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第16期)——左肾肉瘤样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文报道一例因血尿确诊肾肉瘤样癌的病例。患者因"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1月余"在茂名市人民医院就诊。泌尿系CTU提示左肾团块状占位,肿瘤与感染性病变待鉴别;左肾上腺局部增粗,未除外增生。CTA图像示病灶乏血供,由左侧肾动脉分支供血。经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专家建议行肾穿刺活检术明确肿物性质。穿刺结果回报提示穿刺组织内见异形梭形细胞伴坏死,符合恶性肿瘤,倾向肉瘤样改变。综合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专家的意见,成功为患者行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左肾根治性切除+左肾上腺切除术。术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复查肾功能正常,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因此针对肾肉瘤样癌等术前不能明确诊断的肾占位病变,可以考虑穿刺活检以获得明确的病理类型,以指导治疗。肾肉瘤样癌侵袭性强,建议行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必须进行严密随访。Ⅱ期以上的肿瘤患者可考虑联合靶向、免疫治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研究在厘清中医临床辅助决策系统研制进展与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借鉴人工智能对物理世界的智能管控经验,提出构建以中医经典著作原创思维为核心,以中医知识图谱和领域本体构建为肇始,将临床全域多场景数字化原态保护和中医经典著作"数字孪生"活态传承突破作为重点,着力于实现临床决策、流程管控、人机交互全面智能化的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该系统将在中医辨证的辅助决策过程中,基于病机演变特点,融合中医经典著作、图像资料、影音资料、心理行为等多模态数据,充分还原中医病机链变化的脉络和前人的临床思维模式,进一步解决辅助决策系统信息采集界面操作繁琐和临床医生问诊思路混乱的问题.数字孪生仿真功能将模拟多复诊多模态的患者情况,尤其聚焦于复诊时患者病情数据的动态变化,最终实现多模态时序数据的集成与融合来为临床判别提供参考,完成合作博弈下的中医智能诊疗过程.研究期望为构建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提出新的思路,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的智能化应用与传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右心室改良心肌做功指数评估产科抗磷脂综合征累及胎儿右心室功能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观察右心室改良心肌做功指数(RV-Mod-MPI)评价产科抗磷脂综合征(OAPS)累及胎儿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 45例OAPS孕妇(OAPS组)及 60名健康孕妇(对照组),应用脉冲波多普勒(PW)分别采集胎儿三尖瓣、肺动脉瓣血流图像,获取其RV-Mod-MPI;记录晚孕期孕妇及新生儿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以胎儿RV-Mod-MPI预测OAPS组不良妊娠结局的效能.结果 相比对照组,OAPS组胎儿RV-Mod-MPI较高,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较低,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P均<0.05).以胎儿RV-Mod-MPI预测OAPS组不良妊娠结局的AUC为 0.726.结论 胎儿RV-Mod-MPI可用于评价OAPS累及胎儿右心室功能并预测不良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三维超声测量宫颈容积在妇产领域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超声成像在妇产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胎儿畸形诊断、宫腔病变评估及胎盘体积测量等.三维超声测量宫颈容积通过超声探头在妇女阴道内测量宫颈长度、直径和容积,提供完整和立体的宫颈结构图像,优于传统二维超声,为临床医师提供关于宫颈功能和疾病的重要信息.三维超声测量宫颈容积可预测早产,但目前不能代替宫颈管长度;宫颈容积可评价孕晚期宫颈成熟度,从而预测引产结局;对宫颈疾病的诊断及预防有潜在临床意义.宫颈容积的测量为临床医师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及参考价值.由于目前研究较少,今后需更多文献及研究验证三维超声测量宫颈容积在妇产领域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头高20°斜坡体位对全身麻醉诱导期胃进气及恢复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头高20°斜坡体位对全身麻醉诱导期胃进气及恢复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予头高20°斜坡体位,对照组予平卧位,两组麻醉诱导期面罩通气前后均行胃窦超声检查,选取胃窦部舒张期图像,测量纵轴直径和前后径,计算胃窦横截面积(CSA),记录适宜面罩通气情况.记录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监测两组麻醉诱导即刻及麻醉诱导30、60、120 s血流动力学[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监测两组入室时,拔管后1、5、30 min及术后2 h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SpO2)]和血流动力学(MAP、HR).统计两组术中是否发生误吸、呕吐、心肺功能异常情况.结果 观察组面罩通气2 min CSA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面罩通气前CSA和适宜面罩通气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麻醉诱导即刻及麻醉诱导30、60、120 s同期血流动力学(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入室时,拔管后1、5、30 min及术后2 h同期呼吸功能(SpO2)和血流动力学(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高20°斜坡体位能够减少全身麻醉诱导期面罩通气时胃进气,而对全身麻醉恢复期呼吸功能和血液动力学并无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像素化芯片的质子透射成像模拟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利用高能质子对病灶区域进行成像,直接获得病灶区域对质子的阻止能力,对于减小质子治疗中射程不确定度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质子CT的基本功能,透射成像对于辅助摆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Geant4程序中设计并构建基于有源阵像素CMOS芯片的紧凑型质子CT探测器,并利用180 MeV质子对该系统的透射成像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径迹角度进行精确重建,对CTP404、CTP528以及自定义材料的CTP515模块进行模拟,获得空间、密度分辨力,以及质子相对阻止能力RSP的模拟结果.结果显示选用2°质子偏转角截断值时图像信噪比得到提升,使用CTP528模块测算的空间分辨力为3~4 lp/cm;使用CTP404模块测算密度分辨力优于0.05 g/cm3,RSP分辨力在5%以内;通过对选定材料的CTP515模块进行成像,表明该系统具备用于人体常见组织成像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联合钆延迟增强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T1 mapping联合钆延迟强化(LGE)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因不明原因急性心力衰竭(心衰)而经超声检查考虑为DCM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同一时间段检查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的18例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飞利浦Ingenia 3.0T检查所有受检者心脏,平扫检查项目包括T2加权成像(T2WI)、电影序列、增强前的native T1 mapping;增强检查项目包括延迟增强及增强后post T1 mapping、首过灌注。使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作为对比剂,首过灌注剂量为0.1 mL/kg,以相同速度追加生理盐水20 mL,延迟7 min开始进行延迟增强序列扫描,包括4层2腔心位和4腔心位。观察LGE联合T1 mapping的CMRI结果,包括心功能指数〔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瓣膜反流〕、心脏形态学指标〔左心室质量(LVM)〕、组织学特点(T2图像心肌信号、有无灌注缺损及其位置和范围、有无延迟增强及其位置、形态和范围、增强前后T1值)、细胞外容积(ECV)及伴随征象(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增强前T1 mapping的T1值对DCM的诊断价值;同时观察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DCM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心率(HR)、血细胞比容(HCT)、肌酐(Cr)、高血压和心脏病家族史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CM组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心功能Ⅲ级、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用药史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DCM组LVEDV(mL/m 2:234.9±35.9比121.8±27.6)、LVESV(mL/m 2:189.7±42.8比54.8±17.0)、LVM(g:197.6±56.3比110.5±22.9)、增强前T1值(ms:1 332.1±35.9比1 272.0±41.0)、ECV 〔(45.7±4.9)%比(28.0±2.1)%〕水平均明显升高;LVEF(0.191±0.107比0.554±0.103)、增强后T1值(ms:453.9±72.7比493.5±43.9)均明显降低(均 P<0.05)。DCM组瓣膜反流、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患者比例分别为25.0%、18.8%、25.0%。ROC曲线分析显示,T1 mapping增强前T1值的截断值为1 220.22 ms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 P=0.015,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88.9%,说明固有心肌T1值对诊断DCM有一定参考价值。32例DCM患者中有22例(68.8%)出现LGE,位置为室间隔、下壁壁间或心外膜下,范围为局部或弥漫多发,室间隔和下壁均受累的有9例(28.1%);平均随访16个月,其中3.1%出现心搏骤停。 结论:一站式CMRI检查可以提高DCM的诊断效力,T1 mapping联合LGE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对诊断和随访患者治疗很有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口服小分子胶原蛋白肽对面部皮肤年轻化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口服小分子胶原蛋白肽,对面部皮肤年轻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门诊纳入66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年龄35~50(42.89±4.44)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名。试验组口服素颜新季胶原蛋白肽;对照组口服肽多健胶原蛋白粉,两组均为每天5 g,共12周。于口服前,服用后1、2、4、12周用VISIA皮肤检测仪采集图像及CK多功能皮肤测试仪采集数据,同时记录志愿者整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61名志愿者完成本研究。口服胶原蛋白12周后,两组较口服前角质层含水量均有增加(65.41±10.60比59.82±9.26),经皮失水量、皱纹、纹理、毛孔、红色区、紫质均有减少(19.19±4.24比21.50±5.10; 7.38±3.67比8.98±6.67; 5.55±3.07比6.60±4.84; 16.94±9.30比17.95±8.85; 21.92±4.60比22.11±5.34; 10.31±7.03比11.62±8.58),口服前后7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角质层含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17, P=0.024),余6项指标组间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斑点、紫外线色斑、棕色斑3项指标,两组口服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口服12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86.67%、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74, P=0.0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口服小分子胶原蛋白肽效果优于胶原蛋白粉,可改善皮肤纹理,保湿,志愿者满意度高,是面部年轻化的手段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光学体表引导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光学体表引导放疗技术采用三维体表成像原理实时获取体表图像,通过与参考图像比较,可完成治疗前位置验证、治疗中实时监控和门控治疗等功能。它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技术,其临床应用主要包括颅内、头颈、胸腹部、乳腺、四肢以及儿童肿瘤的治疗,应用研究进展包括更少体表标记、更少束缚固定、更安全碰撞预测和更准确实时追踪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视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可分层获取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图像,评估视盘和黄斑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血管形态及血流灌注情况,为视神经疾病的描述和量化、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新型治疗方法的开发和评价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近年来,OCTA在神经眼科的疾病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OCTA可辅助诊断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特发性颅内高压所致的视盘水肿等疾病,并在一定程度评估患眼视功能。OCTA对视盘及黄斑区的血管形态和定量分析对于各种病因所致视盘肿胀和不同类型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可能具有鉴别价值,并有利于进一步探讨视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本文综述了OCTA在视神经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最新进展及局限性。目前,OCTA在神经眼科中尚未进入有意义的临床应用阶段,但今后会有更多有意义的研究和发现,OCTA在神经眼科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