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在临床研究方法学课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临床研究方法学课程重在培养临床研究设计实践能力,但传统授课侧重于理论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动态、跨空间教学,有助于实践能力培养。本研究以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临床研究方法学课程为例,阐述该教学方法在此类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并采用过程性评价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课程结束后,学生理论知识水平[(24.0±1.9)分比(18.1±4.7)分]、研究设计要素拆解[(8.6±1.9)分比(4.9±2.7)分]、科研计划书[(77.2±16.2)分比(54.9±21.7)分]和研究方案汇报幻灯[(90.6±2.9)分比(83.4±4.2)分]得分均高于授课前,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64名学生中,60名(93.8%)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其临床研究设计能力,教学满意度评分为(18.1±0.7)分。可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研究方法学理论水平和临床研究设计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牙弓种植固定修复中牙槽骨修整的应用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全牙弓种植固定修复是当前牙列缺失治疗的热点,合适的骨形态是形成良好修复效果的前提,需要通过牙槽骨修整实现。牙槽骨修整可用以获得种植体植入平面的骨宽度、创造修复空间、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形成合适的软组织形态。牙槽骨修整的设计经历了从传统的石膏模型、锥形束CT到三维虚拟患者的演变。牙槽骨修整的外科技术也经历了由自由手到静态导板或动态导航的数字化手段的演变。本文就全牙弓种植固定修复中牙槽骨修整的概念、目的与意义、技术演变和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光控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CRISPR/Cas9问世以来,基因编辑技术愈发受到关注,尤其是核酸酶仅由单一蛋白组成的Ⅱ类系统,其功能蛋白包括Ⅱ型Cas9、Ⅴ型Cas12和Ⅵ型Cas13等,可以精准编辑基因组DNA或RNA。失活型CRISPR/Cas9突变体还能够将转录因子、表观遗传因子或碱基修饰酶等效应元件特异性地募集至目标基因位点发挥功能。此外,光遗传学技术能够从时间和空间水平精确地控制生物反应。结合CRISPR和光遗传学技术可实现细胞和动物体内的动态化时空特异性基因编辑,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发挥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光控CRISPR系统的研究进展,介绍其设计方法和应用策略,讨论其局限性,为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水面舰艇部队疫情防控兵棋推演系统设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水面舰艇部队是较为特殊的海军兵种,由于舰艇空间密闭、医疗力量薄弱、装备物资缺乏、隔离条件有限,疫情防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提高水面舰艇部队突发疫情应对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借助兵棋推演理论与技术,整合不同阶段的疫情防控数据信息,建立疫情防控推演规则,集成疫情防控兵棋推演系统,预测疫情传播趋势,模拟疫情应急防控动态过程,为水面舰艇部队疫情的预警预测、辅助决策、效果评估提供方法和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境脉学习理论视域下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6/1
境脉学习视域下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以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为导向,整合围绕单元主题的知识境脉,设计活动境脉,探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凸显学生主体性,具有动态生成空间和一脉相承的情境脉络,从情境中延伸出问题和任务,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来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能力,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城市口袋广场植物景观的艺术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4/4/13
在城市的喧嚣中,口袋广场作为独特的"绿洲",为市民提供了休憩与亲近自然的场所.而植物景观作为口袋广场的核心要素,其艺术设计不仅关乎口袋广场的生态效益,更直接影响着口袋广场的文化氛围与艺术品质.通过巧妙运用植物的色彩、形态与季相变化,可以营造出富有层次感和动态美的植物景观,使口袋广场成为市民心目中的艺术空间.因此,在当前的城市口袋广场规划中,植物景观的艺术设计愈发受到重视,成为了提升城市品质与生态价值的关键环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生物医用支架仿生设计及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基于解剖学对生物组织功能与结构的认识,对于具有恢复、维持或改善组织功能的生物活性材料仿生设计是目前再生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目的:从生物医用支架的机械性能、三维空间结构和生化活性对细胞行为的影响进行讨论,并综述生物医用支架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2003年1月至2023年4月发表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细胞外基质,组织工程,支架,生物材料,仿生结构,机械性能,三维结构,腱骨界面,骨软骨,神经导管,人造血管;英文检索词为"extracellular matrix,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s,biomimetic structures,biomaterials,tendon bone interfaces,osteochondral,neural conduits,artificial blood vessels".结果与结论:细胞处在一个复杂且动态变化的三维环境中,因此细胞外基质是生物材料模拟的最终目标,在设计生物医用支架的仿生结构时需要与其所处真实的微环境相似,让细胞可以正常地贴壁、生长和迁移,并保持其多样的生理功能.生物医用支架在机械性能、三维空间结构以及生物化学性质方面对细胞外基质的仿生设计可以对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细胞起到决定性作用,从而影响组织修复最后的结果.进行仿生设计的生物医用支架在腱骨界面、骨软骨界面、神经、血管再生等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上提供了一个有前途的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城市绿地热效应全年变化特征及其与背景气象因子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城市绿地能够调节热气候,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以往研究着重探讨城市绿地夏季降温效应的空间特征,较少分析绿地热效应的全年变化规律与潜在影响因子.在南京城区选择 7 个代表性城市公园,采用热气候定点观测方法获取公园大气温度全年观测数据,并与城市中心区参照点进行对比,分析公园热效应的全年动态变化规律及背景气象因子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植被覆盖率、冠层郁闭度及海拔不同,不同公园热效应的季节、昼夜规律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 3种形式:全年降温型,全年昼升夜降型,以及夏季全天降温、春秋冬季昼升夜降型.与城市中心区相比,公园夏季最高可降低气温7.7℃,冬季最高可增温3℃.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与太阳辐射4 个背景气象因子能解释23.5%—77.4%的公园热效应变异.夏冬两季日间热效应主要受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影响,夜间热效应主要受风速影响:太阳辐射每升高 100W/m2,夏季日间降温强度减少 0.3℃,冬季日间增温强度增加 0.2-0.5℃;气温每升高 1℃,夏季日间降温强度提高 0.1-0.14℃,冬季日间增温强度提高 0.05-0.08℃;风速每增加 1m/s,夏季夜间降温强度减少 0.05-0.78℃,冬季夜间降温强度减少 0.4-1.1℃.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城市绿地热效应的复杂形成机制,并为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自然空间保护与气候适应性设计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水位变动影响下三峡库区汉丰湖鸟类群落及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受三峡水库夏落冬涨的水位调控方式影响,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开州区汉丰湖形成22.5m水位落差.为了解汉丰湖鸟类群落结构与动态水位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2015年3月-2016年2月对汉丰湖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97种,隶属12目32科,其中湿地鸟类49种,主要包括雁鸭类(18种)、鹆鹬类(13种)、鹭类(7种)及秧鸡类(5种).研究表明:受水位变化影响,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显著.夏季(8月)低水位期(水位高程152.50m),鸟种数最高,为34种,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肉食性鸟与食虫鸟是主要取食功能群;与夏季低水位期生境类型多样、消落带植物正处于生长旺盛期、食物资源丰富有关,是雀形目鸟类、鹭类、秧鸡类等适宜的栖息地.冬季(12月)高水位期(水位高程174.50m),鸟种数为30种,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最低,植食性鸟类是主要的取食功能群,鸟类数量最高;与冬季高水位期水面开阔、生境类型单一有关,高水位期的大水面有利于鸭类集群越冬.冬季在退水期(水位高程170.01m),水位下降导致汉丰湖生境结构变化,越冬鸟类数量和物种丰度降低,空间分布格局也随之变化.鸟类是三峡水库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和提升三峡水库生物多样性,恢复和营造鸟类栖息地,应针对繁殖鸟和越冬水鸟的功能需求进行生态设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ICU光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对策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ICU作为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环境复杂、空间有限、仪器多样、患者病情危重.本文着眼于ICU需动态监测和护理患者而不同于普通病房的光环境特点,介绍了ICU光环境对患者视网膜的损害,视觉质量、心理、睡眠及诱发ICU综合征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科学设计和建设ICU光环境、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改进医疗护理过程,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进行分区域管理等,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