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呼吸支持对NRDS患儿凝血功能、血气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NCPAP与HHHFNC支持对NRDS患儿凝血功能、血气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根据不同的通气方法分为NCPAP组(n=51)与HHHFNC组(n=51).比较两组的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指标、治疗失败率(72 h内气管插管率)、PS使用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TT、PT、APTT、D-D)、血气指标(PaCO2、PaO2、SaO2、LAC)及氧化应激指标(SOD、GSH-PX、MDA.结果 两组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失败率及PS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2、1.141、1.099;x2=0.102、0.102,均P>0.05);两组严重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气漏及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000、0.000、0.000、0.136、0.000、0.088,均P>0.05);HHHFNC组的鼻损伤发生率低于NCP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91,P<0.05);两组治疗后的TT、PT、APTT、D-D、PaCO2、PaO2、SaO2、LAC、SOD、GSH-PX及M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3、0.928、0.780、0.733、1.119、1.345、1.254、0.408、0.544、1.643、1.046,均P>0.05).结论 NCPAP与HHHFNC治疗NRDS的疗效相当,均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凝血功能、血气指标及氧化应激,但HHHFNC的安全性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HRIVE对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肺不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不张是胸科手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肺部并发症 [1]。全身麻醉期间应用肺复张技术或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可有效减少术中肺不张的发生 [2],然而其对术后肺复张无明显预防作用。因此,探讨减少或预防术后早期肺不张发生的有效措施具有临床意义。经鼻湿化快速充气交换通气(THRIVE)是指通过鼻导管直接将一定浓度的高流量空-氧混合气体经过加温加湿输送给患者的一种新型氧疗方式 [3],可产生一定程度的PEEP效应,且正压效应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4]。这种新型氧疗方法所产生的持续正压效应,可能对预防胸科手术后早期肺不张具有潜在价值。因此本研究拟评价THRIVE对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肺不张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PICU患儿撤机后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FNC)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撤机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泰安市中心医院PICU收治的42例气管插管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HFNC组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每组21例。比较两组患儿使用HHFNC及NCPAP后1 h的血气分析[PaO 2、PaCO 2、PaO 2/吸氧浓度(FiO 2)]、血氧饱和度(SaO 2)、舒适度、无创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记录48 h内重新气管插管率、胃食管反流、鼻损伤、面部皮肤压痕、腹胀以及肺气漏发生率。 结果:两组在患儿撤机后1 h的血气分析(PaO 2,PaCO 2,PaO 2/FiO 2)、SaO 2、肺气漏、无创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48 h内重新气管插管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NCPAP组比较,HHFNC组患儿舒适度更高、面部皮肤压痕、胃食管反流、鼻损伤和腹胀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HHFNC和NCPAP均可作为撤机后过渡的呼吸支持模式,且临床治疗效果相当,HHFNC组患儿舒适度更高,更有利于提高患儿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安全性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流量经鼻导管氧疗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呼吸支持下不良事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NFNC)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呼吸支持下不良事件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治疗的NRDS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观察组行NFNC;治疗0 h、12 h、24 h、72 h时患儿桡动脉采血检测其SaO 2、PaCO 2及PaO 2,并计算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 2)、动脉血氧分压和吸入氧浓度比值(P/F);记录患儿不良反应情况,包含通气失败、气漏、肺出血、颅内出血、BPD、腹胀、鼻黏膜损伤、额头皮肤压伤及死亡率等。 结果:治疗12 h、24 h、72 h后两组患儿PaCO 2显著降低,PaO 2、P/F与a/APO 2比值、SaO 2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腹胀、鼻黏膜损伤及额头皮肤压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儿通气失败、气漏、肺出血、颅内出血、BPD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可降低患儿CO 2潴留,改善氧合功能,降低发生不良事件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治疗轻度NRDS的疗效及并发症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治疗轻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轻度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HHHFNC组(60例)采用HHHFNC治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60例)采用NCPAP治疗。收集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胎龄、生后小时龄、出生体重和胸片分级),辅助通气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动脉血氧分压(PaO 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临床指标(总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总辅助通气时间、开奶时间和建立全肠道喂养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鼻损伤、腹胀或肺气漏)。采用《新生儿疼痛与不适量表》(EDIN量表)评价患儿的舒适度。评估辅助通气治疗(HHHFNC或NCPAP)的疗效。 结果:HHHFNC组男36例,女24例,胎龄(28.46±1.12)周;NCPAP组男34例,女26例,胎龄(28.52±1.10)周。2组患儿性别、胎龄、生后小时龄、出生体重和胸片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辅助通气治疗前2组患儿SaO 2、PaO 2、PaCO 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24 h后HHHFNC组SaO 2、PaO 2均高于NCPAP组,而PaCO 2低于NCPAP组[(90.32±4.22)%比(82.76±3.68)%,(66.35±5.64) mmHg比(55.64±5.50) mmHg(1 mmHg=0.133 kPa),(40.15±5.22) mmHg比(46.24±5.19) mmHg,均 P<0.001]。治疗24 h后HHHFNC组和NCPAP组SaO 2、PaO 2较治疗前均升高,而PaCO 2较治疗前均降低(均 P<0.05)。HHHFNC组总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开奶时间、建立全肠道喂养时间均短于NCPAP组[(23.51±5.79) d比(28.22±6.27) d,(10.15±1.16) d比(12.25±1.25) d,(30.21±3.46) h比(36.05±3.72) h,(12.36±1.33) d比(18.05±2.06) d,均 P<0.001],2组患儿总辅助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HHFNC组鼻损伤发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NCPAP组[5.00%(3/60)比16.67%(10/60),8.33%(5/60)比20.00(12/60),均 P<0.05],而腹胀、肺气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HHHFNC组EDIN量表中的5个条目得分和总分均低于NCPAP组(均 P<0.001)。HHHFNC组辅助通气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NCPAP组[95.00%(57/60)比83.33%(50/60), P<0.05]。 结论:在轻度NRDS患儿中应用HHHFNC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治疗时患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创高频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序贯撤机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序贯撤机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收住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已接受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准备撤机改为无创通气的88例RDS极低出生体重儿纳入研究。RDS患儿均常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nHFOV/HHHFNC组45例,采用有创通气撤机后予nHFOV,nHFOV撤离后给予HHHFNC过渡;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头罩吸氧组43例,采用有创通气撤机后予nCPAP,nCPAP撤离后给予头罩吸氧过渡。观察2组有创通气撤机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撤机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生后1 min及5min Apgar评分、分娩24 h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比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有创通气时间以及RDS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nHFOV/HHHFNC组有创通气撤机后1 h、24 h PaO 2、PaCO 2以及氧合指数(OI,OI=100×MAP×FiO 2/PaO 2)与nCPAP/头罩吸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nHFOV/HHHFNC组与nCPAP/头罩吸氧组有创通气撤机72 h内失败率[9%(4/45)比26%(11/43)]、频繁呼吸暂停发生率[7%(3/45)比23%(10/43)]、nHFOV与nCPAP无创通气撤离失败率[4%(2/45)比21%(9/43)]、用氧时间[12.02(9.08~12.31)d比14.44(11.32~13.26)d]及鼻损伤发生率[4%(2/45)比26%(1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2组首次nHFOV与nCPAP无创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肺气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Ⅳ级脑室内出血、视网膜病变(≥Ⅱ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HFOV/HHHFNC用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RDS序贯撤机,较nCPAP/头罩吸氧,能改善氧合,减少CO 2潴留,提高撤机成功率,减少呼吸暂停及鼻损伤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种辅助通气方式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并评价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两种辅助通气方式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9例患有RDS的极低出生体重(<1500 g)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H组(n=44)采用HHHFNC方式治疗,N组(n=45)采用NCPAP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与转归情况.结果h组的腹胀率、开奶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有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7 d内重新插管率均要优于N组(P<0.05);H组的鼻部损伤率、气漏发生率显著低于N组(P<0.05),但两组患儿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HFNC在耐受性、相关损伤发生率方面要优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于极低出生体重RDS患儿建议优先采用HHHFNC方式进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辅助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HHFNC)治疗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71例胎龄不足35周的NRDS住院患儿,随机分为HHHFNC组36例及NCPAP组35例,比较2组干预0 h、12 h、24 h、72 h时p(O2)、Sa(O2)、p(CO2)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评估不同呼吸支持方式的疗效;比较2组插管上机率、气胸、慢性肺疾病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评估其安全性.结果 NRDS病患在应用PS后,使用HHHFNC与NCPAP两种治疗方法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儿经治疗后其p(O2)、Sa(O2)均能得以明显改善,p(CO2)明显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疗效越好(P均<0.05);HHFNC组仅Sa(O2)较NC-PAP组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其他指标2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插管上机率、气胸、慢性肺疾病发生率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鼻部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NCPAP组(P<0.05).结论 NRDS使用PS治疗后,应用HHHFNC与NCPAP的治疗效果相当,但HHHFNC在不增加插管上机率、慢性肺疾病、气胸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的同时可降低鼻部损伤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新生儿领域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新生儿无创氧疗方式主要包括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 NIPPV)、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普通鼻导管吸氧及面罩吸氧等. NCPAP和NIPPV作为两种相对成熟的通气方式,在新生儿呼吸支持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2].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应用NCPAP或NIPPV极易造成患儿鼻中隔损伤,鼻黏膜溃疡、坏死、表皮脱落,鼻部变形,胃肠道胀气及气胸等并发症,患儿耐受性较差,哭闹明显、不易安抚,从而导致镇静剂使用量增加,增加护理人员工作负担[3-5].相对而言,普通经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的患儿耐受性较好、护理便捷,但不能精确调节氧浓度,不能对肺功能起到足够的辅助作用,重症患儿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 HHHFNC逐渐应用于临床,既综合了上述氧疗方式的优势,也提高了患儿的耐受性,并可对肺功能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是新生儿疾病的一种重要呼吸支持模式. HHHFNC在国外应用已较普遍,国内应用也在逐步增多[6-7].本文将国内外HHHFN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是新生儿早期的常见疾病,多见于早产儿,是住院及死亡的主要病因[1].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 PS)替代治疗、机械通气及无创呼吸支持是治疗RDS的主要方法,目前更提倡使用无创呼吸支持[2],减少机械通气及其可能造成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等并发症[3].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 HHHFNC)作为一种无创呼吸支持模式,由于使用便利、并发症少,近年来发展迅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HHHFNC多用于拔管后的过渡,以预防拔管失败,其效果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相似,并能减少鼻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4-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