神经节苷脂抗体(抗 GM1、GQ1 b、GD1 b 抗体等)、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抗 NMDA、CASPR2、AMPA1、AMPA2、LGI1 抗体等)、副肿瘤标志物抗体(Hu、Ri、Yo、CV2/CRMP5、Amphiphysin、PNMA2 等)均未见异常.神经电生理检查(2017-7-10):双侧胫神经、腓神经及右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双下肢 40.6~45.3 cm/s,右尺神经 51.2 cm/s),右正中神经、双尺神经传导阻滞(图 1 );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神经运动电位波幅降低(1.1~3.7 m V );右腓神经 F波出现率低(10%);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电位波幅正常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BCT观察下颌骨双侧双副颏孔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下颌骨的颏孔通常含有两个,左右各一,孔内有颏神经和血管通过. 临床上涉及到下颌骨颏孔区域的常见手术包括颏部取骨术、颏成形术和前牙区种植体植入术等. 在该区域普遍认为进行手术相对安全,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1]. 但也有研究发现术后该区域有不明原因的出血、术后感觉异常及种植体失败等并发症,研究认为可能与术中损伤颏神经和切牙神经有关[2]. 现报道CBCT观察下颌骨双侧双副颏孔1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锥形束CT对下颌骨颏孔形态及位置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患者下颌骨颏孔进行形态、位置及测量分析,为颏孔区手术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患者的230个颏孔区CBCT图像,对颏孔区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颏神经管在下颌骨体内走形形态多样,颏孔多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方(83.91%),副颏孔的发生率为0.43%,位于下颌第一磨牙根方,颏孔下方及远中.颏孔至牙槽嵴顶、下颌骨下缘及下颌前磨牙根尖的垂直距离的平均值分别为12.53±2.73mm、9.63±1.20mm及9.24±1.96mm.结论 颏孔多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方,可能存在副颏孔,颏孔区手术时应予以重视,避免损伤颏神经及血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乌鲁木齐地区200例成人颏孔区CBCT测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观测乌鲁木齐地区200例成人锥形束CT(Cone bean Computer Tomography)图像,获取颏孔区的解剖学数据,为该区域种植手术及外科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例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患者的CBCT图像,由两名专业的口腔医生对颏孔的位置、大小、颏孔的角度、颏孔上缘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及副颏孔的发生率等进行观测,所得数据导入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观察对象均显示颏孔,颏孔位置53.5%位于第一第二前磨牙之间,31.3%位于第二前磨牙根方,男性颏孔横径为(3.41±0.54)mm,纵径为(2.72±0.46)mm,女性颏孔横径为(3.11±0.43)mm,纵径为(2.49±0.49)mm,左侧颏孔的平均角度为(45.1±10.05)°,右侧颏孔的平均角度为(43.8±7.9)°,颏孔上缘到牙槽嵴顶的距离(14.19±1.46)mm,副颏孔的发生率7.5%.结论:乌鲁木齐地区成人颏孔位置有差异,副颏孔的发生率较高,在进行该区域手术时,术前应拍摄CBCT进行仔细观测,对减少术中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确保该区域的手术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下颌前牙种植并发口底血肿的预防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下颌前牙种植并发口底血肿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预防1例下前牙种植病例的口底血肿发生的处理及效果,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 该病例术前检查发现4个下颌舌侧管,其中有2个直径较大(1.4 mm和1.0 mm)且位于颏棘上方靠近牙槽嵴顶.术中对这两个较粗的穿支血管进行解剖并结扎,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后3d复查时均无明显血肿.文献复习结果 提示下颌舌侧骨板穿支血管的发生率为90%~100%.下颌舌侧血管分布变异程度高,紧邻下颌舌侧骨板,种植手术不慎损伤下颌舌侧骨板血管容易导致口底出血或血肿.结论 熟悉口底血管解剖结构,下前牙种植术前行三维影像学检查,术中翻瓣检查下颌骨唇舌侧骨壁血管走行,避免损伤下前牙舌侧血管束,从而预防口底血肿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口腔颌面锥形束CT在种植牙术前诊断、术后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口腔颌面锥形束CT在种植牙术前诊断、术后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93例接受种植牙手术患者的口腔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口腔颌面锥形束CT和曲面断层检查.两种方式影像学分析,比较两种方式检测患者颏孔解剖检出情况,下颌区垂直距离测量以及种植术术后检查情况.结果 锥形束CT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颌骨解剖结构和术后骨结合.锥形束CT在颏孔、颏棘上孔、切牙管、副颏孔以及颏神经环等解剖结构中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曲面断层(P<0.05).锥形束CT前牙区下颌骨根尖处根尖骨宽度显著长于曲面断层(P<0.05),磨牙区下颌骨根尖处根尖骨宽度显著短于曲面断层(P<0.05);锥形束CT前牙区和磨牙区可用骨高度,前牙区骨类牙根长度和前磨牙区下颌骨牙槽嵴顶跟间骨宽度均显著低于曲面断层(P<0.05).锥形束CT对种植牙术后未发生骨结合的检出率(3.85%)显著低于曲面断层的检出率(11.54%)(P<0.05);而锥形束CT对种植牙术后骨量不足的检出率(25.00%)显著高于曲面断层的检出率(12.50%).结论 锥形束CT对种植牙术前颌骨解剖结构显示及诊断、术后种植体情况检测均要优于曲面断层,临床应用价值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锥形束CT影像对下颌管解剖变异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进行解剖学研究的系统评价,以评估下颌管变异及其解剖学发生率.方法 在PubMed、Cochrane、CNKI数据库中搜索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关于成年人群下颌管解剖变异的相关文章,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其进行分析.通过系统评价对副颏孔(accessory mental foramen,AMF)、磨牙后孔(retromolar foramen,RMF)、下颌骨舌侧孔(mandibular lingual foramina,MLF)、下颌管分支(bifid mandibular canal,BMC)等下颌管解剖变异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6篇描述性横断面研究.分析结果显示,AMF发生率为9.54% (95%CI:6.39%~12.69%),RMF发生率为23.64% (95%CI:14.44%~32.84%),MLF在研究的成年人群中每一个体几乎均有发现,BMC发生率约为38.0%.结论 下颌管分支的各孔和管在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解剖变异,基于CBCT影像对下颌管解剖变异研究可为临床提供指导性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